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分析

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分析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分析买小英 魏文楷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居于支柱地位。广播影视产业在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目前MTV在近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用户,并仍在持续发展。

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分析

买小英 魏文楷

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居于支柱地位。通过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产业,不仅能实现广播影视自身的产业升级,还能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推动部分传统产业领域向“文化消费经济”、“休闲产业经济”转型。随着“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的推进,广播影视产业也将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阶段。

甘肃省广播影视文化产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广播影视产业自身独特的产业属性和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规律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和思考国内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深层次解析其本质性、规律性的内容,探讨和把握其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为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拓宽思路,从而也为甘肃省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推波助力。

一、国内外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向

当今社会,随着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逐步分离,传媒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广播影视产业在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以打造和提升国家或城市品牌,还可以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一步激活需求,培育市场,更能推动特色营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国际:以维亚康姆(Viacom)为例

维亚康姆作为国际传媒巨头,在创新、推进与传播娱乐、新闻、体育和音乐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作为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其旗下包括:拥有39家地方电视台的电视集团、制作节目超过55000小时的派拉蒙电视集团、成立于1912年的派拉蒙电影公司(其库存影片超过2500部,包括《星球大战》、《阿甘正传》、《教父》、《碟中谍》、《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维亚康姆为世界各地的广告商提供了第一大的平台,它在广播电视、户外广告和在线等领域都有不凡的表现,维亚康姆旗下拥有MTV、尼克隆顿(Nick-elodeon)、VHI、BET、派拉蒙(Paramount)、无限广播、国家广播公司(TNN)、乡村音乐电视(CMT)、娱乐时间(Showtime)等知名公司。

维亚康姆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电视、广播与户外、电影与剧院、因特网、主题公园等,可以说包括了传媒、娱乐的各个领域。1992年收购派拉蒙,1999年收购CBS,多样化的领域使维亚康姆收入来源十分丰富。维亚康姆2000年的总收入为200多亿美元,全球员工达12万多,其拥有的版权数有50万个。维亚康姆年收入的33%来自它的电影制片厂,33%来自音乐、录像租赁业务以及主题乐园,18%来自广播,14%来自出版业。

之所以有如此战绩,得益于公司奉行的双向增长战略:首先,利用公司范围内交叉促销来提高销量。其次,维亚康姆的海外业务多样化,包括电视网、电影推销、录像租赁、电视节目推广、图书出版、在线、影剧院业务和户外业务。在向海外发展过程中,最具潜力的是有线与卫星运营。目前MTV在近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用户,并仍在持续发展。尼克隆顿(Nick-elodeon)也在海外拥有3亿用户。其开展海外业务的经验有三条:1.注重开发新市场的潜能。2.继续保持内容的本土化宗旨,使推广的品牌内容与当地人的文化品位与感受相吻合。3.利用新技术,积极发展互动式新媒体平台,为手机、个人数据辅助设备和个人电脑提供内容服务。

以维亚康姆等国际传媒大鳄为代表的国际广播影视传媒产业发展,其基本稳定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市场运作;跨区域(国界)、跨媒体(行业)进行拓展联合与兼并重组;产业链条与形态呈现多向发散和延伸扩展。而新媒体的开发与融合发展,包括博客、播客、手机电视、在线视频、网络电视、即时信息,甚至网络游戏等。在消费层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功能的开发也早已由单项传播、被动收视收听变为双向互动、定向传播、按需传播。对于电视来讲,则由看电视变为玩电视、用电视。

(二)国内

1.国家台:以国家级广播电影电视媒体产业发展为例

(1)实施“制播分离”。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分离,这是媒体需要,也是社会需要。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制播分离改革给中国广播界带来了强烈震撼。中央电台北京广播中心和央广都市公司的成立,完成了组织结构上的制播分离,即90多名员工进入央广都市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负责生产制作节目;北京广播中心代表中央电台把控节目播出平台,负责节目审核和安全播出。这一举措实现了中央电台在文化体制改革之路上质的跨越。又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在电视大发展推动下,形成今天的有合有分的特殊“制播分离”关系,即新影的独立法人企业地位不变,原有国家、影院的任务不变,新影人身份不变;新挂一块“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的招牌,为电视台制作节目。此后,北京科影也走上了这条分合交错的“合并”之路。

