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票据业务风险分类

票据业务风险分类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在票据业务竞争激烈的市场追逐中,在客户提供百分之百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或无风险敞口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因承兑票据可以取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票据业务同样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  票据业务,是一种信用业务,暴露出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专业技术技能不足是指商业银行员工不能有效识别票据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或者票据业务操作效率和质量低下,差错率高。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票据业务已成为银行客户重要的支付工具,票据已不再是简单的贸易结算支付手段和短期融资手段,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一方面,企业充分使用票据可以在短期内规避银行信贷业务准入高门槛的优势,可以变相地、隐蔽式地扩大在银行的授信规模,企业使用票据融资成本大大低于同期贷款成本,因此,票据已经成为某些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来源。另一方面,在票据业务竞争激烈的市场追逐中,在客户提供百分之百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或无风险敞口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因承兑票据可以取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票据业务同样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

  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

一、信用风险

  票据业务,是一种信用业务,暴露出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或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贷款人,也存在于其他表内与表外业务,如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中……如果控制不当,有关借款人信用水平的审查缺乏客观性,关联贷款可能造成重要问题。”仔细分析某些企业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发现其相当数量的票据由集团内关联企业间相互对开且金额较大,集团企业内部往往组织关系错综复杂,关联方交易频繁,资金往来较多,其交易的真实性难以认定,一些别有用心的关联企业利用虚假关联交易之便,签发大量银行承兑汇票之类的融资性票据,票据开出后经过集团内企业的连续背书又重新回到原出票人手中,再由原出票人持票到其他银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且在上述情形中该公司所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除一部分正常用于支付货款外,另一部分则可能用于其他用途,银行在审查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时很难发现其交易背景是否真实,因而蕴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

  票据业务的另一风险点在于,票据到期后出票人或承兑人资金不足或无法支付,导致票据资金出现安全问题,有的甚至导致银行进行垫款,严重影响信用环境,或者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甚至形成银行坏账损失。例如,票据贴现业务的信用风险,由于票据买入有买断和回购两种方式,所以票据买入业务的信用风险也有承兑人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我国票据业务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银行造成巨大风险。那时形成的许多坏账都是由于垫付票据资金造成的,后来不得已加强了银行监管,把票据承兑视同贷款进行管理,并提高了承兑保证金比例。

二、操作风险

  票据业务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银行在为某些客户办理票据业务时,名义上方便客户,实际上从自身利益出发,经办人员在签发、审核、承兑、贴现票据时存在未尽职审查的现象,客观上致使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形成银行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因而操作风险分为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内部操作风险包括人员因素操作风险、流程因素操作风险、系统因素操作风险。

(一)人员因素操作风险

  因商业银行内部发生员工欺诈、失职违规,以及因员工的知识或技能匮乏、核心员工流失、银行违反用工法等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而引起的操作风险,称为人员因素操作风险。

  发生人员因素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缺陷、专业技术技能不足和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失控3个方面。

  1.职业道德缺陷。职业道德缺陷是指商业银行员工故意违背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职业道德缺陷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外部道德环境。人员本身的道德素养与人员的个性特点有关。就每个人而言,个性差异是非常大的,但从社会整体而言,人员的道德水平呈正态分布。人员外部道德环境对人员道德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生的大案中,有相当部分表现为群体作案或窝案。这正是职业道德缺陷的集中反映,主要表现在少数银行办理票据业务没有统一授信以及擅自减免手续费等方面。在存款立行和加快发展、实现规模效益的思想指导下,银行业务考核中规定存款类指标占总考核指标的70%以上。在季度、年中和年末考核中完成了存款指标则能够为个人和本机构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所以在为某些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内部机构办事人员为最大限度获得业务量,便不择手段营销,甚至不惜牺牲银行利益去迎合客户。请客吃饭是常事,违反规定向客户赠送物品、礼金和公款带客户外出旅游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根据规定,商业银行统一授信业务应包括贷款、贸易融资、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表内外信用发放形式的本外币统一综合授信,承兑包括办理的所有银行承兑汇票(含有敞口部分和无敞口部分)。某些银行在有关授信额度文件中只对敞口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了授信,对百分之百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是随到随办,不受授信额度影响。另外,在银行内部,少数银行为增加本机构的手续费收入或者为了增加存款,不同机构之间相互进行恶性竞争,部分机构甚至公然违反《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收取手续费的标准,擅自减免应收取的手续费或者降低手续费标准,影响银行经营环境。更有甚者,少数银行在擅自答应客户提出的减免手续费要求后,为防备监管和内审部门检查,公然违反有关财经纪律,通过其他渠道取得变通的发票,报账后替客户缴纳手续费,道德风险滋生。个人的道德风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犯罪,事情暴露后势必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使银行产生新的声誉风险。

