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税务筹划风险及汇率风险管理

税务筹划风险及汇率风险管理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税务筹划中,可以在企业组织形式上进行配套,考虑降低风险,如合资、分支机构等。(二)汇率风险的管理降低或消除汇率风险的策略被称为“对冲”风险。对冲是应对汇率风险的控制与中和手段。

第四节 税务筹划风险及汇率风险管理

一、税务筹划风险及其管理

(一)税务筹划含义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始,就没有停止有关税务方面的规划制定与变化调整。比如,80年代的开发区税收方面政策待遇、三资企业税收优惠、出口退税政策;90年代开发大西北的税收政策保税区税收政策等;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2004年9月1日起,在东北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或加速折旧会计政策选择等重大举措,从2009年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

税务筹划已经成为企业风险战略和财务风险管理不可回避甚至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极好策略,它的使用不单纯涉及节税问题,可能由此引得企业组织架构、投资、营销手段和途径、成本管理与控制、利润目标的实现都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反应。国际、国内大公司已有这方面成功与失败的操作案例。

(二)税务筹划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税务筹划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3。

表3-3 税务筹划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关内容

img77

(三)税务筹划风险的管理

避税与节税之间的界定,充满着理论方面与实际利益的冲突。为降低税务筹划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就如下方面进行分析,并为企业的CEO和CFO提供决策服务。

1.税务筹划应该围绕资本运营展开,而不能特立独行

税务筹划有时可能是引发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它一定要与组织总体战略相吻合,否则意义不大,甚至得不偿失。跨国的离岸操作一般都是大的投资操作方案下的财务战略选择。

【例3-2】 香港隆丰集团(时年为包玉刚掌门,现为汇德丰)20世纪90年代前后,投资战略转向中国内地,拟在武汉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建水码头;50亿元人民币投资在上海,建“大上海时代广场”;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建“首都时代广场”;投资大连20亿元人民币建“大连时代广场”(以上项目除“大连时代广场”在建外其余均已竣工营业)。为经营尤其是节税操作需要,集团公司与其会计师行毕马威筹划,在百慕大建立隆丰旗下的“九龙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我国内地大的集团公司,像海尔、TCL等都已经在世界著名的免税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实施节税运作。

2.税务筹划应该掌握国际、国家、地区的税收政策,尤其是反避税政策

跨国税收筹划必须关注税收协定网络。国家之间签订税收协定是目前协调各国税收分配关系、避免重复征税的重要措施。目前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签订的双边税收协议已有1000多个,我国目前已与63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对于什么是避税什么是税务筹划,以及对两者的税务处理等方面,国际上存在较大分歧。比如,美国反避税的政策在西方国家中是最严厉的,而许多国家比美国的政策要温和得多,国与国比,存在差异,这为跨国纳税人提供了税收筹划的许多机会。各国反避税的基本方针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建立转移定价税制,以控制应税所得向境外转移;二是对避税港的反措施,以遏制资金和财产流入避税港;三是防止国际协定的滥用,以保护正当的税收收入。为防止反避税措施与鼓励投资政策的相悖,各国目前推行有“预约定价制”,把冲突解决在交易事项大量发生之前。“预约定价制”又称预先认定制,是纳税人事先将跨国关联交易与财务收支往来涉及的转移定价方法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认可后,可作为计征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依据,并免除事后税务机关对定价调整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税制体制还在不断完善,并为配合经济发展又不断推出新的税收政策和制度,20世纪80年代合资企业“免二减三”政策;90年代的出口退税政策、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保税区政策、风险投资鼓励政策;为鼓励东北经济的全面振兴,国家税务总局在2003年推出7项税改政策,并于2004年9月1日实施列在首位的“增值税转型”政策,即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汽车、船舶、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军工产品8个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将购买机械设备所承担的增值税进行抵扣。这些为企业投资、税务筹划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税务筹划策划应注意的内容

国际国内的税务筹划应该悉数了解税收优惠地区的地理位置、政治人文背景、资源条件、税种、税率水平、税基、资金流动政策、优惠期限、特殊规定、惩罚条件和程度,并进行比较,结合拟投资项目综合策划。

4.税务筹划风险的应对方式

税务筹划风险应对要注意的是,最好找有经验及公正的税务筹划师进行咨询,以免吃亏上当。

(1)风险规避。对于综合评定税收风险极高的项目,如达不到理想的基准收益水平、极有可能被故意刁难和严厉制裁、有其他不可回避的风险(如战争、政治挑衅、骚乱等),应予以放弃或停止。