(2)加速三网融合(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的工作重点。2010年,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8000万,增长超过30%,其中双向用户3000万。适应三网融合要求,加快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加快有线网络大容量、双向交互升级改造和网络整合,扩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加快无线数字化,全面推广电影数字化。内容的创新和业务的开发将位于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等新业态,开发电子政务、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要为广播影视推进三网融合探索有效模式,提供有益经验。广电部门切实履行内容监管职责,重点建设好IP电视、手机电视集成等播控平台。

(3)建设传媒基地,“北京CBD—定福庄传媒产业走廊”,位于首都东部朝阳区,位于CCTV新台址以东15公里范围内。这条走廊将成为“中国传媒产业高地”和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窗口”。现在该区域已汇集了影视制作、设计咨询、广告会展等传媒类企业超过1万家,初步形成一条包括内容原创、生产复制、设计咨询、投资交易、内容传播等为在内的传媒产业链。在未来的几年内,该“走廊”上将聚集2万余家传媒类企业,实现年收入1000亿元。

(4)推进国际传播。一是建设一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已建成7大中心记者站、50个海外记者站,覆盖美国、法国、俄罗斯等14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落地用户超过1.6亿。中国长城电视平台的全球付费用户突破10万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增两个语种、累计达61种,新建16个境外整频率调频台、累计达51个,每天新增播出时间300小时。二是利用高科技。中国电视长城平台通过IP电视扩大覆盖,欧洲平台央视法语频道、英语新闻频道分别覆盖961万和621万用户,亚洲平台覆盖200万用户和77家酒店。中国网络电视台完成5个海外镜像站点一期工程建设,利用境外内容分享平台发布我电视节目。三是突破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总局与国家进出口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加强金融支持。评审推荐26家出口骨干企业,获得国家财政支持1625万元。今后,将围绕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加快建设国际采编播网络。扩大海外落地覆盖,重点做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落地工作,加大地方走出去力度,形成中央和地方走出去的合力。引导企业拓展渠道,改进方式,塑造品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扶持传承中华文明、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影视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扩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广电总局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一是电台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电台电视台控股的影视制作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经营性产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任务。三是资源整合步伐加快。有线电视一省一网整合扎实推进,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合并重组。

2.其他省市

(1)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简称SMG)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台属、台控、台管的控股企业集团,由企业本部业务部、若干家子公司和职能部门组成。是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新媒体运营服务及传媒相关业务于一体的媒体产业集团。业务板块涵盖影视剧、少儿动漫、综艺娱乐、体育赛事、生活时尚、专业财经资讯、纪录片、电视购物、新媒体、大型活动等内容制作及投资、运营领域;并积极进行跨媒体、跨地域拓展,集团的知名度、影响力位居中国传媒业前列。

作为中国最大的广电传媒集团之一,自组建伊始,SMG就以其跨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出明显的从内生性转向外生性、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从单环节转向全产业链、从业务合作转向资本运作等发展特点。实现了“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制作”、“从地方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为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发行商和服务运营商”的两个转变。

首先,跨区域发展先行战略。品牌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财富之一,它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战略意义。上海东方传媒成立伊始,就意识到品牌建构和经营的重要性,并确定了以品牌取代地方色彩浓郁的报台名称,运用统一品牌整合多种资源,实施资源重组、业务重组、机构重组,最终在市场上确立自己地位的集团发展战略。集团品牌、媒体品牌及产品品牌相继建立。

其次,关联产业拓展战略。上海东方传媒一方面在政策范围内将体制内的产业空间尽力开拓到极致,另一方面也有意识从关联产业着手,通过打造集团的多元架构,占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多方出击,实现跨地域和规模化发展目标。

