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地理学家伯吉斯,以芝加哥为蓝本概括出城市宏观空间结构为同心圆圈层模式。这些论著从不同立场和学术角度分析了CBD的形态结构、规模边界、交通组织等问题,CBD的研究也由起初的与城市宏观结构的关系转向对CBD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对比研究。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地理学家伯吉斯(E.W.Burgess),以芝加哥为蓝本概括出城市宏观空间结构为同心圆圈层模式。其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5个圈层,中心为城市地理和功能核心,称为中心商务区,简称CBD。继伯吉斯之后,CBD研究主要内容是围绕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发展变化,逐渐修正和丰富CBD的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1939年霍伊特(Homer Hoyt)运用地租分析用地结构及变化,发现城市土地使用构成为扇形而不是同心圆,并建立扇形城市空间的结构模型。1945年哈里斯和乌尔曼(C.D.Harris &E.L.Ullman)提出多核城市中心理论,城市通过一组独立的核心协同发展,各核心在同一城市用地范围内保持自身特性,并分别独立成为特殊功能活动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CBD在原有基础上呈垂直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内建筑容量、交通、白天人口及地价的峰值地区。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CBD进行更具体深入的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乔治·W.哈特曼(George W.Hartmann)的《CBD:一项城市地理研究》(1950)、墨非与万斯(Reymond E.Murphy &J.E.Vance)的《美国九城市对比研究》(1954)和《CBD的内部结构》(1955)、彼德·斯科特(Peter Scott)的《澳大利亚的CBD》(1959)、D.海弗尔·戴维斯(D.Hafele Davis)的《CBD分析中的边界研究:开普敦CBD边界某些方面的解释》(1959)和《开普敦CBD的硬核:一种离散的尝试》(1960)、H.J.德比利(H.J.de Blij)的《Lourenco,Marques,Mocamhique的CBD与功能结构》(1962)、H.卡特与G.罗兰(H.Carter &G.Rowland)的《加德夫CBD的形态研究》(1966)、大卫·沃德(David Ward)的《产业革命与波士顿CBD的出现》(1966)、克莱曼斯·李果(Clemence Ligocki)与李奥·E.祖姆(Leo E.Zonn)的《CBD的停车问题》(1984)、克里斯·汉里克森(Chris Hendrickson)的《美国CBD与交通运输趋势研究》(1985)、杰克·L.纳什(Jack L.Nasar)的《CBD环境量化研究》(1986)、杰森·阿尔法克(Gershon Alperovich)与琼菲·德特斯(Joseph Deutsch)的《人口密度的综合测算与CBD的区位》(1993)、詹姆斯·R.柯蒂斯(James R.Curtis)的《两个Laredos的CBD研究》(1993)、理查德·沃依斯(Richard Voisey)的《CBD的停车、转乘与工作研究》(1997)、大卫·A.亨歇尔(David Henschel)与简尼·金(Joni King)的《悉尼CBD的停车需求和对供应、价格、位置的反映》(1999)等。这些论著从不同立场和学术角度分析了CBD的形态结构、规模边界、交通组织等问题,CBD的研究也由起初的与城市宏观结构的关系转向对CBD具体问题的分析与对比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商业商贸设施向城市中心地区集聚,同时参与城市中心体系的调整与重组,各特大城市CBD的集聚已初见雏形。相关理论研究也随之逐渐增多,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城市经济学角度研究CBD建设中的发展规模与产业构成问题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高峰的硕士论文《加快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研究》(蒋三庚指导,2002)、李雪妍著《关于北京CBD房地产开发的理性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信达行调研部著《北京CBD写字楼市场分析》(市场分析,2001)、张建民与黄虹娟著《建立CBD——国际贸易环境创新的重大举措》(湖北大学学报,2002)、周岚著《论CBD的合理规模》(城市规划,1994)、庄棱与经一平著《上海浦东塑造E-CBD商业新亮点》(上海商业,2002)、张伟与王田著《新经济环境下CBD的特征变化——重庆市CBD建设若干问题研究之一》(经济师,2002)、陆红军著《新经济时代的中央商务区——对北京CBD定位和发展思路的建议》(北京规划建设,2001)等。

2)从城市地理角度研究CBD的起源演化及未来发展趋向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东南大学陈联的博士论文《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研究——CBD的历史发展与建构》(吴明伟与汤建中指导,1996)、湖北大学冯兵的硕士论文《武汉CBD研究兼论地理教学策略》(万家佩指导,1996)、樊绯著《20世纪城市发展与CBD功能的演变》(城市发展研究,2000)、孙一飞著《CBD空间结构演化规律探讨》(城市发展研究,1994)、查德利等著《城市中心区演化与中心商务区形成机理》(重庆大学学报,2003)、叶明著《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起源、特征与形态》(时代建筑,1996)和《从“DOWNTOWN”到“CBD”——美国城市中心的演变》(城市规划汇刊,1999)、李沛著《当代CBD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城市规划,1997)、陈瑛与汤建中著《国际大都市Sub-CBD建设刍议》(世界地理研究,2002)、庄棱与经一平著《世纪之交世界传统CBD“两难”处境的成因剖析及展望》(世界经济研究,2002)和《E-CBD:全球金融及服务贸易制高点——上海率先创建E-CBD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叶国标与肖春飞著《陆家嘴创建E-CBD挑战曼哈顿》(浦东发展,2003)等。

