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营成本是项目经济评价所特有的概念,用于项目财务评价的现金流量分析。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各年的投资、融资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用于计算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末资产、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对应关系,用以考察项目资产、负债、投资人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偿债能力分析。

维简费就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费用,与一般固定资产(如设备、厂房等)不同,矿山、油井、天然气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是一种特殊资产,其资产的价值随着已完成的采掘与采伐量的增加而减少。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这类资产不提折旧,而是按照生产产品数量(采矿按每吨原矿产量,林区按每立方米原木产量)计提维持简单再生产费。

2)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是项目经济评价所特有的概念,用于项目财务评价的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成本是指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和利息支出后的成本费用。

现金流量计算与成本核算(会计方法)不同,按照现金流量的定义,只计算现金收支,不计算非现金收支。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摊销费只是项目系统内部固定资产投资的价值转移,而非现金支出。因此,经营成本中不包括折旧费、摊销费和维简费。

另外,在编制全部投资资金流量表时,全部投资均假定为自有资金,因此,经营成本中不包括投资的借款利息。而在成本核算中根据我国现行规定,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包括在总成本的财务费用中。经营成本的计算公式应为

5.职工人数、工资及福利费

职工人数,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数量,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数量,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职工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出来的专门用于职工医疗、补助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的经费。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包括:职工医药费、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主要是指上下班交通补贴、计划生育补助、住院伙食费等方面的福利费开支。

6.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进度包括项目建设、投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进度。

7.财会、金融、税务及其他有关规定

根据以上数据编制财务评价的辅助报表,其格式见表5.1至表5.11。

表5.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值 单位:万元

注:工程或费用名称,可根据本部门的要求分项列出。

表5.2 流动资金估算表 单位:万元

注:原材料、燃料栏目应分别列出具体名称,分别计算。

表5.3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

续表

注:如有多种借款方式时,可分项列出。

表5.4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

注:1.本表自生产年份起开始计算,各类固定资产按《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年份分列。
2.生产期内发生的更新改造投资列入其投入年份。

表5.5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单位:万元

注:摊销期相同的项目允许适当归并。

表5.6 工资及福利费计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

表5.7 外购原材料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表5.8 外购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单位:万元

表5.9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单位:元

表5.10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表5.11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

注:所有辅助报表适用于新建工程项目基础数据的估算,同样适用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基础数据估算。

(二)新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是反映企业每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主要有财务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借款偿还计划表和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

1.财务评价报表的种类

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将财务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

1)基本报表主要包括以下报表

①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②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③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

④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⑤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⑥资产负债表。

⑦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辅助报表主要包括以下报表

①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②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③流动资金估算表。

④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⑤外购材料、燃料动力估算表。

⑥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⑦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⑧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估算表。

2.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现金流量系统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按照各自发生的时点序列排列,表达为具有确定时间概念的现金流量系统。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对建设项目现金流量系统的表格式反映,用以计算各项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会计上的收付实现制原则,它是以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作为该时期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的依据。只有收到现金的收入才能记作收入,同样,只有付出现金的费用才能记作费用。因此,现金流量表中的成本是经营成本。按投资计算基础的不同,现金流量表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

(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是以项目为一独立系统,从融资前的角度进行设置的。它将项目建设所需的总投资作为计算基础,反映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其现金流量构成见表5.12。通过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可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并可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为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建立共同的基础。

表5.12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续表

根据需要,可从所得税前(即息税前)和(或)所得税后(即息税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选择计算所得税前和(或)所得税后指标。但要注意,这里所指的“所得税”是根据息税前利润(计算时其原则上不受融资方案变动的影响,即不受利息多少的影响)乘以所得税率计算的,称为“调整所得税”。这区别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的所得税。

(3)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是从项目法人(或投资者整体)角度出发,以项目资本金作为计算的基础,把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作为现金流出,用以计算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反映投资者权益投资的获利能力,项目资本金现金流动表见表5.13。

表5.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动表

续表

项目资本金包括用于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4)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

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是分别从各个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作为计算的基础,用以计算投资各方的收益率。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见表5.14。

表5.14 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

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此表编制的基础是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该原则,收入或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或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因此,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使用的是总成本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格式见表5.15。

表5.15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编制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4.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各年的投资、融资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用于计算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见表5.16。

表5.16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续表

5.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末资产、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对应关系,用以考察项目资产、负债、投资人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负债+投资人权益,报表格式见表5.17。

表5.17 资产负债表

续表

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情况,用于计算偿债备付率和利息备付率指标。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基本结构见表5.18。

表5.18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续表

(三)财务评价基本报表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与评价指标的关系见表5.19。

表5.19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续表

【案例5.1】 新设法人财务评价实例

背景资料:某企业新建一厂,此项目计算期为10年。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三年投产,第四年达到设计生产任务。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①固定资产投资4 000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投资为2 000万元。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i为3%,建设期只计息不还款,第三年投产后开始还贷,每年付清利息并分6年等额偿还本金。

②流动资金投资2 400万元,全部用银行贷款,年利率4%,第三年年初开始贷款并投入,项目分年投资及贷款情况见表5.20。

表5.20 项目分年投资及贷款情况

③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经营成本见表5.21。

表5.21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经营成本 单位:万元

④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净残值率为5%。

⑤假设每年可分配利润扣除公积金后全部向投资者分配。

⑥假设基准折现率i=10%。

二、财务评价报表编制及指标计算

(一)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见表5.22。

表5.22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单位:万元

(二)固定资产折旧表

第三年的折旧额为4 060.45×(1- 0.05)/10≈385.74(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见表5.23。

表5.23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

(三)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见表5.24。

表5.24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单位:万元

(四)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表5.25。

表5.2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

(五)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见表5.26。

表5.2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

(六)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见表5.27。

表5.2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七)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见表5.28。

表5.28 项目资本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八)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见表5.29。

表5.29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续表

续表

(九)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见表5.30。

表5.30 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续表

三、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

(一)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特点

由于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都是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必然受现有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厂址、环境、配套设施等的制约,与新建项目相比,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①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原有企业的经济资源,以增量调动存量,以较小的新增投入获得较大的新增效益。

②原有企业已在生产经营,而且随着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其状况还会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的识别与计算比较复杂。

③建设期内建设与生产同步进行。

④项目与原有企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些问题的分析范围需要从项目扩展至企业。

(二)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步骤

1.识别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费用与效益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目标不同,实施方案各异。应科学地划分和界定效益与费用的计算范围。拟建项目建成后如果能够独立经营,或者通过适当的剥离,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就是财务评价对象;如果项目投产后的生产运营与现有企业无法分开,也不能单独计算项目产生的效益和发生的费用时,应将整个企业作为项目财务评价的对象。

另外,其效益可能表现为增加产量、扩大品种、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保护环境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其费用不仅包括新增投资、新增生产或经营费用,还包括由于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停产或减产损失,以及原有固定资产拆除费用等。对于难以定量计算的效益和费用应作定性描述。

由于识别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较为复杂,必须对以下几种关于费用和效益的数据的内在含义真正了解和掌握,以免混淆概念、辨识不清。

1)现状数据

现状数据反映工程项目实施前的费用和效益,是单一的历史状态值。一般可用项目实施前一年的数据;当年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时,可用近几年数据的平均值。

2)“无项目”数据

“无项目”数据是指不实施工程项目时,在现状基础上,考虑计算期内企业的费用和效益的变化趋势(变化率有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零),经预测后得出的描述未来状况的数据序列。

