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费用效果分析

经济费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费用效益分析则采用国家统一测定和颁布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

8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和费用效果分析

为了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建设项目不仅需要做市场分析、技术方案分析、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等,还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尤其对于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价值,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费用效果分析的结论将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8.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概述

8.1.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目的

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费用效益分析参数,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目的:

(1)全面识别整个社会为项目付出的代价,以及项目为提高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2)分析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与财务现金流量存在的差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调整建议;

(3)对于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来论证项目的经济价值,为制定财务方案提供依据;

(4)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及获得的收益,通过对受损者及受益者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为社会评价提供依据。

8.1.2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范围

在完全竞争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竞争市场机制能够对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产出品市场价格将以货币形态反映边际社会效益,而投入品市场价格将反映边际社会机会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导向使得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基于此的项目财务分析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结论将会一致,不需要单独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但是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本身的原因及政府不恰当的干预,都可能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失灵,市场价格难以反映建设项目的真实经济价值,客观上需要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来对财务分析中失真的结果进行修正,对投资的经济合理性作出判断,并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1)现阶段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

(1)自然垄断项目

对于电力、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项目,存在着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特征,企业一般不会按照帕累托最优规则进行运作,从而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

(2)公共产品项目

公共产品项目是指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被共同消费,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特征。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只有通过将那些不愿意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才能得以有效运作,因此市场机制对公共产品项目的资源配置失灵。

(3)具有明显外部效果的项目

外部效果是指一个个体或厂商的行为对另一个个体或厂商产生了影响,而该影响的行为主体又没有负相应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产生外部效果的行为主体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因此常常不考虑外部效果的结果承受者的损益情况。这样,这类行为主体在其行为过程中常常会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地使用资源,造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及市场失灵。

(4)对于涉及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及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往往具有公共性、外部效果等综合特征,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5)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如果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频率,也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2)从投资管理角度现阶段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

(1)政府预算内投资(包括国债资金)的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益性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项目、重大战略性资源开发项目;

(2)政府各类专项建设基金投资的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项目;

(3)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需要政府主权信用担保的建设项目;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5)企业投资建设的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公共利益、可能出现垄断、涉及整体布局等公共性问题,需要政府核准的建设项目。

3)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内容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工作包括:识别经济效益和费用、测算和选取影子价格、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计算费用效益分析指标并进行方案比选。

8.1.3 建设项目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两个层次,它们相互联系,有共同点又有区别。费用效益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计算。

1)共同点

(1)评价目的相同

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都是要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评价基础相同

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都是在完成了产品需求预测、工程技术方案、资金筹措等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使用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即费用与效益比较的理论方法。

(3)评价的计算期相同。

2)区别

(1)分析角度和基本出发点不同

财务分析是站在项目层次上,从项目的经营者、投资者、未来的债权人角度,分析项目和各方的收支和盈利状况及偿还借款能力,以确定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费用效益分析则是从国家和地区的层次上,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以确定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费用、效益的划分不同

财务分析是根据项目直接发生的实际收支确定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凡是项目的货币支出都视为费用,税金、利息等也均计为费用。费用效益分析则着眼于项目所耗费的全社会有用资源来考察项目的费用,而根据项目对社会提供的有用产品(包括服务)来考察项目的效益。税金、国内借款利息和财政补贴等一般并不发生资源的实际增加和耗用,多是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因此,不列为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3)采用的价格不同

财务分析要确定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现实可行性,因而对投入物和产出物均采用财务价格,即现行的市场价格(预测值)。费用效益分析则采用反映货物的真实经济价值,反映机会成本、供求关系以及资源稀缺程度确定的影子价格。

(4)主要参数不同

财务分析采用的汇率一般选用当时的官方汇率,折现率是因行业而异的基准收益率或最低可接受收益率。费用效益分析则采用国家统一测定和颁布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

8.2 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与计算

8.2.1 经济效益与费用识别的原则

经济效益与费用分析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国民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凡是增加国民收入的就是经济效益,凡是减少国民收入的就是经济费用,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1)增量分析原则

