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语境下的未来

中国语境下的未来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媒介素养:中国语境下的未来关乎公众启蒙的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与社会运动,在中国语境下如何立足于中国的媒介生态和中国公众的现实条件和需要,最终达成媒介与公众的共生与良性互动、促进民主建设,既是我们今天关注媒介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的目标。

媒介素养:中国语境下的未来

关乎公众启蒙的媒介素养理论研究与社会运动,在中国语境下如何立足于中国的媒介生态和中国公众的现实条件和需要,最终达成媒介与公众的共生与良性互动、促进民主建设,既是我们今天关注媒介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的目标。鉴于此,从研究方向上看,我们需要在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关系的探讨中,更多地关注媒介生产、文本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理论研究自身的价值,推进媒介素养研究从借鉴大众传播研究的一般规律,到开始为大众传播研究作出具体的理论贡献。尤其是媒介素养既非对公众一方强化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也非社会以公众的名义对大众媒介进行内容和品位裁决的依据,既然我们将媒介素养看成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组成部分,我们就格外需要将研究视角聚焦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上。比如,尽管从未冠以媒介素养之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喉舌功能,普通民众对媒介文本的解读、认知、理解,一直是他们间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除了有组织地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进行学习之外,公众在新闻使用上,业已形成相当深刻的领悟力。无论是知识阶层还是普通百姓,对“文以载道”的历史传统都有着来自民间的深厚理解,因此寻找媒介文本的“弦外之音”,多年来从来就是公众媒介使用的目的之一。这一点,与欧美社会的情形有很大不同。又如,在中国大陆媒介市场化的过程中,尽管确实出现了商业化的种种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化媒介体现出连接市民日常生活和国家政治领域方面的特殊功效,预示着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变化,以及新闻传媒政治功能的演变和强化”(孙玮,2006,173—179页),大众媒介推动的消费者权益运动对中国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是很好的例子。大量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都市报的市民生活专栏,DV记录的民间影像,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这些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媒介平台,与大众媒介的国家意识形态和商业化、娱乐化弊端,交织成十分复杂的媒介现实环境。这种媒介环境,也是与欧美社会完全不同的。而这些复杂的场景,对于媒介素养研究来说,不仅可以提供有别于西方现有理论的不同解释,而且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概念和理论关系。从实践目标上看,则需要不断增强媒介素养实践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拓展新媒介技术在公众媒介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且关注媒介素养从个体素养提升到社区行动能力的拓展。

近几年,依托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媒介素质研究中心的研究与实践推广团队,已经开始尝试从经验研究出发,比较系统地从中国媒介的生产机制、文本和社会现实建构,以及中国公众的批判意识和媒介参与这两个相互观照、相互影响的向面,对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关系、影响路径、特征和效果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有计划地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推广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在开展研究和实践推广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要认识到公众自身的反思与鉴别能力的差异,认识到媒介生态所属社会政治与文化环境本身的局限,认识到媒介—受众关系中各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力,并且将媒介素养理念共识演化为有效的实践行为,依然路途漫漫。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为我们开启了在媒介现实生态、理论研究成果和日新月异的媒介素养运动之间相互回望的窗口,而中国语境下的媒介素养,则迫切需要我们在这种相互回望中,勾勒出媒介素养相关核心概念之间的理论脉络,并最终从实践行动中呈现出之于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 in the UK:Moving Beyond Protectionis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8,Winter,pp.33 43.

(2)Justin Lewis & Sut Jhally,“The Struggle over Media Literacy”,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8,Winter,pp.109 120.

(3)Lynda J.Bergsma,“Empowerment Education:The Link between Media Literacy and Health Promotion”,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8,pp.152 164.

(4)Masterman,L.,“Foreword:The Media Education Revolution”,In A.Hart,(Ed.),Teaching the Media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NJ:Lawrence Erlbaum,1998,pp.vii xi.

(5)Michael Rich,“Health Literacy via Media Literacy:Video Intervention/Prevention Assessment”,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8,pp.165 188.

(6)Rachel Gonzales,Deborah Glik,Mehrnaz Davoudi and Alfonso Ang,“Media Literacy and Public Health:Integrating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 for Tobacco Control”,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8,pp.189 201.

(7)W.James Potter,“Argument for the Need for a Cognitive Theory of Media Literacy”,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8,pp.266 272.

(8)鲍海波、杨洁、王喜严:《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载《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9)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载《现代传播》,1997年第1期。

(10)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蔡琪:《论媒介认知能力的建构与发展》,载《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5期。

(12)蔡琪:《论大众文化与传媒教育的范式演变》,载《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13)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4期。

(14)陈世敏:《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载毛富荣等合著:《媒介素养概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15)郭中实、周葆华、陆晔:《媒介素养、政治认知、媒介功能与媒介使用:理论关系初探》,载《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年第1期。

(16)雷蒙·威廉斯著:《文化与社会》,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李琨:《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载《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5期。

(18)林爱兵:《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播素养教育》,中国传播学论坛会议论文,2003年。

(19)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20)陆晔、郭中实:《媒介素养的赋权作用:从人际沟通到媒介参与意向》,载《新闻学研究》,2007年第92期。

(21)南长森:《简论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载《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11期。

(22)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载《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

(23)孙卫国、祝智庭:《媒体素养教育:现代教育新理念》,载《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4)田中初:《媒介素养:一种正在兴起的教育实践》,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5)吴翠珍:《媒体素养与媒体素养教育的流变与思辨》,载翁秀琪编:《台湾传播学的想象》,台北巨流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811—841页。

(26)吴廷俊、苏咏平:《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中国传播教育发展新思路》,中国传播学论坛会议论文,2003年。

(27)谢静:《媒介受众的批判意识建构———以大学生对于客观性原则的反思性征用为例》,中国传播学论坛会议论文,2006年。

(28)杨击:《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6页。

(29)臧海群:《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6期。

(30)张冠文:《论媒介素养教育的构成与范式》,载《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

(31)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

(32)张开、石丹:《提高媒介传播效果途径新探》,载《现代传播》,2004年第1期。

(33)张学波:《国际媒体教育发展综述》,载《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34)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载《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35)郑保卫:《媒介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16日。

【注释】

(1)本文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4JZD000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