3)“有项目”数据

“有项目”数据是指实施项目后,经预测后得出的描述未来状况的数据序列。

4)新增数据

新增数据是指“有项目”数据减去现状数据后的差额,反映实施项目后会对现状改变多少。

5)增量数据

增量数据是“有项目”数据减去“无项目”数据后的差额,反映实施项目与不实施项目会有什么差异。

可见,“无项目”数据不等于现状数据,因为“无项目”状态也是一种未来状态,是现状在未来的自然延续和演变;增量数据不等于新增数据,因为新增数据是未来与现在的比较,而增量数据是未来与未来的比较。

2.编制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基本报表

按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的数据编制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在进行“有项目”与“无项目”对比时,效益和费用的计算范围、计算期应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为了使计算期保持一致,应以“有项目”的计算期为基准,对“无项目”的计算期进行调整。在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追加投资(局部更新或全部更新)来维持“无项目”时的生产运营,延长其寿命期直至与“有项目”的计算期相同,并在计算期末将固定资产余值回收。在某种情况下,通过追加投资延长其寿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在经济上明显不合理时,可使“无项目”的生产运营适时终止,其后各年的现金流量为零。

按“有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数据编制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借款偿还计划表。

各基本报表的编制原理、科目设置、格式与新建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报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内有关数据的计算口径不一样。

3.计算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表达式与新建工程项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采用增量指标作为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当然,如果某一改、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效益、费用可以与企业完全分开、互不影响,则可视同新建项目,直接以“有项目”数据计算各评价指标。

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在现状基础上对项目实施后的状况进行评价,即只分析“有项目”数据。可以直接根据有关财务评价报表,计算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分析拟建项目自身偿还债务的能力。

计算得到的项目偿债能力指标,表示项目用自身的各项收益(包括折旧)抵偿债务的最大能力,显示项目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项目最大偿债能力与项目债务的还款方式和责任不是一回事。如果项目的债务是由企业法人借入并负责偿还的,计算得到的项目偿债能力指标,可以给企业法人两种提示:一是靠拟建项目自身收益可以偿还债务,不需要企业法人另筹资金偿还;二是拟建项目自身收益不能偿还债务,需要企业法人另筹资金偿还债务。

同理,计算得到的拟建项目偿债能力指标对银行等金融部门显示两种情况:一是拟建项目自身有偿债能力;二是拟建项目自身无偿债能力,需要企业另外筹资偿还。由于银行贷款是贷给企业法人而不是贷给项目,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一般是根据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结构和偿债能力决定信贷取舍。有的时候,虽然项目自身无偿债能力,但是整个企业信誉好,偿债能力强,银行也可能给予贷款;有的时候虽然项目有偿债能力,但企业整体信誉差,负债高,偿债能力弱,银行也可能不予贷款。银行等金融部门为了考察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决定是否贷款,需要评价现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各笔借款的综合偿债能力。为了满足债权人要求,不仅需要提供项目建设前3~5年企业的主要财务报表,还需要编制企业在拟建项目建设期和投产后3~5年内的损益和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企业借款偿还计划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三)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

对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财务评价,一般采用“有无对比”方法,即将有改、扩建(或技术改造)与无改、扩建(或技术改造)的未来状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选用评价指标时,既可以用总量法,也可以用增量法。

1.总量法

进行改、扩建(或技术改造)与不进行改、扩建(或技术改造)实质上是两个有待比较的互斥方案。对于互斥方案,可以先计算各自的绝对效果(如净现值);如果都获得通过,再比较其相对效果(如净现值率)。这就是所谓的“总量法”,即从总量上衡量各自的经济效果,并加以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它具有同时显示绝对效果和相对效果的优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应用总量法进行评价时,必须将企业原有资产作为投资列入现金流量。

【例题5.1】 某企业现有固定资产800万元,流动资产200万元,若进行改、扩建需投资250万元,改造当年生效。有项目与无项目时的收支预测见表5.31,且寿命期均为10年,标准折现率为10%,问企业是否应该进行改、扩建?

表5.31 某企业改、扩建方案的收支预测数据

解:运用总量法进行净效益的分析和比较。该企业的原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 000万元均应计入投资。

计算有项目(A)方案和无项目(B)方案的净现值如下:

NPVA=750×(P/A,10%,10)- 550×(P/A,10%,10)+ 350×(P/F,10%,10)-10 000- 250

=113.85(万元)

NPVB=650×(P/A,10%,10)- 500×(P/A,10%,10)+ 200×(P/F,10%,10)-10 000

=-1.21(万元)

因为NPVA> NPVB,且NPVA> 0,NPVB< 0,所以该企业应进行改、扩建。

2.增量法

采用总量法需将原有资产视为投资,从而必须对原有资产进行评估,而资产评估本身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其难度有时超过了项目财务评价本身;此外,总量法只能对“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状态进行评价,而不能显示在“有项目”的前提下多种建设方案的优劣排序。这时就应采用另一种方法——增量法。

增量法实质上是对增量投资所带来的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进行考察,因此是一种相对效果评价,它只解决了两个方案间的优劣问题,而未能反映它们是否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标准问题。故在理论上,还应进行绝对效果评价。但在实际生活中,改、扩建项目如能通过增量效果的检验,一般就可视为可行;如必须做绝对效果评价,则可对“有项目”的状态进行总量效果的检验。

增量法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增量净现值、增量内部收益率等。应用增量法进行评价时,可不考虑原有资产问题。

【例题5.2】 仍以【例题5.1】中的情况为例,试以增量法进行项目决策。

解:对增量净现值计算如下:

NPVA-B=(750- 650)×(P/A,10%,10)+(350- 200)×(P/F,10%,10)- 250-(550- 500)(P/A,10%,10)

=115.06(万元)

因为NPVA-B> 0,所以该企业应进行改、扩建。

四、资产评估

在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中有时要进行资产评估,比如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总量分析时就需要对企业原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资产评估概述

1.资产评估的概念

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具体来说,资产评估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资料,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适用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过程。

2.资产评估的特点

资产评估是资产交易等资产业务的中介环节,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交易和相关资产业务顺利进行的基础。这种以提供资产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具有下述鲜明的特点。

1)市场性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资产产权变动和资产交易的普遍进行,就不会有资产评估的存在。资产评估一般要估算的是资产的市场价值,因而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必须凭借着自己对资产性质、功能等的认识,以及市场经验,模拟市场对特定条件下的资产价值进行估计和判断,评估结果是否客观需要接受市场价格的检验。因此,资产评估结论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资产评估结论能否经得起市场检验是判断资产评估活动是否合理、规范,以及评估人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

2)系统性

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作出科学的估算和判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加以分析和开展工作。首先必须将被评估资产置于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中,必要时还要置于整个国家的范围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同样的资产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国家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价值;其次,必须对被评估资产相互之间的匹配问题进行系统考虑,主要是不同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相互之间的匹配,因为,同样的有形资产与不同的其他有形资产匹配或与不同的无形资产匹配,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因而价值也可能会不同;此外,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过程中,也必须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被评估资产的相关资料,将影响资产价值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综合地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评估结论作出系统地判断。

3)技术性

资产评估人员在对被评估资产价值作出专业判断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大量的数据资料,经过复杂细致的技术性处理和必要的计算,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就难以完成评估工作。如在对厂房或有关建筑物进行评估时,需要对其进行测量、了解建筑构造、工程造价、使用磨损程度等情况,缺乏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则难以进行;在对机器设备进行评估时,需要对被评估设备的有关技术性能、磨损程度、预计经济寿命等情况作出判断,这些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不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则难以得出客观的评估结果。

资产评估的技术性要求评估人员应当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如建筑、土地、机电设备、经济、财务等。

4)公正性

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主要体现在资产评估是由交易双方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被评估资产所做的价值判断,评估结果具有公正性。资产评估的结果密切关系着资产业务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如果背离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就会使得资产业务的一方或几方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资产评估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

