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东方管理哲学

论东方管理哲学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东方管理哲学 On Oriental Management Philosophy苏东水Dongshui Su摘 要 本文围绕东方管理学的“三为”核心理念与十五个哲学要素,分人本管理哲学、人德管理哲学、人为管理哲学三个部分阐述本人对东方管理哲学的理解。现在学术界有一种溢美之词,把我们研究东方管理学的学者称作东方管理学派。

论东方管理哲学
On Oriental Management Philosophy

苏东水

Dongshui Su

摘 要 本文围绕东方管理学的“三为”核心理念与十五个哲学要素,分人本管理哲学、人德管理哲学、人为管理哲学三个部分阐述本人对东方管理哲学的理解。

关键词 人本管理哲学,人德管理哲学,人为管理哲学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re thoughts and fifteen philosophical elements of Oriental Management and clarifies the author’s comprehension of Oriental Management Philosophy from Human-centric philosophy,Moral-preferential philosophy and People-oriented philosophy.

Keywords Human-centric philosophy,Moral-preferential philosophy,People-oriented philosophy

管理活动是一个开放系统,难免受到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系统总结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也因此打上了地域和民族的烙印。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复旦大学学者群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探索如何立足于东方文化和现实土壤,博采古今中外管理学说精髓,创建一门真正适合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中其他东方国家的管理学说。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不断有境内外的同行参与交流,其中包括许多热心的国际友人和我交往甚笃,从国外翻译引进的许多著作对我们的研究也有所启发。因此,目前已成雏形的东方管理学体系是国内外众多学者齐头并进、集腋成裘的结晶。现在学术界有一种溢美之词,把我们研究东方管理学的学者称作东方管理学派。我个人认为,能否称得上学派,关键看有没有相对统一的哲学基础,因为管理哲学要解决管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些最根本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先后提出了东方管理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核心命题,治国、治生、治家、治身的“四治”框架,以及人、勤、道、变、和、实、信、效、法、威、器、术、筹、谋、圆等十五个哲学要素。这些思想分别反映了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考结果,经过梳理和整合,形成了我对东方管理哲学的认识,即:东方管理哲学是以中国传统主流哲学为内核、融会古今中外管理学说中合理的哲学成分的一种具有历史连续性、内在一致性、普遍适用性和强大辐射力的思想系统,它能够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为国家治理、企业经营、家庭生活和个人修养活动提供指导和方法。

下面我综合东方管理学的“三为”核心理念与十五个哲学要素,分三个部分阐述本人对东方管理哲学的理解。因为“以人为本”是当前中国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侧重阐述人本管理哲学。

一、人本管理哲学

东方管理哲学的第一个层次是人本管理哲学,即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人本管理哲学可以分解为五个要素:人、勤、道、变、和。其中,“人”是人本管理哲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和”是中间目标和协调手段。下面分别解释一下。

1.人。“人”要求以人为本,把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的起点和终极目标。在中文里,“以人为本”一词的完整提法最早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指建立霸业的一种手段,显然管子的“人本”还停留在工具论的层面上。此后,又有孟子的“民贵”等更接近现代人本哲学的观点。1996年,在第三届IFSAM世界管理大会(巴黎)上,我第一次提出东方管理学的基本精神是“人乃天”和“事人如天”,这一精神是基于历史连续性归纳出来的,因为东方管理哲学中的确有这样的传统。现实中的管理方法和操作可能经常与之相悖。即使在东方管理哲学的策源地中国也不例外。但最近几年,中国的领导层重新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最基本的执政理念之一,这种理念很快由上至下渗透到各级政府、各类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和个人。

2.勤和变。“勤”是对人的一种要求,在东方的传统中,不仅要求管理者勤勉为政,而且在一般民众中提倡克勤克俭的精神。勤与俭的关联也是一种东方特色的理念,勤俭立国、勤俭创业、勤俭持家的价值一直很受重视。“变”一方面也是对“人”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自我管理者)都要随时随地根据外部变化采取变通的方法,去实现自身发展或为他人服务,在东方管理哲学中此二者是合一的。

3.道。“道”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词,不过在座各位都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学者,“道”的含义就可以不言自明了。西方管理学的先驱如法约尔、韦伯等都是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管理的,此后工商企业管理学一支独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成了管理学的代名词,我们首倡的东方管理学体系从一开始就注重管理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和普遍适用性,把管理活动划分为治国、治生、治家、治身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的具体管理方法是有很大差异的,但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王充则讲过“贤君之治国也,犹慈父之治家”,中国的还有一句俗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都说明不同的管理活动有相通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东方管理哲学中的“道”,“道”的载体是各种管理活动中的人以及人的行为,也即东方管理学是“以人载道”的,所以我们把“道”作为人本管理哲学的要素。

