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及展望

年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及展望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走势、农产品供求状况、价格竞争力等因素,预计未来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格局仍将持续,但进口激增态势将得到缓解;农产品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但难以回到以往两位数的增速。果蔬、水产等优势产品出口增长乏力,部分产品出现明显下滑。

2012年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及展望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马建蕾 韩一军 张 妹

在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主要农产品供给阶段性宽松,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策调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2年我国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量激增,全面净进口态势增强,农产品进口额继续快速增长;果蔬、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农产品出口额增速大幅回落;贸易逆差进一步急剧扩大。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走势、农产品供求状况、价格竞争力等因素,预计未来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格局仍将持续,但进口激增态势将得到缓解;农产品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但难以回到以往两位数的增速。农产品贸易“进易出难”的新局面要求我们加强农业贸易政策创设,切实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更加有力地调控进口、促进出口。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变化特征

总的来看,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出口增长乏力,增速大幅回落。果蔬、水产等优势产品出口增长乏力,部分产品出现明显下滑。尽管水果出口量与上年持平略增、出口额同比增幅超过10%,但水产品出口量小幅下滑,出口额同比增速不足7%,属于入世以来的较低水平,蔬菜出口更是一改入世以来的快速增长趋势,出现了量额齐跌,出口量下滑近4%,出口额下跌近15%。综合来看,全年实现农产品出口额633亿美元,比上年有所增加,但同比增速仅为4.2%,远低于过去10年14.2%的平均水平。

第二,进口继续快速增长,贸易总额和逆差再创新高。与出口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农产品进口仍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进口额超出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在进口的强劲拉动下,尽管出口同比增速不足5%,全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仍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速,同比增长12.9%,达到1757.7亿美元,迈上1700亿美元的新台阶。由于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近15个百分点,农产品贸易逆差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扩大,全年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

第三,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量激增,全面净进口态势进一步增强。棉花、大豆、食用植物油、食糖等传统净进口产品的进口量继续大幅增长,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继2011年玉米、小麦大米三大谷物产品出现全面净进口之后,2012年谷物进口量再次大幅增长,净进口态势进一步增强。小麦、玉米、大米进口量分别增加1.9倍、2倍和3倍;净进口量方面的增长更为明显,分别同比增加2.7倍、2.1倍和24.5倍。综合来看,2012年粮棉油糖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均呈净进口,且净进口态势进一步趋强。

二、主要农产品贸易形势变化及原因分析

分产品来看,主要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化、原因以及对国内的影响情况如下:

谷物:国内外价差导致进口激增,但进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仍很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受年初全球谷物预期增产以及供求紧张形势有所好转的影响,上半年国际市场谷物价格高位回落,而国内谷物价格受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价格政策等因素影响稳中趋升,进口谷物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特别是大米,3月之后低端越南大米到岸税后价比国产大米(晚籼米,标一)批发价低700~1100元/吨,刺激了进口。虽然受主产国严重干旱影响国际小麦、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国内外价差缩小,进口增速放缓,但由于前期进口和签约量较大,全年进口量仍较高。小麦、玉米、大米进口量分别达到370万吨、521万吨和237万吨。若加上238万吨的干玉米酒糟(DDGS),玉米相关产品的进口量将近760万吨,已超出720万吨的关税配额量。总体来看,小麦、玉米、大米进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重均未超过3%,进口对国内谷物供需总量平衡格局和价格的影响不大。但部分大米加工和贸易商在国产米中掺兑低端进口米销售的行为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对未能获取进口米的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棉花:国际棉价振荡下行而国内棉价较为稳定,巨额价差刺激了进口,进口量创历史新高。2011/12年度全球棉花供大于求,国际棉价持续下跌。相比之下,国内棉价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基本保持稳定,国际棉价显著低于国内,存在着1000~4500元/吨的巨大价差。由于价差过大,企业使用进口棉花的动力强劲,不仅1%关税配额和滑准税配额成为争夺的对象,一些企业甚至以40%的配额外关税进口。全年棉花进口量为541.3万吨,同比增长51.8%,创历史新高,进口量已接近当年国内产量的80%。大量低价进口棉挤占了国产棉的需求空间,一方面导致上年度收储的棉花抛售不畅;另一方面也导致新年度棉花因缺乏市场需求而大量进入收储,国家收储的数百万吨棉花积压在库,既产生了巨额的仓储费用,也给棉价带来沉重的下行压力