资产评估的公正性要求评估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采取独立、公正、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和任何一方的片面要求,客观、公正地作出价值判断。对于资产评估机构而言,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以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评估机构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否则,必将逐步丧失信誉,丧失市场,最终走向破产。

5)咨询性

资产评估结论是评估人员在评估时点根据所能搜集到的数据资料,模拟市场对资产价值所作出的主观推论和判断。不论评估人员的评估依据有多么充分,评估结论仍然是评估人员的一种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事实。因此,资产评估不是一种给资产定价的社会经济活动,它只是一种经济咨询或专家咨询活动。评估结果本身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评估人员只对评估结论的客观性负责,而不对资产交易价格的确定负责。评估结果只是为资产业务提供一个参考价值,最终的成交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能力。

3.资产评估的要素

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依据、评估目的、评估原则、价值类型、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8个要素构成。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和人员,是资产评估工作中的主体,必须符合国家在资产评估方面的有关规定,即具有从事该项业务的行业及职业资格并登记注册。特定资产是待评估的对象。国家的有关规定是指资产评估活动所应当遵守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它是资产评估的依据特定的。评估目的,是指资产业务发生的经济行为,它直接决定和制约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确定和评估方法及参数的选择。评估原则即资产评估工作的行为规范,是处理评估业务的行为准则。价值类型是对评估价值的质的规定,它取决于评估目的。评估程序是资产评估业务的工作步骤。评估方法是估算资产价值所必需的特定技术方法。

4.资产评估的基本步骤

对项目进行资产评估,通常包括下述步骤。

①明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对象。

②制订评估工作计划。评估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背景资料、资产内容与范围、对具体资产所采用的评估方法、评估程序、需用的资料清单、应纳入评估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估工作中的责任分配以及提交评估报告的日期等。

③进行具体资产的评估。根据评估目的及掌握的资料,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对具体资产进行评定和估算,确定其价值。

④写出评估报告,得出评估结论。

(二)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3种: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

1.现行市价法

现行市价法是以现行市场价格为依据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其出发点是:构成资产的生产要素如同一般商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上交换,而且绝大多数资产也确实在市场上流通。按照替换原则,市场可比较价格就可作为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依据。

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市场上存在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类似的商品,这种商品称为市场参照物。市场法的可用性取决于市场参照物的丰富程度,而不仅仅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商品市场。第二,被评估资产的市场参照物的经济、技术参数可以获得。

现行市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述。

1)直接法

当在市场上可以找到与被评估资产完全相同的资产或此种全新资产的现行市价时,可将参照物的市场价格作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2)类比法

当市场上找不到相同资产作参照物时,可寻找功能相似的资产作参照物。在技术进步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的情况下,市场上往往可找到的只是换型、换代的参照物。此时,可对参照物的功能、地域、应用环境、成交时间与评估时间等差异因素进行调整,据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例题5.3】 土地甲面积1 000m2,需对其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收集到具有可比性的乙、丙两块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有关情况作参照物,已知乙是在1年前出售,售价为100元/m2;丙是在两年前出售,售价为80元/m2。现在土地价格比1年前上涨10%;比两年前上涨25%。假设甲、乙、丙3块土地的综合评估系数分别为75%、80%、70%。

解:根据综合评估系数,乙地最好,丙地最差,甲地介于乙、丙两者之间,按综合评估看,甲地价值是乙地的93.75%,是丙地的107.14%。

若以乙地为依据,甲地每平方米的售价应为:

100×93.75%×(1+10%)=103.13(元)

若以丙地为依据,甲地每平方米的售价为:

80×107.14%×(1+ 25%)=107.17(元)

根据上述计算,甲地使用权的价格可在103.13元/m2和107.17元/m2之间,取中间值为105.15元/m2

3)物价指数调整法

物价指数调整法是以物价指数调整资产的原价,以求得资产的现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贬值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得出。选择一个相适应的参照物,将被评估资产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与参照物所生产的产品成本相比较,找出两者差异原因及金额(超支或节约)。参照物的正常年生产成本低于被评估资产的正常年生产成本数额的现值,可视为被评估资产在尚可使用年限内功能性贬值的数额。其计算公式为

【例题5.4】 设备甲的已使用年限为10年,与同类先进设备相比,其产品生产成本每年多4 000元,根据资料,甲设备的原价为50 000元,同类物资物价指数比10年前上涨了20%,试确定甲设备的评估价值。假设折现率为10%。

解:计算物价变动差额:50 000×20%=10 000(元)

计算功能性贬值额:4 000×(P/A,10%,10)=4 000×614=24 560(元)

则设备甲的重估价值为:50 000+10 000- 24 560=35 440(元)

一般来说,现行市价法比较适合用于单项资产的评估。

2.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按被评估资产的完全重置成本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

重置成本可以分为复原重置成本(以现行市价购买与原资产完全相同的全新资产所需要的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以现行市价购买具有新技术标准的功能相同的全新资产所需要的成本);选择重置成本时,在同时获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时,应选择更新重置成本;在没有更新重置成本时,也可采用复原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1)重置全价的估算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按资产成本构成,以现行市价为标准,计算被评估资产重置全价。资产成本包括现行市价的买价、运杂费、安装费等。

【例题5.5】 某厂重置一资产,该资产的市价为55 000元,运杂费1 000元,安装费4 000 元,则该资产的重置全价为多少?

解:该资产的重置全价:

55 000+1 000+ 4 000=60 000(元)

(2)功能价值法

功能价值法,以生产产品相同或相似,但生产能力不同的全新资产作为参照物,按照生产能力的比例和参照物重置全价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重置全价。计算公式为

【例题5.6】 某全新设备重置全价为40 000元,年生产能力为40万t,现有一待评估的相似设备年生产能力为30万t,则被评估设备的重置全价为多少?

解:被评估设备的重置全价为:

(3)物价指数法

物价指数法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被评估资产的历史成本,计算公式和方法与现行市价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

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此法常用于企业整体资产评估。计算公式为

【例题5.7】 参照物甲的重置全价为10万元,其年生产能力为3 000台,被评估资产的年生产能力为5 000台。假设n为0.7,则被评估资产的重置全价为多少?

解:被评估资产的重置全价为:

2)有形损耗的估算方法

(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利用经济寿命年限、已使用年限及重置全价等,用计算折旧的方法来求出被评估资产有形损耗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2)观察法

观察法,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被评估资产的各个方面进行技术鉴定,通过了解被评估资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磨损程度,再与同类或相似的全新资产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被评估资产的成新率,从而计算被评估资产的有形损耗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3)功能性贬值的估算方法

关于功能性贬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已在现行市价法中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述。

3.收益现值法

收益法是估测由于获得资产而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所谓收益是指因获得资产而取得的净收入。收益的计算与评价角度、被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资产权益人的性质等有关,需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涉及收益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税前收益和税后收益。

在使用该方法时,对被评估对象有以下要求:第一,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量来计量;第二,与获得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相联系的风险报酬也可以估算出来。

收益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Bt——第t年的预期收益;

n——资产经营年限;

i——折现率。

需要指出的是,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与收益计算相对应,例如,税前收益的折现率与税后收益的折现率不同;收益计算中是否考虑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折现率是否包含通货膨胀率等。

收益现值法按收益期是否有限可分为两种:

①有限期间各年收益折现法。其计算与基本公式(5.13)相同。

②无限期收益现值法。其又分为两种方法,即年金法和分段法。

a.年金法。适用于未来收益为等额年金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b.分段法。适用于未来预测收益高低不等,而且没有明显稳定增长趋势的情况,前期一般取5年,后期一般以第5年收益额作为第6年后的永续年金收益进行本金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能够比较真实和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本金化价格,而且与投资决策相结合,所确定的评估价容易为资产交易各方所接受。但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预期收益额的资料不易收集,对未来的预测易受主观因素的限制。所以,目前还不具备广泛应用收益现值法的成熟条件,应该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积极地为收益现值法的应用创造条件。

