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浅析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级金融学专业 庄健莉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票据作为金融服务和支付结算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大企业广泛应用。其中,大量案件是由票据业务中产生的操作风险所引发的。因此,充分认识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而票据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2015级金融学专业 庄健莉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票据作为金融服务和支付结算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大企业广泛应用。票据业务的推广使用,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票据较其他信贷资产而言,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票据资产在银行间等二级市场的转让和流通非常普遍,票据转贴现业务更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中不可或缺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受近期国内经济下滑与利率市场化影响,票据业务风险凸显,大量与票据业务相关的案件纠纷层出不穷,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信用环境,也使商业银行和企业蒙受不少损失。其中,大量案件是由票据业务中产生的操作风险所引发的。因此,充分认识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票据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一、我国票据业务风险凸显的原因

商业汇票贴现是我国企业融资及支付结算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票据贴现手续简便,风险较其他信贷业务低,收益高,且流通性好,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适时腾挪信贷规模,发挥信贷规模蓄水池的良好作用。目前,受实体经济下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存在业务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迫于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压力,在信贷规模受到存贷比等指标约束的条件下,票据贴现业务成为银行扩大资产规模、做大信贷流量、稀释不良资产比率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金融业内控机制不全面,不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导致票据业务风险不断积聚。同时,为牟取暴利,票据市场上开始出现票据中介公司作为民间票据掮客为企业设计空壳公司,虚构贸易背景来申请票据贴现,加上部分银行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及职业道德缺失,或受内部业绩考核压力驱使,违规办理该类票据贴现业务,导致票据隐蔽性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票据业务合规及操作风险的种类

根据2004年通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而票据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 诈骗分子制造伪假票据

伪假票据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因审验人员未能识别、鉴定伪造及变造商业汇票,造成损失的风险。目前,假票诈骗的形式主要包括伪造票据及变造票据。

伪造票据是指无权限的人假冒他人或以虚构人名义进行的票据行为。诈骗分子通常以真实的票据为蓝本,按照真票的规格、尺寸、防伪标识仿制假票据,然后再将真票上的各项票面内容丝毫不差地搬到假票上,俗称“克隆票据”。诈骗分子凭借假票向企业单位或银行行骗,以假乱真,如果收到票据的银行或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票据审验能力,则可能让诈骗分子行骗成功,造成银行或企业的资金损失。

变造票据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变更的行为,主要使用现代技术涂改票据上的大小写金额、票号或其他内容来作案行骗。例如,诈骗分子先在银行申请开出小金额的商业汇票,然后通过现代技术涂改票据上的大小写金额来加大汇票金额,通过“以小变大”这种变造方式来骗取银行或企业的贴现资金。变造票据是在真实票据上的细微处进行加工的,因此,变造票据手感与真实票据基本无异,辨认变造票据比辨认伪造票据难度更大。

2. 票据中介诈骗资金

现行监管规范只允许银行业机构(含信用社)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有票据直贴、转贴现交易经营许可,但有些中小微企业的商业汇票因无贸易发票而寻求票据中介公司进行融资。民间中介由此加入票据转让链条,票据掮客以不背书方式收票,再以两家空壳公司名义虚构贸易背景向银行申请贴现。票据中介公司良莠不齐,且民间票据市场缺乏监管,由此导致资金诈骗纠纷及案件频发,影响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实现。

3. 银行内部票据业务手续审查不规范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只注重银行承兑汇票真伪的审核,未核对增值税发票、合同原件,忽略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忽略对票据贴现申请人和出票人财务状况的审查;申请贴现时基础资料不全,缺少贴现申请书、协议书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贷款卡、公司章程等;未严格按照银行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对商业汇票的买入、保管、卖出、托收四大环节进行风险把控,违规办理票据相关业务引发风险与损失。

4. 票据业务相关系统及信息平台尚不完备

由于目前全国公示催告信息发布尚未建立统一信息平台,这一漏洞常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例如某银行汇票的收票人丢失票据后向法院办理相关止付手续,由于法院尚未通知到付款行或承兑行,不法分子得到汇票之后做了假背书转让,使其形式上成为合法持票人,从而汇票得以顺利解付,成功骗取银行资金。

三、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1. 严密防范伪假票据

针对票据造假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对已不适用的票据鉴别仪器及时更新,坚持双人审票制度,审验过程要全面从严,票据审验要通过人工和专业鉴别仪并用的方式进行,加强对票据各种要素的审查,避免票据出现要素不全、内容涂改、背书不连续等现象,防止假票、克隆票、瑕疵票的出现。同时,银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向承兑行进行查询,核实票据有关情况,并取得承兑行的书面确认,未经查询查复,不得办理贴现,杜绝先贴现后查询、边贴现边查询、只贴现不查询的情况发生。

2. 核实票据有关贸易背景

《票据法》第10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严格审查双方签订的真实合法的贸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原件,且应当坚持实质性审查原则,合同和发票仅仅是银行审查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辅助工具,银行对票据业务仍应做到尽职调查的要求,实地考察企业情况,严格核查贴现申请人财务状况,防止办理融资性贴现业务。

3. 注重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内部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既要符合结算制度的规定,又要符合信贷部门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要求,完善内部制约体系,防范操作风险。

4. 加强票据业务人员培训

从提高票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入手,强化对票据审验能力、《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及银行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密切关注票据市场动态,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不断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5. 建立全国性的网络化、电子化票据信息查询系统

全国联网,建立完善的票据信息查询方式,使票据相关信息更加透明化,提高票据查询查复的效率,可有效防止票据欺诈案件的发生。

6. 修订完善制度,规范票据市场

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有些条款已不适用于当前票据业务的发展状况,票据业务中票据使用主体的准入退出制度、票据融资的管理、各种票据交易行为管理、票据信用评估、票据交易的价格约定、资金清算、票据业务的风险准备等制度都应当尽快纳入规范化轨道。

目前,商业汇票仍是我国实体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及支付结算的基础工具,商业银行作为对接企业的汇票主要使用主体,更应该充分意识到票据业务可能引发的操作风险,并且做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振杰,蒋国方. 票据业务主要风险点及防范对策[J]. 价值工程,2011(32):1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