再次,资源嫁接整合发展战略。上海东方传媒有着很强的资源整合意识,并对整合对象有着明确的要求。SMG掌门人黎瑞刚提出,“我们需要的是那些在资本背后拥有资源的资本,这样的资本跟我结合之后,它就会把资源带进来,这些资源跟我们进行嫁接,这样就会产生更大的市场。”纵观SMG自成立以来所有的合作,无不体现其强强联合、资源互补的合作取向。

第四,多媒介形态市场拓展战略。SMG一方面积极寻求和其他卫视及国外电视台合作,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新媒介形态的跨区域发展。例如,2003年,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将“上海卫视”变身为“东方卫视”,以“东方”泛化的区域性定位替代其原来仅限于上海一地的省级卫视频道定位,意欲从名称、内容生产等多方面打破地域界限,成为以江浙沪经济圈为核心并由江浙沪进而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卫视。2010年2月,宁夏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办的宁夏卫视正式启动。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第一财经制作的电视节目,通过新版宁夏卫视面向全国播出,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效收视人口超过4亿。

第五,国际化传媒市场发展战略。SMG一直将打造中国乃至国际广泛影响的传媒集团作为发展目标。2010年6月,SMG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成立国内第一个专注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简称CMC)。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发改委批复的文化股权投资基金,CMC定位为推动国内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媒体资产的重组、投后治理和价值发现,并辅佐投资项目标团队成长,实现通过运用资本手段介入国际传媒市场,探索构建属于中国的全球传媒投资与运营平台的目标。这在业界被视为SMS拓展将全球传媒市场的第一步。

(2)湖南芒果传媒集团。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三种形式的涉足资本市场、以资本运作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甚至域外资本整合媒介资源、实现快速扩张的媒体或媒体集团。第一、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湖南广电运作电广传媒上市,实现资本多元化,由代表湖南几大电视台行使股东权益的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为最大持股人。第二、由商业银行授信一定额度的资金,直接获得国内金融资本的支持。湖南广电从银行获得的支持力度也是很大的。第三、集团外资金及资源以合作形式介入媒体运作。湖南广电2009年底运作成立的盛视影业、快乐淘宝就是与新媒体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

2010年6月28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暨芒果传媒有限公司挂牌开始正式运营,“芒果新传播”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湖南广电的第三轮改革正式进入市场主体运营阶段,实现了湖南广电“从体制内走出去,从国内走出去,建立新的市场主体”的第三轮改革目标,是湖南广电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与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新定位的重要一步。

芒果新传媒的发展,第一是实施明确的“航母战略”。整合电视频道、广播频道,《湖南广播电视报》,网络中心和节目中心,通过集团化的经营、规模化的发展,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打造成“航空母舰”。第二是采用“一台多频道”的战术手段。在整合的频道内部,以收视率决定去留。也就是说,谁的节目收视率高,谁就上星,一切由电视节目消费者说了算。第三是推出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体制创新。新组建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属于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实体。其机制明确,形成“责权分明、绩效挂钩、统分结合、调控有力”的运行机制。第四是树立明确的短期任务。目前,该集团拥有资产30多亿元,预计未来5年到10年时间内创收额将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第五是强化广告经营,积极谋划未来。整合广告资源,由电广传媒广告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航母战略的实施,强化了“电视湘军”的无形竞争力,为将来的跨地区、跨省份甚至国际化发展奠定了更加强有力的“战略竞争力”。第六是注重人才开发战略。湖南广电打破旧有体制的束缚,重塑人才资源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团队价值,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一次又一次地引领了广电传媒的潮流,并最终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娱乐品牌。

“整合一切频道资源,全力打造‘航空母舰’”是芒果传媒明确的战略目标。这充分表明其竞争的良性发展趋势,体现出大媒体格局的机制保障和战略思想,彰显出一种国际化竞争的全新“大媒体”格局形象。