(2)风险接受。对于经济上可行、其他方面均实施公平待遇的项目,只要风险水平在相关具体的经理人风险偏好之内,就应该大胆地运作。

(3)风险转移。税务筹划中,可以在企业组织形式上进行配套,考虑降低风险,如合资、分支机构等。集团公司为税务筹划的需要,在选择公司形式上可谓“煞费苦心”,由于子公司、分支机构、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权限存在根本区别,从节税角度,就可能决定有否必要建立分公司。

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而给财务造成损失或提供机遇。

(一)汇率风险评价指标

汇率风险评价指标有:基准货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时期和汇率。

(二)汇率风险的管理

降低或消除汇率风险的策略被称为“对冲”风险。对冲是应对汇率风险的控制与中和手段。对冲既有机遇也有损失的可能。

对冲交易风险的方法有:远期汇率合同、买卖国内货币、收款和付款的匹配、提前和滞后、同种货币下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1)远期汇率合同。远期汇率合同(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指现在签订的、约定在未来某个日期按现在锁定汇率买卖货币的合同。远期合同锁定了未来某个时点的汇率,因此可以对冲交易风险。

(2)买卖国内货币。买卖国内货币对出口、进口不同,可分述如下:

如果是出口商,他在给国外客户发账单时可在账单上指定以出口商的本国货币支付;如果是进口商,他可以要求国外的供应商安排以进口商的本国货币下账单。

(3)收款和付款的匹配。收款和付款的匹配指一个公司买卖或借贷都使用一种货币,这样就降低了外汇风险。

(4)提前和滞后。提前和滞后是指利用汇率的波动,在付款日到期之前提前付款,或拖延至到期日之后付款。

(5)同种货币下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假使一家公司在未来某个时点会收到一大笔外币进款,它通常会担心外币会不会贬值。在这种情况下,为化解风险,它可以先借入同等数额的外币,然后等收到付款后再用付款支付借款。

(三)对冲经济风险

对冲经济风险是指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可能性。比如,英国一公司从欧元区购买原材料,在英国加工后销往美国。原材料以欧元计价,产成品以美元计价。而近期一直以来,英镑相对于欧元有所贬值而相对于美元则升值,公司的收入以英镑计算减少了,但原材料以英镑计价却升值了,从而反映出来的净现金流价值不断减少,也影响到该公司的支付竞争能力。

对冲经济风险的方式有资产与负债区配法、供应商和客户多元化和世界范围内营业多元化。

(四)管理换算风险

管理换算风险是指海外子公司在准备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发生不利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出现了“时态法”、“历史汇率法”等换算汇率。

三、利率风险的管理

利率风险是由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损失。

(一)利率风险评价指标

基准利率、利率期限波动临界值(指证券、存贷资金不同期限对应不同的利率水平)、实际利率等。

(二)利率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实施最多的方法是利息风险的“对冲”手段。

所谓利率风险的“对冲”就是利用“债务组合”和“期限混合”,把利息成本尽可能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时对利息成本可能超过预期或高于必要水平的风险进行控制。

【案例】

安然(ENRON)(2001)财务失败

安然(Enron),这个总部位于休斯敦的能源公司,它的案例已经被新闻界广泛地报道和分析,将它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虽然大多关注是有关管理缺陷的问题,我们主要关注的却是企业的流动性危机——欺诈和糟糕的内部控制通常会带来的副产品。

安然公司是在1985年通过合并内布拉斯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几家天然气管道公司而建立起来的;肯·雷担任了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在以后16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这个位置上。虽然在开始的若干年里,安然主要从事的是天然气的开采和提供业务,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它开始重新安排它的业务,主要是匹配天然气的购买者和销售方,收取中间费用。表面上看,安然的模式表现得非常成功,成为后续交易和风险管理行为的原则。