项目的经济效益与费用分析是建立在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识别与计算基础上的,因此不应考虑沉没成本和已实现的效益。按照“有无对比”增量分析的原则,通过项目的实施效果与无项目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作为计算机会成本或增量效益的依据。

2)关联效果原则

效益与费用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其系统分析的边界是整个国民经济。在做费用效益分析中要考虑项目投资可能产生的其他关联效应,不仅要识别项目自身的内部效果,还需要识别项目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单位产生的外部效果。

3)以本国居民作为分析对象原则

对于跨越国界,对本国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的项目,应重点分析对本国公民新增的效益和费用。项目对本国以外的社会群体所产生的效果,应进行单独陈述。

4)剔除转移支付原则

项目的某些财务收益和支出,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并没有造成资源的实际增加或减少,而是国民经济内部发生的“转移支付”,在做费用效益分析时不计作项目的经济效益与费用。税赋、补贴、借款和利息都属于转移支付,在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时不得再计算其影响。但一些税收和补贴可能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导致财务价格可能并不反映真实的经济成本和效益,因此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转移支付应进行下面的区别对待:

(1)剔除企业所得税或补贴对财务价格的影响;

(2)一些税收、补贴或罚款往往是用于校正项目“外部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类转移支付不可剔除,可以用于计算外部效果;

(3)项目投入与产出中的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8.2.2 经济效益与费用流量的构成分析与计算

项目投资所造成的经济费用或效益的计算,应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相关利益主体获得的收益及付出的代价,计算项目相关的费用和效益。项目的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项目的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计算的原则

(1)支付意愿原则

项目产出物的正面效果的计算遵循支付意愿原则,用于分析社会成员为项目所产出的效益愿意支付的价值。

(2)受偿意愿原则

项目产出物的负面效果的计算遵循受偿意愿原则,用于分析社会成员为接受这种不利影响所得到补偿的价值。

(3)机会成本原则

项目投入的经济费用的计算应遵循机会成本原则,用于分析项目所占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应按资源的其他最有效利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计算。

(4)实际价值计算原则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对所有费用和效益采用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实际价格进行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但应考虑相对价格变动。

2)直接费用和直接效益

直接费用是指由项目使用投入物所形成,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费用。一般表现为:

(1)其他项目为供应本项目投入物而扩大生产规模所耗用的资源费用;

(2)减少对其他项目(或最终消费者)投入物的供应而放弃的效益;

(3)增加进口(或减少出口)所耗用(或减收)的外汇等。

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物直接生成,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

(1)增加该产出物或者服务的数量以满足国内需求的效益;

(2)替代其他相同或类似企业的产出物或服务,使被替代企业减产或停产从而减少国家有用资源耗费而减少的效益;

(3)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从而增收(或节支)的外汇效益等。

完全为新建生产性项目服务的商业、卫生、文化教育等生活福利设施的投资应计为项目的费用。这些生活福利设施所产生的效益,可视为完全体现在项目的直接效益中,一般不必单独核算。

3)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

间接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了代价,但在项目的直接费用中未得到反映的部分,例如项目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项目产品大量出口引起国内相同产品出口价格的下降等。

间接效益是指项目为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但在直接效益中未得以反映的部分,例如技术扩散效果、项目对上下游企业带来的相邻效果以及乘数效果等。

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统称为外部效果。对显著的外部效果应做定量分析,计入项目的总效益和总费用中;不能定量的,应尽可能作定性描述。外部效果的计算范围应考虑环境及生态影响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和产业关联效果。为防止外部效果计算扩大化,项目的外部效果一般只计算一次性相关效果,不应连续计算。

以某城市交通轻轨项目为例,间接经济效益包括市民节约出行时间、环境素质被改善、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轻公共投资等;项目间接费用的显著例子是工业项目运营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的费用。由于当前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开展环境预评价,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要求提出污染物的治理措施,以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又将环保措施所需花费的投资计入项目建设投资中,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不必另计间接费用,但情况特殊时需另行考虑。

4)转移支付

项目的某些财务收益和支出,如缴纳的税金、国内贷款利息和补贴等,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并没有造成资源的实际增加或者减少,称为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不计作项目的效益与费用。如果以项目的财务评价为基础进行项目的效益与费用评价时,应从财务效益与费用中剔除在经济效益评价中计作转移支付的部分。

