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信息服务业现状

上海信息服务业现状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上海信息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考察发现,从产业增加值和经营收入角度看,上海信息服务业显示出迅猛的增长势头。2007年上半年,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服务收入达423.92亿元,同比增

第一节 上海信息服务业现状

一、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向社会经济各领域日益广泛的渗透和扩散,信息能力愈来愈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意义因此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行业本身的范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乃至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进程,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因此,加快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带动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进而服务全国的有力举措,也是连通全球、提升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上海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信息服务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变革。上海在全国率先将信息服务纳入到城市综合发展的战略之中,提出了“城市信息化”的概念,将信息化列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环节。2001年3月,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指出上海要抓住全球信息化机遇,把城市信息化作为覆盖全市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优先发展。到2005年,即“十五”末期上海信息化主要功能性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到2007年,初步构建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到2010年,即在世博会开幕时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展示上海信息化成果和水平,让信息化成为上海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该《决定》有力地推动了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主导型支柱产业,信息服务业也成为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年7号文件正式公布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在《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服务业是上海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根据《实施纲要》的精神,为紧紧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大力促进信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服务,特制定《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予以重点规划发展。2006年上海信息化委员会又特别制定了《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指出上海信息服务业正在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根据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上海应把握国家的政策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聚焦软件、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服务业和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以点带面,实施政策聚焦、集中突破,带动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2006拟定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要牢牢把握信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经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特色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形成集“研发、培训、孵化、交易、展示”五大功能的浦东、徐汇、长宁、闸北等国家级和市级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力争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经营收入超过3000亿,实现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GDP占全市的7%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培育10家以上年经营收入超过5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内容服务种类达到发达国家的90%左右,使上海成为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国际信息服务集团聚集地和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使国际话务落地和转接流量在亚太地区排名前列,各项信息通讯普及率超过世界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全方位地提升上海城市地位和功能能级。

二、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尚未形成一套针对信息服务业的详细分类标准,2003年1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将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分为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其他信息相关服务;从狭义上分为电信相关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计算机相关服务、软件相关服务、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相关服务、新闻出版相关服务、图书馆与档案馆相关服务。

按照上海市政府的统计口径,信息服务业分为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业四大块。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过近几年发展,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信息服务业企业数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对国民经济贡献逐年增加。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对上海信息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进行考察发现,从产业增加值和经营收入角度看,上海信息服务业显示出迅猛的增长势头。

1.信息服务业产业增长值逐年递增

随着上海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上海信息服务业也呈现出迅速的增长速度。从1999年至今,上海的信息服务产业高速增长,1999年的产业增长值为112.58亿元,而2006年则达到499.55亿元,平均年度产业增长值为64.49亿元,平均年度增长率为12.9%。此外,2007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创造增加值213.45亿元,同比增长39.1%,增幅分别高出同期全市生产总值、信息产业增加值2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img114

图8-1 历年信息服务业增长值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2.信息服务业成为信息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1999—2006年,虽然信息服务产业增长值占整个信息产业增长值的比重历年来有所不同,并且有升有降,但是基本上都维持在35%以上,平均比重是38.7%,即信息服务产业对于政府信息产业增长值的贡献达到38%以上。这表明了信息服务产业对于整个信息产业增长值的贡献已达到较高水平,优化了上海的信息产业结构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结构,成为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不断增长

上海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年增加,全年完成经营收入从1999年的183.82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221.45亿元,实现增加值1037.6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10.6%。2007年上半年,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服务收入达423.92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增幅达36.6%。

图8-2 历年信息服务产业增长值占信息产业增长值比重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图8-3 历年信息服务产业年营业收入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信息化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二)产业内部结构水平不断优化

从其内部结构来看,上海市信息服务业1999年上海市电信服务经营收入占信息服务经营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66.33%),而软件应用和系统集成的比重不到10%,电信服务一枝独秀的特点十分明显。

2005年,软件应用和系统集成上升到了49.65%,占据信息服务业的半壁江山,网络服务份额也显著上升,6年间上升幅度达198.6%。但电信服务下降显著,较2004年(46.1%)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广电服务的份额下降幅度也达66.67%。由此看出,信息服务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知识、内容、网络等新型信息服务比重明显增加。

图8-4 历年电信服务产业三类子产业的年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信息化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1.软件业

2001年,上海软件产业收入仅为73亿元。经过连续5年的5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上海已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国家四部委颁布的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52家,上海占了26家,占全国1/6;出口类重点企业14家,上海则占了全国的1/3。上海2006年软件产业收入达616亿元人民币。其中软件外包收入预计将超过9亿美元,在全国居首。目前,上海收入超过1亿元的软件企业有56家,人员规模超过1000人的有10家。根据上海“十一五”期间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上海软件业经营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占全国近1/8;软件出口达到20亿美元,占全国的1/6。2007年上半年,上海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创造了11.46亿元的营业利润,是去年同期的1.9倍。目前,上海已有27个软件企业被认可为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占全国164家的16.5%,仅今年就新增6家。