学习任务二 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案例导入

近年我国做出了关于环保两项承诺,即2020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6%;2020年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按照我国已经承诺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倒推可知,我国常规水电装机规模到2020年至少需要达到3.3亿千瓦时,而到2015年,常规水电装机规模也需要达到2.7亿千瓦时。这样,在“十二五”期间,水电的新开工量预计要达到接近1亿千瓦时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水电开发已经大幅滞后于规划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原本规划水电开工量约为7 000万千瓦时,结果实际开工量只有约2 000万千瓦时,只有规划量的30%左右。

思考:

1.水电项目和煤电项目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在“十一五”期间,水电开发滞后的原因。

2.在水电项目决策问题上需要考虑的费用和效益。

进一步分析:

①水电项目与煤电项目相比,虽然初始投资较大,但具有经营成本低、规模大、调节性强的特征,最关键的是水电可以节省资源,减少碳化排放量,符合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水电项目放缓的原因,除了少数水电项目自身的确存在移民补偿问题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舆论宣传的引导出现偏差。舆论过度强调水电开发面临的移民难题和环保的副作用,也为水电项目的开发带来了阻力。

②在水电项目的决策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其全部费用和全部效益,其中全部费用包括:建设费用、经营成本、移民费用、环境污染等;全部效益包括: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旅游等。

由于财务成本不能包含项目对资源的全部消耗,财务效益不能包含项目产出全部经济效果的项目,因此除对项目需要进行财务分析外,还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和对社会福利所作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价值,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应将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含义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采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社会折现率等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参数体系,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净贡献,以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一种资源用于某一方面,其他方面就不得不减少这种资源的使用量,这就使得国家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对资源的配置作出合理选择。例如公路建设项目,就该项目自身来说,如果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收费公路,则在财务上项目是没有收益的,无法进行财务上的评价,但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来看,公路的建设将大大增加旅客、货物的运输量,节约旅客、货物的在途时间,缓解其他道路的拥挤状况,给周边地区的土地带来增值,等等,这些都是经济费用效益。再例如小型冶炼厂,虽然在财务上有生存能力,也能为某一小区域的经济带来效益,但是,它所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都是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因此,许多项目的实施,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效益和费用情况,也要考虑到该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即由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为该类项目是否可行提供决策依据。

(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意义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对社会福利所作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价值而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应将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正常运作的市场是将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时间上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然而,市场的正常运作要求具备若干条件,包括:资源的产权清晰、完全竞争、公共产品数量不多、短期行为不存在等。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市场就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即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一是无市场、薄市场(thin market)。首先,很多资源的市场还根本没有发育起来,或根本不存在。这些资源的价格为零,因而被过度使用,日益稀缺。其次,有些资源的市场虽然存在,但价格偏低,只反映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生产中资源耗费的机会成本。毫无疑问,价格为零或偏低时,资源会被浪费。例如,我国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灌溉用水价格偏低,因而被大量浪费。二是外部效果(exter nalities)。外部效果是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活动以外的企业或个人造成的影响。外部效果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效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河流上游农民种树,保持水土,使下游农民旱涝保收,这是积极的外部效果;河流上游滥砍滥伐,造成下游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这是消极的外部效果。三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品的显著特点是,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在许多情况下,个人不管付钱与否都不能被从公共物品的消费中排除出去,例如国防。因为没人能够或应该被排除,所以消费者就不愿为消费公共物品而付钱。消费者不愿付钱,私人企业赚不了钱,就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因此,自由市场很难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四是短视计划(myopia planning)。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为了未来利益而牺牲当前消费。因为人们偏好当前消费,未来利益被打折扣,因而造成应留给未来人的资源被提前使用。资源使用中的高贴现率和可再生资源的低增长率,有可能使某种自然资源提早耗尽。

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财务评价的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全部利弊得失,必须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对财务评价中失真的结果进行修正,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宏观上合理配置国家有限资源的需要

国家的资源(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总是有限的,而同一种资源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故必须从这些相互竞争的用途中作出选择。这时,人们就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借助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项目建设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就是要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的经济目标的影响,从而选择对大系统目标最有利的项目或方案。

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真实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的需要

在我国,不少商品的价格,不能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即所谓的价格“失真”。在这样的条件下,按现行价格来考察项目的投入或产出,不能确切地反映项目建设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和费用。

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进行价格调整,运用能反映资源真实价值的价格,来计算建设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以便得出该项目的建设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总目标的结论。

3.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投资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为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就需要对项目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不仅有利于引导投资建设的方向,而且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①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向。运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相关指标以及有关参数,可以影响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最终结论,进而起到鼓励或抑制某些行业或项目发展的作用,促进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②有利于抑制投资规模。当投资规模过长时,会引发通货膨胀,这时通过适当提高折现率,控制一些项目的通过,从而控制投资规模。

(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对象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市场本身的原因及政府不恰当的干预,都可能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失灵,市场价格难以反映建设项目的真实经济价值,客观上需要通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来反映建设项目的真实经济价值,判断投资的经济合理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需要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如下所述。

1.自然垄断项目

对于电力、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项目,存在着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特征,企业一般不会按照帕累托最优规则进行运作,从而导致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如供电、给排水,供气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项目,虽然具有收费和通过市场运作的可能,但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有较强的公益性,且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有必要由政府或公共部门专营或授权经营。

2.公共产品项目

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被共同消费,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未花钱购买公共产品的人不能被排除在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特征(一人消费一种公共产品并不以牺牲其他人的消费为代价)。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只有通过将那些不愿意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该物品的消费之外才能得以有效运作,因此市场机制对公共产品项目的资源配置失灵。公共项目是指由各级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筹划、出资或运行的项目。市场经济中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项目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又不能或不适合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但是,这类项目同样耗费社会资源及提供社会服务。公共项目大致上可划分为纯公共项目、准公共项目、战略性或政策性经营项目。

(1)纯公共项目

纯公共项目是指提供公用物品的项目,项目产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类项目需要资源的投入,但是没有直接的现金流入,却具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效益,如国防建设、水利、义务教育、公共卫生、防洪治沙、环境生态保护和治理以及公检法司、工商、税务、海关和城镇化建设等。这些项目提供的服务是由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既无法排除不付费的人享用(非排他性),一个人的享用也不会影响其他任何人的享用(非竞争性)。

(2)准公共项目

准公共项目是指提供准公用物品的项目,项目产出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但这些产出或提供的服务涉及人们的基本需要,或者是因为存在外部效果,收费往往不足以反映项目的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对投入的补充,如农业、通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和交通运输项目等。

(3)战略性或政策性项目

战略性或政策性项目是指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特大型的、或有较大风险但有重大前景的,或者是资源性的项目;或者出于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减少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考虑的项目。显然,政府必须承担这些项目的发起和建设,而不论这些项目提供的产品是私用物品还是公用物品,也不论这些项目是否是经营性或营利性的。

3.具有明显外部效果的项目

外部效果是指一个个体或厂商的行为对另一个个体或厂商产生了影响,而该影响的行为主体又没有负相应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外部效果可分为技术性的外部效果和钱币性的外部效果。技术性的外部效果是指确实使社会总生产和社会总消费起变化的外部效果。钱币性的外部效果是指由于需求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使第三者的效益变化的外部效果。例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节省出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减轻空气污染、缓解地面交通堵塞属于技术性外部效果,沿线土地、房产升值则属于钱币性的外部效果。产生外部效果的行为主体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因此常常不考虑外部效果结果承受者的损益情况。这样,这类行为主体在其行为过程中常常会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地使用资源,造成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及市场失灵。