(1)税金

无论是增值税、所得税还是关税等都是政府调节分配、供求关系的手段,纳税对于企业财务评价来说,确实为一项费用支出。但是对于国民经济评价来说,它仅仅表示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一部分转移到政府手中,由政府再分配。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小并不随税金的多少而变化,因而它属于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

土地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资源税等是政府为了补偿社会耗费而代为征收的费用,这些税种包含了很多政策因素,并不代表社会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因此,原则上这些税种也视为项目与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不计为项目的费用或效益。

(2)补贴

政府对项目的补贴,仅仅表示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中,有一部分来自政府财政支出中的补贴这一项。但是,整个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代价并不以这些代价来自何处为计算依据,更不会由于有无补贴或补贴的多少而改变。因此,补贴也不是国民经济评价中的费用或效益。

(3)国内贷款利息

国内贷款利息在企业财务评价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中是一项费用。对于国民经济评价来说,它表示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一部分转移到了政府或国内贷款机构。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大小,与所支付的国内贷款利息多少无关。因此,它也不是费用或效益。

(4)国外贷款与还本付息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国外贷款和还本付息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处理原则。

①在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中的处理

在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中,把国外贷款也看作国内投资,以项目的全部投资作为计算基础,对拟建项目使用的全部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由于随着国外贷款的发放,国外相应的实际资源的支配权力也同时转移到了国内。这些国外贷款资源与国内资源一样,也存在着合理配置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中,国外贷款和还本付息与国内贷款和还本付息一样,既不作为效益,也不作为费用。

②在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中的处理

为了考察国内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应以国内投资作为计算的基础,因此在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中,把国外贷款的还本付息视为费用。

8.3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几个重要参数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把从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中,以国家与社会的角度考察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效益贡献以及经济合理性。分析中所用的经济参数是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

8.3.1 影子价格

1)现行价格的不合理性

财务评价中对投入物和产出物都采用现行的市场价格,而不管这种价格是否合理。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需要确定整个社会为项目付出的代价,以及项目为提高社会福利所作出的贡献,故要准确地计量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机制、经济政策、社会和经济环境以及历史等原因,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甚至背离。因而,在费用效益分析中,依据一定原则确定,能够反映投入物与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的合理价格,就是影子价格。

2)影子价格的含义

影子价格是一种能够确切地反映社会效益和费用的合理价格,它是在社会最优的生产组织情况下,供应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产品和资源的价格。

从理论上说,影子价格可以通过数学规划的方法求得。在数学上,影子价格是目标函数对某一约束条件的一阶偏导数,表现为线性规划中的对偶解,非线性规划中的拉格朗日乘数,以及最优控制问题中的哈密尔顿乘数。而在不同的经济问题中,则由于目标不一致而显现出多变的“面孔”。在以最少费用为目标时,它表现为增加单位产品所耗费的边际成本;在以最大收益为目标时,它表现为增加单位资源投入所获得的边际收益;若以消费者最大效用为目标,则是增加单位物品供应所增加的边际效用,或者消费者为了获取效用所愿支付的价格。

影子价格既然是用于衡量项目对整个社会福利的贡献,因而它的确定必然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想从理论上求解模型得到影子价格,按目前的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需状况调节的价格能反映其社会价值,因而这种情况下的价格就是影子价格。但是,完全竞争的条件在各国国内市场都是不存在的。一般地说,国际市场的价格,受垄断、干预、控制的情况较少,因而实际上常以国际市场价格代表影子价格。

3)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分类

在确定影子价格前,首先需将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进行分类,以便用不同的方法对投入物和产出物进行影子价格的测算。

项目的投入物或产出物按是否影响进出口把货物区分为外贸货物和非外贸货物。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使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进口或出口的货物,即产出物中直接出口、间接出口或替代进口的货物;投入物中直接进口、间接进口或减少出口(原可用于出口)的货物。非外贸货物则是指其生产、使用将不影响国家进口或出口的货物。其中包括“天然”不能进行外贸的货物或服务,如建筑物、国内运输等,还包括由于地理位置所限,运输费用过高或受国内外贸易政策等限制而不能进行外贸的货物。此外,在实践中,还可参照该种货物的对外贸易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来判断是否将其归为外贸货物,例如超过10%者归为外贸货物,低于此比例者归为非外贸货物(直接进出口者除外)。

