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又叫“人本主义”或“唯人主义”。人文精神的核心或本质是“自由”或“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的各项内容只有在自由的基石上才能得以成长。
人文精神_文化漫谈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又叫“人本主义”或“唯人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根本,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崇尚理性,追求完善的道德和理想的人格,重视教化作用,优化人性,提高人的素质与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破除对人的思想的一切禁锢,勇于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的核心或本质是“自由”或“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的各项内容只有在自由的基石上才能得以成长。人的自由高于一切。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以及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的名言“哪里有自由,哪里便是我的祖国”都道出了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一、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类之所以能达到今日之进步文明,其根本原因或决定因素就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人文精神。尽管人文精神的核心是确定的,即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健康、完善地发展和愉快地生活,但其中的内容却涉及人的诸多方面,且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深化与拓宽丰富的过程之中。

事实上,人类自从诞生那天起,便天生伴随着自由而来。然而,有两种力量在制约着人类自由的成长。首先是人与自然的较量,人最初的力量非常弱小,在大自然面前很无知,认识能力极低,行为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人的自由便极其有限,也没有丝毫保障。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人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由才相应有所增长。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人与人之间野蛮生存竞争的结果也导致了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束缚、禁锢与奴役,这种禁锢奴役既包括人身自由方面的,也包括思想精神方面的。我们所说“自由”的含义主要是就后者而言,且尤指精神的自由。

古希腊文化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它既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又是之后社会进步的精神资源与坚强基石。古希腊文化之所以具有生机与活力就在于它孕育着一种极其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人文精神。黑格尔说:“一提到古希腊,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雪莱曾也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

在人类发展史上,古希腊首次明确地将注意力转向了人,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与重视。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大哲人苏格拉底不仅说过“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且提出“认识你自己”,并通过认知而深感“我知我无知”。这里,苏格拉底已从认识“自然”之“物”而转向认识“自我”之“己”,从“外在”转向“内在”,从“客体”转向“主体”,因而代表着西方精神史上“主体意识”“主体哲学”的最早开端。

古希腊人的“人文精神”包含了自由理性这个要素,而“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理性,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古希腊人主张为知识本身而追求知识。求索知识不以实用为目的,而仅为满足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对真理的热爱。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我们追求它(智慧)并不是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古希腊“人文精神”所开创的自由理性传统为西方科学思维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石,其主要成果表现为以欧几里得几何学为代表的严格的逻辑体系。

人文精神的内容内涵比较丰富,总体上大致可分为反神本、反物本、反专制暴力、人道主义和人的自由发展这五个方面,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人文环境下,人文精神侧重点与针对性也有所不同,下文就其主要方面略作阐释。

二、人文精神的内容

1.反中世纪宗教的专制黑暗,反封建愚昧,呼唤人的理性

宗教的善行以及对人之身心的关爱与关怀带给人们温暖与精神寄托,令人欷歔,同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也堪称巨大,但在宗教主宰一切的中世纪也同样给人类带来过极大的灾难。基督教会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以及科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进行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中世纪法律甚至规定,奴隶读书将被砍去一只手、挖去一只眼。宗教裁判所臭名昭著,他们以有违上帝为名义,迫害科学家,压制科学事业,使得科学发展进程缓慢。罗马天主教以火刑残酷迫害“异端者”,这种暴行令人发指。布鲁诺就是被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伽利略也因宣传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而数次被监禁。有些女子只是因为美丽,就被诬为女巫,任意加以摧残与折磨,被投河而死或被活活烧死。从14世纪至15世纪,全欧洲被烧死的“女巫”在5万人以上。著名的法国爱国女英雄圣女贞德也是被诬陷为女巫而被烧死的。8次十字军东征,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其中第4次东征,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在城内任意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强奸妇女,抢劫财物,全城居民多数被屠杀,几十座完美的古代雕刻悉遭破坏,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化为灰烬,许多艺术珍品遭到洗劫。据西方史家估计,在宗教狂热中因是所谓的异端而被迫害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到100万之间,而且大多数是女人。

