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对策针对我国管理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管理教育中的先进经验,为了确保我国管理教育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管理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管理教育中的先进经验,为了确保我国管理教育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的政策与舆论引导

1.鼓励多种办学主体参与管理教育

政府教育主管应通过制订各种政策,利用各种舆论工具,鼓励多种办学主体参与管理教育。除了各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生院开办正规的学位教育之外,还应该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企业自主开展管理教育、各种社会办学机构开展管理教育、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等。特别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既有助于解决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又有助于满足企业员工在职学习的需要。

2.加强对各种办学主体的监管

在鼓励多种办学主体参与管理教育的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种办学主体的监管,以确保管理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各种学位教育项目,应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于教学质量不到位的院校,应限制其招生规模,乃至取消其招生资格。

3.改革MBA入学考试制度

为了确保MBA教育所招收的生源真正具有培养潜力,应在2005年MBA联考科目由3门(英语、管理、综合能力)调整到2门(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强面试环节的考核力度,增加面试淘汰的比例,以便将那些“高分低能”的“考试一族”淘汰出局,从源头上确保MBA教育的质量。

(二)高校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从各高校的角度而言,应给予管理学院(商学院)更大的支持力度,从资金和政策上为管理教育创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

1.加大对管理教育的投入

各个高校应该改变将管理学院(商学院)仅仅作为创收主体的做法,增加各种学费收入中管理学院(商学院)留成的比例,使管理学院(商学院)掌握足够的办学经费,改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特别是应改变对管理学科实验室的看法,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依托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灵活地掌握和应用管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管理软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确定合理的科研和人事政策

由于管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案例教学在管理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案例编写,各高校应该针对管理学院(商学院)的特点,改变“一刀切”的科研考核办法,赋予具有原创地位的水平较高的案例与学术论文同样的地位,将案例编写视为重要的科研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科研考核重要的指标。当然,为了避免案例编写中的质量参差不齐,各高校可以建立一套规范的案例评审制度,严格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评审,入选案例库的案例,才能作为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的依据。同时,学校应该在教师编制上给予管理学院(商学院)一定的倾斜,以解决生师比过高、教师工作负荷过大的现实问题。

(三)管理学院(商学院)的努力方向

从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角度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确保管理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上。

1.不断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

各个管理学院(商学院)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在分析学校整体办学优势、师资队伍构成、办学历史、校友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凝练自己的学科方向,合理确定自己的学科定位,在少数几个学科方向上建立起较强的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应在设立具有特色的培养方向、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等方面下工夫

2.进一步明晰不同层次管理教育的定位和发展重点

由于不同层次管理教育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确定不同的定位,选择不同的发展重点(见图11-3、表11-7)。

img202

图11-3 不同管理教育的定位

资料来源:改编自王洪涛、韩巍、席酉民:《管理教育机制与MBA教育模式变革》,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表11-7 不同层次管理教育项目的重点

img203

资料来源:作者自己整理。

本科教育应定位于通才教育,针对学生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缺乏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系统、完整的管理知识体系,教学工作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便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或者为将来步入管理岗位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研究型硕士教育应定位于专才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能够对企业管理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MBA和EMBA教育应定位于通才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实际管理技能的提升。由于需要让学生掌握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案例教学在MBA和EMBA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MBA学生而言,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除了开设全日制脱产班(即F班,正常工作日白天上课)之外,还可以开设在职学习班(即P班,正常工作日晚上及周末上课)、集中授课班(即每门课程集中在几天时间完成),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EMBA学生由于都是在职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以满足作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EMBA学生难以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博士教育应定位于专才教育,以重点培养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文献,引导学生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博士教育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

专科教育应定位于专才教育,侧重管理技能的系统传授,教学工作紧密围绕教材展开,旨在培养在某一具体的管理领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基层管理者。

EDP教育应重点针对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系统的培训,强调课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案例教学在EDP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EDP教育的时间安排应根据企业的需要灵活确定。

在管理学院(商学院)中,由于同一教师可能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因此,应根据不同层次的管理教育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深度、重点、教学方式上拉开差距。对于MBA、EMBA、EDP等教育项目,要特别注意选拔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

3.强化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培养

在选拔高校毕业生留校任教时,不仅要注重其理论修养,而且应关注其企业实践经验。同时,应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中挑选经验丰富、适合教学工作的人员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讲授各种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管理学院(商学院)应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开展考察、讲学、咨询活动,担任企业顾问。