杰夫·斯基林进入公司以后,任期货总经理(到了2001年,担任了首席执行官),这一过程得到了加速。在斯基林的指导下,安然放弃了更多的物质财产,从一个资产密集型的天然气管道公司转变成了一个“轻资产”的贸易商——在许多方面,更像是金融贸易机构。在转换过程中,公司积极地将许多固定资产进行了货币化:卖出核心的能源业务所使用的工厂和设备,获得流动的现金,但是并不是用于保存资产来生成长期经营的现金流量(的确,缺乏现金流量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个永久性的问题,正是由此导致企业的经理们从事了欺诈活动)。为了着重考察该企业的重要贸易情况,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在本书第二章中的论述:金融贸易企业是高杠杆化的机构,必须保留大量的流动资产以便应对债务和对其他企业提供流动性。安然公司缺乏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做缓冲,到了事发前的最后几个月时,这一事实已经变得非常清楚。贸易经营也是要依靠信誉,任何对于信誉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流动和营业收入的损失,从流动性观点来看,还会造成现金活力的损失。的确,安然在失去运气时才发现信誉的重要性。

随着美国能源市场的解除管制,能源价格变得更加不稳定,安然的模型表现不错:营业收入很快地增长,允许它向新的领域扩张。20世纪90年代晚期的几年里,公司繁荣兴旺,从资产类型上看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贸易商了——纸浆和纸品、气象、商业、信贷,等等。它也扩张到了那些被认为是可以在快速增长中获得利益的领域,包括供水系统、光线设备和互联网宽带,等等。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业务,当前还不能获利(并且经常会有负的现金流量);的确,公司最后差不多有70亿美元的损失在不明智的投资上,像宽带和水务(同时还有在巴西和意大利的能源运营)。不过分析家和投资者依然保持着对安然的积极评价和前景的乐观。90年代一个季度接着一个季度的收益改善导致股票价格的稳步上涨(其中1998年和1999年都翻一番)。

2001年初,安然报告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在《财富》全球500强的公司中排名第七位。随着其股票价格达到创纪录地接近90美元,安然的市场资本化达到了600亿美元——远远大于许多产业性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尽管看起来它已经能够和这些巨头平起平坐,无论如何,公司还是迫切地需要现金;事实上,好几年来它一直在同花旗银行和JP摩根积极进行大量的“预付”掉期交易,为的是产生足够的现金来支持运营。既然预付是资产负债表外交易,像是贷款但是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或者杠杆的比例,因此安然还是能够保证其现金需求而不会提醒投资者、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他债权人,使他们知道实际上现金的状况是十分虚弱的。

在2001年初公司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互联网和电信的泡沫破裂,企业的积极介入宽带领域的高昂代价的扩张行为遭到了质疑。随着经济的放缓和股票市场的下滑,安然自己的股票价格也开始下跌。股票价格的下跌触发了一些公开和未公开的金融合同协议,增加了公司的财务压力。到了2001年8月,首席执行官斯基林由于“个人的原因”离开了公司,这使得投资者更加感到不安;前首席执行官雷又回来重操旧业。虽然公司仍在运行,企业内部的揭发者——已经意识到了广泛存在于财务方面的不当问题——试图将信息转达给董事会;有一个雇员最终成功地将存在问题的信号送给了一些董事会成员。

在这之后不久,“纸牌屋”开始垮塌——财务错误和内部操纵信息的披露彻底改变了公司的财务状态。这些问题大多围绕着安然和各种特殊目的实体(SPE)之间的模糊和复杂的交易;虽然这些看来都是正常的讨价还价交易,但是都和安然自身的融资结构和实施杂乱无章地缠绕在一起的。

到了2001年10月中旬,公司公布了一笔5.44亿美元的税后费用,对方是LJM2,一个由安然的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朵建立和管理的特殊目的实体。企业也公布了一笔12亿美元的股东权益缩水,原因是不当的账面交易,对方也是一个特殊目的实体——消息震惊了投资者和分析家,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相信和支持安然的战略,相信成长的故事(还有永远上涨的股票价格)。公司的信誉严重受损,各种贸易伙伴开始改变信用条件:以前安然的交易主要是未担保形式(尽管它只有BBB+等级),现在一些交易的对方提出了抵押的要求,这种情况消耗了宝贵的现金资源,拖累了资产负债表。评级机构对公司的信用也有所降低。

一个月以后,企业又一次被迫重申从1997~2001年的收益存在着账目的错误;重编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这四年期间的净收益减少了将近10亿美元,股东权益减少了20亿美元,带来了额外的25.8亿美元的债务——这一下极大地改变了公司已经很大的杠杆状态,也使事实更加清楚,想象中的安然的良好收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伪造。除了这些消息还伴有法斯朵和其他若干安然的雇员从合伙人交易中潇洒获利的事实。这些事件造成了评级机构将公司的等级降低到了垃圾状况的边缘,造成了更多的对方撤回了对企业的信用工具。企业的信誉一落千丈,所有的贸易流程都停止了。