油菜籽食用油:受需求、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恢复快速增长势头,大豆进口量超出58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12年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进口大豆价格优势明显,在国内压榨需求和养殖业豆粕需求继续增长、预期下半年美国大豆因灾减产等因素的作用下,加工企业进口意愿增强,大豆进口一改上年小幅下降的局面,恢复了快速增长。美农部对旱灾引发大豆减产的悲观预测导致第三季度国际大豆价格飙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但全年大豆进口量仍高达5838万吨,进口额为350亿美元,量额均创历史新高。随着世界大豆生产形势的逐渐明朗,后期国际大豆价格从高位回落,进口高价大豆的企业面临亏损。上年油菜籽减产使得国内供给紧张,再加上受国家临储收购政策的影响,油菜籽和菜油价格高于国际,刺激了进口。

食糖:国内外价差以及国内供需缺口导致进口激增,进口量再次大幅超出关税配额。由于印度、泰国等主产国食糖产量大幅增长,2011/12年度全球食糖供给严重过剩,国际食糖价格振荡下行,食糖到岸税后价持续低于国内,甚至出现了配额外进口原糖加工成本低于国内糖价的现象,刺激了进口。此外,我国食糖在2009~2011年连续三年减产,为保障市场供应国家多次向市场投放储备糖,国储糖库存亟待补充,有关部门利用国际糖价处于低位的时机积极采购补库。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食糖进口激增,全年进口374.7万吨,连续第二年超出关税配额。食糖进口有利于补充库存,增加国内供给,但由于2012年国内食糖实现增产,巨额的进口导致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糖价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水产品:受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水产品进口市场需求不足,出口量明显下滑。水产品出口呈量减额增格局,出口量为380万吨,同比下降2.9%,出口额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6.7%。这主要是由于如下原因:一是受欧债危机及本国经济不景气影响,欧盟、日本、韩国等传统出口市场消费需求萎缩,向这些市场的出口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向欧盟的出口量下降了10.9%。二是受资源约束、自然灾害影响贝类等产品产量下降,价格趋涨,提升了出口价格。三是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及人民币升值,我国水产品相对于越南、泰国等新兴出口国水产品竞争力下降。由于出口量的下降,部分水产品出口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

果蔬产品:受取消初级产品出口退税影响蔬菜出口量额齐跌,在国内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水果出口量稳额增。2012年国内蔬菜供应充裕,价格较上年大幅回落,但出口量不增反降。出口量为935万吨,同比下降4%;出口额为100亿美元,同比下降14.8%。这主要与国家在2012年3月取消蔬菜初级产品出口退税有关。一般来说,蔬菜出口企业收购原料时纳税税率低于出口退税税率,出口退税事实上构成了企业的隐性利润。蔬菜初级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的取消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出口积极性下降。蔬菜出口的下跌将对主产区农民就业增收产生不利影响。水果出口量稳额增,扭转了前两年出口量连续下滑的趋势。主要原因:一是对东盟、美国等市场出口量实现增长,弥补了对欧盟出口量的下降,阻止了出口量的下滑。二是苹果、梨等主要出口品种的国内价格出现上涨,出口价格也相应提高,带动了出口额的增长。

三、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主要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出口环境不容乐观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1月报告的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5%,比2012年的3.2%略高。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为1.4%,其中美国增长率为2%,比2012年下降0.3个百分点;日本为1.2%,比2012年下降0.8个百分点;欧元区仍然呈负增长。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既抑制了农产品消费需求,也将导致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加,不利于农产品出口。