4.涉及国家控制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及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

该种项目往往具有公共性、外部效果等综合特征,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5.受过度行政干预的项目

政府对经济活动不正当干预的项目,如果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效率,这种干预也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关系

1.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共同之处

①评价方法相同。它们都是经济效果评价,都要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都使用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即效益与费用比较的理论方法,都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盈利性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效果。

②评价的基础工作相同。两种分析都要在完成产品需求预测、工艺技术选择、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可行性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③评价的计算期相同。两种分析的计算期均包括项目的建设期、试生产期和生产期。

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区别

①两种评价所站的层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项目的层次上,从项目经营者、投资者、未来债权人的角度,分析项目在财务上能够生存的可能性。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则是站在政府部门的层次上,从全社会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外部效果、公共性,从而判断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②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和划分范围不同。财务评价只根据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直接费用和直接效益。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则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不仅包括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还包括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同时应将项目费用中的转移支付剔除,例如,税金和补贴、银行贷款利息等。

③财务评价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所使用的价格体系不同。财务评价使用实际的财务价格,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则使用一套专用的影子价格体系。

④两种评价使用的参数不同。如衡量盈利性指标内部收益率的判据,财务评价中用财务基准收益率,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则用社会折现率。财务基准收益率依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而社会折现率则是全国各行业各地区都一致的,目前为8%。

⑤评价内容不同。财务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偿能力分析。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则只作盈利能力分析,不作清偿能力分析。

(四)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可以按照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识别和计算的原则及方法直接进行,也可以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将财务现金流量转换为反映真正资源变动状况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

1.直接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流量的识别和计算

直接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流量的识别和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所述。

①对于项目的各种投入物,应按照机会成本的原则计算其经济价值。

②识别项目产出物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效果。

③对于具有市场价格的产出物,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其经济价值。

④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出效果,应按照支付意愿及接受补偿意愿的原则计算其经济价值。

⑤对于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产出效果,应尽可能地采用其他量纲进行量化。难以量化的,进行定性描述,以全面反映项目的产出效果。

⑥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计算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2.在财务分析基础上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流量的识别和计算

投资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在财务评价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将财务评价中的财务费用和财务效益调整为经济费用和经济效益,即调整不属于经济效益和费用的内容;剔除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计算和分析项目的间接费用和效益;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及其他经济参数(如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社会折现率等)对有关经济数据进行调整,其基本步骤如下所述。

①剔除财务现金流量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得到以实价表示的财务现金流量。

②剔除运营期财务现金流量中不反映真实资源流量变动状况的转移支付因素。

③用影子价格和影子汇率调整建设投资各项组成,并剔除其费用中的转移支付项目。

④调整流动资金,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中不反映实际资源耗费的有关现金、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从流动资金中剔除。

⑤调整经营费用,用影子价格调整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等。

⑥调整营业收入,对于具有市场价格的产出物,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其影子价格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出效果,以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意愿的原则计算其影子价格。

⑦对于可货币化的外部效果,应将货币化的外部效果计入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对于难以进行货币化的外部效果,应尽可能地采用其他量纲进行量化。难以量化的,进行定性描述,以全面反映项目的产出效果。

⑧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计算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二、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的识别

(一)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的识别原则

凡是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均计为项目的效益。凡是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均计为项目的费用。经济效益和费用的识别应遵循下述原则。

1)增量分析的原则

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建立在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识别和计算的基础之上,不应考虑沉没成本和已实现的效益。应按照“有无对比”增量分析的原则,通过项目的实施效果与无项目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作为计算机会成本或增量效益的依据。

2)考虑关联效果原则

应考虑项目投资可能产生的其他关联效应。财务分析从项目自身的利益出发,其系统分析的边界是项目。凡是流入项目的资金,就是财务效益,如营业收入;凡是流出项目的资金,就是财务费用,如投资支出、经营成本和税金。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则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其系统分析的边界是整个国民经济,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成员及群体的费用和效益作全面分析,不仅要识别项目自身的内部效果,而且需要识别项目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单位产生的外部效果。

3)以本国居民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则

对于跨越国界,对本国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的项目,应重点分析对本国公民新增的效益和费用。项目对本国以外的社会群体所产生的效果,应进行单独陈述。

4)剔除转移支付的原则

转移支付代表购买力的转移行为,接受转移支付的一方所获得的效益与付出方所产生的费用相等,转移支付行为本身没有导致新增资源的发生。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税赋、补贴、借款和利息都属于转移支付。一般在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时,不得再计算转移支付的影响。

(二)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

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包括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项目的经济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效益与直接费用

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物产生并在项目范围内以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效益。它是项目产生的主要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增加项目产出物或者服务的数量已满足国内需求的效益、替代效益较低的相同或类似企业的产出物或者服务使被替代企业减产(停产)而减少国家有用资源耗费或者损失的效益、增加出口或者减少进口而增加或者节支的外汇等。

2)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投入物所产生并在项目范围内以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费用,它是费用的主要内容。一般表现为其他部门为本项目提供投入物而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所耗用的资源费用、减少对其他项目或者最终消费投入物的供应而放弃的效益、增加进口或者减少出口而耗用或者减少的外汇等。

2.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

1)间接效益

间接效益(也称外部效益)是指由项目引起的而在直接效益中未得到反映的那部分效益。例如项目使用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熟练化,由没有特别技术的非熟练劳动力经训练而转变为熟练劳动力;再比如技术扩散的效益;节能灯的节能效益等。

2)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也称外部费用)是指由项目引起的,而在项目的直接费用中未得到反映的那部分费用。例如工业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项目并不支付任何费用,而国民经济为此付出了代价。

通常把与项目相关的间接效益(外部效益)和间接费用(外部费用)统称为外部效果。为防止外部效果计算扩大化,项目的外部效果一般只计算一次相关效果,不应连续计算。外部效果的计算范围应考虑环境及生态影响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和产业关联效果。外部效果通常要考察下述几个方面。

(1)环境影响

某些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主要包括排放污水造成的水污染;排放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临时性的或永久性的交通阻塞;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

为了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应重视对环境影响外部效果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尽可能地对环境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在可行的情况下赋予经济价值,并纳入整个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框架体系之中。

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应从社会整体角度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进行识别和计算。

①如果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受影响的区域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可以根据项目所造成的相关产出物的产出量变化,对环境影响效果进行量化。如果产出物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应直接采用市场价格计算其经济价值;如果存在市场扭曲现象,应对其市场价格进行相应调整。

②如果不能直接估算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对相关产出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有关成本费用信息来间接估算环境影响的费用或效益。其主要方法有替代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置换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意愿调查评估法等。

③对于无法通过产出物市场价格或成本变化测算其影响的环境价值,应采用各种间接评估的方法进行量化。其主要方法有隐含价值分析法、产品替代法、成果参照法等。

(2)技术扩散效果

一个技术先进的项目的实施,会由于技术人员的流动,使先进的技术在社会上扩散和推广,整个社会都将受益。但这种技术扩散的外部效果很难定量计算,一般只作定性说明。

(3)产业关联效果

项目的“上游”企业是指为该项目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企业,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刺激这些“上游”企业得到发展,增加新的生产能力或是使原有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刺激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加大生产能力或更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项目的“下游”企业是指使用项目的产出物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企业,项目的产品可能会对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使其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或使其在生产上节约成本。例如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电视机生产能力而显像管生产能力不足时,兴建显像管生产厂会对电视机厂的生产产生刺激。显像管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可以刺激电视机的生产和消费。

图5.1 上、下游企业关联效果

通常,项目的产业关联效果可以在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中得到反映,不应再计算间接效果。但也有些间接影响难于反映在影子价格中,需要作为项目的外部效果计算。

