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栏目剧的节目形态及运作模式浅析

中国栏目剧的节目形态及运作模式浅析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栏目剧的节目形态及运作模式浅析李红玲从1994年滥觞,到2006年“井喷”,再到2009年纵深发展,我国栏目剧经历了潮起潮落,接受了市场的洗礼。

中国栏目剧的节目形态及运作模式浅析

李红玲

从1994年滥觞,到2006年“井喷”,再到2009年纵深发展,我国栏目剧经历了潮起潮落,接受了市场的洗礼。目前我国栏目剧尽管仍然存在低俗化、粗糙化、雷同化的弊病,但其草根性、贴近性和参与性的优势也历久弥坚,在帮助地面频道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同时,也树立了自身在节目市场中的地位,并朝着类型化的方向发展。

一、栏目剧纵深发展的行业背景

栏目剧这株土生土长的嫩芽,自诞生起就受到了保护和重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促使其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快速成长,避免了许多新型节目中途夭折的厄运。几乎是伴随着栏目剧兴盛伊始,电视台和行业内相关机构就牵头举办年会,对栏目剧进行了跟进式研究。2006年2月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重庆卫视、湖南经视、湖北经视、山东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等地6家电视台,成立了全国电视台栏目剧合作体;2006年5月11日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中广协会电视学研委会和浙江广电集团于杭州举办了“全国电视栏目剧研讨会”;2007年12月1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济南电视台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电视栏目剧评优暨研讨会在济南举行;2008年10月23日,中广协会通联部和栏目剧创作联合体共同承办的“栏目剧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以“探索栏目剧发展的定位和趋势”为主题,组织了“见证30年”系列栏目剧联合创作首发式;2008年12月19-20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南方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电视栏目剧评优年会在广州召开,并发布了电视栏目剧第一个全国性的行业自律规则——《南方宣言》。在行业的呵护下,栏目剧创作一路“由自发走向自觉”,实现了星火燎原,节目形态也初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雏形。

二、栏目剧目前的市场规模

我国栏目剧目前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根据CSM媒介研究在全国155城市的调查数据,栏目剧的播出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009年第一季度,在17∶00-24∶00时段,常规播出的栏目剧(日播和周播)有110档左右。栏目剧的播出平台分布广泛,全国有近80个电视台播出栏目剧,其中省台有27个(占35%,几乎涵盖了所有省),省会台有16个(占21%),地市台有34个(占44%),包括北京台、天津台、重庆台、江苏台、浙江台、广东台等大台都创办了自己的栏目剧。播出栏目剧的各级频道达到130个,播出2档及以上栏目剧的频道近60个。

其中,许多栏目剧自创办之日起就一直在持续播出,不断改进,形成了长寿节目,有的还成为精品节目。最长寿的莫过于1994年初创办的《雾都夜话》了,不仅是开山鼻祖,还是长跑冠军。2002年4月开播的《生活麻辣烫》(重庆电视台时尚频道播出)、2004年7月开播的《狼人虎剧》(西安电视台白鸽都市频道)、2005年2月开播的《经视故事会》(湖北电视经济频道播出)、2005年5开播的《都市碎戏》(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播出)、2006年5月开播的《大话阿福》(无锡广播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播出)、2006年7月开播的《百姓聊斋》(江苏电视台影视频道)等等,节目寿命至少长达3年。

三、栏目剧的节目形态与运作模式

尽管获得了多方关注,栏目剧还是面临着生命发展周期和创作瓶颈的限制,前两年势不可挡的锐气和辉煌日渐暗淡,有的剧甚至被冠以“滥剧”之称。固然,任何新兴的节目形态在摸索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泥沙俱下的局面,但也必然孕育着新的生机。从目前来看,栏目剧已经从最初的集体跟风式创作逐渐向特色化、细分化转变,触角深入到与老百姓相关的多个领域,内容题材从一窝蜂聚焦在百姓生活逐渐分化出诸多细分方向,多种元素相互融合,多点突破,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并树立了品牌。

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栏目剧至少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生活类、情感类、法制类、新闻类、财经类、职场类、体育类等。那么,其各自的运作模式是什么样的?笔者选取了各类型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剧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勾勒出该类型栏目剧的概貌。当然,这些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任何一档栏目都会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因为类型本身只是以其重点体现的某类元素作为划分基础,而很多类型本身却是相互交叉、互相融合,并不是完全分离、特别纯粹。