3)从城市管理角度研究CBD建设中的政策与制度的变革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中山大学方锦群的硕士论文《大城市规划管理发展趋势研究》(周春山指导,2000)、白晨曦的《北京CBD商务中心区建设及规划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城市规划,2001)、王铁鹏等著《北京商务中心区功能定位及配套政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3)、柳中权著《试论推进中心商务区(CBD)改造与建设的价值取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等。

4)从城市规划角度研究CBD建设中的形态结构问题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吴明伟等的著作《城市中心区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李沛的著作《当代全球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理论初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东南大学陈联的博士后工作报告《新时期城市中心区商务空间有序发展策略的系统研究》(吴明伟与盛昭翰指导,1998)、城市规划采编部《吴良镛教授谈CBD的规划建设》(城市规划,1995)、李芳与高春茂著《国外CBD研究及规划实例简介》(城市问题,1994)、蔡德道著《略论城市中心商务区(CBD)》(时代建筑,1998)、黄富厢等著《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及CBD建设的若干探讨》(城市规划,1997)、吴明伟与陈联著《关于我国城市CBD规划建设的一些思考》(城市规划汇刊,1994)、陈联著《CBD规划研究的前提及方法》(城市规划,1995)和《CBD与城市结构功能的优化》(当代建设,1994)等。

5)从城市空间发展角度研究特大城市CBD建设的典型个案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朱炜宏的硕士论文《北京市中央商务区(CBD)——都市发展与城市设计纲要研究》(樊书培与吴庆新指导,1999)、朱炜宏著《建设北京市中央商务区(CBD)促进北京跨世纪城市中心结构的战略转型》(城市规划,1999)、戴春著《冲突与协调——北京CBD综述》(时代建筑,2003)、庄惟敏著《关于北京CBD规划的几点疑虑和建议》(建筑学报,2001)、建筑创作采编部《柯焕章谈北京CBD的规划建设》(建筑创作,2002)、黄富厢著《上海21世纪CBD与陆家嘴中心区规划的深化完善》(城市规划,1998)、李东君著《面向未来的新世纪蓝图——陆家嘴中心区CBD规划设计》(时代建筑,1997)、汤建中著《上海CBD的演化和职能调整》(城市规划,1995)、丰东升著《上海CBD及其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1994)、浙江大学樊春的硕士论文《杭州CBD规划研究》(徐雷指导,1999)、袁奇峰著《21世纪广州市中心商务区(GCBD21)探索》(城市规划汇刊,2001)、阎小培等著《广州CBD的功能特征与空间结构》(地理学报,2000)、徐新家著《贵阳市中心商务区研究及规划构想》(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2)、朱式光著《济南市CBD规划初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杜辉与宋荣肖著《建设大连CBD的几个重要问题》(大连干部学刊,2003)、王瑞芝著《纽约曼哈顿CBD》(国外城市规划,1997)、王如渊与李燕茹著《深圳中心商务区的区位转移及其机制》(经济地理,2002)、万家佩与冯兵著《武汉CBD规划建设问题初探》(湖北大学学报,1996)、刘彦随著《中国内陆特大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布局探讨——以西安城市中心区为例》(人文地理,1995)、孟凌著《重庆市CBD演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等。

6)从城市设计角度研究CBD建设中的环境景观问题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重庆建筑大学钟毅的硕士论文《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发展与环境问题初探》(万钟英与罗培指导,1996)、天津大学袁朝晖的硕士论文《关于CBD建筑创作的环境约定》(姜耀明指导,1999)、重庆建筑大学张旭奎的硕士论文《城市中心区(CBD)环境系统研究——兼论中国大城市中心区环境系统建设》(夏义民指导,1994)、华南理工大学赵勇伟的硕士论文《大中型城市CBD综合使用街区单元城市设计》(许安之与王加强指导,1997)、同济大学刘红的硕士论文《中心商务区(CBD)总体环境秩序的建构》(刘仲指导,1997)、谢芳著《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必须重视城市生活的多功能性——以纽约曼哈顿地区CBD建设经验为例》(城市问题,2000)、张宇著《CBD现象的启示与高层建筑的近地空间》(新建筑,2002)等。

7)从城市交通角度研究CBD建设中的动静车流组织问题

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陆化普与陈庆琳著《城市CBD内大型公共建筑群交通组织设计方法研究》(公路交通科技,1999)、郭晓汾与胡春红著《城市集中型CBD内停车现状及场址选择》(山东交通科技,2001)、尹宏宾等著《城市交通建设对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发展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6)、缪立新与刘冰著《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土地利用形态与停车规划》(城市规划,1999)、魏文斌与徐吉谦著《大城市CBD交通特性的探讨》(城市交通,1994)、戴冀峰与刘斌著《对北京未来CBD地区交通的初步探讨》(城市交通,1995)、阎小培等著《广州CBD的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城市规划,2002)、叶明著《香港的CBD与天桥步行系统》(规划师,1999)等。

尽管目前有关CBD建设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已有一定深度,但多是出自单一角度、单一学科,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例如,有些研究仍局限于同国内外城市相关资料的简单类比,缺乏严谨的量化调查;有些则直接引用国外的理论模式,缺乏对中国现实状况的理解与认识;有的偏重于某个单一学科的研究,缺乏综合的、整体的理论思考;有的则停留在具体设计的介绍上,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还有的则出于期盼城市迅速发展的良好愿望,提出了与所在城市经济水平不相称的CBD建设目标。事实上,当今CBD的发展已经突破形态规划的范畴内,必然会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政策、产业、交通等多种学科,对CBD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城市的封闭框架内,而应从更宽广的视野入手进行综合系统的理论思考。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的研究作风,调查国内CBD的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国外原始文献,研究相关交叉知识背景,将CBD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以进一步的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