除了上述传统的货物外,劳动力、土地以及自然资源作为特殊的投入物,也要进行影子价格的确定。

4)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以口岸价格为基础,先乘以影子汇率(SER)换算成人民币,再经适当加减国内的运杂费用和贸易费用来确定。实践中,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只对项目投入物中直接进口的和产出物中直接出口的,采取进出口价格测定影子价格,对于间接进出口的仍按国内市场价格定价。

5)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确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适用于国内市场没有价格管制的产品或服务,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影子价格的测算;另一种是适用于由政府进行价格调控的产品或服务,以成本分解法、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机会成本来进行影子价格的测算。

成本分解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生产费用要素,列出某种非外贸货物的财务成本、单位货物耗费的建设投资额及占用的流动资金,并列出该货物生产厂的建设期限、建设期各年投资比例。缺少建设投资资料的,可按固定资产原值除以设定的固定资产形成率求得建设投资费用。

(2)剔除上述数据中可能包括的税金。

(3)按照本节中所述的确定外贸货物和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原则和方法,对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投入物的费用进行调整。其中有些可以直接使用国家计委组织测算的影子价格或换算系数。对重要的外贸货物应自行测算影子价格。重要的非外贸货物可再进一步进行成本分解。有条件时,也应对投资中某些占比例较大的费用项目进行调整。

(4)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其他支出,原则上不予调整。

(5)计算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资金回收费用,对折旧和流动资金利息进行调整。

(6)必要时按上述办法对分解成本后仍为非外贸货物的子项目进行第二轮成本分解。

(7)综合上述各步骤之后,即可得到该种非外贸货物的分解成本。

6)特殊投入物的影子价格

(1)劳动力的影子价格

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看作是建设项目的特殊投入物,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应采用影子工资计量劳动力的劳务费用。影子工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项目使用劳动力而导致别处被迫放弃的原有净效益,从这方面看,影子工资体现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二是因劳动力的就业或转移增加的社会资源消耗,如交通运输费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及管理费用、培训费用等,反映了国家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

影子工资=名义工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式中,名义工资为财务评价中的工资及职工福利费之和。影子工资换算系数的取值:对于非技术性工种,换算系数为0.8;对于技术性工种,换算系数为1。

(2)土地的影子价格

土地是一种特殊投入物,在我国是一种稀缺资源。项目使用了某块土地,其他项目则不能再使用,这块土地也就不能用来种庄稼或住人。因此,土地的影子价格应反映土地用于拟建项目后,不能再用于其他项目所放弃的国民经济效益,以及国民经济为其增加的资源消耗。土地的影子价格按城镇土地和农用土地分别计算。

城镇的土地已经很大程度上存在由市场形成的交易价格,市区内的土地、城市郊区的土地可以按照支付意愿原则,采取市场价格测定影子价格。市场价格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征地费、拆迁安置补偿费等。

农用土地的影子价格是指项目占用农用土地后国家放弃的收益,由土地的机会成本和因土地转变用途而发生的新增资源消耗两部分构成。

即:土地的经济成本=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8.1)

在实际的项目评价中,农用土地的影子价格可以从财务评价中土地的征地费用出发进行调整计算。一般情况下,属于机会成本性质的费用,如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等,按照机会成本计算方法调整计算;属于新增资源消耗的费用,如拆迁费、剩余劳动力安置费、养老保险费等,按影子价格调整计算;属于转移支付的,如粮食开发基金、耕地占用税等,应予以剔除。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对土地费用有两种具体处理方式:一是计算项目被占用土地在整个占用期间可能获得最佳用途的逐年净效益现值之和,作为土地费用计入项目建设投资中;二是将逐年净效益的现值换算成等值效益,作为项目每年的投入。一般采用前一种方式处理。