1.生活类

生活类栏目剧是目前该市场的主流类型,侧重于表现老百姓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街头巷议、市井生活。此类题材综合性很强,准入门槛低,取材广泛多样,故事内容包罗万象,剧中的主角可由老百姓来担任,自己演绎自己或演绎邻居亲戚朋友,满足了普通人也能上电视荧屏的梦想,而观看的老百姓也从似曾相识的一段段故事中感受到特有的亲切,或者从他人的离奇经历中感受到生活的新奇。因此,生活类栏目剧能充分展示栏目剧的亲民性,颇受观众欢迎,播出量较大。

生活类栏目剧多以“百姓”“茶舍”“故事”“市井”“生活”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字眼命名,剧中人物语言大多是当地的方言。比如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2005年12月开播的《故事会》是一档由苏州人自拍、自编、自导、自演的方言剧,以都市生活、情感为主,辅以案件、传奇故事为素材,每天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由普通市民参与演出,本土主持人进行串场点评。类似的还有陕西电视台的《百家碎戏》、上海东方电视台《百家心阿庆讲故事》、河南电视台《百姓故事》、江苏电视台《百姓聊斋》、北京电视台的《大城小事》以及南宁电视台的《市井传奇》等。有的栏目剧起名非常有特色,有的还拥有自己的主题曲目。南阳电视台的《草庐故事》宣称:“亲情友情、伦理道德、法理曲直、爱恨情仇。亲切南阳乡土音,讲述百姓身边事。你所听的、所见的是《草庐故事》所演绎的;你所想的、所盼的是《草庐故事》所展现的。”形象地概括了此类栏目剧的特点。西安电视台的《狼人虎剧》则突出“大老碗、咥泡馍、关中豪爽,美成马、嘹地太、古韵秦腔”的特色,此外还有新疆电视台的《新疆羊肉串》等。

生活类栏目剧由于播出量大,许多属于日播,电视台人手不足,多实行制播分离,将社会资源引进节目制作,以节约电视台的制作成本,增加了选择余地。一是电视台和某家固定的社会公司联盟合作。十堰电视台的《拍古今儿》栏目于2007年7月7日正式开播后,由于运作机制等原因,栏目开办一年时间亏损19万元,难以为继。2008年11月6日,十堰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天路文化传媒公司达成联合开办协议,实行制播分离,先后拍摄制作了《紧急求救》、《两难之间》等作品,使得该节目成为台里本土化最成功的栏目,吸引了众多观众,栏目登记在册的群众演员达4000多人。[1]二是全面向社会开放,与各方制作力量合作,择优录取。

在创作手法上,生活类栏目剧大体分为三种:一类是纯粹的群众戏,由老百姓充当故事主角,甚至担任编剧、导演。《狼人虎剧》宣称:“不管你是导演还是编剧、演员,摄影……也不需专业出身,只要你想有一个自己的东西,能把最优秀的东西展示给观众,并且得到认可,就可以立刻加入我们。”二是引入主持人的形式,或隐蔽旁白或台前亮相,把故事串起来,使之脉络更清晰。重庆卫视《雾都夜话》首次将民间评书艺术引入栏目剧,其旁白由一个隐蔽的主持人,以话外音的形式讲述故事;新版的《百家心阿庆讲故事》采用了“电视评书+栏目剧”的形式,放大“民间评书人”的作用,让他从幕后走到前台嬉笑怒骂,临场发挥、精彩点评,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强化节目品牌。三是采用其他节目类型的手法。比如《百家心》借鉴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采制经验,在节目中大量穿插了对主要人物的情景式采访,运用了新闻类节目快节奏的包装手段,摆脱了栏目剧常用的拍摄手法,丰富了节目的真实感。

2.情感类

情感类栏目剧将视角聚焦在现代百姓的情感纠葛上,摆脱了生活类栏目剧面面俱到、选题芜杂的套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示现代人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满足了观众的特定心理需求,目前已渐成气候,受到多家电视台的青睐。

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成都情事》通过二度剧本创作和群众演员演绎的形式,牢牢抓住一个“情”字,讲述成都人情感故事,表现成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征;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推出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大事小情》;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2007年12月开播的《欲望魔方》取代《今夜不设防》,继续以百姓情感为主题,故事力求新、奇、特,让观众在离奇有趣、缠绵悱恻的情感故事中,感悟到剧中命运。[2]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夜倾情》以“情爱”为主题,呈现广东现代男女情感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苦乐酸甜。此外,还有中山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情感都市》,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五套)的《故事聚乐部》,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2008年1月推出的反映年轻恋人和新婚男女爱情故事的《因为爱》等。

