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

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电视对新闻价值重要性的理解是以事关本企业、全体员工为主要标准的。因此,我认为,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之一就是企业重要工作的开展、重点工程的建设、重点项目的攻关等等。

第三节 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

正因为深度报道在引导舆论、指导工作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定期采写透视、剖析经济工作、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经验的深度报道作为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深度报道的选题应立足于企业

企业电视新闻是在一个企业大范围内选择新闻。它选用的标准又是以本企业中职工的关注和需要为标准的,表现为:全企业性的新决策与新开始的工作;企业内的大型活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中先进人物的新创造、新成就;企业内各方面的新经验、新做法;企业与职工生活中有趣的新鲜事等。

企业电视对新闻价值重要性的理解是以事关本企业、全体员工为主要标准的。利害关系密切,涉及企业的范围大,职工关心,新闻价值就大;反之,则小。

企业电视的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观众——企业职工所关心的大事、企业活动,所表现的人物是企业职工所熟悉的人物。这些人就在自己周围或自己身边。这些事不少是自己干过的,或者彼此相联系的。这种在空间距离与心理上十分突出的接近性,使本企业职工会关注和喜欢。但同时,在企业里,职工们长年工作生活在本厂、本矿,对本企业的各种事物、人物都已熟悉或比较熟悉了,如果一天的电视新闻中,报的都是生产任务,一条接一条的工作性稿件,稍微加工的好人好事的报道……这种“生产简报”、“工作通讯”式的电视新闻很难激起人们的收看欲望了。

近十年来,独山子石化乘着祖国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发展建设的势头迅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纷纷上马。在这种形势下,集聚舆论的强势,组织适度的规模宣传,重视发挥长与分析、富于思辨、信息容量大、能展示事物发展趋势和轨迹的深度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认为,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之一就是企业重要工作的开展、重点工程的建设、重点项目的攻关等等。

看下面的例子:在独山子乙烯扩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战役胜利的关键几天,《独山子新闻》2002年5月27日星期一的头两条新闻都是用深度报道来极力渲染企业的这等“重头戏”。

记者见闻:烘炉踏点 开端良好

(记者 陈陈 陈巳文 李志强)

(记者陈陈在装置现场)观众朋友,5月25日下午7点10分,乙烯扩建工程裂解炉烘炉踏点进行,此项工作为按时完成乙烯裂解的扩建工程创立了良好的基础。

(画面解说)下午6点,独厂化公司总经理、乙烯扩建指挥部总指挥徐福贵,独石化总厂厂长付德新来到裂解炉现场,对正在紧张进行烘炉准备工作的施工单位和乙烯厂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亲切问候,并详细询问情况,密切关注工作进展。

独石化安环技术等部门及乙烯厂的领导也在现场进行关注和协调。

在裂解炉烘炉工作正式开始前,负责安装裂解炉的中油吉化安装一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将裂解炉上下细致检查了几遍,乙烯车间在前期“三查四定”中查出的问题都已得到认真的整改。现在,乙烯车间职工正进行燃料气管线的气密检查和燃料气的氮气置换工作。

在中油吉化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乙烯车间、仪表车间的相仪表调试、盲板隔离等工作也在同时进行。

下午7点,乙烯安环处工作人员、乙烯车间安全员在炉膛内进行测爆,炉膛合格,顺利通过检测。

年近七旬的乙烯扩建指挥部总工程师赵子善亲临现场检查确认烘炉条件。

下午7点10分,乙烯车间职工进行炉膛点火。

(接现场同期声炉膛点火,点火职工兴奋地喊:好!点燃了!成功了!)

点火成功,裂解炉烘炉正式开始。

独石化公司总经理、乙烯扩建指挥部总指挥徐福贵,独石化总厂厂长付德新走上裂解炉架体,检查炉膛点火情况。(接现场音)

(接采访)

记者:裂解炉烘炉工作顺利踏点进行,你们在这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建民:吉林化建公司在这里施工,整个裂解炉净施工期10个月左右。今天烘炉应该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对乙烯扩建呢它是个龙头。今天能够点火,是个非常好的开端,我们心里也非常高兴。

记者:下面还将进行中交等一系列工作,车间做好准备了么?

独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车间主任林庆富:在中交之前,我们车间一如既往配合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工作,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中交以后,我们要充分做好我们作为“主人”的工作,在施工单位的协助下,搞好这次改扩建工作。

记者:作为监理公司,在工程管理这方面是不是也比较繁杂?

