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也译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思潮、新理论,又是一种管理技术。实践先于理论的产生,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由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完成。由于其为再造工程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哈默本人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管理宗师”之一。

三、企业再造理论

“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也译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思潮、新理论,又是一种管理技术。它是由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Champy)于1990年提出的,用以表示企业的这种全面改造思想和实践。

3.1 企业再造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理论以来,200多年来的组织理论和生产实践都是沿着劳动专业化的方向前进。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哈罗德·孔茨的“管理理论丛林”,均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在分工理论基础上形成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为依据,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原则,并在企业内部分设了生产、供应、销售等不同的部门,每一部门只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这种组织结构过多地强调了专业分工,导致了任何一项任务都被诸多的职能部门分解,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在衔接、协调上的困难,还形成许多重复劳动,影响了完成任务的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1980年代,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企业管理,1930~1940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创新。美国企业从19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19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

实践先于理论的产生,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由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完成。他们在其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1993)标志着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

3.2 企业再造理论的主要思想

企业再造工程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已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再造工程的核心思想是:顾客是变革的着眼点;按照组织目标设计工作程序,整合工作程序;把权利与责任下放,组织重构以支持一线员工的工作。

3.2.1 企业再造的定义

企业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及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

3.2.2 过程整合

企业再造工程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工作程序整合”,即对工作程序的工作、任务和知识进行整理和组合。

1.对工作的整合:把许多详细划分的工作组合成几个大的、复杂的工作。减少产品和工作程序的组成部分的数目。

2.对任务的整合:允许员工从事工作程序中多个环节的工作,并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协调,而不是分工更细,让员工从事更加专门化的工作。鼓励实行多职能化、工作轮换、非专门化和对组合后的程序进行设计。

3.对知识的整合:员工必须对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有着更多的了解,而不是只了解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他们还应该能够成功地和在任何环节上工作的员工进行协调。知识就是一个人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企业不应对员工进行过于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而应进行多种技能的综合教育和培训,使其获取多种技巧。

3.2.3 组织结构扁平化

过度专业化的分工导致复杂、盘根错节的工作流,管理时要跨越单位和部门。这意味着要雇佣很多的管理人员,使组织变得官僚化、等级化。传统做法是:员工工作,经理决策。现代的商业要求现场决策,一线员工作决策。以前中层经理的作用是信息沟通,现在个人电脑及信息技术替代了这种功能,以后只有两类经理:员工教练与过程经理。员工教练就像现今美国企业高层经理的工作一样,支持和训练员工。过程经理将从头到尾地负责,督导整个再造的过程如订单的履行或产品的开发,他们的主要技能是表现评估与工作重新设计。

3.3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简介

1993年迈克尔·哈默(1948~ )与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合著出版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对企业再造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它是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径;BPR的实施又需两大基础,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

在上述二人的合著出版前的1990年,哈默就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改造工作:不要自动化,而要推翻重来》一文,批评了企业在改造中常犯的错误,即运用信息技术加速已落后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工作流程,指出要对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并提出了改造的七项原则。1995年,哈默又与斯坦顿(S.A.Stanton)联合推出《再造革命》(the Reengineering Revolution)一书,为实施企业再造的实践提供了一本指导性手册。接着,哈默又于1996年出版《超越再造——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Beyond Reengineering:Howthe Process‐Centered Organization is Changing Our Work and Our Lives)一书,着重分析企业再造运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做好思想准备。由于其为再造工程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哈默本人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管理宗师”之一。

除哈默和钱皮之外,还有许多管理学家在为企业再造做咨询工作的同时,撰写文章。1993年11—1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特蕾西·高斯、理查德·帕斯卡及安托尼·阿瑟斯的《重新创业的过山车——为更有力的明天在今天冒险》,其中特别强调,改造不是改变现在已有的,而是要创造现在所没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