三、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参数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参数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判据,对比选优化方案具有重要作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参数主要包括: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影子价格等,这些参数由有关专门机构组织测算和发布。

(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参数

1.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是指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衡量经济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也是计算项目经济净现值的折现率,代表社会资金被占用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是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的主要判据。

社会折现率应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优先顺序、发展水平、宏观调控意图、社会成员的费用效益时间偏好、社会投资收益水平、资金供给状况、资金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测定。

社会折现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综合测定,由专门机构统一测算发布。我国目前的社会折现率一般取值为8%。对于永久性工程或者受益期超长的项目,如果远期效益较大,效益实现的风险较小,社会折现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6%。

社会折现率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社会折现率可用于间接调控投资规模;另一方面,社会折现率的取值高低会影响项目的选优和方案的比选。

2.影子汇率

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或交换比率。

影子汇率是指能正确反映国家外汇经济价值的汇率。影子汇率主要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期内进出口的结构和水平、外汇的机会成本及发展趋势、外汇供需状况等因素确定。一旦上述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子汇率值需作相应的调整。

影子汇率可通过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得出。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是指影子汇率与外汇牌价之间的比值。影子汇率应按下式计算:

在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项目的进口投入物和出口产出物,应采用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调整计算进出口外汇收支的价值。目前根据我国外汇收支、外汇供求、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增值税及出口退税补贴等情况,我国的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取值为1.08。

影子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影子汇率换算系数越高,外汇的影子价格越高,产品是外贸货物的项目效益较高,评价结论会有利于出口方案。同时在外汇的影子价格较高时,项目引进投入物的方案费用较高,评价结论会不利于引进方案。

3.影子工资

影子工资是指建设项目使用劳动力资源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影子工资由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新增资源消耗两部分构成。劳动力机会成本是指劳动力在本项目被使用,而不能在其他项目中使用而被迫放弃的劳动收益;新增资源消耗是指劳动力在本项目新就业或由其他就业岗位转移来本项目而发生的社会资源消耗,这些资源的消耗并没有提高劳动力的生活水平。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以影子工资计算劳动力费用。

技术性工作的劳动力的工资报酬一般由市场供求决定,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一般取值为1,即影子工资可等同于财务分析中使用的工资。

影子工资可通过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得到。影子工资换算系数是指影子工资与项目财务分析中的劳动力工资之间的比值,影子工资可按式(5.17)计算:

影子工资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影子工资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劳动力就业状况、劳动力就业或转移成本测定。

②技术劳动力的工资报酬一般可由市场供求决定,即影子工资一般可以用财务实际支付工资计算。

③对于非技术劳动力,根据我国非技术劳动力就业状况,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一般取0.25~0.8;具体可根据当地的非技术劳动力供求状况确定,非技术劳动力较为富余的地区可取较低值,不太富余的地区可取较高值,中间状况可取0.5。

4.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理论最初来源于求解数学规划,在求解一个“目标”最大化数学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每种“资源”对于“目标”都有着边际贡献,即这种“资源”每增加一个单位,“目标”就会增加一定的单位,不同的“资源”有着不同的边际贡献。这种“资源”对于目标的边际贡献被定义为“资源”的影子价格。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采用了这种影子价格的基本思想,采取不同于财务价格的一种理论上的影子价格来衡量项目耗用资源及产出贡献的真实价值。理论上,如果有办法将国民经济归纳为一个数学规划,各种资源及产品的影子价格就可以由规划中求解统一确定,但实践中目前还不具备这样做的能力及条件。实践中是采取替代用途、替代方案分析来估算项目的各种投入和产出的影子价格的。对于项目的投入物,影子价格是其所有用途中价值最高的价格。对于项目的产出物,影子价格采用其替代供给产品的最低成本或用户的支付意愿中较低者。

影子价格是指依据一定原则确定的,能够反映投入物和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价格。在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时,项目的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价格,原则上都应采用影子价格。为了简化计算,在不影响评价结论的前提下,可只对其价值在效益或费用中占比重较大,或者国内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产出物或投入物使用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是根据国家经济增长的目标和资源的可获性来确定的。如果某种资源数量稀缺,同时,有许多用途完全依靠于它,那么它的影子价格就高。如果某种资源的供应量增多,那么它的影子价格就会下降。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时,项目的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价格,原则上都应采用影子价格。

在确定影子价格时,对于投入物和产出物,首先要区分为市场定价货物、政府调控价格货物、特殊投入物和非市场定价货物这4大类别,然后根据投入物和产出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别处理。

【例题5.8】 某货物A进口到岸价为100美元/t,某货物B出口离岸价也为100美元/t,用影子价格估算的进口费用和出口费用分别为50元/t和40元/t,影子汇率1美元=6.86元人民币,试计算货物A的影子价格(到厂价)以及货物B的影子价格(出厂价)。

解:货物A的影子价格为:100×6.86+ 50=736元/t

货物B的影子价格为:100×6.86- 40=646元/t

(二)市场定价货物的影子价格

1.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出口或进口的货物,原则上石油、金属材料、金属矿物、木材及可出口的商品煤,一般都划为外贸货物。

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定价基础是国际市场价格。尽管国际市场价格并非就是完全理想的价格,存在着诸如发达国家有意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高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维持高技术产品的垄断价格等问题,但在国际市场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市场机制,各种商品的价格主要由供需规律所决定,多数情况下不受个别国家和集团的控制,一般比较接近物品的真实价值。

外贸货物中进口品的国内生产成本应大于到岸价格(CIF),否则不应进口。外贸货物中的出口品应满足国内生产成本小于离岸价格(FOB),否则不应出口。到岸价格与离岸价格统称为口岸价格。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口岸价格应按本国货币计算,故口岸价格的实际计算如下所示:

项目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按下式计算:

贸易费用是指外贸机构为进出口货物所耗用的,用影子价格计算的流通费用,包括货物的储运、再包装、短途运输、装卸、国内保险、检验等环节的费用支出,以及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但不包括长途运输费用。贸易费用一般用货物的口岸价乘以贸易费率计算。贸易费率由项目评价人员根据项目所在地区流通领域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测定。

2.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非外贸货物是指其生产或使用不影响国家出口或进口的货物。根据不能外贸的原因,非外贸货物分为天然非外贸货物和非天然的非外贸货物。

天然非外贸货物是指使用和服务天然地限于国内,包括国内施工和商业以及国内运输和其他国内服务。非天然的非外贸货物是指由于经济原因或政策原因不能外贸的货物,包括由于国家的政策和法令限制不能外贸的货物,还包括这样的货物:其国内生产成本加上到口岸的运输、贸易费用后的总费用高于离岸价格,致使出口得不偿失而不能出口,同时,国外商品的到岸价格又高于国内生产同样商品的经济成本,致使该商品也不能从国外进口。在忽略国内运输费用和贸易费用的前提下,由于经济性原因造成的非外贸货物满足以下条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贸易范围的扩大,大部分货物或服务都处于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价格可以近似反映其支付意愿和机会成本。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可将这些货物的市场价格加上或者减去国内运杂费作为影子价格。项目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按下述公式计算:

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应根据下列要求计算:如果项目处于竞争性市场环境中,应采用市场价格作为计算项目投入或产出的影子价格的依据。如果项目的投入或产出的规模很大,项目的实施将足以影响其市场价格,导致“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不一致,在项目评价中,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测算影子价格的依据。影子价格中流转税(如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宜根据产品在整个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分别计入或不计入影子价格。

如果项目的产出效果不具有市场价格,应遵循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或)接受补偿意愿的原则,按下列方法测算其影子价格:

①采用“显示偏好”的方法,通过其他相关市场价格信号,间接估算产出效果的影子价格。

②利用“陈述偏好”的意愿调查方法,分析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的意愿,推断出项目影响效果的影子价格。