独山子基建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乙烯扩建总监理工程师温纪岗:这个乙烯工程是我们和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的。我们承担的责任更大了,如果说出了啥问题我们就得负法律责任。因为是独立法人吧,跟以前不一样,所以说这个项目,作为我们监理来说是非常重视的。我们组织了50多人的管理班子,分了4个部分来整个管理这个项目。管理也是严格按照我们公司现在取证的ISO90000认证体系管理办法,严格进行把关和控制,从整个来说,从工程质量、任务、进度等,目前,还都赶得上业主对我们的要求。

(画面解说)裂解炉烘炉开始后,将按照升温曲线,温度逐渐升高,最后炉内温度将升到650度,把炉内结晶水烘干,并考验裂解炉的受力,整个过程将进行72个小时。独石化公司副总经理、乙烯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陈景奎告诉记者,裂解炉烘炉踏点进行,意义重大,它将为整个乙烯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使201质馏机有了依托和动力源

裂解炉和201质馏机是整个乙烯扩建工程的心脏,如期踏点进行,为按时完成乙烯裂解的整个厂工程项目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报道里,记者采用了现场见闻和特写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对现场的整体进展情况作了描述,一方面用现场紧张的工作画面烘托这次烘炉的事关重大;并加入现场采访,从工程建设、车间参与以及质量监理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随后,记者又以“记者视点”的形式,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项工作做了深入采访。

记者视点:辛勤的汗水 无悔的追求

(口播导语)乙烯扩建工程裂解炉烘炉如期踏点进行,中油吉化安装一公司的施工人员与乙烯厂乙烯车间的干部职工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请看报道。

(画面解说)5月25日下午7点10分,裂解炉烘炉顺利点火,而在现场负责裂解炉安装的中油吉化安装一公司的施工人员却趴在自己的膝盖上睡着了。为了抓工期,提进度,保质量,这些建设者们已经好几天没睡个好觉了。

(接采访)

记者:张队长,刚才我们看到烘炉点火已经顺利进行了,那么此刻你的心情是什么呢?

中油吉化安装一公司队长张洪义:我现在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因为我们连续6天24小时不停,为了赶这个烘炉的时间。所以现在能够点火成功,我们心里都挺激动的。所以现在大家都太乏了,现在收拾完了之后哩,大家好好睡一觉。

记者:安装这个裂解炉花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你们是不是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工作?

张洪义:从去年5月中旬钢结构开始安装,因为这1000多吨的钢结构,再加6000多米管线,再加这么多的设备,在我们有效10个月的时间内能够把它拿下,这在咱们全国来讲也是最快的速度。应该说,这个成果是通过整个独山子石化的领导和乙烯指挥部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画面解说)边生产、边施工,乙烯车间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克服了重重困难。

(接采访)

记者:乙烯车间有很多改扩建项目,你们是怎样做好边施工边抓好安全生产的?

独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车间主任林庆富:我们专门组织了20个安全员在现场进行监护,分两班倒。只要有施工单位在就有我们的监火人在。因为我们的外操都是一岗两责,就是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做好现在的安全监督,安全员一律穿黄马甲随时随地做好监督;再一个就是通过加强技术消化,消除隐患,确保平稳生产,这就为施工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记者:今年的夏天大家都比较辛苦,那么车间干部职工对独山子大发展怎么看?

林庆富:乙烯扩建是独山子大发展的一个基石,扩建以后为独山子整个效益及后续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作为企业职工,应该是信心比较充足,因为有了扩建有了发展,我们整个工资收入等方面就有保证,所以每个人都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

(画面解说)中油吉林化工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独山子乙烯扩建工程的重要项目,他们也深感责任重大。

(接采访)

记者:吉林化建在乙烯改扩建工程中还承担了哪些项目呢?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建民:包括两台裂解炉还有201压缩机等等,总计管线长度是3万公里,焊接当量是16万,整个设备是2万多台。

记者:对所有你们承担的项目,能否顺利踏点中交,你们有没有信心?向独山子人民做怎样的交代呢?

姜建民:在指挥部的领导下,我们全体参战人员信心充足。我们一定要确保6月20日投产这个目标,保证在7月末全部工作结束。

记者:我想独山子乙烯改扩建成功后,独山子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姜建民:这是我们施工单位应该做的。作为我们公司也是中油的一个成员,为中油出力、为独山子出力也是我们感到自豪的。

(画面解说)乙烯扩建工程是独山子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努力实践中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付出。

(接采访)

记者:在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要踏点进行这方面,你们觉得有哪些难点呢?

温纪岗:在整个控制、管理方面都是比较超前的,在完成上难度是比较大的;再一个就是,各方面影响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控制点。所以我们做好做细自己的工作,把材料缺口、进料查细;现场有任何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记者:作为监理部门,你们对乙烯改扩建整个工程按进度进行有没有信心?有什么保证呢?

温纪岗:我们有信心。因为这是在总厂和公司的领导下,因为是我们独山子自己的工程,我们就是加班加点也要把它优质完成。我们是有信心的。

记者:你们想对独山子人民说什么呢?