2.电信服务业

上海电信业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业务和网络规模持续增长,新的业务不断出现,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6年12月,上海市电话用户总数超过2721.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1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09.5万户,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11.4亿元。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62.5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0.5部/百人。上海市固定电话普及率水平已居全国首位;移动电话普及率仅次于北京;公用电话普及率达到46.6部/万人。2006年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32.6亿分钟,比2005年增长了4.5%;2006年移动电话通话时长453.4亿分钟,比2005年增长了56.3%;2006年IP电话通话时长91.6亿分钟,比2005年全增长了54.7%。移动电话和IP电话通话时长迅猛增长,和传统长途和固定本地电话形成鲜明对比。上海市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27.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7.7%。

3.互联网服务业

目前,上海是全国互联网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上网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1999年上海互联网用户只有99.71万,此后3年呈直线增长,到2002年达到了419.6万,2003年增加到431.6万,在市民中的普及率达到了26.6%。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5年4月发布的《首次中国区域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上海的网民普及率位居全国第二,每4人中就有一人是网民,远远高于6.2%的全国的平均水平。至2005年末,上海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800万户,1年中增加了138万户,普及率达到4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电脑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1.1台,几乎绝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此外,2005年上海家庭宽带用户数达222万户,比2004年增长55%,家庭宽带接入率达到35%。互联网应用的提升,宽带的普及为上海进一步发展信息设备和数字内容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广电服务业

2005年,广电服务业实现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6.9%。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全国有线数字付费频道集成运营平台通过全国34家有线网络公司,各地拥有机顶盒的数字付费电视用户中的70%可接收到数字付费平台获批传送的9套数字节目;到今年年底,还将有20个全国数字付费频道上星覆盖。目前,数字频道信号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的3000万用户,其中数字付费电视用户达24.5万。无论是拥有的用户数量,还是节目的集成能力和播出规模,上海都位居全国第一。此外,截至2007年年底,上海数字电视用户将突破15万,年内至少将有20万户家庭看上数字电视,3年内可望基本完成市区范围内240万户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

三、上海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现状

上海信息产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人才资源萌芽期,90年代的开拓期,到了21世纪之交已经进入了集聚期,人才储备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由1999年的4.25万人发展到2004年的9.9万人,增幅高达84.5%。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也迅猛提高,年人均报酬由1999年的2.11万元增到2003年的5.08万元,增幅140.7%。

图8-5 历年信息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概况(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信息化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一)信息服务业员工个人素质特征

上海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的工作往往以团队化工作、自主性强、挑战性高居多。有鉴于此,与其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员工相比,上海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呈现出专业性强、能力复合化、高应变性的个人素质特征。信息服务业工作往往要求特定的技术,人才的技能也往往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对于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来说,专业化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一个知识员工只能在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内施展才华;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在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多种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对特定的行业具有深刻认识,或者对行业中的企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或者较好的个人协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个体素质;此外,对于信息服务业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知识员工需具备高应变性,及时跟随行业环境、技术升级、企业技术攻关定位的快速变化。知识员工需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跟上行业的发展脚步。

(二)受访信息服务业知识员工现状

本书抽取了七家信息服务业作为访谈对象,涉及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业四个领域,其中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企业三家,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企业两家,电信服务业和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业企业各一家。(详情见附录一)调研样本覆盖了四大类信息服务行业,兼顾了企业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资产利润等各类信息服务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1.信息服务业男性员工比例高

网上调研显示,信息服务业男性员工比例达72.3%,远高于金融业的53.1%与教育业的57.9%。样本企业中,阿尔卡特男员工比重为60%,展讯为70%;复旦光华和九城达80%;海鼎更是高达85%。

2.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员工比例高

网上问卷显示,76.5%的信息服务业员工在5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工作。信息服务业员工就业于民营企业的比例达18.8%,高于金融业与教育业的7.8%与6.01%。这是因为民营企业组织层次较少,对人的管理更加直接,大多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人才雇佣、选拔机制也比国有企业灵活,在短期内具有大的发展潜力。

3.信息服务员工平均年龄轻

信息服务行业的员工平均年龄较轻,30岁以下员工比重高达64.9%,远高于金融业的49.4%与教育业的43.4%。样本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其中复旦光华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0.32岁;海鼎和阿尔卡特均为29岁;展讯则为28岁。新浪的员工平均年龄更低,只有26岁,其中运营部门员工年龄大约为24.6岁,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为26.7岁,中层管理人员为31.2岁。信息服务业员工年轻化有利于信息服务创新,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环境迅速变化的特征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