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规律

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规律

时间:2022-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焦点访谈》高超、准确的选题策略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以下我们以《焦点访谈》为例来阐述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规律。简而言之,舆论监督报道应该坚持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出于善意的选题原则。

三、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

被《纽约时报》称为“3亿中国人观看的电视节目”的《焦点访谈》,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在我国电视界很少有其他栏目能与之比肩。《焦点访谈》高超、准确的选题策略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以下我们以《焦点访谈》为例来阐述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规律。

(一)坚持正确的选题原则

在我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切新闻节目选题的根本标准。舆论监督节目立足的基础是“三个需要”:需要客观、需要公正、需要真实。在这其中,客观是媒体的态度,公正是媒体的立场,而真实是舆论监督的基础和根本,是保证舆论监督力量的前提和保障。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认为,舆论监督类栏目要努力做到“四个确保”: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8)。赵化勇进一步指出,要达到“四个确保”的要求,舆论监督评论节目的从业人员需要做到“八要”、“八不要”。其中“八要”分别是要坚持正确导向,要心系大局,要坚持真理,要出于公心,恪守公正、公平的原则,要平等待人,要以理服人,要严明纪律,要把握好度。“八不要”分别是不要包打官司当法官;不要当“信访办主任”;不要当所谓的“包青天”;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好恶带进节目中;不要陷入局部利益的纷争,把某个地区、某一部门的利益观念带进节目中;不要超越所获得的事实做出主观判断;不要截取片断事实强加于人;不要在动态事实中只交代阶段性的事实。

为了坚持电视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地行使监督权利,规范记者的采访行为,一般应该将以下选题范围作为批评报道节目的选题重点:

● 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国家法律建设;

● 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通,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 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等职务违规、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

● 加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行为规范的监督,弘扬正气,打击邪气,揭露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丑恶现象。

简而言之,舆论监督报道应该坚持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出于善意的选题原则。制片管理的过程中要用这个标准来过滤选题。

● 政府重视,即舆论监督必须与党和政府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合拍。换言之,舆论监督的指向,一般应该是政府迫切希望在工作中解决的问题。

● 群众关心,即舆论监督应该深入社会生活,关注老百姓的利益、呼声和要求,代表和反映民意。

● 普遍存在,即选题要注重社会效果,不恶意炒作某些极端、孤立的事件,人为制造所谓的“焦点”、“热点”。

● 出于善意,是指建设性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选题标准,报道揭示事实的角度、采访的初衷应该是善意的;在披露事实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评价态度应该是公允的;节目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应该是积极的。电视台是媒体,不是法官,也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批评报道是为了让地方政府改进工作,是为党和政府的工作搭台,而不是拆台。例如,作为党和群众的喉舌,《焦点访谈》从来没有把报道问题作为工作目的,而是把善意的批评当成自己的职责。又如,凤凰卫视的掌门人刘长乐也曾经说:“我们所有的企图都是善意的,我们经常告诫我们那些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编导、编辑、记者,善意的平台才有大的空间,不能老是兜里揣着弓和箭,不能老是瞅到空子就扎别人一刀……虽然自己挺解气,却于事无补。”(9)又说,“建设性的立场、善意的态度,是凤凰卫视立足的根本”,凤凰卫视“最基本的东西是对社会对国家是善意的,是积极的。我们所提的东西是建设性的”(10)

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出于善意的选题原则操作起来并非易事,这里面涉及众多因素和环节。既要吃透政策,还要找准方向,这既是对一个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对制片人的考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新闻栏目的生命线,是制片人必须牢记在心的政治杠杆,千万含糊不得。

(二)准确把握选题方向

从微观层面看,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应该遵循以下规律,以准确把握选题方向。

首先,新闻类节目的选题方向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中央的中心工作相配合,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为中央决策提供事实依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及时、敏锐、准确地捕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解决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根据中央的政策精神揭示问题。这就要求制片人能够吃透政策,从而使节目选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

其次,正确的选题方向还表现在做好喉舌、为中央工作提供舆论配合上。换言之,在筛选选题时,制片人不仅要着眼于为中央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而且当中央新的政策出台以后,制片人在选题上应该给予有力的宣传配合,集中表现为对违反中央政策精神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揭露。

最后,抓大放小不添乱,严格筛选选题,对于一些敏感题材,宁可放弃轰动效应,也绝不给工作带来被动。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11)

● 涉及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等领域的题材,未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一律不涉及;

● 有关部门之争、学术之争的选题,慎重对待,不轻易触及;

● 对敏感人物的报道、采访务必谨慎,事先一定要对人物背景有充分、全面的了解;

● 慎重对待“翻案”的行为,对于长年的积案或有关部门已经盖棺论定的选题,一般不再报道。

(三)探寻独特的选题角度

学者喻国明认为,由于外部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日益提升,独家资源、独家素材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很难成为一个栏目常规性的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如何依靠自己的内部资源,将外部共享的素材、资源赋予文化选择的附加价值就成了栏目内容竞争的重点。换言之,内容竞争的重点已经由独家素材、独家新闻、独家资源的竞争转变为独家选择、独家制作、独家组合、独家视角、独家观点的竞争。从社会的角度看,电视节目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提供事实判断和提供价值判断,当外部的事实性素材的社会共享程度很高的时候,事实报道的准确、客观、真实、全面、平衡就会成为一种常规,不同栏目在该层面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平均化;而价值判断则关乎文化选择,多元文化造就了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文化选择的多样性、深刻性则在考验着媒介的竞争能力。

就电视新闻报道而言,对同一个新闻题材的不同处理,往往能体现出电视人的业务素养的高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观念层出不穷。新闻报道以什么角度介入,是栏目选题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决定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具体操作中,制片人必须在选题角度的把握与挖掘上,在选题内容的取舍与裁剪上,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上下功夫,努力延展新闻事件的广度和深度,以此实现栏目的个性,多做分析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使自己的报道在众多同一题材的报道中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