中油吉化安装一公司队长张洪义:我们在独山子搞乙烯建设,应该感谢独山子全体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支持,包括很多方面,我们吃的、住的、工作现场、环境等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各个部门对我们都是大力支持,我们感谢他们。

记者: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画面解说)来自东北的建设者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与独山子人民一道,携手为独山子的发展繁荣、经济腾飞洒下他们最辛勤的汗水,绘制最辉煌的蓝图。

记者先从现场拍摄到施工人员随地而卧酣然入睡的画面入手,向观众展示了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的背后,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劳动。采用大量的现场采访,参与者自己讲述生产施工中所克服的困难,真实、可信、感人,使人们感受到这项工程建设的复杂和其中各方的配合和付出,既鼓了干劲又振奋了人心、增添了信心。随着记者的“追问”,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在摄像机镜头前的“表决心”,其实都是为整个工程的进度做“促一促”的工作,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独特的作用就发挥在其中了。

在看编辑在这两条报道之后所加的编后:

随着聚乙烯挤压造粒系统的顺利中交和裂解炉烘炉的踏实进行,乙烯扩建工程进入了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独石化的其他重点工程项目石蜡加氢、甲乙酮、10万方油罐脱硫硫磺回收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台从今天起开设栏目,聚焦重点工程,关注独山子发展,对独山子大发展时期的各项重点工程进行全面深入的连续报道。我们的镜头将对准为独山子大发展作出贡献的建设者、生产者,我们希望各族职工群众通过我们的报道,了解、理解和支持独山子的大发展建设,只有独山子整体向前发展,脚踏实地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目标,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过越红火。

利用深度报道将新闻大餐做精、做深、做透。开辟特色栏目,对同一新闻事实力求做到“一虾多吃”,重点突出企业重头工作的新闻报道的分量和力度,这是企业电视新闻所能发挥的最大优势。

同时,人物同期声因其能够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表现力在电视深度报道中的运用也不可忽视。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在电视新闻中,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都是重要的声觉形象元素,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的功能。在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向受众介绍有关情况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将记者、编辑的主观倾向客观化。在企业电视深度报道报道中采用人物同期声,既有助于烘托报道现场的真实氛围,又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权威性。

企业中的工作有大小之分,有轻重缓急之别。一般来说,企业中的大事、急事的报道与职工观众的利害关系直接,有着较高的新闻价值,属于较好的新闻事实。企业电视的记者应当具有企业家的眼光,能从中央政策与本企业工作的结合中,从全社会的经济与本企业的处境中去理解企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企业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以及在这一总体构想下的全面工作;理解企业家的实干精神,选好企业工作的主攻方向、突破口,抓好关键,靠政策调动积极性,建立运行良好的工作机制等等。只有把新闻选择与这种立足企业全局性的观察方法、思考角度结合起来,才能掂出企业工作的分量,才能捕捉到较好的深度报道的选题。

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选题之二: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下面这篇深度报道,记者从细微入手,宏观思考,提出这样的观点:“全员培训是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

记者视点:全员培训是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

(记者 侯彬 肖开提)

(口播导语)炼厂是一个建厂60余年的老厂,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中国石油领先水平,2002年被评为股份公司“达标炼油厂”。从1998年至今,短短五年间,跃居股份公司排头兵地位。炼厂焕发生机的原因何在?他们认为全员的培训学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

(画面解说)在炼厂首先推行网络化管理的焦化车间的网页上,记者看到其内容涉及生产、管理、党建及员工培训等工作的方方面面。车间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建这个网站的初衷是想充分发挥车间网络人才的优势,给员工发挥才能、参与车间管理提供一席之地。随着炼厂构建学习性企业实施全员培训计划,焦化车间网站又成为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提高职工技能的阵地。

(接采访)焦化车间主任苗小勇:我们构造了车间网络平台。我们这个平台着重突出几个方面,就是强化员工的意识教育工作,强调态度决定一切。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影响他们的行为,这一点我们加强职工的技术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两个方面,把职工应会的内容在网上发布,对职工每次考试的内容及答案在网上发布和鼓励大家学习。

(画面解说)借助各种手段提高员工学习力、提升员工素质的做法不仅在焦化车间,大系统操作要求也使炼厂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压力。几年前,炼油厂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审视,分析查找出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其矛盾主要集中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科技进步速度较慢,员工整体素质与现代企业的目标不匹配等。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炼油厂认为,必须首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推动企业向现代企业的目标迈进,才能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快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以最终完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从1997年开始,炼油厂积极推进以系统操作为目标的全员培训,不断鼓励员工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新岗位,提高工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做好必要的准备。

炼厂人劳处培训考核室主任贾则波: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员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才能满足岗位操作的要求。激励在配套机制方面,炼厂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致力于推行星级管理和四星级技师评聘等工作,这都为员工岗位成长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画面解说)从转变职工观念入手,促使员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员工认识到实行系统操作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使全员培训得以顺利推进。截至2002年底,炼油厂系统操作手已达到全体员工总数的75.2%,人员结构明显优化

当然,企业中非全局性的重要工作、非紧急性的任务中,有时也有新闻价值较高的事实。比如某一基层单位在工作中开展了一项良好效果的活动等,也是可以做好选题的。

企业工作中也有一部分事实在本厂矿大院的范围内还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但是新闻性却不强的。比如重要的,但却又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像企业的工作进展、总结、评比与鉴定,或日常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和处理得比较好的问题,还有季节性与周期性的与职工关系较大的工作等等。