(3)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

各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也属于特殊投入物。一个项目使用了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都是对国家资源的占用和消耗,这些资源也具有影子价格。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影子价格应当按资源的机会成本计算,水和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影子价格可以按资源再生费用计算。

8.3.2 影子汇率

影子汇率是单位外币用国内货币表示的影子价格,是能反映外汇增加或减少对国民经济贡献或损失的汇率,反映外币的真实价值,体现了从国家角度对外汇价格的估量。国民经济评价中涉及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均应采用影子汇率,同时影子汇率又是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指标的判据。

影子汇率通过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计算,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是影子汇率与国家外汇牌价的比值,由国家统一发布并定期调整。根据现阶段外汇供求情况、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的比较、出口换汇成本及进出口关税等因素综合分析,目前我国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1.08。在项目评价中,将外汇牌价乘以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即得影子汇率。

影子汇率取值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或方案)比选中的进出口抉择。国家可以利用影子汇率作为杠杆,对进出口项目施加影响。影子汇率越高,外汇的影子价格就越高,产品是外贸货物的项目经济效益就越好,项目就容易通过。反之项目就不容易通过。影子价格较高时,引进方案的费用较高,评价的结论将不利于引进项目。

影子汇率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表示,对于美元以外的其他国家货币,应根据项目评价确定的某个时间国家公布的国际金融市场美元与该种货币兑换率,先折算为美元,再用影子汇率换算成人民币。

8.3.3 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是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算,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出发所要求的资金投资收益率标准,代表占用社会资金所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存在的基础是不断增长的扩大再生产。

社会折现率是根据我国在一定时间内的投资效益水平、资金机会成本、资金供求状况、合理的投资规模以及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实际情况进行测定的,它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意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将社会折现率规定为8%,供各类建设项目评价时统一采用。

社会折现率是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通用参数,在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作为计算经济净现值的折现率,并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的判据,只有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的项目才可行。它也是项目和方案相互比较选择的主要判据,因此它同时兼有判别准则参数和计算参数两种职能,适当的社会折现率有助于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引导资金投向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项目,调节资金供需关系,促进资金在短期和长期项目间的合理配置。当国家需要缩小投资总规模时,可以提高社会折现率,反之则降低社会折现率。同样,在方案或项目比选时,社会折现率越高,越不利于初始投资大而后期费用节约或收益增大的方案或项目,因为后期的效益折算为现值时其折减率较高。当社会折现率较低时,情况正好反过来。

8.4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常用指标及表格

8.4.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指标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主要是进行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其主要指标是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等。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计算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纳入费用效益流量中,对难以量化的间接费用、间接效益应进行定性分析。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相对指标,也表示项目占用资金所获得的动态收益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B——国民经济效益流量;

   C——国民经济费用流量;

   (B-C)t——第t年的国民经济净效益流量;

   n——计算期。

如果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

2)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是指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流量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绝对指标。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国家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除了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社会盈余外,还可以得到以现值计算的超额社会盈余。其表达式为:

式中:is——社会折现率。

如果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表明项目可以达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效率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3)经济效益费用比(RBC

经济效益费用比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效益流量的现值与费用流量的现值之比。其表达式为:

式中参数含义同上。

如果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8.4.2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

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的编制,可以按照经济费用效益识别和计算的原则和方法直接进行,也可以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将财务现金流量转换为反映真正资源变动状况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

1)在财务分析基础上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流量的识别和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剔除财务现金流量中通货膨胀因素,得到以实价表示的财务现金流量;

(2)剔除运营期财务现金流量中不反映真实资源流量变动状况的转移支付因素;

(3)用影子价格和影子汇率调整建设投资各项组成,并剔除其费用中的转移支付项目;

(4)调整流动资金,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中不反映实际资源耗费的有关现金、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从流动资金中剔除;

(5)调整经营费用,用影子价格调整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等;

(6)调整营业收入,对于具有市场价格的产出物,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其影子价格;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出物,以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意愿的原则计算其影子价格;

(7)对于可货币化的外部效果,应将货币化的外部效果计入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对于难以进行货币化的外部效果,应尽可能地采用其他量纲进行量化;难以量化的,应进行定性描述,以全面反映项目的产出效果。

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构成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构成见表8.1所示。

