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所采用的理论

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所采用的理论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所采用的理论本书所构建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与其说是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毋宁说是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本书的论题是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促进”间的关系,这显然是一个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命题,即主要作为经济实体的美国跨国公司与作为政治议题的“民主促进”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将在国家—市场—社会关系框架内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美国跨国公司在“民主促进”中的作用。
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所采用的理论_美国跨国公司与“ 民主促进”:一种国家— 市场— 社会关系分析视角

六、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所采用的理论

本书所构建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市场—社会关系视角与其说是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毋宁说是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可容纳其所适合采用的理论分析方法。本书的论题是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促进”间的关系,这显然是一个关于经济政治关系的命题,即主要作为经济实体的美国跨国公司与作为政治议题的“民主促进”之间的互动关系。论题的性质决定了其适合采用的理论,亦即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本书将在国家—市场—社会关系框架内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美国跨国公司在“民主促进”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学科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层面上国家(政治)与市场(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渊源于18世纪70年代形成的政治经济学。由于政治经济学将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作为自己的研究范畴,因而被视为“政治与经济”之学,[133]亦即研究国家或政府(政治)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学问。一方面,它既超越了经济学仅将市场作为自利的个人(企业)追求财富,进而实现效率、增长和繁荣的经济制度或机制来看待的视野,又超越了政治学仅将政府视为共同体追求公正、平等和秩序等公共价值的政治制度来考察的视野。作为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将原本作为政治制度的国家或政府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来看待,研究其对效率、增长和稳定所产生的作用。它还将原本是经济制度的市场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来看待,考察其对自由、平等和秩序这些政治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中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134]是借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体系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学科,是国内政治经济学的国际引申。它关注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世界经济(如国际货币、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全球化等)或国别经济与国际政治秩序或主权国家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内容涉及世界范围内财富与权力、市场与秩序、财富与民主等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政治与经济间的互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济对政治的影响,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行为体的政治诉求。例如,追求利润是任何企业当然也包括跨国公司的首要原则。它关系其在竞争中能否生存。为了维持和扩张利润,跨国公司要求东道国市场开放、政策(至少是在经济方面)透明、对其产权和所获利润提供法律保障等。

二是经济行为体的政治行动。经济行为体为了维护或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得不采取政治行动。如美国跨国公司通过在母国参与多元竞争来谋求有利于己的公共政策(如PNTR),达到排除或减少其他行为体(如政府、公共利益集团)对自己利益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三是经济行为体经济活动的政治影响或后果。例如,跨国公司逐利的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政治后果,如贸易带来和平红利,市场孕育政治民主等。也难免产生一些政治问题,如行贿、侵犯人权等,这些问题既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也引起母国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关注和抵制。

其二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大致也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秩序对经济行为体的影响。例如,东道国稳定的国际国内政治秩序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发展中国家的内乱不利于跨国公司前往或扩大投资;两国之间的政治交恶(如1989年中美关系因美国对中国制裁而恶化)同样不利于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

第二,国家公共政策对经济行为体的影响。国家的公共政策既给跨国公司提供获利的机遇(如美国政府的民主援助项目),也对跨国公司的营利活动构成制约(如对专制或威权国家的经济制裁)。如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政策不利于美国跨国公司在苏东集团地区投资,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同样如此。

第三,公民社会对经济行为体的影响。公民社会(NGOs是其核心)与其说是一种社会力量,倒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力量。如西方公民社会信奉“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全球化时代制衡跨国公司权力的重要力量。如“反‘血汗工厂’/公司行为守则”运动即是一例。

总之,全球化时代国家—市场—社会关系分析视角既摒弃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只有国家和市场,没有社会参与的二元分析视角,又吸收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在国际层面上互动的核心命题,因而能对全球化时代美国跨国公司在“民主促进”中的作用提供更为有力的解释。

【注释】

[1]Robert O.Keohane and Joseph S.Nye,Jr.,“Globalization:What’s New?What’s Not?(And So What?)”,Foreign Policy,Spring 2000,p.104.

[2]“Marginalizing the Mass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 f fairs,Vol.53,No.2,Spring 2000:Noam Chom‐sky interviewed by Robert A.Schupp and Richard L.O.Hlemacher.