二、甘肃省市(州)县(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广播影视综合情况:2010年,全省广播影视行政管理机构101个,广播影视其他管理机构2个,广播影视总台(集团)2个,电视网络传输公司(中心)10个,广播电视报社7个,音像出版社1个,监测台站(中心)2个,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33个(系统内4个、系统外29个),其他机构26个。

广播:2010年,全省批准设置的广播电台4座。公共广播节目86套,2010年新增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广播节目一套。播出语言种类:普通话、藏语。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47%,较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

电视:2010年,全省批准设置的电视台7座。电视节目104套。播出语言种类:普通话、藏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72%,较上年增加0.81个百分点。

广播电视台:2010年,全省批准设置的广播电视台76座,其中,地级市8座,县级68座。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10年,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6.89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11.72万户,入户率27.37%。数字电视用户122.85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32.17万户,入户率16.25%。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2010年,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43534.17公里。

从业人员:2010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从业人员14050人。从业人员报酬年人均2.97万元。其中,省级年人均报酬3.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23万元;市级年人均报酬3.4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48万元;县级年人均报酬2.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23万元。

总收入:2010年,全省总收入14.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13亿元。

实际创收收入:2010年,全省实际创收收入7.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万元;外省卫视落地费1365.00万元;电视购物300.00万元;新媒体收入489.00万元;网络收入9874.00万元,电影制片、电影发行放映、报纸发行、音像出版3010.54万元。

资产总额:2010年,全省资产总额31.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亿元,增幅13.82%。

(一)省、市、县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广播节目播出:2010年全省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71,809小时。其中,新闻资讯类占27%,专题服务类占19%,综艺益智类占22%,广播剧类占6%,广告类占10%,其他类占16%。省、市、县三级情况分别如图1、2、3所示:

img6

图1 省级广播节目播出类型构成图

(省级广播节目播出时间40,269小时)

img7

图2 市级广播节目播出类型构成图

(市级广播节目播出时间74,812小时)

img8

图3 县级广播节目播出类型构成图

(县级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56,727小时)

电视节目播出:2010年全省电视节目播出414,821小时。其中,新闻资讯类占13%,专题服务类占10%,综艺益智类占7%,影视剧类占52%,广告类占9%,其他类占9%。省、市、县三级情况分别如图4、5、6所示:

img9

图4 省级电视节目播出类型构成图

(省级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5,744小时)

img10

图5 市级电视节目播出类型构成图

(市级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65,295小时)

img11

图6 县级电视节目播出类型构成图

(县级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03,781小时)

从业人员:2010年省、市、县三级从业人员构成及学历状况如图7、8所示:

img12

图7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分级构成图

(全省从业人员14,050人)

img13

图8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学历构成图

(全省从业人员14,050人)

企业单位:实际创收和增加值分别如图9、表1所示

img14

图9 全省广播电视企业单位实际创收收入构成图

(实际创收收入19,963.72万元)

表1 企业单位增加值

img15

增加值:指单位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该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同度量指标,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该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应的会计科目。增加值的计算因单位的经济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并理清存在的问题

1.得出的结论

(1)甘肃省市(州)县(区)的广播节目除了单纯的广告节目作为产业经营的重要部分外,还有专题服务类节目作为经营创收的一部分。

(2)电视的节目构成中,电视剧占到播出总量近一半的时间长度,它是广告经营最为重要的载体。

(3)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主收入中,对于省直广播影视总台(集团)来讲,绝大部分是广告经营收入,其次是广播电视有限网络收视费,除此之外,广播影视主体中其他产业的经营收入很少。而对于市州、县区来讲,可以说多数广播电视台主要依靠的是网络收费。这说明,我们的内容产业发展比较落后,产业单一,非常缺乏生机活力、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

(4)甘肃省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准较低,势必严重制约产业的经营和发展。

2.存在的问题

(1)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要更多地注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潜力的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版权业务,广播电视网络增值业务,实际意义上的网络广播电视台、电视购物,以及极具成长性的业务,如现代超大银幕电影院的开发建设和运营。要使广告以外的广播影视文化产业逐渐提升并逼近广告的经营收入所占比重。

