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善信息服务产业知识员工现状的对策思路

完善信息服务产业知识员工现状的对策思路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完善信息服务产业知识员工现状的对策思路一、政府建立促进员工继续学习机制,企业重视人才规划奖励机制针对信息服务业知识更新快的特征,政府应建立保证员工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接受终身教育和培训的制度框架,加强政府、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促进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终身教育的参与,为信息服务业员工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第三节 完善信息服务产业知识员工现状的对策思路

一、政府建立促进员工继续学习机制,企业重视人才规划奖励机制

针对信息服务业知识更新快的特征,政府应建立保证员工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接受终身教育和培训的制度框架,加强政府、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促进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终身教育的参与,为信息服务业员工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政府还可通过提供给信息服务业企业部分资金资助,扩大员工学习和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使员工知识不断更新,对行业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增加人力资本,从而进一步拓宽职业生涯轨道。同时,政府可建立促进信息服务业企业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奖励机制。如通过每年按企业营业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核心员工职业教育经费,对独立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全额返还,或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办法,促进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发展配套机构,确保员工健康

(一)加大劳动法执法力度、强化执法培训

政府和劳动保障系统、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劳动法》的贯彻落实。一是要加大对《劳动法》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当前,特别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树立劳动保障法治观念,促进企业依法加强劳动保障管理。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体系,加大督查和打击力度,确保《劳动法》的顺利贯彻实施。三是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协作力度,真正形成贯彻执行《劳动法》的强大合力。此外,还应强化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行政管理综合素质直接反映出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成效。因此,在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对全系统工作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规范劳动保障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二)政府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为信息服务业员工提供服务

政府应该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为信息服务业员工提供各类服务,例如心理咨询、职业病防治等。目前国内已经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而在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每1000人中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国还不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信息服务业员工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极易造成心理疾病,若是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利于其精神健康和心态平稳。此外,尽管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上海也经常举行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但是企业对该法的执行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职业病监控治疗机构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构建上海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综合有效的薪酬体系

传统薪酬体系从根本上说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刚性薪酬体系,在激励员工的目标上是单一的,手段上十分匮乏,效果是不明显的,无法真正调动起员工的创新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一)采取个性化的、以员工为中心的弹性薪酬体系模式

基于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的个性特点和主要需求,必须采取与传统的刚性单调薪酬模式所不同的富于个性化的以员工为中心的弹性薪酬体系模式,才能较好地满足知识型员工的主要需求。从经济角度看,对于目前上海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薪酬体系改革的根本目标应该侧重在建立一个既具合理支付成本而又富有竞争性的人才磁场,核心就是建立起一个能让市场和经营环境相匹配的薪酬体系,让员工个人的贡献和集体努力的价值都得到应有的承认,这是企业留人的基础,也是员工价值得到体现的重要标准。

(二)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提供税收优惠

对于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创办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实体,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对特别优秀的员工,我们应该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薪酬水平和税收政策,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来自美世人力资源公司的调查表明,股票期权已成为目前北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管理层以及知识员工实施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

然而,网上调研表明,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还没有股份占87.5%、技术入股占2.3%、资金入股占8.6%、既有技术入股、也有资金入股的仅占1.6%。因此,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可以通过给员工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公司的发展,让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员工都得到长期的经济刺激,从而建立起一个既能吸引、开发和留住公司所需人才,又能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战略性薪酬体系。

四、完善培训交流机制和导向机制,优化社会培养体系

(一)推动企业知识员工培训交流机制

知识员工需要能够了解并掌握国际领先的相关知识,将先进的知识带进国内,使国内的相关人士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向和最新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跟上时代的脚步。我国信息服务业起步较晚,所以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还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为了减少差距,派遣企业知识员工去发达国家或外资企业培训学习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借助国外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可以增加知识员工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和素养,进而促进信息化发展。

与国外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联系国外的专业培训机构或者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将国内专业人才定期送往国外进修。此种方法可以在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结识更多的同行业专家学者,方便日后的专业交流。在开展国外进修前,需要仔细研究培训的目标并认真选拔培训对象,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培训模式和内容,以经济合理的安排达到进修目的。除了专门的出国进修外,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会议或者论坛,邀请各国专家定期就某些主题展开讨论,在互相的学习研讨中,了解行业动向,增加行业专业知识,并通过共同探讨,加深各国同仁间的友情,为日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二)规划培训导向机制

知识员工非常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因此需要格外关注他们的职业规划,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的不同发展要求,提供管理类和技术的知识员工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结合他们的自身需求重新规划,并且提前做好各类知识员工的培养导向计划,如技术与管理类知识员工的转型,以及高层次人才的转岗和晋升。

培养导向机制要具有前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确定知识员工的需求情况,从而确定知识员工培训学习计划或技术攻关项目。并将企业的需要同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能增加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其次导向要具有实用性。企业的培训要接近实际,通过培训导向机制,确实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定期有针对性地总结培训机制的优缺点,修正并完善培训导向机制。培训导向机制还要具有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时间及对知识员工的要求,结合市场上人才培训方式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更新本企业培训导向机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优化社会培养体系

由于信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知识贬值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所以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有鉴于此,政府应帮助企业加大培训力度,由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企业实施,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政府、社会、企业“三大培养中心”。并且通过政府引导,调动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的积极性,深化培养内容,规范培养行为,优化社会培养信息服务业专业人才体系,形成全面的人才培养网络。使人才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和管理技能。一方面,政府应颁布有关的政策法令保障上海信息服务业员工有机会参加各种职业培训,保障人才资源合理、体统、持续的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鼓励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充分地沟通,培训内容切实符合当前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实际需求。推进社会培训机构的技术培训与考证相结合,明确培训要求,注重培训质量,保证绝大多数学员获得社会和企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或其他培训证书。

五、整合需求信息,加快海外人才引进,制定员工流动行业规范

(一)整合发布上海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的需求信息

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公布信息服务业未来发展状况、长远的人才供求短缺情况以及国外最新人才需求信息。

对于上海市政府来说,关键就要建立就业信息和人才信息两个平台。首先,要建立专业性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应该是上海信息服务业所有企业的用人信息的发布平台。同时这一网络又连接国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国内各大城市的招聘网络以及国外各大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国外各发达国家的招聘信息网络。实现微机信息联网,从而使得上海信息服务业的用人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享。其次,建立广泛的“非专业性”信息网络。也就是说,政府要鼓励上海信息服务业的企业与社会各界、国内外高校以及国内外各大科技园区加强联系,可以在这些高层人才集聚的地方设立用人信息的发布平台,随时、直接发布就业信息。往往这样可以增强上海信息服务业企业用人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第三,要重视国际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市场千变万化,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广泛。人才需求的国际趋势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就能预测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在人才引进工作上做到随机应变。

(二)开拓海外人才引进政策

通过驻外大使馆、领事馆等常驻机构,长期、定向吸引国内外IT知识员工的加盟,为上海信息服务业企业服务。依托新一轮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上海人才发展资金”、“浦江人才计划”、《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等提供的有利政策和措施,引进和培养上海城市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专业知识员工,以及领导人才和复合型知识员工。改善对引进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的专门服务,协助解决引进员工在定居、创业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切实为员工到上海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上海市政府部门也可以拿出政府部门的有关职位面向海外进行招聘。从而可以拓宽海外科技人才的利益表达渠道,扩大引进效能。目前上海的经济发展形式除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外,还特别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有很好的专业背景了解国际规则,又有管理能力。一些优秀的海外科技人才在这方面很有潜力,聘用他们出任市政府信息部门的领导干部可以达到有效了解海外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上海信息服务业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