[3]也有人认为冷战随着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而结束。

[4]Arjun Bhardwaji Delwar Hossain,“Globalizationand MNCs in Southasia:Towards Building a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ublished by Regional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July 2001,p.21,see http://www.rcss.org.

[5]霍华德·威亚达尔主编:《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页。

[6]V.Birchfield,“Conesting the Hegemony of Market Ideology:Gramsci’s‘Good Sense’and Polanyi’s Double Movement,”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Vol.6,No.1(Spring 1999),p.30.

[7]Hart.Jeffrey and Aseem Prakash,“Introduction”of Globalisation and Governance,New York:Routledge,1999.

[8]王逢振、谢少波:《全球化与文化和空间在中国的复制》,引自汪民安主编:《生产》第3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9]V.Janardhan,“Globalization of Capital,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Labour:Towards a Perspective,”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30(August 1997),pp.1—2.

[10]Arjun Bhardwaji Delwar Hossain,“Globalization and MNCs in Southasia:Towards Building a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33.

[11]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0—311页。

[12]Philips,Kevin p,Wealth and Democracy:the politics of the American rich,New York:Random House,Inc.,2002,xviii.

[13]Philips,Kevin P.,Wealth and Democracy:the politics of the American rich,pp.68—69.

[14]Philips,Kevin P.,Wealth and Democracy:the politics of the American rich,pp.68—69.

[15]Philips,Kevin P.,Wealth and Democracy,p.82.

[16]陈继勇:《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9页。

[17]参见《戴相龙10日谈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http://www.gov.cn/gzdt/2009-06/15/content_1340783.htm.

[18]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269页。

[19]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269页。

[20]奥村皓一:《美国跨国公司展开新的世界战略》,《参考消息》1996年5月29日。

[21]奥村皓一:《美国跨国公司展开新的世界战略》,《参考消息》1996年5月29日。

[22]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269页。

[23]刘国平:《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45页。

[24]戴维·赫尔德:《民主的视角》,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2页。

[25]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页。

[26]资中筠、陈乐民:《冷眼向洋》上卷,三联书店,2000年,第32页。

[27]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三联书店,2006年,第3页。

[28]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15页。

[29]William H.Meyer,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 Third World Nation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Foreign Aid,and Repression,Praeger,Westport,Connecticut London,1998,pp.7—11.

[30]美国民主与西方民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讲,美国民主是基于美国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而生成的一种具有美国特性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具有明显的国别性。其个人主义基底、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民主视角不同于欧陆比较强调国家福利的社会民主视角。西方民主则是相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威权主义民主等民主形式的概念,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适用的地理范围包括美国、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地区。西方民主体现着上述国家和地区民主视角或制度的共性,如宪政、分权、法治、人权、市场经济等。因此,相对于美国民主而言,西方民主是一个集合概念,反映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理念和制度中的共性。参见霍华德·威亚尔达主编:《民主和民主化比较研究》,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1]门洪华:《美国“民主输出”战略浅析》,《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第1期,第22—30页。

[32]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1987年,第3页。

[33]比尔·克林顿:《希望与历史之间》,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116页。

[34]霍华德·威亚达尔主编:《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页。

[35]Samuel Huntington,The West:Unique,Not Universal,Foreign A f fairs,(Nov./Dec.1996),p.40.

[36]《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Ox 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895页。

[37]美国民主指的专制政权(authoritarian regimes)依其允许独立和批评性政治表达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压制所有形式自治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和不允许重要的政治和公民自由存在的独裁政权,经历民主转型的可能性最小。威权政权请求(ask)其公民不要反对它。而独裁政权则要求(demand)其国民明确承诺不与自己作对。参见Larry Diamond and Seymour Martin Lipset,Building and Sustaining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ome Tentative Findings,World A f fairs,Vol.150,No.1,Summer 1987,pp.5—19.

[38]美国民主指“反对党虽然合法但不被给予任何真正的与霸权党竞争权力的机会”的政权。

[39]美国民主指“政党竞争受到限制或选举自由和公正受到破坏,以致选举的结果严重地偏离公众的偏好;和(或)那些公民和政治自由受到限制以致一些有政治立场和利益的人不能组织和表达自己利益的国家。”

[40]美国民主指“政党竞争受到限制或选举自由和公正受到破坏,以致选举的结果严重地偏离公众的偏好;和(或)那些公民和政治自由受到限制以致一些有政治立场和利益的人不能组织和表达自己利益的国家。”

[41]J.斯帕尔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段若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204—214页。

[42]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32页。

[43]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4页。

[44]戴维·赫尔德:《民主的视角》,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328页。

[45]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4—5页。

[46]Raymond Vernon,Sovereignty at Bay,New York:Basic Books,1971,pp.213—217.