情感类栏目剧也采用了多种制作手法,或完全由观众演绎,或引用主持人,定位于不同的目标观众。比如《因为爱》每期节目时长30-40分钟,主要由10分钟的“真实爱情故事”和20分钟的“反转爱情故事”组成,“真实爱情故事”由情侣或新婚夫妇讲述自己真实的爱情经历,“反转爱情故事”则将主角们的爱情经历在人物性格、空间、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换位,受众群定位在25岁至45岁间的白领阶层。重庆电视台时尚频道曾经播出的《欲望都市》则由三位美女主持,根据剧情的需要演绎两性之间的情感纠葛。

3.法制类

法制类栏目剧在市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以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或历史上的迷案、大案为故事蓝本,真人扮演部分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档节目,分别诠释了不同的运作模式和定位:

一是“现实演员扮演+虚拟主持人”的模式,代表作是《大侦探西门》,目的是引领青少年观众缜密思考、大胆想象、科学推理。节目通过再现案件或故事,提出悬念进行推理,在形式上借鉴了当时红极一时的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创立了虚拟主持人“西门”作为青少年的侦探偶像,观众通过西门引领进入特定的案例现场,运用福尔摩斯式的科学逻辑推理来侦破案例的真相。主要角色警长和助手则由固定的演员扮演,在表演风格上追求写实。

二是“主持人演播室讲述+演员剧情式演绎”模式,代表作是上海东方卫视在2008年10月推出季播形式的《迷案记》,解析历史上曾经轰动一时、影响深远的离奇历史迷案,在招募来的演员演绎当时的真实事件时,演播室的主持人穿插其中,以一个类似于福尔摩斯的角色出现,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带领观众理清其中的层层迷雾。

三是“真实的现场VCR+群众演员纪实性演绎+主持人剖析案情”,比如重庆卫视的《刑侦档案》则取材于近10年间国内发生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案例包括“12·30”金店持枪抢劫案、“12·24”投毒案、“7·14”特大绑架案等15个真实案件,由观众亲身参与。

4.新闻类

民生新闻和栏目剧是我国地方台在竞争与节目创新摸索过程中的两大硕果,二者也相互借鉴通用元素。许多栏目剧直接从民生新闻中选材,用故事来生动演绎新闻事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有: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里面的故事根据真实的新闻故事改编而成,由老百姓自己来写、来导、来演,强调观众的参与性,演员全部采用公开招聘的群众演员,对白采用地道的武汉方言;深圳广电集团公共频道的《八通街》充满浓郁岭南风情,以深圳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以诙谐幽默的室内情景剧表现出来;无锡广播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的《阿福茶馆》以热点新闻、热点事件作为延伸话题;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的《本塘第1剧》所讲述的故事大多是在本地乃至全国真实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演绎,加入戏剧元素,主持人张静和滑稽演员“阿兴、阿旺夫妻俩”一边看电视一边用普通话、绍兴话和杭州话插科打诨,使节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可看性[3]

5.财经类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财经类栏目剧也应运而生,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为老百姓讲述金融、理财、经济知识,不仅能使投资者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还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更容易让观众接受。目前我国有两档此类栏目剧: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周日我理财》和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数说北京》。

《周日我理财》于2008年7月开播,栏目形式主要分成两个板块:“情景剧+理财专家的简明分析”。情景剧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演绎金融知识,深入浅出。在专家访谈环节,栏目组每期邀请不同金融机构的理财专家讲解理财知识,总结在情景剧中提到的知识点。《数说北京》是由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电视台、北京广电影视传媒公司等单位联合筹办的系列短剧,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北京市统计局为该剧提供各方面的数据资料。

6.职场类

白领是相对高端的收视人群,也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广告商追逐的对象,为此,不少栏目剧将目光瞄向了办公室或公司,通过轻松幽默的故事,揭示现代上班族之间的人事纠葛,演绎都市生活的种种风情,吸引了不少白领的眼球。

2008年1月1日,贵州卫视播出反映都市男女喜剧故事的《男左女右梆梆梆》,以一家小广告公司为故事发生地,通过五个各具特质的小人物,展现白领一族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该栏目剧主要面向时尚男女,采用西南方言演绎,在台词设计上,融入手机短信与网络媒体上的时髦语言。2009年1月1日,吉林卫视开播《办公室的故事》,每天17∶05播出,每期时长22分钟,每集故事独立,讲述的是办公室里6位广告从业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尴尬和感情。

7.体育类

体育比赛类栏目剧主要依托大型赛事,将体育元素注入栏目剧,不仅能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资源,还能使赛事更加有趣化、娱乐化,吸引观众更多的注意力。