再比如“全员培训”这个话题,是企业各基层单位长期所做的工作,记者以此作为深度报道的选题,通过深入挖掘、采访,获得大量的材料,将炼油厂的典型做法进行剖析。

2003年8月4日《独山子新闻》

记者视点:打造智能型干部 提高企业竞争力

(记者 侯彬 肖开提)

(口播导语)打铁先得自身硬,在全员培训学习的过程中,炼油厂首先狠抓机关、基层两级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培训,以充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请看报道。

(画面解说)炼厂厂办的阿不力克木在原料车间已经学习三个月了。三个月来,他系统地学习了解了有关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这种学习使他收益匪浅。

(接采访)炼厂机关干部阿不力克木:通过这次学习,我先学到了车间管理模式。比如班组车间管理,其他各个方面的管理,对我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2001年以来,炼油厂在全厂范围实施专业整合和车间合并,大力开展干部的交流任职。把管理较好的车间主任,调到管理相对薄弱的车间任职;把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的车间主任,安排到大系统装置学习。机关干部与车间干部相互换岗学习。

通过基层单位间的横向交流和机关与基层间的纵向交流,拓展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干部驾驭生产的能力,促进了全厂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目前全厂已有78人进行了车间之间的横向交流,纵向交流也正在稳步推进。炼油厂基层技术干部跨装置交流培训和机关下基层技术培训105人,抽考成绩合格率为100%。

(接采访机关干部)咱们的干部多交流,为大系统操作打好基础。专业机关的人到车间去学习,因为机关对各车间的技术都是采用分片学习,如果让他们到车间很深入地了解就可以增加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工艺的了解程度会更深。干部之间的横向交流是以强带弱,管理比较严谨过硬的车间,把作风带进去,使他们共同提高。

在干部的选任上,炼厂对管理人员实行定期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绩效考评制度,形成了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目前,全厂大部分车间实行了副职、技术员和班组长等岗位的公开竞聘。有7人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80%的技术干部和90%的班长,都是通过竞聘上岗,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1997年始,炼厂就开展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一堂讲座”。讲座以管理知识和外派进修返厂后汇报为主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对当前的形势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车间主任还实行“每月一堂技术课”,由各车间主管生产的副主任讲课,使各车间主任较为系统地了解全厂各装置的原理、特点和主要设备,从主任一级推广跨装置培训。此外,炼厂还从生产车间挑选了16名有潜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制定了生产技术专家培养计划。计划入选人员通过学习,在两三年内掌握全厂主要生产装置及工艺控制过程,成为专家型人才,为将来实现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接采访工程技术人员)和班组一块学习车间有计划,学习过程中有师傅,学完后车间组织考试,一个系统的学习,通过和班组一块学习,了解现场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今后的工作作以指导,加强服务意识。

全员培训学习,使炼油厂的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培育了一支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员工队伍。在这个基础上,炼油厂大力开展科学管理,不断超越自我,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记者从宏观上用翔实的背景材料、调查统计以及记者的思考力求在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去揭示它的含义,向观众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客观世界本是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集合体,而事物又总是作为过程而集合的。深度报道对所报道的事物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考察,就要求对有关信息广为占有并进行综合处理,对新闻事实要作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剖视,尤其对不同层次的关节点要有中肯的分析,要有较深厚的思辨色彩,能给人以启迪。

正因为如此,深度报道要通过对某个复杂的经验、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论证。这样,对所要分析的事物的了解,就不能仅仅来自会议、文件、讲话。这就要求记者要准确地把握报道题目的现状,把握事物脉搏,了解它的历史、趋向,理解它的特点、优势和意义。只有深入调查采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报道出真正有说服力的深度报道。

企业电视在生产、经营中适时表彰一些工作中的先进人物,为职工鼓劲、助威,是它分内的工作。对这类事实,企业电视编辑记者应当努力发掘它们中蕴藏着的新闻事实,较为深刻、较为生动地报道这类生产人物。

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之三:企业中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

2003年11月18日《独山子新闻》

(口播)11月17日,独石化召开隆重的表彰会,表彰了参加股份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载誉归来的获奖选手,表彰会要求全体员工向获奖选手学习,掀起了在独石化全员学习技术的新高潮,人人争当学习技术的模范。

人力资源的基础就是技术。薛魁、乃学惠、杨晨等同志是广大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代表了独石化职工的整体水平和技术素质。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树立了独石化职工队伍的整体形象。

当前,我们正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一大批像薛魁、乃学惠、杨晨等这样的技术能手。雄厚的专业技术职工队伍是增强我们企业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的有力人才保证。

目前我们正处于迎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族职工要以这次及历次取得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为榜样,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提升素质,争当岗位能手、技术明星。

本台从今天起,推出《技术之星》栏目,陆续对这次获奖的11位选手进行报道,探究这些技术明星学习的成功经验。我们要确立的观念是:向技术明星学习,为大发展争做贡献。

爱较真的薛魁

(记者 侯彬 肖开提)

(口播导语)薛魁是个爱较真的人,但是正是这个爱较真的性格,他才在各个岗位上干什么像什么。他说,这个性格将伴随着他去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以适应独山子大发展的需要。