[47]See Joseph A.Schumpeter,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and Row,1950;David Held,“Democracy:From City States to a Cosmopolitan Order?”Political Studies,40(1992),pp.13—40;Marc Platner,‘The Democratic Moment’,in Larry Diamond and Marc Plattner,eds,TheGlobal Resurgenceof Democracy,Baltimore,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pp.31—49;M.L.Weitzman,“Capitalism and Democracy:A Summing Up of the Argu‐ments”,in S.Bowles,H.Gintis and B.Gustafsson,eds,Marketsand Democracy:Participation,Accountability and Ef ficien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p.314—355;J.Bhagwati,“Globalization,Soverignty and Democracy”,in A.Hadenius,ed.,Democracy;Victory and Crisis:NobelSymposi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263—281;S.M.Lipset,“Th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Revistied”,American Socialogical Review,59(1994),pp.2—13.

[48]Winston,Morton Emanuel,“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 Third World Nation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Foreign Aid,and Repression,”Human Rights Quarterly,Vol.21,Number 3(August 1999),pp.824—830.

[49]John Oneal and Bruce Russett,“The Classical Liberals were Right:Democracy,Interdependence and Con‐flict,1950—1985”,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41(1997),pp.167—94;John Oneal and Bruce Russett,“Asses‐sing the Liberal Peace with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Trade Still Reduces Conflict”,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36(1999),pp.423—442.

[50]Thomas Friedman,TheLexus and the Olive Tree—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Farrar Straus Giroux,1999,pp.7—8.

[51]斯科特·R.鲍曼:《现代公司与美国的政治思想——法律、权力与意识形态》,李存棒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306页。

[52]斯科特·R.鲍曼:《现代公司与美国的政治思想——法律、权力与意识形态》,李存棒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306页。

[53]Richard Yougs,TheEuopean Un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Democra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183.

[54]Robert Gilpin,U.S.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New York:Basic Books,Inc.,Publishers,1975,pp.21—33.

[55]David L.Richards,“Money with a Mean Streak?”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2001)45,219—239.

[56]R.J.Rummel,An Enlightened Foreign Policy,The Miracle That is Freedom,Chapter 8. http://www.ha-waii.edu/powerkills/MTF.CHAP8.HTM

[57]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1页。

[58]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观点》,王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59]韦定广:《当代全球化文明内涵与社会制度变革》,《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60]Noreng,O.,Oil and Islam: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Chichester,John Wiley,1997.

[61]Harry Magdoff,The Age of Imperialism,New York:Monthly Beview Press,1969;Paul Baran and Paul Sweezy,Monopoly Capitalism,Baltimore:Penguin.1966;Richard Barnet,Roots of War(Baltimore:Penguin,1972),chap.6.

[62]Therborn,G.,“The Rule of Capital and the Rise of the Democracy,”New Left Review,103,1997,pp.3—41.

[63]Armijo,L.E.,Mixed Blessing:Expectations about Foreign Capital Flows and Democracy in Emerging Markets,Basingstoke,Macmillan,1999,p.38.

[64]Haggard,S.and Kaufman,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s,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65]Gills,B.,Rocamora,J.,and Wilson,R.,“Low Intensity Democracy,”in B.Gills et al.(eds.),Low Inten‐sity Democracy:Political Power in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Pluto Press,1993,pp.3—28.

[66]“低强度民主”或“有限民主”被视为一种结构,它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部门;一个消除对经济正统主义可能反对的弱立法部门;事实上的军人干政控制了政策选择;工会势力弱小;有限的人权保护;为了政治精英的利益,愿意通过向国际组织让渡责任来抑制公众的压力和保护市场改革。参见Richard.Youngs,Democracy and Multinationals,Democratization,Vol.1.No.1,February,2004,pp.127—147.

[67]Gills et al.,Low Intensity Democracy,pp.4—5.

