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播符号学的学科体系及意义

传播符号学的学科体系及意义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上面两节分析传播符号学的学科定位以及研究对象,我们便可以大致梳理出传播符号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创建传播符号学学科的意义所在。本书的最后一讲进行理论延伸,主要目的是把当前符号学研究中的某些前沿成果融入到传播符号学研究中。传播符号学的创建,或许能够解决长久以来传播学内部的经验学派与符号学派之争。

通过上面两节分析传播符号学的学科定位以及研究对象,我们便可以大致梳理出传播符号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创建传播符号学学科的意义所在。

一、传播符号学的学科体系

由于传播符号学是整合了传播学与符号学相关的理论内容,因此从学科知识体系上来说,传播符号学既融合了传播学、符号学的理论知识,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理论创建。大体而言,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理论架构、理论应用和理论延伸。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讲,用来进行理论架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探讨。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第一讲,首先对传播符号学这门学科属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学科定位、研究对象以及知识构成来进行阐述,让读者对传播符号学有一个明晰的认知;第二个方面,阐明传播符号学的理论渊源,分别是索绪尔的二元符号学(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被认为是对索绪尔的重新阐释),以及皮尔斯的三元符号学,并且将两者的符号学理论进行简单对比,说明它们各自在应用到传播符号学研究中会产生怎样的差异;第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传播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在第三至第六讲当中完成,这样,传播符号学的理论架构就比较清晰和完善了。

第二部分,包括第七讲到第十一讲。在这一部分当中,主要是用传播符号学的理论用来分析社会文化中的传播或交流现象,第七讲、第八讲讨论传播符号文本的构成方式,包含两种:一种是通过符号双轴的操作,选取最适合符号文本表达意义的材料;一种是通过符号修辞的分析,来表明符号修辞决定了文本的风格。从第九讲开始,进入符号文本的意识形态分析,这一讲当中,通过借助索绪尔、罗兰·巴尔特等人的符号学理论,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重构,这种理解方式可以摆脱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的政治化理解方式,并且提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符号化的。

有了这个基础,本书在第十讲当中以现代社会中的神话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神话是如何借助符号化的意识形态进行建构的。第十一讲探讨现代社会文化中的符号身份,符号身份的建构仍然离不开符号化的意识形态,这一讲主要分析现代社会文化中三种常见的符号身份,分别是:性别身份、族群身份以及青年亚文化身份。

本书的最后一讲进行理论延伸,主要目的是把当前符号学研究中的某些前沿成果融入到传播符号学研究中。在本书中,主要介绍“多模态”的概念,通过模态的符号学分析,来表明符号文本的意义生成方式。换句话说,对传播符号文本进行模态分析,是一种“元传播”观念。这样就触及了符号传播的本质问题,让读者能够看清传播符号文本意义的“后台”,应当说,这样的理论延伸对于今天的传播符号学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想象的可能。

二、传播符号学创建的意义

综合本书各讲内容,可以大致梳理出本书的知识体系。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现代社会文化中常见的传播或交流现象,并且指出:这些传播和交流现象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人作为符号动物,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中,而是存在于符号织成的“蛛网”中,因此,皮尔斯说世界就是由符号构成的,人自身也是一个符号。这些因素就决定了,人不仅依赖符号存在,也依赖符号思维和行动,这是人之所以感觉到存在意义的渊源,这同样也构成了传播符号学的思维根基,也是传播符号学与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学相比,所具有的思辨色彩和人文特征,这恰恰吻合了传播学两大流派之一的符号学派的研究特征,并与经验学派的实证和量化研究相区别。

传播符号学的创建,或许能够解决长久以来传播学内部的经验学派与符号学派之争。传播符号学另立山头,与经验的传播学研究等量齐观,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前者以社会文化现象为研究范畴,后者以科学实用为主要目的,这也符合我们在本讲开始所作出的判断,借助斯诺的观念,社会中存在两种文化,分别是科学的和人文的,经验的传播学研究和传播符号学研究正好对应了这两种文化形态。

事实上,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学界,有不少学者在进行传播符号学的创建,他们的努力值得肯定和借鉴。典型的如约翰·费斯克,针对传播学界的两派争端,费斯克试图将两个流派进行整合,他在《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一书中对罗兰·巴尔特、列维-施特劳斯等人的符号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并且将之运用分析到大众传播现象中去。此外,美国学者乔纳森·比格内尔(Jonathan Bignell)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的《传媒符号学》对时下学界盛行的符号学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并将符号学理论运用于对各种现代媒介的分析之中。国内学者也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如余志鸿的《传播符号学》,主要以语言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应用于传播研究;李彬的《传播符号论》结合传播学研究对各家符号学理论进行了较为完备的梳理;胡易容的《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时代的理论转向》,以麦克卢汉为理论原点,分析了传播与媒介研究的符号学范式。

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为传播符号学的创建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得以窥见传播符号学创建的可行性和价值。更为宏观的意义上,传播符号学的创建还具有搭建学科桥梁的功能。通常意义上,人们倾向于认为符号学是纯粹思辨的,而传播学主要是应用实践的。传播符号学的创建恰恰可以弥补两个学科之间的隔阂,概括来说,传播符号学是运用了符号学的思辨思维,研究社会中的文化实践。这里面的意义在于,既推动了符号学由“漠视现实”的研究向“注重实践”研究转向,又推动了经验传播学由“学理欠缺”向“理论深度”进行转向,这即是传播符号学创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所在。

思考与练习

1.如何认识传播学与符号学的关系。

2.阅读传播学相关著作,找出哪些传播理论是属于运用符号学研究方法的。

3.阅读符号学相关著作,尝试将其中符号学理论转换应用到传播学研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