(2)要通过改革人事制度和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调整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学历、知识专业结构,为未来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的跨越转型与提升发展提供最为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3)要延伸和做强广播影视文化服务型相关产业,如媒体资源开发、影视动漫创意制作、文化酒店、文化街区、影视博物馆、艺术培训、产权交易等。

(4)通过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如转企改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市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做大做强,通过真正的人力资源培养、配置和以绩效和激励为主的薪酬体系的建立,来激活广播影视产业的能动要素和创新活力,极大地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三、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向

(一)体制机制的建设

201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甘肃广电总台时明确提出:要将甘肃省广电总台建设为全国一流媒体,并明确指出打造一流媒体要有一流的节目、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硬件设施。

实现这个发展目标的核心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1.改革突破

2010年,甘肃省广电总台展开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管理创新力度的各项举措,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总台按照积极、稳妥和分层分类实施的原则,推进中层领导班子竞争上岗,98%以上的中层干部实行轮岗交流,一批年轻的业务干部走上了主要负责人的岗位;撤掉50个内设机构的科室,减少110个科级干部职数,有力推动了事业产业的发展;广告经营年均增幅超过15%;长期亏损的甘肃广播电视报社在实行转企改制后经营收入较去年实现翻番、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今年票房收入突破700多万,实现了扭亏为盈。

未来,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的改革突破,建议在有显著实际突破的以“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改革,逐步拉大差距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与考核奖罚机制改革,内部与外部公司机制相结合的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广播影视文化可经营性产业部分和公益性事业部分的剥离与企业化转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改革,省、市(州)、县(市、区)各级广播影视机构针对市场对接机制的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与调整,面向民营资本的广播影视产业多渠道投融资发展改革等,这无疑将是未来三年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对策。

2.实施重点

通过实施广播影视公益性和经营性业务相剥离,实现制播分离改制,建立传媒集团责任公司,培养以市场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体现“有限责任原则、多元投资原则、内在动力原则”,广播影视企业成为拥有科学法人治理结构的真正的独立企业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实现广播影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催生一批国有、民营、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改革单位要加大转制力度,重点是电影、电视剧制作经营单位、发行放映单位等经营性单位。影视剧制作经营单位要深化影视合作交流改革,加快转制,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塑造市场主体。电影业、影视剧制作业要在已有企业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扩大融资渠道,形成投资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多元化,而责任有限化的经营格局。广播影视艺术院团要在政府拨款渠道不变、国家投入不减的前提下,推向市场,面向观众,自主经营。对于一般性艺术表演团体要实施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市场主体。建立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养以市场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发展中建议遵循的几个原则

1.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应该实行市(州)、县(市、区)区别对待,量力而行,不以统一标准去要求

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省、市(州)、县(市、区)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规模、消费需求和基础条件不同,尤其在显著欠发达的甘肃省,其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实事求是,力戒简单化、机械化。

2.甘肃省广播影视的发展,应根据各县区情况分别制定相应政策

县区以公益性事业发展为主,省上以文化产业等方面发展的收益反哺县区的文化事业,尤其是相对贫困地区,更应以广播影视文化事业建设为主、产业发展为辅。我省广播影视产业新阶段的发展起点低、基础差、市场弱,总共86个县区共有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万人特困户,要在这些地方发展文化产业,难度十分巨大。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的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确定数字指标,而应更多的执行转移支付,大力发展公共广播影视文化事业。

3.甘肃省的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要以省台为龙头,各市州的市府、州府广播电视媒体为主体发展产业

无论从总量规模上,还是从平台优势上讲,省广播影视总台(集团)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应该在我省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起到积极的骨干引领作用,尤其以甘肃卫视为窗口的核心媒介平台为支撑。其次,就是省会兰州市,以及其他市府、州府,它们作为甘肃省文化产业消费的主体区域,应该作为广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也应有相应的发展标准和指标要求。

