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选题的原则

电视新闻选题的原则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做任何新闻选题,舆论导向是必须要考虑的。根据这个标准,《焦点访谈》确立的选题原则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被业界称为“选题三原则”。这三项原则虽说只是中央电视台一个新闻栏目的选题标准,但它具有普遍性、示范性,全国各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选题,尤其是深度报道和新闻述评的选题更是体现了选题的三个原则。凡此,都是新闻的上好选题、优秀选题,也是社会主义新闻的主旋律。

一、电视新闻选题的原则

新闻选题实际上是新闻题材本身具有的内涵,一个新闻选题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内涵,但必须具备某一方面的内涵,包括:舆论导向正确,具有突出的现实与历史价值,具备典型性(代表性)、鲜见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一)舆论导向正确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新闻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首先,在宣传倾向、舆论导向上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保持一致,和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和党和政府当前坚持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所有的宣传内容、报道事例必须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无论做任何新闻选题,舆论导向是必须要考虑的。其次,地方新闻媒体工作的记者,还必须把握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方向和领导意图。在处理一些批评报道的时候,既要达到舆论监督、倡导正义的目的,又要注意火候,注意分寸,以是否有利于人民为主要的鉴别标准。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著名栏目的选题是有榜样性的、表率性的、引导性的。

《焦点访谈》的选题标准是:是否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否符合宣传的需要,是否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这个标准,《焦点访谈》确立的选题原则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被业界称为“选题三原则”。《焦点访谈》在长期的舆论监督报道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结合人民的正当呼声和要求,没有出现任何政治偏差,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肯定,国务院的几任总理都曾到栏目组视察,并且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选题上自觉、全面、准确地运用了“选题三原则”。这三项原则虽说只是中央电视台一个新闻栏目的选题标准,但它具有普遍性、示范性,全国各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选题,尤其是深度报道和新闻述评的选题更是体现了选题的三个原则。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说,凡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其舆论导向都是正确的。比如,关于大学生就业要面向基层、面向西部的正面引导性报道;关于广东墓地炒作到每块(约10平方米)3.5万元的批评性报道;关于奥运圣火传递火炬手的赞扬性报道;关于在反腐倡廉中克服“三公”(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现象的教育性报道,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舆论导向的正确。由此我们还可以说,“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既是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指导思想,也是维持舆论导向正确的基本方法。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往往把选题的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成就、新经验

选择新成就、新经验一类的题材进行报道,是体现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保持舆论导向正确的成功经验。它是中国新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平稳途径。它是鼓舞国人士气,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助推器。在新闻管理中,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个方面。有人说,报道新成就、新经验是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我们说,为受众提供经济建设的新信息,看到祖国前进的步伐,为党和政府路线、政策的正确,为全国人民的工作业绩,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光彩?!

选择什么样的新成就、新经验呢?选择“第一流”的、“第一等”的。凡是第一的,都有新信息、新内容;凡是第一的,都有创造性;凡是第一的,都会成为好新闻;凡是第一的,都会受到受众的关注。第一可以有不同等级,世界第一,中国第一,某省第一,某县第一,某行业第一……“第一个”,永远是记者追逐的目标。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2008.5.1诸多媒体报道),桥长36公里,双向行驶共4个车道,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公里,使用寿命100年,总投资118亿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催生出几十项科技专利,这又是完全可以继续开发的上好的新闻选题。又比如,2010年3月13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集体采访,铁道部首脑、总经济师、总工程师、总规划师、运输局局长分别介绍了中国高速铁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新成就。在速度上,“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行,把矿泉水瓶倒过来放在车厢的茶几台上,可以很长时间不倒下来。我们引进了200~250公里动车组技术,在系统吸收掌握这些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自主研发了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在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家中,日本新干线的运营时速是300公里,法国地中海线的运营时速是320公里,德国高铁的运营时速也只有300公里……”看到听到这些新成就和从新成就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无疑是一种鼓舞、一种信心、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

(2)新风尚、新人物

新风尚的出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昌盛兴旺的表现;是社会先进思想、优良行为的缩影;是引导受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路标;也是支撑新闻报道的骨架,是新闻媒体的永恒主题。新人物的出现是时代先进思想的代表,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新风尚、新人物两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风尚是由新人物彰显的,并且是在新人物的表率作用下蔚然成风的。新人物身上折射着时代的新风尚,引领着时代风尚的潮流和方向。它既是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移风易俗、推陈出新的彰显。在这方面,新闻媒体不乏优秀作品。“好人林秀贞”(2006年8月28日CCTV—1《新闻联播》)就是其中的一例。该作品报道的是河北省衡水市南臣赞村农民林秀贞的专题新闻。(内容详见第143页)这是当今社会的新风尚,尽管这种风尚需要普及。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也有各行各业的模范代表。

先进人物以及他们的新思想、新风尚、新行为,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就决定了新人物的多样性,新闻人物的多元化。诸如: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五一”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2008年抗震救灾英模、2010年的抗震救灾英雄谱、百佳××、十佳××……凡此,都是新闻的上好选题、优秀选题,也是社会主义新闻的主旋律。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时代的新人物往往是普及和推广新风尚的主体,所以,对新人物的报道在客观上必然推动新风尚的树立。