表8.1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的构成

8.4.3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示例

以7.4节中的财务分析示例项目为例。

表8.2为该示例的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8.2 7.4节中示例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项目总投资组成有关数据说明见表8.3。

表8.3 项目总投资组成及说明 单位:万元

续表8.3

除了电价(现电网供电价格为0.6元/kW·h)外,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及工资等都是市场价格,并与国际市场价格很相近。其中土地是征用耕地100亩,按基年(距开工年2年)测算的每亩农作物国民经济净效益为870元,以后每年增长率预计为1%,土地征用发生的房屋迁建补偿、附属设施补偿等新增资源消耗按国民经济费用测算方法确定为100万元。项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实际损失为350万元/年。该项目使用的电能主要是利用电网的富余电量,电网发电成本(均为自由调节的市场价格所决定)构成见表8.4所示。

表8.4 电网发电成本构成

电厂发电量在上网各环节的损耗率为6%,由电网至项目的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已包括进工程建设投资中,输变电环节的电量损耗为1%。生产期间每年的耗电量为40万度。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外汇牌价1美元=6.4人民币元,社会折现率8%。

1)计算电的影子价格和土地国民经济费用

(1)电力影子价格

因为电力是利用电网的富余电量,所以可用可变成本作为电力出厂影子价格。则电力影子价格为

(0.1+0.08)÷(1-6%)÷(1-1%)=0.193(元/kW·h)

(2)土地国民经济费用

因测算的每亩农作物国民经济净效益每年增长1%,故需采用等比现金流量序列公式计算土地的国民经济费用。

土地国民经济费用=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

=870×(1+1%)2+2×

=1631588(元)=163(万元)

2)计算国民经济费用调整

(1)投资费用调整

用静态投资调整

[2820-(0.6-0.193)×10-726×10%+(900×1.08-900)-1160× 20%-400×5%+(163-300)]×(1+5%)=2548(万元)

投资费用按第1年和第2年的2∶1的比例计算第1年和第2年分别为1698万元和850万元。

(2)经营费用调整

财务现金流量中的经营成本含有进项增值税,应扣除,并调整电费。

第3年国民经济费用调整为(其他年可类推)

2500-291-(0.6-0.193)×40=2193(万元)

(3)营业收入调整

财务现金流量中的销售收入含有销项增值税,应扣除。

第3年国民经济销售收入调整为(其他年可类推)

3500-509=2991(万元)

3)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表8.5)

表8.5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单位:万元

续表8.5

8.5 经济费用效果分析

当工程项目的效果难于或不能货币化,或货币化的效果不是工程项目目标的主体时,在经济评价中应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法。其结论可以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

8.5.1 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

1)费用效果分析的含义

费用效果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预期的效果与所支付的费用,判断项目的费用有效性或经济合理性。费用效果分析中的费用系指为实现项目预定目标所付出的财务代价或经济代价,采用货币计量;效果系指项目的结果所起到的作用、效应或效能,是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项目要实现的目标,一个项目可选用一个或几个效果指标。

费用效果分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费用效果分析并不刻意强调采用何种计量方式,狭义的费用效果分析专指耗费采用货币计量,效果采用非货币计量的分析方法。项目评价中一般采用狭义的概念。

费用效果分析只能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不能像费用效益分析那样保证所选方案的效果大于费用。因此,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的项目,在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的前提下,重点是制定实现项目目标的途径和方案,并根据以尽可能少的费用获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原则,通过多方案比选,提供优选方案或进行方案优先次序排队,以供决策。

2)费用效果分析与费用效益分析的比较

在项目经济分析中,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必须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最为统一和认可的参照物,在不同产出物(效果)的叠加计算中,各种产出物的价格往往是市场认可的公平权重。而总收入,净现金流量等指标是效果的货币化表达。当项目效果或其中主要部分易于货币化时也应当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费用效益分析的优点是简洁、明了、结果透明,易于被人们接受。