(三)甘肃省广播影视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1.重点发展的领域

(1)发展广播电视有线网络。2011年8月,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在兰州挂牌成立,这是构建全省广电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省广电网络事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截至2011年12月底,我省14个市州和甘肃矿区广电网络分公司全部组建完成,全省市州广电网络运营业务纳入了省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平台,实现了“一省一网“的整合目标,完成全年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工作任务。2012年,将完成资产评估、县级广电网络整合等任务,为省网络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能力,增强企业实力。未来,我省还将实现与中央台及全国其他广播电台的资源整合。

由于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尤其IPTV的发展和合作伙伴在技术、运营、价格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未来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经营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能充分整合、融合,迅速转型,面向市场加快发展,我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生存都将受到严重挑战。

(2)网络广播电视台。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是西北5省区第一家网络广播电视台。它的成立标志着省广电总台向广电网、互联网、通信网“三网融合”实践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12年将开通10个县(市)CMMB信号,扩大县级网络覆盖,完成各市州CMMB地方节目的改版工作。开发网络新业务,开发搭建甘肃广电网络数字家庭智能平台、高速宽带数据网、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开展音频点播、电子政务、金融支付、远程教育、电信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等综合业务,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新生事物,投资也不会小,未来完整的业务资质和全面的业务开展将是其生存发展的基本依靠。短期内高效开发各项盈利性经营业务,精细化运作,占领广播影视和其他信息服务消费市场,是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关键发展方向。

(3)节目制作。“十一五”末,我省广播电视自制栏目年播出总量达到23000小时。审批成立了10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全省广播电视制作经营机构达到45家。2011年省广电总台各频率频道节目改版后的市场份额和收视率均有所提升。上海东方传媒的品牌经验告诉我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满意度的品牌栏目,不仅能带来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丰厚的广告收入,还能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力争到2015年,甘肃卫视精心培育和打造1~2档在全国有影响的新品牌栏目,收视份额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排名提升5位;广播频率和电视地面频道打造12档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栏目。拍摄制作、发行10~15部影视剧,创作录制10~15部(首)广播剧和广播歌曲,获得国家级大奖的数量要有所增加。

在节目制作上,制播分离改革和以奖代补式的激励机制运用是重要的发展路径。

(4)影视基地。在特色区域建设承载西部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和民俗风情的特色影视基地。计划举办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节展,建设以张掖为主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的西部特色和民族风情影视基地。打造出可以与宁夏镇北堡影城相媲美的,具有甘肃文化特色的,集影视制作、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集聚力和资本吸附力,延伸广播影视产业链。

值得提示的是,影视基地的开发建设,一定要高起点,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努力规避可能的因为缺乏竞争活力而成为国家层面重复建设的牺牲品。

(5)动漫广电影视创业园。2010年,兰州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动漫国际研发基地,但动漫电影乃至整个动漫产业仍是一个亟待起步的空白地带。

读者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是隶属于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9年7月,读者出版集团为拓宽发展渠道,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与中新天津生态城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和《投资协议书》。读者新媒体公司将利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优惠的扶持政策和良好的动漫产业环境,发展以数字媒体和动漫产业为主的新媒体业务,目前正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读者新媒体大厦,打造新媒体产业基地,该公司正在探索前行。

我省的动漫创意产业也应该发挥政府的行政调控作用和市场的经济调节功能,尽量集中力量和资源,增强竞争创新活力,并引进先进的管理,力争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骨干发展项目。

(6)电视购物。作为中国广电产业的第三大收入支柱(另外两个是广告与有线网络),电视购物的地位与作用已不能忽视。2011年10月,由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甘肃省第一家规模最大,品牌影响力、综合实力最强的家庭购物公司——甘肃东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为实现经营战略多元化发展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甘肃东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将凭借甘肃广电总台的优势媒体平台,不断整合和扩大数字网络覆盖,依托上海东方购物(2009东方购物其销售总额为28亿元,2010年的销售总额达是50亿元。)强大的商品采购、物流和节目制作运营实力,全力打造我国西北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家庭购物新星。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形成物流,延伸产业链。