(二)传播效果良好

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影响广泛,其导向正确与否,事关社会稳定、思想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媒介工作者一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达到新闻报道预期的社会效益,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有义务把具有深刻社会价值的新闻事件、新的信息告知给社会大众,推动社会的进步。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要求我们在大量的事实中发现最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事件,以传达给社会公众。新闻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社会工作,不仅代表着个人,也代表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公益和社会力量的化身,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必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闻是未来的历史”,新闻所传播和记录的,必须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事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于当时看起来并不突出但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重大题材,是不能漏掉的。最能反映社会意义的是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题材,大到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新的政策的出台,抗洪救灾,举办奥运,抗击雨雪冰冻天气及灾害;广到国企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具体到米价涨了多少,今年安排了多少个就业岗位,等等。对重大题材的报道是最能反映社会、反映现实的,因此这样的报道也是最具社会价值的,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

判断传播效果的标准可以列出好多条,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社会效益。节目播出后,要看对社会的稳定、人际的和谐、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推动、受众的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什么积极意义。凡是产生了积极意义的,都应该说传播效果良好。比如,2008年春节前后,不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湖南台、江西台、贵州台、广东台等地方电视台关于雨雪灾害的信息和抗击雨雪冰冻所取得的成果的报道,都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可以说,传播效果是良好的。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才能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呢?

(1)新信息、新动向

信息、消息,在信息论中是指用符号传递的报道,其内容是受众预先不知道的。动向,可以解释为事物发展的初步方向。为什么要把采访的重点放在新信息上?这是因为:传播信息是媒体的职责,新闻记者有责任、有义务把社会上的最新信息传达给受众;受众有了解新信息的需求,掌握信息、判断信息、根据信息处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成为现代受众的思维取向;知情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信息是一种财富,正确解析和运用信息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动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信息。比如国际市场原油价格(2008.7.2)由一年前的每桶50~60美元上升到每桶143美元。它是一种经济动向,是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预示着将拉动物价的普遍上涨。对这种信息(动向)的传播,无疑为相关部门和个人调整计划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其传播的效果是良好的。为此,新的信息和动向就成为新闻长期光顾的题材。

抓哪些新信息和动向呢?抓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的信息。比如,个税的起征点会不会提高;存款利息有没有提高的可能;××地方发现了掺假大米沪深股市近期指数双双下挫(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地铁票价降至2元/张;××城市公交线路将做调整等。抓大家普遍关心的事情。比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门票预计售出7500万张;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连续三年超过1000万;2010年全国高校将招生657万;全国评出十个最有活力的城市等。抓鲜为人知的信息。比如,中国黑熊仅有1万只左右;沈阳一场秋雪压折6万棵树;在中国的姓氏中,“李”姓最多,达1亿人等。当然,一些爆炸性的信息和动向,也会受到受众的关注。比如,辽宁一煤矿发生矿难,至少死亡15人;2010年3月初,甘肃玉门地区猛降一场大雪,积雪深度普遍在50厘米左右,积雪最厚处超过1米,是6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有260多户牧民、10多万牲畜被封在牧场,生活、生命受到极大威胁;前几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被判处死刑等,这些消息虽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但对它的报道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满足人的求新心理。

(2)新事物、新问题

新事物指的是代表事物发展规律、社会前进方向、迅速成长、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事情。它是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而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新事物和某一刚刚出现的新的物质产品。宣传新事物是马克思主义办新闻的优良传统。新事物是靠记者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对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经过思考,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后,才有可能发现。一旦发现,记者就应该以职业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历史感,热情扶持新事物,积极报道新事物。

比如“市长学法日”,报道南方某市为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作出每月安排一天时间学习法律的规定,届时,请法律专家前来讲授法律知识,凡是市长、副市长按要求都来学习听讲,以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治市”的水平。又比如“爱心超市”,报道宁波市江东区一个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解决收入低下居民的生活困难,动员社区内生活较富裕的居民,把自己家里不用的、多余的衣物、电器等物品拿出来,放置在“爱心超市”的货架上,不取分文,让需要的本区居民任意选取,既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生活常规,解决了部分居民的生活困难,又使社区的生活变得和谐。再如“2010年全国农民看病能报销”、“副厅级干部任前当3个月信访员”……都是新出现的新鲜事情,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新事物在它刚降生的时候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要过多指责新事物的缺陷,要满腔热情地看到它的生命力。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水深了,什么鱼都有,各行各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奇怪的。新闻媒介对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披露、批评、曝光,既是遏制,也是引导;它对减少不健康、不文明事情的出现,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建设和谐社会,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对足球赛场上的吹黑哨、假摔、买球、卖球,看台上起哄、投掷矿泉水瓶等现象的揭露;又比如对一些黑煤窑、黑砖窑的老板雇佣未成年的孩子做苦力,劳动强度之大,生活条件之坏,劳动报酬之低,拖欠、克扣工资之严重等恶劣行径的曝光;再比如对“一个居委会门口竟挂50多块牌子”、“青少年学生痴迷网吧”、“××湖水遭到污染”等问题的批评;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起到消减效果。

电视采访报道中,应该抓哪些问题呢?应该抓对社会有影响的问题,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出现的问题。比如,“公车”泛滥是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继续蔓延的且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根据文件规定,我国正部级官员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副部级官员以下都只有工作用车。然而,实际上许多市、县、乡镇领导都有专车,而且其中不少都超过了排气量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配备标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高。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有的地方公车接送孩子上学成为风气、婚丧嫁娶公车成龙成为时尚。应该看到,这种现象散发着一种腐气,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对此进行过曝光,虽然没有起到大的效果,但毕竟使其中的一些官员有所收敛。

当然,也要看到,趣味性的、奇闻轶事之类的内容也是有传播市场的,是会受到受众青睐的;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媒体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取向。同样,它的传播效果也是积极的。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凡舆论导向正确,具有突出的现实与历史价值,具备典型的代表性,信息含量高,带有普遍性,以及富有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选题,都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