[68]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徐海铭、季海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4页。

[69]Gunder,Frank A.,“Marketing Democarcy in an Undemocratic Market,”in Gills et al.Low Intensity Demo‐carcy,pp.45—48.

[70]Charles E.Lindblom,Politics and Markets:The World’s Political‐Economic Systems,New York:Basic Books,1977;David Held,“Democracy,the Nation State and the Global System,”in David Held,ed.,Political Theo‐ry Today,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p.197—235;Stephen Gill,“Globalization,Market Civ‐ilization,and Disciplinary Neoliberalis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4(1995),pp.399—423;R.J.B.Jones,Globaliza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London:Frances Pinter,1995;J.Gray,A fter Social Democracy,London:Demos,1996;Schmitter,The Inf 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upon the Choice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in Neo‐Democracies;R.W.Cox,Globalization,Multilateralism,and Democracy’,in R.W.Cox,with T.J.Sinclair,Ap proaches to World Order,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p.524—536;Paul Cammack,Globalizationand the Death of Liberal Democracy;European Review,6(1998),pp.249—263.

[71]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99页。

[72]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杨光宇、杨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6页。

[73]樊勇明主编:《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8页。

[74]Robert Gilpin,U.S.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New York:Basic Books,Inc,Publishers,p.148.

[75]Robert Gilpin,U.S.Power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New York:Basic Books,Inc,Publishers,p.148.

[76]Michael Edwards and Gita Sen,“NGOs,Social Chang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Relations:A 21st‐Century Civic Agenda”,Third World Quarterly,vol.21.4,August 2000,p.20.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自由主义的观点。如裴敏欣(Minxin Pei)和米里特·赖恩(Merritt Lyon)在“Bullish on Democracy”一文中考察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23个转型国家的FDI视角,结果显示“FDI投资者对新型民主国家的信心在巩固自70年代末以来许多转型国家的民主制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inxin Pei&Merritt Lyon,“Bullish on Democracy:Research Notes on Multinational and the Third Wave,”The National Interest,2003,Vol./Nr.:n70,p.80.

[77]R.J.Rummel,“An Enlightened Foreign Policy,”The Miracle That is Freedom,Chapter 8, http://www.hawaii.edu/powerkills/MTF.CHAP8.HTM.

[78]一些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如威廉·罗宾逊(William Robinson)考察了美国在拉美的政策,认为美国在拉美推行“多头统治”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海外促进真正的民主,而是为了实现稳定,是为了“让美国公司更顺畅地进入那些人民被严密控制、由一党或一人把持决策权的地区。美国通常以军事干预和威慑的方式在这些地区实行强制的稳定”。参见Kim Dill,Taking it to the Foreign Streets,U.S.‐Style Democracy Abroad,The Voice of Mid‐Missouri Peaceworks,Spring 2006,Vol.21 No.1, http://peaceworks.missouri.org/monitor/2006/spring/15.html.

[79]美国学术界也出现了诸如对外经济政策的国内政治经济的研究、有关国家间互动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有关国际互动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没有摆脱国家—市场的两维层次。见王勇:《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世界政治与经济》,2003年第5期。

[80]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138.

[81]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138.

[82]Ibid.,p.93.

[83]关于两分法的划分,参见黄庆杰:《概念、流派、理论——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源流探析》一文。

[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2页。

[85]Graham K.Wilson,Business and Politics: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Second Edition,Macmillan,Pal‐grave,1990,pp.17—20.

[86]其实,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了经济环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作用后指出,生产方式的经济和政治方面以其特有的相对自主性而联结。显然,马克思所讲的相对自主性是其他的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参见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21页。