(三)政府调控价格货物的影子价格

考虑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货物或者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形成价格,而需由政府调控价格,例如政府为了帮助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订指导价和最高限价。政府调控的货物或者服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价值,确定这些货物或者服务的影子价格的原则是:投入物按机会成本分解定价,产出物按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或消费者支付意愿定价。下面是政府主要调控的水、电、铁路运输等作为投入物和产出物时的影子价格的确定方法。

①水作为项目投入物时的影子价格,按后备水源的边际成本分解定价,或者按恢复水资源存量的成本计算。水作为项目产出物时的影子价格,按消费者支付意愿或者按消费者承受能力加政府补贴计算。

②电力作为项目投入物时的影子价格,一般按完全成本分解定价,电力过剩时按可变成本分解定价。电力作为项目产出物时的影子价格,可按电力对当地经济的边际贡献率定价。

③铁路运输作为项目投入物时的影子价格,一般按完全成本分解定价,对运能富余的地区,按可变成本分解定价。铁路运输作为项目产出物时的影子价格,可按铁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边际贡献率定价。

(四)特殊投入物的影子价格

项目的特殊投入物是指项目在建设、生产运营中使用的人力资源、土地和自然资源等。项目使用这些特殊投入物发生的经济费用,应分别采用下列方法确定其影子价格。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投入的影子价格主要包括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新增资源消耗。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是指过去受雇于别处的劳动力,如果不被项目雇佣而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大效益;或项目使用自愿失业劳动力而支付的税后净工资;或项目使用非自愿失业劳动力而支付的大于最低生活保障的税后净工资。新增资源消耗是指社会为劳动力就业而付出的,但职工又未得到的其他代价,如为劳动力就业而支付的搬迁费、培训费、城市交通费等。影子工资与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和供求状况(过剩与稀缺)有关,技术越熟练,稀缺程度越高,其机会成本越高,反之越低。

2.土地

土地影子价格是指建设项目使用土地资源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在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以土地影子价格计算土地费用。土地影子价格应包括土地机会成本和新增资源消耗两部分内容。其中,土地机会成本按拟建项目占用土地而使国民经济为此放弃的该土地“最佳替代用途”的净效益计算;土地改变用途而发生的新增资源消耗主要包括拆迁补偿费、农民安置补助费等。在实践中,土地平整等开发成本通常计入工程建设费用中,在土地影子价格中不再重复计算。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项目占用的土地无论是否支付费用,均应计算其影子价格。项目所占用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他生产性用地,其影子价格应按照其未来对社会可提供的消费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因改变土地用途而发生的新增资源消耗进行计算;项目所占用的住宅、休闲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市场完善的,应根据市场交易价格估算其影子价格;无市场交易价格或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应根据支付意愿价格估算其影子价格。

土地影子价格应根据项目占用土地所处地理位置、项目情况以及取得方式的不同分别确定,具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其影子价格应按财务价格计算。

②通过划拨、双方协议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土地,应分析价格优惠或扭曲情况,参照公平市场交易价格,对价格进行调整。

③经济开发区优惠出让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其影子价格应参照当地土地市场交易价格类比确定。

④当难以用市场交易价格类比方法确定土地影子价格时,可采用收益现值法或以开发投资应得收益加土地开发成本确定。

建设项目如需占用农村土地,应以土地征用费调整计算土地影子价格。具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项目占用农村土地,土地征收补偿费中的土地补偿费及青苗补偿费应视为土地机会成本,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应视为新增资源消耗,征地管理费、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土地管理费、土地开发费等其他费用应视为转移支付,不列为费用。

②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确定,如与农民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且能够充分保证农民的应得利益时,土地影子价格可按土地征收补偿费中的相关费用确定。

③如果存在征地费用优惠,或在征地过程中缺乏充分协商,导致土地征收补偿费低于市场定价,不能充分保证农民利益时,土地影子价格应参照当地正常土地征收补偿费标准进行调整。

3.自然资源

项目投入的自然资源,无论在财务上是否付费,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都必须测算其经济费用。矿产等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应按资源的机会成本计算;水和森林等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应按资源再生费用计算。

(五)非市场定价货物的影子价格

当项目的产出效果不具有市场价格,或市场价格难以真实反映其经济价值时需要采用下述方法对项目的产品或服务的影子价格进行重新测算。

1.假设成本法

假设成本法,是指通过有关成本费用信息来间接估算环境影响的费用或效益。假设成本法包括替代成本法、置换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是指为了消除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而假设采取其他方案来替代拟建项目方案,其他方案的增量投资作为项目方案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置换成本法,是指当项目对其他产业造成生产性资产损失时,假设一个置换方案通过测算其置换成本,即为恢复其生产能力必须投入的价值,也可作为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的依据。机会成本法,是指通过评价因保护某种环境资源而放弃某项目方案而损失的机会成本,来评价该项目方案环境影响的损失。

2.显示偏好法

显示偏好法,是指按照消费者支付意愿,通过其他相关市场价格信号,寻找揭示拟建项目间接产出物的隐含价值。如项目的建设,会导致环境生态等外部效果,从而对其他社会群体产生正面负面影响,就可以通过预防性支出法、产品替代法这类显示偏好的方法确定项目外部效果。预防性支出法,是以受影响的社会成员为了避免或减缓拟建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所愿意付出的费用,如社会成员为避免死亡而愿意支付的价格,人们对避免疾病而获得健康生活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可作为对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的依据。产品替代法,是指对人们愿意改善目前的环境质量,而对其他替代项目或产品的价值进行分析,间接测算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可以通过兴建一个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业项目所需的投入,来度量某传统技术的钢铁企业对所在城市造成的环境影响。

3.陈述偏好法

通过对被评估者的直接调查,直接评价调查对象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补偿的意愿,从中推断出项目造成的有关外部影响的影子价格。

四、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指标及计算

(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指标

1.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是项目按照社会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各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如果经济净现值等于或大于0,说明项目可以达到社会折现率要求的效率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2.经济内部效益率(EIRR)

经济内部效益率是项目在计算期内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辅助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EIRR——经济内部效益率。如果经济内部效益率等于或者大于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3.效益费用比(RBC)

效益费用比是项目在计算期内效益流量的现值与费用流量的现值的比率,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辅助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被接受的水平。

【例题5.9】 某地区常年患水灾,年平均受灾达240万元。为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拟修建水坝。其投资预计为480万元,项目寿命按无限年考虑,年维护费12万元,设利率为5%,则该项目的效益费用比为多少?