(画面解说)薛魁是乙烯车间分离班班长,1991年从南京化工学校毕业。刚毕业时,在这个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的装置里,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尤其在开工之初,有些资料没有翻译,掌握工艺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别人能看懂外文资料自己为什么不行?”较真的他埋头苦学,两年后拿上了英语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这使薛魁学起技术来更加得心应手。

乙烯车间职工薛魁:自己感觉分到裂解装置,我特别自豪,因为这个装置技术先进、复杂。由于这种自豪感,促使了我努力学习装置技术,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不学习,这一切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我就想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想取得好成绩。

由于设计及各方面的原因,乙烯损失较大,眼看着效益从自己的手中流失,薛魁心疼。他对自己说:“我要想办法降低损失。”有的同事劝他说:“我们是操作工,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就行了。”但是爱较真的他,主动承担起对乙炔加氢反映器优化操作的技术攻关。通过整整一年的调整、研究,薛魁归纳总结出17条影响反应器操作的不利因素,并及时向车间递交了《优化乙炔反映器,降低乙烯损失》等技术论文,用于生产后,减少了操作过程中乙烯损失率,基本达到正增长,为乙烯厂1997年完成16万吨任务立下功劳。

在车间平日的生产中,爱较真的薛魁在兼岗之余,利用所掌握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对工段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钻研。而就在这一步步的探索中,薛魁的技能在不断提高,今年参加股份公司举行的技能竞赛,在培训及强化训练中,爱较真的他只要有不明白的技术问题,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弄懂。工夫不负有心人,薛魁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了乙烯操作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他表示一花独放不争春,不仅自己要继续提高,而且还要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传授给车间的同事,大家一起提高。

乙烯车间职工薛魁:这次参加学习也和许多厂家的选手进行交流,而且参观了大庆裂解装置。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许许多多先进的经验,同时也使我以前对此问题不深的看法得到了加强,部分得到了更正。所以我想回来以后不仅自己要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我把好的经验、好的学习方法、一些先进的技术还要传授给身边周围的同事,希望他们也像我一样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在下次的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乙烯裂解装置被认为是当代石化企业最复杂的化工工艺。薛魁说在这一领域学无止境。学习与探索,将是他作为一名石化工人的终身目标与人生乐趣。

有人说,企业的优秀科技人员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电视新闻报道在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石油石化这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来说,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开展专题新闻报道,会通过扩大无形资产而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巾帼不让须眉

——记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乃学惠

(记者 刘超)

(口播导语)豫剧《花木兰》中的著名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可谓家喻户晓,为人们所称道。在这次参加股份公司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中,就有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她就是11月3日在大庆举办的股份公司职业技能竞赛“化验分析”中一举夺冠的乃学惠。

(画面解说)乃学惠,一名普通的化验工。从名不见经传到大赛中脱颖而出,从普通技术员到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乃学惠所在的岗位——乙烯中心化验室两醇空分分析站。眼前这位神情专注的技术员就是乃学惠。从1993年7月毕业分配到乙烯厂中心化验室,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十年。

(接采访)乙烯厂中心化验室两醇空分分析站技术员乃学惠:我的工作很普通,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年,我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同事们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分析化验的工作在整个生产装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地学习。

正如乃学惠自己说到的:她所在的岗位是平凡的,她本人也不过是全厂千百个一线职工中的一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平凡中,始终坚持一分执着,坚守对事业永不言弃的恒心,她才能在10年之后的大赛中一举夺魁,为独石化争光。

如果要给乃学惠和她的同伴从事的化验分析岗位做个比喻的话,那么这里就好比监督企业产品质量的“眼睛”。“眼睛”的分辨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只有苦练内功,把“眼睛”擦得雪亮,产品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

(接采访)乙烯厂中心化验室技术组组长屈玉莲:乃学惠她取得的好成绩对外界传出了一种信息,独山子石化质量检验把关是值得信任的,而且我们的质量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这种比赛,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充分展示了独山子女工的风采。

乃学惠在大赛中的力拔头筹,从某种角度来讲,反映的是独石化分析检验员们的整体技术实力和综合素质。正是由于乃学惠身边有许多这样爱岗敬业、勤于钻研的同事,她才有可能在高起点上与兄弟石化企业的同行们一决高低。

(接采访)乙烯厂中心化验室主任郑玉江:她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和她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分不开的。在她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志,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她们才能在高手如林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车间准备利用这次奇迹,继续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技术骨干的素质,为迎接独山子的大发展做好准备。

乃学惠及同去大庆参赛的独石化选手给大赛评审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担任本次大赛评审组总裁判的田红岩对大赛乃学惠和独石化参赛的其他女选手展现的风采给予了高度评价。

(接采访股份公司化工板块化工处高工田红岩)

面对已经取得的荣誉,乃学惠谦虚地说:“学无止境,我要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这句话里依然透露着她的执著与追求。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形象。“花有清香月有影”,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讲,不论其历史长短、规模大小,都会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一定的印象,从而形成自己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宣传报道,无论好与坏,势必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承认和接受程度。构成企业形象的基本要素有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文化形象、外在形象等。企业形象是以上企业各种内在要素的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内在的要素质量不佳,都会使企业的整体形象遭受损害,进而影响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评价。

