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杂理论视角

复杂理论视角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部分学者基于复杂科学的视角对知识创造进行研究。王毅、吴贵生基于复杂理论视角对知识创造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影子系统和合法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把组织推向创造性空间,这种创造性空间位于混沌边缘,在这种创造性空间中存在创造性破坏。同样的,基于复杂理论视角,吴洁、刘思峰引入热力学中嫡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组织的知识创造的机理、关键、途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构造了知识创造的数学模型。

2.4.2 复杂理论视角

还有部分学者基于复杂科学的视角对知识创造进行研究。典型的如美国知识管理协会(Knowledge Management Consortium International)的Mark W. McElroy,Steven Cavaleri,Joseph M.Firestone(2000)等学者提出的知识生态循环理论(knowledge lifecycle),他们把知识的产生描述为其演化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不可证实的知识转化为可以编码的有效的知识。组织知识的创造是一个充满大量推理论证的进化过程,是每个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知识工作者、组织体系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体角度来看,富有成效的结果会刺激主体去取得更加成功的和环境交互的行为。知识创造过程的目的就是表示出了组织或者系统的宗旨与身份(identity)。知识是组织的每个主体在进行采取更加可靠有效行为过程中推理(归纳、演绎、探寻)过程中产生的(Cavaleri&McElroy,1999)(见图2.18)

img43

图2.18 知识生态循环理论

资料来源:Mark W.McElroy.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and Innovation,Journal of the K MCI,2000:43-67

知识生态循环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复杂性理论与认识论等理论。强调组织内每个知识主体的主动性,提出了组织的宗旨和身份是每个主体行为规则的集合体,同现在的企业理论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但是该理论没有深入对每个主体的适应性行为所造成的知识涌现现象进行探讨。

Karma Sherif和Bo Xing(2006)从复杂适应系统(CAS)角度对组织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研究。CAS认为知识是在主体刺激-反应的关系认知中产生的,通过标识、内部模型、信用分派与构筑块(开发创新)等机制控制。但是该文仅仅简单进行了借鉴,没有分析与辨别复杂适应系统在组织知识系统中的适应性问题,对复杂适应运行机制没有体现在知识的创造过程中。

王毅、吴贵生(2005)基于复杂理论视角对知识创造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影子系统和合法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把组织推向创造性空间,这种创造性空间位于混沌边缘,在这种创造性空间中存在创造性破坏。

同样的,基于复杂理论视角,吴洁、刘思峰(2006)引入热力学中嫡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组织的知识创造的机理、关键、途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构造了知识创造的数学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