[87]如英国经济学家高夫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1)建立生产条件,如交通运输、能源和基础设施;(2)建立劳动力再生产条件,如教育、保健服务;(3)通过全面设置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公安机关、国防机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延续下去的广泛条件。参见萨姆·阿罗诺维奇等:《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页。公共选择学派之父布坎南将国家的职能设定为“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保护性国家),“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生产性国家)和“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参见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第244—245页。混合经济论者约瑟夫·斯蒂格里兹认为国家戴着六套面具:立法者、调控者、生产者、消费者、保障者(社会保险提供者)和再分配者。参见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页。日本知名政治学家猪口孝则把国家职能简单归纳为:(1)维持秩序;(2)确保安全;(3)鼓励生产;(4)促进通商。参见猪口孝:《国家与社会》,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71—77页。尼克斯·波朗查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家,他将国家的职能划分为经济技术职能(劳动过程组织者,提供一整套组织交换的规章法律体系)、意识形态职能(包括教育作用和指导作用等)和严格意义的政治职能(维持阶级统治的政治秩序)。参见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7—50页。戴维·伊斯顿运用系统理论从政治体系对环境输出的角度,把国家职能划分为提取、分配、管制和象征。参见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0—13页。我国著名学者曹沛霖从国家职能运行的角度将国家职能分解为:(1)保护性职能;(2)调适性职能;(3)转移性职能;(4)驱动性职能。参见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页。上述学者认可国家保护市场的经济职能。

[88]David N.Balaam Michael Veseth,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 07458,p.12.

[89]Dietrich Rueschemeyer,Evelyne Huber Stephens,and John D.Stephens,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90]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91]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6页。

[92]如美国学者戈登·怀特(Gordon White)认为“它(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参见何增科:《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研究导论》,“社会学学术论坛”网,2000年7月11日。

[93]何增科:《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研究导论》,“社会学学术论坛”网,2000年7月11日。

[94]按照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巴瑞·布赞教授的“新安全观”提法,冷战后一国安全应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环境安全五大维度。“军事安全关系到国家武装性攻击和防御能力的相互影响以及国家对相互意图的洞察力;政治安全关系到国家、政府系统和意识形态有组织的稳定性和合法性;经济安全涉及通往资源、金融和市场的途径,以保证和维护可接受的福利水平和国家权力;社会安全涉及可持续能力以及可接受的发展条件,语言、文化、宗教、民族认同和习俗的传统视角;环境安全则关系到地方和地球生物圈的维持”。参见高中:《国家观念视野下国家政治安全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95]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2.

[96]Ibid.,p.27.

[97]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28—66.

[98]Ibid.,pp.67—75.

[99]Ibid.,pp.183—184.

[100]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84.

[101]彼得·F.德鲁克:《公司的概念》,罗汉、焦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12页。

[102]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主编:《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康敬贻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286页。

[103]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88.

[104]Ibid.,p.185.

[105]Haggard,S.and Kaufman,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s,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5.

[106] 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06.

[107]Dillman,B.,“Global Market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North Africa”,Paper presented at XVIII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Quebec,August 2000,p.4.

[108]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86.

[109]Ibid.,p.185.

[110]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06.

[111]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18.

[112]Ibid.,p.138.

[113]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p.187—189.

[114]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84.

[115]Jonah Gindin,“In the Name of Democracy”, http://inthenameofdemocracy.org/?q=node/3.

[116]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138.

[117]Ibid.,p.195.

[118]Ibid.,p.121.

[119]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86.

[120]Ibid.,p.113.

[121]Ibid.,p.115.

[122]社会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人际互动的关系的总和,由个人、家庭、各类全体、中介组织与政治国家组成。从中义上讲,社会是指非政治的社会,由个人、家庭、及非国家群体、组织构成。其中,作为连接个人与国家、纯粹私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社会中介组织具有特殊利益。狭义的社会是指不包括纯公域(国家)和纯私域(个人和家庭)的“特殊公共领域”。亦即被哈贝马斯、柯亨和阿拉托等西方学者所指称的“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概念(此含义上的公民社会不同于黑格尔、马克思所说的公民社会)。参见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128页。本文的“社会”概念主要是指狭义的社会,基本上不包括国家所代表的纯共域和市场所代表的经济子系统。

[123]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p.107—108.

[124]Ibid.,p.103.

[125]Pion‐Berlin,1983;Eichengreen,1997.

[126]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98.

[127]Richard Youngs,Inter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 West,p.3.

[128]Ibid.,pp.126—127.

[129]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130]Hirst and Thompson,Globalization,pp.277—278.

[131]Winston,Morton Emanuel,“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 Third World Nation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Foreign Aid,and Repression”,Human Rights Quarterly,Vol.21,No.3,August 1999,pp.824—830.

[132]David L.Richards,“Money with a Mean Streak?”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45(2001),pp.219—239.

[133]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观点》,王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134]Ejorn Hettne(ed.),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Understanding Global Disorder,Fernwood Publish‐ing,1995,p.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