电视购物,对于我省来讲,最终要以利润为判断标准,来检验其开发思路、经营模式和运作能力。

(7)电影的发行放映。2011年新增影院5家,数字影厅16个,全省现代化影院达到20家、影厅80个,并全部纳入计算机票房管理系统实施规范管理。有2家数字电影院线进入我省,全省城市电影院线增加至10条。2011年全年全省城市电影票房达到7476.82万元,观影人次达到233.2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1%和38.5%。电影的发行放映势头良好,仅2011年情人节的电影票房收入就逾10万元。今后,我省还将建设25×15米的超大银幕,并着手筹建影视集团,组建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本省城市数字电影院线公司,进一步推动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

(8)音像制作出版、报纸。省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和甘肃广电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已迈出转企改制的第一步。今后将在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管理和成本核算、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工作中逐项提高改革的工作进度和要求。《甘肃省广播电视报》改版后期均发行量突破12万份。

(9)经营性的门户网站。开办甘肃广电总台(集团)飞天新传媒网站。飞天新传媒作为新闻综合及娱乐性门户网站,把视角延伸到国际、国内和本埠的经济、社会、体育、影视、娱乐等多个领域,设有广播电视网络实时直播版块、新闻版块、音频、视频点播版块、娱乐版块、互动版块和其他服务性版块。飞天新传媒的最大亮点是实现了省广电总台6个广播频率、6个电视频道所有节目网上实时直播和点播,只要想听,只要想看,就能够即刻通过网络听到、看到。飞天新传媒的开通,使一直以来广播、电视节目稍纵即逝的传播劣势,迎刃而解;其次是交互功能增强,论坛、博客、即时留言,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再次是娱乐功能增强,百味杂陈为网友提供了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有关娱乐、日常生活方面的海量信息。

2.带动相关产业,打造文化产业链

在打造产业链方面,广播影视产业领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英国的“哈里波特”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意品牌,围绕这个创意品牌,形成了很多衍生产品,其中有书刊、电影、游戏,以及印有“哈里波特”图案的衣服、鞋帽物品。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前面是小说,经过出版商到了书店,又到了院线,之后又变成动漫、游戏、VCD、海报、玩具、衣物等,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消费渠道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它们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盈利的关键点。还有,美国投资4500万美元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仅形象转让权就回收了几个亿。

鉴于此,甘肃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将有所作为。“十二五”期间,将建设甘肃省广播影视文化综合体(广电二期)项目,这是甘肃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方面将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计划建成188米超高建筑体,地块规划建设包含五星级文艺酒店、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动漫制作基地、文化旅游产权交易与创投基地、文化演艺传播中心、高档影剧院等。以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为龙头,引入省内外文化产业主力企业,并汇聚和孵化更多的传媒创意力量,提升传统商业,创造新型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城市知名的新人文、旅游、休闲景观的流行时尚中心,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甘肃省广播影视文化综合体(广电二期)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为甘肃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优质平台和良好基础。超大银幕影院的建设和开发,票房市场十分看好。高档文艺酒店建设的住宿、会议和广播电视实时新闻发布的需求,有极好的区域市场经营的价值。文化演艺与传播中心的建设对于影视人才培训、各类文艺活动的展演和节目的录播,以及文艺青年的人气聚集与综合消费市场的开拓助益良多。建设以天阶为亮点的高档、时尚的包含餐饮、购物、演艺、娱乐、健身、休闲的文化风情酒吧街区,作为本土文化消费的重要项目,无疑会成为城市白领、外籍宾客、商务人士、游客与艺术创作人士极佳的聚集地和影视与婚纱摄影基地,其经济效益前景良好。骨干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下的相关产业综合开发也将极具发展潜力。

(注:文中图表及数据均来自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

作者:买小英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魏文楷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产业研发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