安然的垮台过程也从此开始加速。花旗银行和JP摩根在11月的大部分日子里保持着发放贷款承诺,给安然提供现金,同意安然以最后的无负担资产(在美国西部的两条天然气管道系统)担保,取得10亿美元新的资金。无论如何,尽管银行继续发放贷款,花旗银行职责调查人员还是发现在2002年第一季度末,在没有新的“预付掉期”或者资产出售的情况下,安然的负现金持有额将会接近16亿美元;到了2002年底,缺口将会增加到负的100亿美元(安然的官员们并不同意这一估价,他们认为他们能够保证在2002年预付60多亿美元,另外的30亿美元现金缺口还可以通过出售资产来补充)。无论以什么条件来衡量,公司的现金状况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在感恩节周末,花旗银行和JP摩根试图再一次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缺口已经大得难以弥补,已经没有什么硬资产可以作为抵押品——两家银行都不愿意进一步提供资金。最后一幕发生在11月底,其他银行开始取消安然持有的流动性工具;即将破产的传言甚嚣尘上。企业的核心贸易业务已经无法产生现金,抵押的要求也无人响应。事情已经很清楚,安然缺乏现金,无法拯救信任危机,雷试图与竞争对手戴纳基德公司合作,进行最后的合并,无论如何,戴纳基德对于职责调查中的发现并不满意,几天后就撤出了交易。由于手头已经没有什么现金来应对当前的债务,安然公司在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

在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公司卖光了许多剩余的固定资产,把剩余的能源贸易业务转让给了瑞士联合银行。大多数利益相关人损失惨重:股东们发现他们的投资价值几乎完全蒸发,几千名雇员失去了工作,债权人损失了数十亿美元。调查最后揭露出公司受到了广泛的损害,包括财务方面的虚伪陈述、管理不善(包括流动资源的管理不善)、欺诈行为、内部交易、利益冲突,以及不道德行为,同时还有控制无力、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缺陷的问题。

安然的例子可以重点说明,如果企业涉足了杠杆交易业务而又没有充分的流动资源或者信用支持,可能很快就会陷入险境。先把欺诈问题放在一边,公司在其存在的最后三年里过分地依赖交易的营业收入来保持运营机制,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流动和无负担资产,对于这一过程管理不善。当市场的信誉受损和筹资来源开始枯竭时,这样的交易业务就无法持续下去,意味着真正获利运营的现金流量开始停止了。

这一案例也说明了,信誉危机可以非常快地将公司吞没,导致经营活动的停止(还有至关重要的现金流量),资金选择撤出。从2001年的10月到11月,公司竭尽全力来稳定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账目的错误和内部欺诈表示“忏悔”;这些行动还远远不够,无论如何,部分原因是企业没有有效的危机管理计划。虽然债权人试图弥合缺口提供渠道来增加资金,但是即便如此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也是不充分的。当然即便是银行界增加流动性注资,或者匆匆完成和戴纳基德合并(的确,戴纳基德自身今后也许也会因为这一交易的完成而受到危害),还是不清楚安然是否可以生存一个时期。金融欺诈摧毁了公司的信誉,非常深入地对企业的信用状态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无论如何,看来企业如果有适当的流动性渠道至少还是可以多存在几个月的;也不知道在这样一段时间里是否能够提出一些替代重组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各界的利益相关人避免遭受重大的损失。

回顾一下我们在本书前面所进行的讨论,安然的问题主要在于:

(1)几乎完全依靠市场和基于信誉的交易业务来产生现金流量以应对债务。

(2)使用大量的短期融资,很容易被撤回或者取消。

(3)没有充分的流动或者无负担资产来应对债务或者所需的抵押要求,因此不能继续操作交易业务。

(4)现金资源浪费在资本密集型的商业冒险上,而不是在负现金流上。

(5)缺乏备用的筹资来源来应对紧急调拨。

(6)缺乏应急计划来处理灾难情况,像对于贷款方和投资者信心的急剧下降问题。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融资风险,如何实施有效控制?

2.投资风险产生原因,如何进行规避?

3.什么是高风险投资,怎样控制投资风险?

4.汇率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如何规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