4.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管理教育不仅仅应传授学生知识,而且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应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依据三条主线展开:第一,基于管理实践的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管理学院(商学院)与企业之间加强互动,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走向企业,教师经常参与企业调研和管理咨询,学生积极深入企业开展实习活动;另一方面是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各个管理学院(商学院)应大力增加案例教学在整个管理教育中的比重,特别是在MBA、EMBA、EDP中更应该注重案例教学。同时,管理学院(商学院)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定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前做好准备;第二,基于社会心理学及多学科的教学方法创新,积极采用团队学习、拓展训练、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培养同学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第三,基于IT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技巧,同时,发挥计算机模拟在管理教育中的作用。有必要时,也可以采用远程教学手段(见表11-8)。

表11-8 管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

img204

资料来源:陈玉荣:《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反思》,载《改革与战略》,2004年第11期。

推广案例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展,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较多的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熟悉相关的行业背景和企业管理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积极参与企业调研、咨询等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院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训,并积极在校内组织针对性强的师资培训活动,并形成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他教师的“知识溢出”机制。在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管理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同时,教师不仅要有提问的准备,还要有回答问题的准备;学生不仅要认真从教师身上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知识和技能。

5.改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动态性,管理教育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为了反映企业管理实践的客观变化,各个高校课程体系设计应做到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强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宽广的基础课程作为平台,包括各种人文课程;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工具性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程;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等),使学生掌握较为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后劲;“活模块”强调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学习兴趣设计模块化课程,课程内容注重向纵深发展,以便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长,便于未来择业或确定研究方向。这种“宽基础”、“活模块”的设计特别适合MBA教育,“宽基础”体现在MBA的各门核心课程上,确保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以便构建管理的基础框架体系;“活模块”强调针对不同的管理岗位开设相应的具体课程模块,以加速知识直接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速度。

6.加强案例库的建设

本土案例的编写有助于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能够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通常一个典型案例的编写包括原始设计、确定并联系企业、拟订调研提纲、企业初访、拟订编写提纲、企业再访、初稿撰写、案例修改、编写教师手册、征得企业的授权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土案例的编写和案例库的建设有赖于管理学院(商学院)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从学院的角度而言,一方面,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资助教师编写案例;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在学院内部教师之间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方便案例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阅读和下载,同时,在案例使用方面,与其他院校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确立基于协议的有偿使用机制。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一方面,需要提高案例编写的技能,能够编写出规范、有代表性的案例;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开展企业实践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便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得到更多企业的帮助,在案例编写完成之后能够得到相关企业的授权。

7.强化科研对教学的支持

科研是管理学院(商学院)发展的根本和基石,没有坚实的科研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各个管理学院(商学院)应通过确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出更多的学术精品。在科研过程中,应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稳定而连续的研究路径,进行合理的研究定位,选择自身具有研究优势且又是企业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稳定地在该研究领域内坚持下去,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推出有分量、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解决本土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思想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祥:《发展MBA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6期。

3.胡远华、蒋建华:《工商管理高等教育基本特征及其课程体系建设》,《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4.黄国菊:《管理教育的历史与未来》,《教育与现代化》,2002年第4期。

5.李继刚、黄志启:《论管理的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6.李明斐、施海涛:《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管理培训中的作用》,《中国培训》,2001年第10期。

7.李永强:《发展我国工商管理教育之我见》,《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8.刘刚:《认识真实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数字商业时代》,2005年第9期。

9.牛三平:《高等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课堂讨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0.田恩舜、李文沁:《我国高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探析》,《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第1期。

11.王洪涛、韩巍、席酉民:《管理教育机制与MBA教育模式变革》,《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12.王民朴:《美国工商管理教育培训经验对我们的启示》,《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3.王晓义、杨忠直:《从美国经验看我国MBA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7期。

14.曾冬梅:《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演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15.张玉利:《管理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学重点与方法分析》,《南开商业评论》,1999年第6期。

16.张玉利、陈忠卫:《国外著名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比较及其借鉴》,《管理评论》,2003年第4期。

17.赵纯均、雷曜、杨斌:《中国管理教育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 Louis B. Barnes,C. Roland Christensen and Abby J. Hansen,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Third Edit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7.

【注释】

[1]曾冬梅:《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演进》,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2]赵纯均、雷曜、杨斌著:《中国管理教育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7页。

[3]《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载教育部网站。

[4]教育部在本科质量评估时要求生师比最高不能高于18∶1。

[5]企业往往将案例采写看成是一种软宣传,但纯粹宣传性的案例本身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企业出于各种考虑往往不愿意透露出管理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