  2.专业技术技能不足。专业技术技能不足是指商业银行员工不能有效识别票据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或者票据业务操作效率和质量低下,差错率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行为模式:①员工意识不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方式工作;②员工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但是由于颜面、工作等原因而不向管理层提出或声明其无法胜任某一工作或者不能处理面对的情况;③员工意识到本身缺乏必要的知识,进而利用这种缺陷。对于前两种情况,有关员工会按照其意识进行工作,结果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或声誉方面的损失。后一种情况则属于欺诈。

  3.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失控。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失控是指商业银行过分依赖关键人员所可能产生的资源流失风险。由于这些核心员工具备银行员工不普遍具备的知识,或者主要员工能够快速地吸收商业银行内部知识或掌握专业技能,但银行缺乏足够的替代人员,缺乏岗位轮换机制或相关信息共享不足等情况,该类人才一旦流失,将对商业银行造成损失。

(二)流程因素操作风险

  流程因素操作风险是指因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交易处理操作差错或流程维护失误,未按流程严格执行等原因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风险。流程因素操作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人员和系统风险构成流程中各环节的操作风险;(2)流程结构不同,流程整体风险也不同。

  流程是一系列有明确目标的前后关联业务环节的集合。按规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应按规定流程进行。商业银行业务流程通常以制度方式确定下来,表现为商业银行已制定并执行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流程因素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中各环节的人员和系统操作风险的合成风险。

  极少数商业银行为了片面追求票据业务规模和表外业务收益,盲目扩张业务,降低票据业务准入条件,对票据贸易真实性确认流于形式,未按要求严格履行票据承兑的相关程序,对相关证明文件核实审查不严,违规承兑、贴现票据,增加了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例如,某些银行因某些企业办理的大部分是100%单位定期存款做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即使少部分有敞口,企业也已一次性办理了相关资产抵押手续,于是认定,其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同时由于某些企业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往往简化程序,从省事角度出发,大部分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省去了必须开展的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调查报告或银行承兑汇票审批表上签署的意见千篇一律是“100%单位定期存款质押,该笔银行承兑汇票无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档案中要么没有贷后检查报告,要么检查报告中只有根据企业报表填写的企业经营情况表(大部分是根据企业以前年度或季度报表填写),很少有信贷员到企业去开展实地的贷后检查并根据该企业经营情况、发展状况而形成有实质性意义的文字分析。

  流程因素操作风险主要包括:

  1.会计处理错误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在会计处理方面存在错误造成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会计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流程的不清晰以及会计系统建设存在缺陷。

  2.支付错误风险,是指因商业银行结算支付流程设计失误、失灵或延迟造成的风险,如因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结算处理流程过于冗长导致清算指令无法及时发送对方行而使资金清算延误的风险。

  3.错误监控或报告风险,是指因商业银行监控流程不明确、混乱,负责监控或报告的部门职责不清晰,报告数据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造成未履行汇报义务或者对外部汇报不准确引发的风险。

  4.产品设计缺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票据产品在业务管理框架、权利义务结构、风险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的风险。

  5.文件缺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文件档案的瑕疵、管理不善,包括不合适的文体结构、协议内容错误或缺乏配套文件等原因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票据档案管理不规范以及部分票据业务资料不完整,真实性查询工作不到位。这些问题大量存在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方面。一是银行承兑汇票(卡片)缺少出票人签章;二是票据承兑清单记载错误,票据承兑清单中收款人账号与银行承兑汇票不一致,票据承兑清单中出票日期、到期日期登记错误;三是部分票据承兑签发后未能按规定及时录入信贷管理系统,造成统计数据与实际发生额不一致;四是信贷管理与统计分类工作质量不高,例如,某商业银行信贷统计数据未能将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和质押物分开登记与统计,误将6 000万元的质押存单记入保证金账户管理。某些商业银行大部分票据贴现业务均没有贴现申请人经年检的营业执照或单位法人证书、机构代码,无对申请贴现人的调查资料及对出票人承兑汇票贸易合同的调查,无贴现申请人贸易交易合同或交易书面证明,票据原件未注明“已办理贴现”字样,无票据贴现调查资料、审批表,这些都属于文件缺失,存在风险。