企业电视新闻要宣传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就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先进人物是一个企业的先进分子,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言行、思想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弘扬着时代的主题,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发现典型和宣传先进人物,是企业电视新闻始终不渝的追求。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成功地宣传企业里的典型和先进人物,不仅能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导向性、群众性、可读性,也能使企业电视本身充满时代气息和勃勃生机。

“五星级”的操作工

(记者 陈巳文 通讯员 陈迎芳)

(口播导语)在股份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荣誉的乙烯厂乙烯车间年轻的工人技师王创,参赛归来后,他最深的体会是,只有在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充分展现自身实力。

(画面解说)每天在日常巡检工作的间隙,在裂解装置旁的这间并不宽敞的外操间,经常都可以看到操作工王创在学习技术知识。早在外培期间,王创就以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实习队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在乙烯的开工建设中,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车间委以重任,负责整个裂解工段的三查四定工作。开工中,他担任裂解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出色完成了开工中的各项任务。

(采访乙烯车间工人技师王创)

在一个现代化的石化企业中,随着自动化管理的不断升级,加上装置生产本身的复杂性,一线职工必须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王创深感自己技术的有限性,在1997年,他已拿下了裂解岗位以外的五个岗位,成为车间第一批“全岗能手”。在这次参赛过程中,他通过与国内同行的切磋交流,也有很多心得与体会。

(采访乙烯车间工人技师王创)

经过了这次锻炼,王创在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已经有了全面的提高,现在他最希望的是把日常学习和现场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离不开掌握科技的人。在石化企业里,掌握先进技术的工人技师,其作用尤为重要。我们在企业电视新闻中,力求多侧面、全方位、深层次地报道企业中有着突出业绩的工人技师。在这类报道中也力求做到上档次、成规模、有特色,使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立足岗位成才,在石化企业职工里蔚然成风。

会议是中国企业中出现最频繁的活动形式之一。在大型企业里,生产动员、工作总结、评比竞赛、传达文件,几乎每项工作都要开会。各机关的业务会议,各个渠道的碰头会、通气会,各个机构的例会等等,可以说一个大型企业哪天都得有几个规模不小的会议。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作为企业电视,不报道会议是不现实的,也是失职的。如何看待会议,如何报道会议也就成了企业电视新闻既头痛又丢不开的一个老话题。

从事了十年企业电视新闻工作,我认为,只要用心发现,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新闻“富矿”。

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会议是能产生一些新闻的。不仅重大的会议本身就是大家关注的新闻事件,就是一些普通的工作会议中也常有一些可以成为新闻的做法、动态、人物。

通过会议,布置工作,传达精神,总结经验,协调关系,交流信息,这是企业实施领导的重要工作方法,因此,重要的会议是企业电视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及时准确地把会议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传播出去,借以宣传政策、指明方向、指导工作,是企业电视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写、拍好会议报道就必然成为企业电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电视记者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也可以这样说,肯不肯下功夫采写会议报道是企业电视新闻记者责任心强不强的问题,能不能按照新闻规律要求写好会议新闻是衡量企业电视记者是否合格的标志之一。

记者要想从会议中挖出新闻,必须要善于读懂会议。会议中研究的问题、交流的情况、传达的精神、部署的工作、决定的问题,无不与企业职工群众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定义判定,还是用构成新闻价值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五要素衡量,会议都是实实在在的新闻。为加强和改进会议报道,更得法、更实在、更有效履行企业电视的职责,我们在不断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拟定出了一些会议报道原则,成为采编人员的行为规范。比如,重要会议一定要精心组织报道好,提高报道质量,以求最佳效果;刻意求新,把会议报道写活;打破“会议体”的模式,因会制宜、生动引人地把会议中提出的新问题、新信息、新思想、新要求、新的措施传播出去。记者要正确看待会议,会议是新闻线索的宝库。

因此,作为企业的电视新闻报道,我们把深度报道的选题也“盯”在了会议上,要求记者拍会议必须深入采访。会议是一个信息密集的场所,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新闻信息源。即使不是直接的新闻源,也可以开阔眼界和思路,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线索,有利于深度报道的进一步开展。鼓励记者跑会议,绝对不是去“泡会议”、“吃会议”,而是到会议上去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深入采访,要切实负起报道的责任;必须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精心写作,而不能生吞活剥地抄会议材料。

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选题之四:企业的各类会议。

从会议中找到深度报道的选题,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每年的年底,独山子交警大队一般都要召集保洁公司的冬季扫雪工们开会,为他们讲解安全方面的有关事项。2002年12月,我们的记者刘超接到拍摄这条会议消息的任务之后,在明珠影剧院的大会现场,他看到交警大队的同志为几百名扫雪工讲授最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又听到保洁公司的领导总结这几年因马路扫雪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他感到,这不单单是一条会议消息的报道,也不单单是扫雪工的交通安全意识问题。于是在会议拍摄了一半的时候,记者刘超扛着摄像机走上了街头,他感到有必要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采访。

一周后,记者刘超制作了这样一期节目:

2002年12月13日《新闻同期声》

扫雪为安全 安全来扫雪

(记者邢媛媛出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中的一句,它表现了冰雪覆盖的北国绮丽的风光。然而,生活是真实的。今年姗姗来迟的冬季在带给艺术家无限遐想的同时,像往年一样,同样也带来了寒冷,道路湿滑,生活不便。于是每当大雪飘落,你在街上蹒跚而行时,是否会听到不远处铁锹敲击雪地发出的咔咔声,是否会看到穿着黄马甲、躬着腰的扫雪工呢?