解:先画出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见表5.32。

表5.32 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单位:万元

(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报表

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一般只需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分析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分为两种:一是全投资效益费用流量表;二是国内投资效益费用流量表。全投资效益费用流量表以全部投资作为分析对象,分析项目全部投资的盈利能力。国内投资效益费用流量表以国内投资作为分析对象,分析项目国内投资部分的盈利能力。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可在财务评价基础上进行调整编制,也可以直接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报表是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一般在项目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编制,有些项目也可直接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辅助报表包括: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投资费用估算调整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营费用估算调整表、项目直接效益估算调整表、项目间接效益估算调整表、项目间接费用估算调整表。相关报表格式见表5.33至表5.37。

表5.33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投资调整计算表 单位:万元、万美元

表5.34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营费用调查调整计算表  单价单位:元

续表

表5.3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销售收入调整计算表  单价单位:元、美元

续表

表5.36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国内投资) 单位:万元

续表

计算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is=%):万元。

表5.37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全部投资) 单位;万元

计算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is=%):万元。

五、费用效果分析方法

(一)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

广义的费用效果分析泛指通过比较所达到的效果与所付出的耗费,用以分析判断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广义的费用效果分析并不刻意强调采用何种计量方式。狭义的费用效果分析专指耗费采用货币计量,效果采用非货币计量的分析方法。

费用效果分析应遵循多方案比选的原则,所分析的项目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选方案不少于两个,且为互斥型方案或可转化为互斥型方案。

②被选方案应具有共同的目标,目标不同的方案、不满足最低效果要求的方案不可进行比较。

③被选方案的费用应能货币化,且资金用量不应突破资金限制。

④效果应采用统一货币计量单位衡量,如果有多个效果,其指标加权处理形成单一综合指标。

⑤被选方案应具有可比的寿命周期。

(二)费用效果分析步骤

费用效果分析应按下述步骤进行。

①确立项目目标。

②构想和建立被选方案。

③将项目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效果指标。

④识别费用与效果要素,并估算各个被选方案的费用与效果。

⑤利用指标关系,综合比较、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⑥推荐最佳方案或提出优先采用的次序。

费用效果分析回避了效果定价的难题,直接用非货币化的效果指标与费用进行比较,方法相对简单,最适用于效果难以货币化的领域。

费用效果分析即可以应用于财务现金流量,也可以用于经济费用效益流量。

(三)费用效果分析的计算

1.费用现值(PC)

2.费用年值(AC)

3.效果费用比

4.效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1)最小费用法

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选择满足效果的费用最小的备选方案,这种方法也称固定效果法。

2)最大效果法

在费用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取效果最大的备选方案,也称固定费用法。例如用于某一贫困地区扶贫的资金通常是事先固定的,扶贫效用最大化是通常要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采用最大效果法。

3)增量分析法

增量分析法在学习情境三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4)项目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进行增量分析的方法

【例题5.10】 某地方政府拟实行一个5年免疫接种计划项目,以减少国民的死亡率。设计了A、B、C 3个备选方案,效果为减少死亡人数,费用为方案实施的全部费用,3个方案实施期和效果预测期相同。拟通过费用效果比的计算,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决定采用何种方案。根据以往经验,设定基准指标[C/E]0为400,即每减少死亡一人需要花费400元。

解:①预测的免疫接种项目3个方案的费用和效果现值及其费用效果比,方案费用效果比计算表见表5.38。

表5.38 方案费用效果比计算表

②C方案费用效果比明显高于基准值,不符合备选方案的条件,应予放弃。

③A、B两个方案费用效果比都低于基准值,符合备选方案的条件。计算A和B两个互斥方案的增量费用效果比:

④由计算结果看,A和B两个方案费用效果比都低于设定的基准值400,而增量费用效果比也低于基准值400,说明费用高的B方案优于A方案,在政府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可选择B方案。如果有资金限制,也可以选择A方案。

(四)费用效益分析和费用效果分析的优缺点和使用领域

费用效益分析的优点:简洁、明了、结果透明,易于被人们接受。在项目经济分析中,当项目效果或其中主要部分易于货币化时也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费用效果分析的优点:回避了效果定价的难题,直接用非货币化的效果指标与费用进行比较,方法相对简单,最适用于效果难于货币化的领域。

情境小结

本情境学习主要介绍了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两个问题。一是通过项目财务评价可以获知项目在经济上是否有利可图,项目的经济性是衡量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之一。项目财务评价主要从项目的盈利能力、项目的偿债能力和项目的生存能力3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依靠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并计算评价指标来实现。二是介绍了工程项目方案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识别的方法、影子价格及其确定、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指标体系和报表。

课后习题

一、简答题

1.财务评价的概念是什么?内容包括哪些?

2.在项目财务评价时,需要编制哪些主要辅助报表和基本报表?

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4.什么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它与财务评价有什么异同?

5.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识别经济费用和经济效益的原则是什么?

6.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7.什么是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什么是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

8.外贸货物、非外贸货物、政府调控价格货物、特殊投入物、非市场定价货物的影子价格分别如何确定?

9.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有哪些?简述各自的评价标准。

10.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报表有哪些?

二、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财务评价是站在项目层次上,以投资者角度分析项目在财务上的得失;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地区的层次上,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费用和效益

B.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只需计算项目的直接费用和效益

C.财务评价采用预测价格,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

D.财务评价分析项目借款偿还能力,国民经济评价只有盈利性分析,没有清偿能力分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项目直接效益大多在财务评价中能够得以反映

B.间接费用一般在项目财务评价中没有得到反映

C.间接效益会在财务评价中得到反映

D.直接费用一般表现为投入项目的各种物料、人工、资金技术以及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消耗

3.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技术扩散效果难于定量计算,一般只作定性说明

B.项目的“上游”企业是指为该项目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企业

C.项目的“下游”企业是指使用项目的产出物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企业

D.项目“上、下游”企业的相邻效果应计算间接效果

4.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下列财务支出科目中( )不被认为是费用。

A.国内债务利息  B.原材料费   C.工资     D.管理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税金、补贴和国内银行利息这些国内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支付称为“转移支付”

B.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不应包括“转移支付”

C.工资也是社会内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支付,也是“转移支付”

D.工资不能衡量劳动力费用

6.国民经济评价专用价格是( )。

A.固定价格 B.时价 C.影子价格 D.实价

7.若到岸价为200欧元,影子汇率为10元/欧元,贸易费用为100元,国内运杂费为50 元,求直接进口投入物的影子价格为( )。

A.2150元 B.2100元 C.2 050元 D.2 000元

8.下列( )不属于到岸价。

A.货物进口货价 B.运抵我国口岸之前所发生的国外运费

C.运抵我国口岸之前所发生的国外保险费D.国内出口商的经销费用

9.下列( )不属于离岸价。

A.货物进口的货价 B.货物的出厂价

C.国内运费 D.国内出口商的经销费用

三、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项目的效益是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

B.项目的费用是国民经济为项目所提供的资金

C.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D.间接效益不能在直接效益中得到反映

E.项目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又统称为外部作用

2.环境影响包括( )。

A.噪声污染 B.光污染 C.水污染

D.绿化影响 E.以上都不对

3.下列( )属于贸易费用。

A.货物的储运 B.再包装 C.保险

D.流通中的损耗 E.长途运输费用

4.影子价格是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专用的价格,影子价格依据国民经济评价的定价原则确定,反映( )。

A.政府调控意愿 B.市场供求关系 C.资源稀缺程度

D.资源合理配置要求E.投入物和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

5.项目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 )。

A.项目向政府缴纳的税费 B.政府给予项目的补贴

C.项目向国外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 D.项目从国内银行获得的存款利息

E.工资

6.外部效果通常要考察( )方面。

A.环境影响 B.技术扩散效果

C.“上、下游”企业相邻效果 D.乘数效果

E.市场利率影响

7.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 )。

A.两种评价的角度和基本出发点不同

B.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和范围划分不同

C.使用的价格体系不同

D.财务评价只有盈利性分析,国民经济评价还包括清偿能力分析

E.使用的基本理论不同

8.财务评价的作用有( )。

A.是确定项目赢利能力的依据

B.是项目资金筹措的依据

C.是确定中外合资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依据

D.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E.是编制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

9.在项目财务评价中,涉及的税费有( )、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等。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资源税

D.调节税 E.消费税

10.进行财务评价的盈亏平衡分析时,下列费用属于固定成本的有( )。

A.修理费 B.管理费 C.折旧费

D.产品包装费 E.动力消耗

11.新设项目法人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在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 )分析。

A.赢利能力 B.偿债能力 C.融资能力

D.抗风险能力 E.资金的回收能力

12.借款偿还计划表用于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借款的使用、还本付息及( )等指标。

A.偿债资金 B.利润总额 C.偿债备付率

D.利息备付率 E.计算借款偿还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