费用效果分析回避了效果定价的难题,直接用非货币化的效果指标与费用进行比较,方法相对简单,最适用于效果难于货币化的领域。当涉及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的代内公平、涉及当代人和未来人福利的代际公平,以及环境、生态的价值,生命和健康的价值,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义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等问题,不仅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很难定价的。不同的测算方法,测算出的结果可能相差数十倍,还会引起争议、降低评价的可信度。另外,在可行性研究的不同技术经济环节,如场址选择、工艺比较、设备选型、总图设计、环境保护、安全措施等,无论进行财务分析,还是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都很难直接与项目最终的货币效益挂钩测算。对这类项目,适宜采用费用效果分析。

费用效果分析既可以应用于财务现金流量,也可以用于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在项目各个环节的方案比选、项目总体方案的初步筛选中,可以用费用效果分析财务现金流量;对于项目主体效益难于货币化的,则用费用效果分析取代费用效益分析,并作为经济分析的最终结论。

8.5.2 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

1)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条件

费用效果分析遵循多方案比选的原则,进行相对效果评价,所分析的项目应满足下列条件:

(1)备选方案不少于两个,且为互斥方案或可转化为互斥型方案;

(2)备选方案应具有共同的目标,目标不同的方案、不满足最低效果要求的方案不可进行比较;

(3)备选方案的费用应能货币化,且资金用量不应突破资金限制;

(4)效果应采用同一非货币计量单位衡量,如果有多个效果,其指标加权处理形成单一综合指标;

(5)备选方案应具有可比的寿命周期。

2)费用效果分析的步骤

(1)确立项目目标;

(2)构想和建立备选方案;

(3)将项目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效果指标;

(4)识别费用与效果要素,并估算各个备选方案的费用与效果;

(5)利用相关指标,综合比较、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6)推荐最佳方案或提出优先采用的次序。

3)费用效果分析的基本指标

费用效果分析中可采用效果费用比为基本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效果费用比;

   E——项目效果;

   C——项目的计算期费用,用现值或年值表示。

有时,为了方便或习惯起见,也可采用费用效果比指标,按下式计算:

费用的测算是项目从建设投资开始到项目终结整个过程期限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投资、经营成本、末期资产回收和拆除、恢复环境的处置费用。

是该类项目的基准指标,即该类项目可行的最低要求。

4)费用效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1)最小费用法,也称固定效果法。指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取费用最小的备选方案;

(2)最大效果法,也称固定费用法。指在费用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取效果最大的备选方案;

(3)增量分析法。当效果与费用均不固定,且分别具有较大幅度的差别时,应比较两个备选方案之间的费用差额和效果差额,分析获得增量效果所付出的增量费用是否值得。

在项目的效果有明确数量要求时,例如需要增加的供水量或污水处理量是明确的,即可采用达到相同目标所需费用最低的方案。当对费用有明确的规定时,例如扶贫款计划额度明确,则需采用相同费用条件下效果最大的方案。有时,各个方案的费用与效果都不固定,则必须进行增量分析,分析增加的效果与增加的费用相比是否值得。不可盲目选择效果与费用比值最大的方案。

习 题

1.在费用效益分析中,如何识别费用和效益?

2.影子价格的寻求思路是什么?

3.某化工项目财务评价现金流量如表8.6。

表8.6 某化工项目财务评价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续表8.6

总投资估算表如表8.7。

表8.7 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表 单位:万元

除了电价(现电网供电价格为0.6元/kW·h)外,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及工资等都是市场价格,并与国际市场价格很相近。其中土地是征用耕地100亩,按基年(距开工年2年)测算的每亩农作物国民经济净效益为870元,以后每年增长率预计为1%,土地征用发生的房屋迁建补偿、附属设施补偿等新增资源消耗按国民经济费用测算方法确定为100万元。项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实际损失为300万元/年。

该项目使用的电能主要是利用电网的富余电量,电网发电成本(均为自由调节的市场价格所决定)构成见下表。

电厂发电量在上网各环节的损耗率为6%,由电网至项目的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已包括进工程建设投资中,输变电环节的电量损耗为1%。生产期间每年的耗电量为40万度。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若外汇牌价1美元=6.3人民币元,社会折现率10%。

问题:

(1)计算电力影子价格和土地国民经济费用。

(2)计算国民经济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

(3)编制国民经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并计算经济净现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