罗马天主教会的独断专制、腐化堕落,以及非人性甚至反人性的恶行,导致16世纪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揭竿而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改革结果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会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使得新教更趋于自主与人性化。比如宗教禁欲主义之下的教士是不可以结婚的,改革之后此规定便被废除了。宗教改革是对教皇统治的否定,永远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提倡信仰即可得救,主张信仰自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提倡个人奋斗,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标志着近代人文主义的诞生,运动的宗旨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对“神”的迷信引回到对“人”的关注。上帝是人造出来的,问题的症结自然是在人而不在神。在文艺复兴中以薄伽丘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通过对教会及封建神学的批判,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性和个性解放,这些方面从本质上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孕育和促生了近代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各学科。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反封建、倡导理性精神(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勇于追求真理,质疑一切)。马克思的座右铭就是“质疑一切”,这就是理性精神。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证,冷静、独立思考与判断,逻辑推理,质疑与批判。启蒙思想家们主张用“理性”解放人们的思想,反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提倡民主、自由平等、重视科学,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人权的理论设想和原则,从哲学上论证了人的价值,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剧烈的社会变革。

“思想泰斗”“欧洲的良心”伏尔泰一生倡导宗教自由与反教权主义反宗教迫害,他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并有名言:“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人文精神明确肯定人类理性的重要性,认为人之不同于禽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理性;理性使人高尚,使人完善;理性使人掌握知识,具有智慧,创造财富;理性使人创造幸福生活,改变人生的价值。人文包括科学,科学精神属于人文精神内容之一。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表达到:“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反对科学功利主义

西方传统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罗马的人文教育。古罗马的人文教育,就是用人文学科对公民(自由民)进行教化。当时的人文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即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称之为“七艺”。和我们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很相似。进行“七艺”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

然而,19世纪以后,科学功利主义无限膨胀,人类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对科学“工具理性”的崇拜,学生被加工成为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型的专门人才。人的创造性、想象力被压抑,人的同情心、道德感、审美感得不到启迪。人文理性被不断排挤,科学背后人文精神的领域逐渐被侵夺,人文精神传统日渐萎缩。“科学崇拜”的盛行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科学成果用于军事目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数量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从而使科学技术造就的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愈加锋利,直接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的许多科学家不自觉地成为服务于战争恶魔的帮凶,甚至在战后仍然没有任何内疚或负罪之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科学活动的崇高荣誉感中找到了自我解脱的理由。这说明,忽视以人类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片面提倡工具理性的“科学功利主义”,对人类的行为会产生多么可怕的误导和后果。一个缺乏或根本没有人文精神的民族,不仅会对本民族造成损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再者,科学在提供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破坏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人类非理性的妄自尊大和贪婪的任性索取,不仅造成了地球上许多物种的灭绝,打破了人与各物种之间的平衡,而且也直接导致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更加恶化。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还是要依靠科学的进步,但倡导人文精神,明确树立保护动物和环境是人类完善道德和理想人格的途径的意识,无疑是其根本。

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判断的话,自然科学技术不一定是第一生产力,它完全可能是第一破坏力,完全可能祸害人类。比如核技术、克隆技术,如果没有价值判断,没有正确的人文科学理论、价值导向来引导它,科学家有可能变成疯子,完全可能祸害人类。爱因斯坦在不同场合多次忧心忡忡地告诫人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937年他在一封信中指出,“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传道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这是智者之言,闪烁着一位充满人文精神的优秀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更表现出一位以科学探索为己志的思想深邃的人文主义者对人类前途的深切关注和高度责任感。

人不同于动物的表现之一就是他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寄托和追求,精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人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人而言物质不过是基础和手段,且只应是基础和手段,它的发展进步最终应为人的精神服务。

科学功利主义正在不断受到一些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批判。例如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这样一些著名的哲学家,都强调人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性的、生物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文化性、精神性的存在,强调人类历史中有文化性、精神性、价值性的因素,强调人的理想和抱负,强调人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流派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益强大。