(接采访)

司机:其实清扫路面对于我们司机来说嘛,很方便,也很安全。

老人:马路上走着感觉特别方便,老人走路特别安全,防止老人滑倒。

(画面解说)在冬季及时清扫路面积雪,保持道路的通畅,方便老百姓的出行,让司机师傅们行车比较便利,这是厂区扫雪工人们的职责。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保证道路的人流车辆更为安全。然而,正是为了别人安全,工作的人自己却时常受到安全的威胁。哈布拉从事工作已两年了,如今提起去年发生的一件事,仍然心有余悸。

扫雪工哈布拉:去年我的朋友跟我一样扫雪的,就被撞车死了。我现在想起来,心里就特别难受。她房子有困难。我有时候想起来就害怕。

(画面解说)严重的后果,惨痛的教训。在这起血的事实背后,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不要让这种悲剧重演。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扫雪工们时常感到安全的威胁呢?还是让我们从这起事故的原因说起吧。

采访公安局有关人员:这起事故的重大原因是由于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行驶所致。分析历年来扫雪工人发生的交通事故,一方面除了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行驶以外,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某些人在公路上没有穿黄马甲以及没在公路两边安装隔离墩。

(画面解说)近几年来,厂区发生了几起扫雪工人上路扫雪被撞事故。那么,作为扫雪工人的主管部门独山子绿化保洁公司又是对员工上路扫雪怎样规定的呢?

保洁公司领导:冬季上路的这些扫雪工人,我们从上级单位以及我们本单位,对专门的清扫工作下发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几个方面,必须按照规定上路穿戴工作服,即黄马甲;还有就是配发隔离墩,用于扫雪过程中放在适当明显的位置来起警示作用。

(画面解说)可是,是否我们的扫雪工人按照公司的规定去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扫雪工一:我工作已经三年了,有一次我在转弯的路上,扫雪乏了,车差一点把我撞了。

扫雪工二:车刹到了我面前,大约还差3米,快撞到我了,停了一下就走了。

扫雪工三:现在有些司机开车也不注意,有一次我在北京路上扫雪,后面来了个车,差点把我撞倒,我抬头一看,那个司机连停都不停。

(画面解说)那么,对于扫雪工人们遭遇的险情,我们的司机师傅们又是怎样想的呢?

司机一:有时候也不怪我们。有时候,他们看着我们,认为他们在扫雪,我们也不敢轧他们,他们在扫雪,司机就应该慢一点。有的司机认为他们在开车,你也应该让一点。

司机二:有个别司机爱开快车,冬天也比别的司机开得快,我认为还是开慢些。有时候,他们穿着黄衣服,白天好一些,晚上有时候他们不穿黄衣服,对面大灯一照,根本看不到。

司机三:应该说是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如果说车速度慢,你想出事也出不了。

记者:你说原因都在司机身上?

司机:原因都在司机身上,因为打扫马路是为了行驶安全。司机应该尽自己本分,开好车,尤其是冬天路滑,我们车速要慢,要走得稳。

记者:既然扫雪工人都穿着工作服,你注意到了吗?

司机:注意到了,标志挺明显的。

记者:你认为穿着工作服重要吗?

司机:应该挺重要的。因为不穿工作服,有时候路滑,应该穿标志明显一点的。

(画面解说)看来,穿黄马甲已不是一件小事。公司更是三令五申,因为它更多的意义是对自己和对别人负责。那么,路上扫雪的师傅是否都按规定做了呢?

记者:咱们扫雪工人都要穿工作服,你没有吗?

扫雪工人:我有。

记者:那怎么没穿?

扫雪工人:我媳妇穿了去开会了。

记者:只有一套吗?

扫雪工人:嗯!我是在帮她。

记者:你看有些没有穿黄马甲的人是叫来帮忙的吗?

扫雪工人:对!

记者:那我们对这些没有穿黄马甲的来帮忙的人是怎样来管理的呢?

绿化队有关负责人: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自己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我们的员工来增强他们叫来帮忙的人的安全意识。

记者:看来对这些扫雪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扫雪工人齐家上阵呢?

绿化队有关负责人:我们对扫雪有要求,大雪必须三天完成,中雪必须两天完成,小雪必须当天完成。

记者:你认为这些规定是否和他们的扫雪时间有矛盾呢?