(二)国际谷物、油料处于紧平衡状态,而棉花、食糖仍然供大于求,大宗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谷物理事会(IGC)估计,2013年世界谷物、大豆总体上处于紧平衡状态,库存量较小,价格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热钱充斥、农产品成为重要的投资和投机选项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存在诸多变数。2013年世界棉花、食糖仍然严重过剩,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三)国内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大宗农产品上年进口量较大,供给充裕,但国内价格仍呈稳中有升态势

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蔬菜、猪肉、禽蛋、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加上2012年棉花、大豆、食糖的进口量均较高,供给充裕,预计2013年除了大豆主要大宗农产品不太可能出现因产不足需而大量进口的情形。尽管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农产品价格仍会在成本推动、需求拉动以及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的支撑下稳中有升。

(四)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竞争力呈下降态势,在市场因素的驱动下未来我国农产品“易进难出”

国际市场除了玉米、大豆等供求较为紧张的产品价格在波动中高涨之外,农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棉花、食糖等产品价格甚至振荡下行。相比之下,受生产成本上涨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小幅上升,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作用,我国农产品日益缺乏价格竞争力。一方面,即使在国际农产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仍然高于国际,进口的市场驱动力较大。另一方面,出口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不断削弱,越来越多的外商把订单转向东南亚国家。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激增态势将得到缓解,但在价差的作用下进口压力仍较大,进口额可能保持两位数增速;随着企业对于取消蔬菜初级加工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适应能力的增强,以及各级政府出台的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的实施,出口形势有望好转,但难以再现入世以来近15%的年均增速。由于进口基数较大且仍快速增长,预计农产品贸易逆差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贸易政策创设研究,积极探索超关税配额进口关税政策和管理办法

2012年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量激增,食糖进口量再次超出关税配额,玉米加上DDGS的进口量也已超出关税配额。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和需求结构变化前景可以预测,未来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的态势难以逆转,谷物、食糖等产品超关税配额进口的情形会频繁出现。要尽早研究制定谷物、食糖等产品超配额进口关税政策和管理办法,在考虑配额内外关税差异较大的基础上,采取过渡性办法,既要确保产业安全,又有利于贸易的平稳发展。

(二)确定切实可行的大宗农产品阶段性自给率目标,逐步提升对大宗农产品贸易的掌控能力

要根据不同大宗农产品的需求结构、特点和趋势,以及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结合利用国际市场的可能和发展国内生产的潜力,确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自给率目标和合理的大宗农产品产业结构。要研究建立必要的体制机制,有效统筹国内生产和进口需求,确保国内生产力布局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相匹配,国内供需趋势与进出口调控相协调。要以逐步提升对大宗农产品贸易的掌控能力为目的,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战略性规划和布局,不断改善贸易环境、拓展贸易渠道、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三)加强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完善棉花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

临时收储政策使得国内棉价在国际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得以保持稳定,保护了棉农利益,但由于缺乏边境政策的配合,也引起了其他问题。一是导致进口激增。临时收储政策使得国内棉价远远高于国际,巨大的国内外价差促使企业转向采购进口棉花,在国内供给充裕的情况下进口仍然激增,致使国储库存积压。二是国内棉价高于国际的状况使得纺织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三是在国际棉价下行、低价进口棉激增的情况下国家收储棉难以顺价销售,面临巨额亏损。例如,2012年棉花抛储价比2011年收储价低1300元/吨,加上每年2000元/吨的资金、库存费用,抛储时每吨亏损3000元以上,300万吨棉花抛储约亏损90亿元。建议将关税配额和滑准税配额与抛储竞拍相挂钩,缓解国储库存压力。同时探索实行棉花直接补贴制度,变收储为直补。

(四)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出口促进政策,努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平稳发展

针对蔬菜初级加工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加强调研,提出应对建议和措施,确保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同时,要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逐步转变出口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如加大对出口基地支持力度,鼓励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营销促销力度,培植公共品牌,提升我国农产品整体形象;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跟踪分析和决策服务,协助企业开拓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