  6.交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票据交易过程中,因未遵循操作规定,交易和定价产生错误而形成的风险。少数银行受理票据业务不按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导致票据风险的发生。例如,由于某银行认为办理某些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没有风险,经办人在办理过程中,时常先为企业办理承兑之后再补办相关手续,贷前调查报告、审贷委员会会议记录、审批表均在承兑办结后补办,严重违反了授信程序。

  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一是票据业务法规不尽完善,业务操作规程不尽严密;二是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存在盲点和漏洞;三是审核不严,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四是经办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致使不法分子钻了管理和制度上的空子,从而形成票据风险。

(三)系统因素操作风险

  系统因素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系统设计不完善和系统维护不完善所引发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数据质量风险、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开发战略风险,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1.数据质量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对各类文件档案的制定、管理不善,业务操作中的数据出现错误,如金额、币别等数据错乱的风险。

  2.违反系统安全规定。系统安全包括外部系统安全、内部系统安全、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以及对第三方程序欺诈的防护等。违反系统安全规定具体表现在突破存储限制、系统信息传递或系统修改信息传送失败、第三方界面失败、系统无法完成任务、数据崩溃及系统崩溃等。

  3.系统开发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对系统进行项目立项、开发、验收、运行和维护实施中所产生的风险。

  4.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方面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系统整体运行不稳定,核心系统与相关系统不能有效兼容,业务需求与管理需求不能保持相当的适宜性所产生的风险。

(四)外部操作风险

  外部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外部欺诈、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抢劫、工作场所安全性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因素对银行的客户、员工、财务资源或声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包括:

  1.外部欺诈风险。外部欺诈是指商业银行以外的第三方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逃避法律,包括外部盗窃、伪造、变造票据等行为。内外联手、内外呼应作案是当前票据案件新的趋势和特点。极少数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票据业务防范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经过更改票面要素变造票据,或盗取银行票据防伪技术,采用高科技手段克隆票据,内外勾结违规开立、贴现质押票据,诈骗银行资金。票据业务的伪、假票风险是由许多原因引起的,例如票据的伪造、变造,票据的取得不当,是出于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行为无效或有缺陷,以及有关人员工作上的经验不足或能力不够等。外部人员蓄意欺诈行为是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最大、发生次数最多的操作风险之一。外部人员精心设计的骗局和陷阱常常令商业银行防不胜防。特别是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开户行与企业联手,为企业滚动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签新还旧,超规定限额签发承兑汇票。如有的开户行为了掩盖不良资产,对无力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继续为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由企业用贴现资金归还到期的汇票款项,或者以贴现资金缴纳保证金,有的开户行为了完成存款指标,通过办理票据进行贴现,转成保证金存款,再次办理足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反复操作,以承兑来吸引保证金,形成保证金、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承兑、再贴现的循环。通过空转票据来虚增银行存款,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资金游戏。在不断高筑借款人资金成本后,很容易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最终形成银行的损失。

  2.外部经营环境变化风险。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引起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监管法规、政策或者商业银行的合作者、相关资源的供应商的突然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经营受到影响并导致损失的风险。例如,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所在地政府新兴立法,公共利益集团的持续压力或运动,社会组织的政治行动以及政变或政府变更等引发的风险。

  3.外部突发事件风险。外部突发事件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的突然中断,并因此引起损失,包括自然因素(如火灾、洪水、地震)和人为因素(如恐怖活动、绑架、爆炸)等都可能造成商业银行财产损失。

三、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主要是指银行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办理贴现或转贴现所引致的风险,其性质与承兑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相同,即票据交易中发票、合同不真实的风险。如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过程中,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经办银行承兑汇票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想方设法“规避”现行“贸易背景真实性”有关的规定。

(一)政策性风险的表现

  1.票据或合同造假。如伪造票据、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查询查复书等。

  2.交易背景不真实。如与关联企业串通伪造贸易背景,签订虚假交易合同,或两家企业互相串通,互相出具购销合同骗取承兑,再到其他金融机构贴现,用贴现后的资金缴纳更大面额的承兑保证金,再重复上述过程。