3.反强权专制、反暴力

所谓专制主义就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集中掌握在某个人或某个集团手中,操控一切,是没有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在专制社会,民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部分自由被剥夺,尊严被侵害,人格被扭曲,法律在专制者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视同玩物与儿戏。专制破坏平等原则,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奴役和暴力。专制还导致腐败,英国政治思想家阿克顿勋爵有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权力往往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欧洲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直接要消灭专制制度,建立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体制。专制与自由民主相对立,专制是人文精神的天敌,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是构建理性健全社会的必要保障。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那些曾经貌似坚固的专制大厦已相继轰然倒塌,或摇摇欲坠,正在濒临崩溃的边缘。民主已成为全世界发展进步的一股巨大潮流,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期间,印度“圣雄”甘地挺身而出,号召和带领人民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抵制。甘地使用最多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绝食。在南非时如此,回到印度也是如此,甚至对付宗教冲突他也使用绝食。绝食斗争就是以自己的死来威慑、感化冥顽不灵的统治者,使统治者接受绝食者所提出的要求。为争取祖国独立,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但这些没有使他屈服,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圣雄甘地唤醒了他的三亿同胞,动摇了大英帝国。”30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1999年岁末,世界各大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推举“千年政治领袖”,以“非暴力主义”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和尊严的甘地被一致公推为人类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政治人物。他因此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4.人道主义

人道思想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广义的人道主义等同于人文主义,此处是指狭义的人道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终极关怀,它指人的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简言之就是善与爱,关怀与帮助,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给别人关怀,经济的援助与精神上的抚慰,扶弱济贫,救死扶伤,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尤其是对伤残者、弱势群体和处于危难之中人们的关注、关怀与援助。人道主义的价值还在于即使是对曾经的敌人和戴罪之人也不可以恣意虐待甚至施以暴力。《国际人道法》就专有反人道罪的相关条文,规定不得虐待战俘,不得射杀放下武器投降者与平民大众等。

国际红十字会便属于人道主义的专门机构,它源于对战场上惨痛无助的伤兵的关注与同情,其核心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关心的是努力防止和减轻处于一切困境之中的人们的痛苦,并把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原则作为它行动的出发点。

img24

德蕾莎修女

法国德蕾莎修女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德蕾莎还创办了弃婴之家、麻风病之家和仁爱修女会。如今仁爱修女会已遍及全世界137个国家。德蕾莎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她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人道主义典范。德蕾莎修女以其毕生的人道主义行为感动了世界,并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

人道主义还表现在对那些不同于大众生活方式的人的生活行为给予理解、宽容与尊重,只要他们不对社会构成危害。例如对同性恋者,对有特殊癖好者,对行为怪异者等,都应允许他们的存在,不应歧视和敌对。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应允许自由选择,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有了充裕富足的物质保障,同时医学的进步也大大降低了各种疾病对人类的死亡威胁。物质问题的基本解决使得精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人之心灵的呵护与关怀也越发显得重要。现时代生存竞争激烈,劳动强度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很多人缺乏精神寄托,这使得当下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呈逐步蔓延之势,自杀率的逐步上升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心理援助已成为当今人道主义关怀的中心与重点。

国家政治体制对人道主义有着重要影响。相对而言,民主体制因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权利而成为一种人道主义体制,专制体制则因无制约的权力滥用而造成对弱势者的剥夺与侵害。极权之下的民众甚至连自由表达呼吁的权利都没有,更罔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种人与人的不平等是非人道甚至是反人道的。

5.终极追求 审美的人生

人的发展进步虽说是物质与精神同时并进的,但从整体上说是却按着由侧重外部物质再到注重内部精神的顺序进行的,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物质的丰富与满足人类终将走出为生存而劳碌的历史,而去思考解决精神的皈依与满足问题。当然,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精神的困惑与问题便随之相伴而生,只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该如何面对?答案便是以审美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忧愁、烦恼、痛苦与无奈,甚至还可能遇到灾难,但如若我们能以超然的心态去面对,以审美的心态去关照生活时,结果就将会完全不一样。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当人以浪漫的情怀去生活,他的心灵便获得了自由,便拥有了一个幸福美好的世界。

美学家高尔泰说:“美是自由的象征。”美是心灵的自由徜徉,自由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艺术是人类专门的审美活动,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而获得审美愉悦,审美是进入梦幻的世界,使人心旌荡漾,令人心驰神往,因此而成为意义与价值活动。然而现实毕竟不是艺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事实上他们是绝难超然物外、以审美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这显然需要长期的心性修炼与审美的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