绿化队有关负责人:基本上没有矛盾。因为冬天雪不是每天都下,下雪期间,个人为了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把家里人请来按照规定时间扫完以后,相对的工作量就少了。

扫雪工:那么多的路,三天就要干完,司机还说我们不让路。

扫雪工:两点钟就起来干了。

记者:也就是说,你们时间紧,司机可能不理解,还说你们不让路。

扫雪工:时间紧,4点半开始干还干不完。

记者:公司扫雪规定到底是依据什么呢?

绿化队负责人:这个依据当时厂容绿化中心自从担任起厂区冬季清扫任务后进行的专门测算,按照工作量的大小测算的。

记者:无论这扫雪规定的依据再全面,下不下雪,咱们说了不算,谁又能左右着老天爷的脾气?不过,按照公司安全规定去做,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这是必要的,因为受益的是咱们自己。

绿化队有关负责人:单位对这些上路的绿化工人也有要求。首先必须是着装穿黄马甲;其次是上班时间避免高峰期,下班时间不能上路清扫。

记者:其实,不论规定也好,教育也好,我们首先要消除心中的那片冰雪,比如我们大家互相理解。

扫雪工:我们已干了几个通宵,2点钟下班了,我们一直干到天亮,从4点钟到现在就吃了一个饼子,一滴水也没喝。

司机:其实扫雪工非常辛苦,一个月就拿几百块钱,有时候到12点以后,晚上还在干呢。我们要注意慢点,看他们在那扫,看走哪些地方,慢慢过去。

园林公司领导:为了咱们自身的安全,我们自身要加强安全教育,来强化各个员工的意识。希望我们的司机师傅冬季为了我们的人身安全,尽量慢行。

(记者出镜)工人们每天上路之前都要进行安全喊话,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咱们扫雪工人安安全全去扫雪。扫雪工领导嘱咐出去扫雪时都要戴上帽子,注意车子,绑扫把时要短一点,不要绑太长了,走路要靠路边走。

在节目结束之前,我们也希望常去扫雪的工人们安全来扫雪,因为扫雪是为了安全。

新闻在于发现,深度报道在于挖掘,在于充分调动我们五官的主观能动性,在于当好生活的有心人。电视新闻记者只要多动脚多动眼多动耳多动脑,就可以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能够获得他人得不到或者轻易放弃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拍摄、采写出新鲜、贴近、有分量的深度报道。

记者从一个普通的年终安全会议上挖掘了这样一篇深度报道,运用大量的现场采访,从一起令人心悸的扫雪工血的交通事故说起,向人们敲响了这样一个警钟:扫雪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关注。

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深度报道的全面性、针对性、深刻性来源于采访的深入。这期节目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保洁公司专门组织扫雪工收看,冬季经常上路的驾驶员们也受到了震动,扫雪工的安全问题得到了有关单位、部门的重视。绿化队的一名负责人说,电视上播出这一期节目真比他们开办十堂安全教育课还管用,扫雪工及其家人的安全意识完全提高了。

从会议里“挖”新闻,实际体现了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而记者的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培养出来的。这种新闻敏感主要取决于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观察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等诸多因素。同时,记者还要深入基层,多侧面多角度了解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总之,在会议报道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就是:只要用心、用神、用智,深入采访,用心发现,新闻就会源源不断,你也会成为幸运的“淘金者”。

在报道的重心上,深度报道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展现“是什么”,而重点在于展示、剖析“为什么”,是以“深”取胜。这就是一方面既要表现由表及里地深入新闻事实的内部,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实质,它不属于反映性、再现性的新闻,而是理解性、剖视性的新闻;另一方面又要由此及彼地着眼于新闻事实出现的宏观背景,注意从事物的总体上、联系中、运动中去把握与分析事物,深刻地表现出其蕴涵的深意。因而深度报道不仅能鲜明地提出问题,充分暴露矛盾,更重要的是借助思辨的力量,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对实际工作起着促进和建设的作用。

在主题的展示上,深度报道应做到意向鲜明。对客观事物的透视范围尽可能要大一些,材料的占有与选用也尽可能宽一些;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应深刻揭示其内涵,报道的意向性鲜明、不含糊。对新闻事实,要“视”之深邃,“见”之透辟。在深度报道中,一方面要多层次、多侧面地叙述事实,坚持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另一方面,又必须巧妙地加入自己的智慧、经验、判断,增强舆论引导的力度。

另一方面,企业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从题材到内容都要突出观众未知、欲知、应知的信息,以新鲜生动的画面形象、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传递给观众信息的同时,充分揭示新闻的思想深度,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观众去思考。

企业电视记者在采写深度报道时还要改进采访作风,真正做到“三贴近”。“三贴近”即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报道内容上,要集中反映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群众的切身利益,向广大观众提供他们最为关心,最渴望知道的各种信息。记者一定要克服困难,丢掉侥幸心理,扎到生活当中去,深入第一线,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开辟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发现新题材,挖掘出有生命力的新闻报道。

可视性和思想性是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命脉。只有使可视性与思想性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能制作出完美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2004年的独山子石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时期。应当说,立足于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大型企业之中的企业电视新闻工作者,是不愁没有鲜活和“令人兴奋”的深度报道的选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