  3.企业寻找各种理由不提供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

  4.部分票据业务无企业商品购销合同,同时银行承兑申请书中也没有交易合同字号、交易合同有效期限和合同标的额。

  5.部分业务用经销协议代替商品购销合同,未涉及商品交易标的物及金额。

  6.票据所附企业商品购销合同有效期小于到期日期。例如,某公司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日,超过所附的商品购销合同有效期49天。

  7.票据所附企业商品购销合同要素严重缺失,所附企业商品购销合同签订时间有明显改动迹象,同时合同不是统一制式合同文本,合同没有记载供货方法定代表、委托代表、电话及电报挂号等关键信息,也没有经公证机关公证。

  8.部分票据承兑业务所附企业商品交易增值税发票有造假嫌疑。商业银行经办人员在审核增值税发票时未能严格按照《商业汇票管理办法》中对增值税发票的审核要点进行审核,对企业提供的增值税发票金额不足、出现重号,使用无商品贸易方增值税发票,增值税发票密码完全相同、要素不全、各项要素之间矛盾等现象未能作尽职审查。

  9. 签发的票据金额远大于企业全年商品交易总量。

(二)政策性风险的成因

  1.使用票据的企业方面的原因:

  (1)开立票据的融资成本比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低。

  (2)即使是开立需缴纳全额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对企业来说也有加强与经办银行的业务合作和获取存款利息的好处。

  (3)企业之间相互转让(购买)银行承兑汇票能获取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

  2.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

  (1)存款是必须考虑的根本性指标。由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一般为贷款额的20%左右,而由银行承兑汇票产生的存款一般能达到信用敞口的100%以上。

  (2)银行承兑汇票的信用敞口不受贷款比例的限制(存兑比控制相对较松)。

  (3)票据贴现、转贴现(回购)业务,既能调节资金头寸,而且也是商业银行很大的一块利润来源。

  3.“贸易真实性”本身有许多特例:

  (1)真正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贸易,当贸易方式为先付款后交货时,在汇票签发时或支付前往往需要无直接贸易关系的收款人进行背书,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往往被视为违规。

  (2)真实的贸易背景,能轻易地创造出很多银行承兑汇票,当然,解决问题还得找根源,达到目的的方式不会只有一种,修改《票据法》是必要的。

  撇开企业间的融资(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应属企业间的融资),就商业银行与企业间来说,只要是融资,不管是贷款还是承兑或贴现,都属于商业银行给企业的授信,均应受存贷比例的限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授信条件也不应该与贷款有区别(如贷款用途而非贸易背景)。

Image票据业务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喜贴现,厌承兑。目前,商业银行对办理风险小、收益大的贴现业务备感兴趣,即使贴现利率一降再降依然乐此不疲,而对承兑业务却以风险高而层层设防,以致出现除非有全额保证金,否则宁可少办甚至不办的现象。就业务操作环节的程序来说,应该是先有承兑,后有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发生,然而,承兑收益低降低了商业银行办理承兑的积极性,以至于出现乐于贴现,不愿办理承兑的局面,这对整个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

  误区二:以票引存,暗藏风险。有些商业银行为了争抢票源,在票据业务中,对企业贴现票据审查把关不严,例如对没有增值税发票或商品购销合同、商品发运单据等要件的银行承兑汇票也予以贴现,无形中暗藏着票据风险。这样虽能揽取部分存款,但也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套取了银行信用。同时,这种通过下调利率、降低标准的方式,以票揽存,形成了明显的不正当竞争,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

  误区三:集中趋势明显,不利于市场发展。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办理越来越向少数大型企业集中,广大中小企业饱受歧视性待遇之苦,票据融资难度加大,其突出表现就是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承兑保证金缴存比例、贴现规模等方面的非平等性。金融机构的歧视性待遇不但加大了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难度,也阻碍了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

  误区四:承兑汇票质押贷款,形成变相贴现。在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将目光转移到了利用承兑汇票质押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的做法上。由于以承兑汇票质押贷款,不必审查其有无真实的贸易背景,只需审查票据的真伪即可,因此,为那些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套取银行资金开了方便之门,实质上形成一种变相贴现,容易成为企业融资性票据贴现滋生的“温床”,加大了银行资金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