2007年4月21日,昆明电视台昆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金星啤酒杯”昆明电视台首届羽毛球积分大奖赛开幕,整个赛事长达一年。为了配合赛事的宣传,昆明电视台昆视传媒公司策划了一档大型古装栏目剧《谁羽争锋》,以本次羽毛球大赛为载体、羽毛球拍为武侠剧中的“兵器”,围绕羽毛球赛事为主线,将武侠片中描写的刀光剑影、武林争雄、爱恨情仇,演变成现代生活羽毛球赛事中羽坛高手的技艺比拼、球技切磋、争冠进局,通过古装剧的特殊搞笑形式,轻松、愉快地讲解羽毛球比赛过程中的球艺、步法、拍法的运用,传达出暗含“武功”的信息。语言形态尽可能地古今结合,使用“现代词汇”+“之乎者也”式的文言文,增强喜剧效果。在电视语言的表达方面,大量地使用电视画面的闪回、动画、Flash、三维表现手法以及数字电视中的剪辑手段,力求画面的新颖、动感、刺激,更具视觉冲击力。[4]

8.其他类

除了以上七类主力类型,电视台还尝试结合其他领域,生成多种形态的栏目剧。例如,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与北京卓成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联合拍摄校园教育类栏目剧——《快乐班级》,讲述在一所有国际背景以综合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校外办学机构里发生的故事;2007年3月广东卫视推出以博客故事为蓝本的《博客奇谭》。每篇博客就是每期节目的内容,博客作者“老博”即主持人,由他穿针引线交待故事,由真人进行演绎,故事强调悬疑、奇异、惊悚等特点,2009年第一季度,福建教育台进行了连续播出。还有些频道引进了韩国搞笑短剧《Hey Hey Hey》和反转剧《情man转转转》,以吸引不同的观众群。在反转剧里,演员们往往以本名作为角色的名字,一个故事20分钟左右,但每个都独立成篇,剧情花样繁多,无所不包,通常结局出人意料,其反转手法曾被湖南卫视的《爱情魔方》借鉴。还有一些栏目剧将现代故事与古代背景相嫁接,形成奇特的风格,比如重庆电视台时尚频道的《麻辣江湖传》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故事放到了年代不详的虚拟古装环境中,虽然有“江湖”二字,却没有武打镜头,情节仍然是搞笑的生活小故事。

四、各类栏目剧的观众区隔

经过十多年细水长流的积淀和近几年厚积薄发的普及,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对栏目剧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诸多“门派”。可以说这些类型是播出平台和制作方刻意追求的,那么,从收视终端——观众来看,也确实起到了吸引不同类型观众、营造市场区隔的作用。当然,从全国重点城市来看,由于生活类栏目剧居多,不同地域之间的栏目剧观众年龄层相对类似,以初高中学历的45-54岁的中年人群为主。但是,伴随栏目剧的逐渐细分,其不同类型之间的观众势必会分流,在共性之中“个性”逐渐凸现。

笔者对2009年第一季度播出过的每类栏目剧选取一例代表发现,无论是性别比例,还是年龄层、学历水平,其观众构成的差异性较大。比如,贵州卫视播出的职场类栏目剧《男左女右梆梆梆》和重庆卫视的侦探类栏目剧《刑侦档案》以男性观众居多,而上海东方娱乐频道播出的《百家心阿庆》(生活类)和武汉文艺频道播出的《欲望魔方》(情感类)则吸引了更多的女性观众;《博客奇谭》、《经视故事会》35-44岁的观众比例最大,而《谁羽争锋》则是45-54岁的观众居多;《数说北京》的观众中大学学历者明显高于其他栏目剧。这种观众构成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栏目剧的运作提供参考(图1)。

img139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 2009年第一季度分类栏目剧观众构成比较(17∶00—24∶00)

无论是什么模式、类型,都只是一个外壳,如何让故事好看、走入不同观众的内心,并形成一种固定的约会符号,才是栏目剧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对于电视台而言,结合地域文化,挖掘优势题材,透彻了解观众需求,准确把握收视规律,方能将其做细、做精、做强、做出品牌。

【注释】

[1]《十堰民营企业首次进军电视产业》,http://www.hb.xinhuanet.com/2007zfwq/2009-04/22/content_16329691.htm。

[2]《大型系列电视故事〈欲望魔方〉隆重开播》,http://ywmf.any2000.com/web/viewarticle.asp?userid=961563&lanmuid=6571525&contentID=1297207。

[3]《〈本塘第一剧〉扛起草根娱乐大旗》,http://www.zctp.com/see2006.asp?Forum_sjk=2006&FORUM_ID=339。

[4]《方言古装电视栏目剧〈谁羽争锋〉,“笑”在其中》,http://www.kmtv.com.cn/files/INFO/2007071362100.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