4.和。“和”即“和为贵”。人本管理哲学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和”是实现终极目标之前的中间目标和协调手段。在竞争和对抗的管理活动中,“人和”乃制胜法宝,这无需赘述;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中,“和”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历史证明,“以人为本”作为终极目标很容易走向极端,即个人主义、各种利益集团的本位主义以及人类中心主义,欧美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很重视以人为本,但为什么还会一度出现比前代更加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些危机无论是小到家庭破裂、劳资紧张,还是大到战争和环境污染,都有一个共同病灶,就是忽略了“和”这个中间目标的调节。现在,中国的领导层很重视“和”:在国内强调和睦安定,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交往中,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在“天人”关系方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显然,这三个层面的“和”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组织的管理。所以,可以认为“和”的要素是蕴含在人本管理哲学之中的,只有做到“和”,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才能够不偏不倚地实现。

二、人德管理哲学

东方管理哲学的第二个层次是人德管理哲学,即强调道德伦理的作用,管理者通过“修己”树道德之威,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被管理者也要通过“修己”实施自我管理,以求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不同层次的管理参与者面临的道德要求是不同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三种基本道德:为官执政者要讲“官德”;经商营利者要讲“商德”;一般民众要讲“民德”。

人德管理哲学可以分解为五个要素:实、信、效、法、威。其中,“实”、“信”、“效”是对管理活动的参与者的基本道德要求,“法”是“德”的辅助手段,“威”则是人德管理哲学的目标。

1.实、信与效。“实”要求实事求是,在古今中外这都是一项“知易行难”的要求;“信”即诚实守信,《孙子兵法》中把“信”列为“将者”的五德之一;“效”本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因素,但在东方文化中,“效”与“廉”、“勤”往往紧密联系,高效廉洁经常被作为对管理层的基本要求。

2.法。在东方管理哲学中,“法”往往作为“德”的辅助因素。一般来说,依托法规和制度来实施管理可以避免“人治”的种种随意性和独断性,但也不应过分崇尚严法酷律的威慑力,正如《汉书·礼乐志》中讲的“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德法兼容”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3.威。树道德之威是人德管理哲学的目标。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经常要运用权威来指挥和影响组织成员,其中有些权威是制度所赋予的,另一些则有赖于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和其他优秀品质,东方管理哲学更推崇后者。《论语·尧曰》中讲到个人品行要“尊五美”,其中的“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两项可以看作对道德之威的绝佳注解。

三、人为管理哲学

人为管理哲学也即“人为为人”的思想:无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必须首先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修养,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服务社会。人为管理哲学源于我对中国古代管理行为学说的研究,我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早就是在日本的一次研讨会上报告的。

人类的生产行为和管理行为离不开物质技术设备和科学方法,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是决策行为(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同时“人为为人”讲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励互动,能够达到圆满合理是衡量“人为为人”实现程度的标准。所以,我把人为管理哲学也分解为五个要素:器、术、筹、谋、圆。

1.器、术、筹、谋。重器利器、巧妙运术本是中国早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后来“器”和“术”被曲解为“奇技淫巧”,成为主流道德哲学的对立面,其服务于人的积极一面反而被忽略了。现在就是要在“人为为人”的理念下,重新加强对“器”和“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筹”和“谋”分别对应于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规划与执行,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两个层面的决策中,都要充分发挥民主,集思广益,用“人为”的积极参与,保证“为人”的绩效。

2.“圆”即圆满合理,这是衡量“人为为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人为为人”的理念落实在实践中,是倡导以身垂范、合理授权与自我管理。基于这种要求,我们提出了东方管理哲学的“主体人”命题:人在组织中有分工职位的差别,但每个人都是管理主体,个性和人格都是独立、完整和平等的,不存在谁依附谁、谁掌控谁的问题。在主体人理论中,人不再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人和人之间也不再是狭隘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进行的互相协同、互相支持、互相服务的关系。只有实现这样一种关系,一个组织或者一项管理活动才称得上是圆满合理的。这当然是一项很高的要求,但应该成为每一位管理者追求理想和目标。

人本管理哲学、人德管理哲学和人为管理哲学是东方管理哲学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而且每一部分之下的三组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体系。我坚信,我们的社会只要能够做到“三为”,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坚持新“三观”,即新的人本观、和谐观和发展观,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