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电视新闻述评的选题原则

试论电视新闻述评的选题原则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论电视新闻述评的选题原则马艳莉中国的电视新闻述评节目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试论电视新闻述评的选题原则

马艳莉

中国的电视新闻述评节目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述评节目也构成了今天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各个电视台的品牌性节目,或者叫主打节目,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电视述评已经基本成熟。

一档述评节目如何从最初的构思,经过艰辛的劳动,最终变得丰满而真实并呈现在观众面前,选题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成败。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评论好写,选题难得”。

在新闻述评中,选题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选题,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叫做选题计划。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对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这里所说的电视新闻述评的选题,是指狭义的选题,即选择和确定某一个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一、新闻述评节目的选题基本原则

作为新闻述评节目,它归属于新闻评论,有一些共同的选题基本原则。

1.选题要有指导性

新闻述评节目较之其他新闻节目的优势在于它的评论性,它往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述评来分析现象,阐明道理,总结规律,从而对观众的思想、工作、生活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这既是新闻述评节目的优势,也是述评节目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编导在选题时,指导性原则应放在重要地位。一个节目是否有深度、有内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是否具有指导性。具体来讲,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选择那些在思想上能给人以启迪、指导的话题。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社会道德风尚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题目标。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分析论证,把群众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有益的方向上来,使他们抛弃那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

其次,节目选题要配合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和中央的重大决策,对搞好当前工作要具有指导作用。这样的选题,往往着眼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可帮助受众明确当前的任务和努力方向。

最后,新闻述评节目的选题,要选择那些对群众生活有指导性的问题,促进社会生活更加文明、科学。大力赞扬真善美,贬斥揭露假丑恶。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互助互爱、团结向上、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友爱、文明的人际关系,追求高尚美好的心灵境界。这种指导性的选题,可以针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也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

2.选题要有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是指新闻评论的论题与现实生活、与活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联系的紧密程度。这是衡量评论作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评论社会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到新闻述评选题的现实性,就是指选题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人民的喉舌。这就要求述评节目的选题应来源于广大受众,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选择为大多数人最关心、最能动人心弦、事关社会大局、迫切需要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显著性。选取社会上最关注的问题。要看选题是否为广大群众所关心;是否是具有现实性、迫切性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是否反映了某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评论的社会效果预测是否对改革开放与社会稳定有利。选题上要敢于面对社会热点,敢于正面接触矛盾,勇于回答群众的问题,不能玄而空地“深不见底”,隔靴搔痒。热点问题大都是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它们往往是诸多矛盾的症结点,比如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改革开放和腐败现象等。要正视矛盾,不回避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信任,才能树立起权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具体来说,它要求我们抓现实生活中的倾向问题;抓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焦点、难点问题;抓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倡导文明。

第二,真实性。选题要具有真实性,主要是指选题要真实、正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

3.选题要有新闻性

中国新闻界有句行话:新闻,新闻,新闻姓“新”。它说出了新闻的主要特征。电视述评同样也姓“新”。因为新闻述评与一般政论文不同,它常常配合新闻事件或依托新闻报道发言,以新闻事实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说理的论据。

新闻评论家范敬宜同志主张新闻评论应多让读者品尝鲜货,像顶花带刺的新鲜黄瓜那样招人喜欢,而不宜老用咸菜、干菜或隔夜饭菜来凑合过日子,以致把受众的胃口都吃倒了。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新闻评论新闻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于电视述评节目来讲,电视新闻述评的新闻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的时效性。时效性即尽可能缩短评论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速度反映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对于那些针对特定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舆论控制的主动权,赢得先声夺人的优势。“马后炮”的新闻评论则会失去其本应具有的价值。

述评节目新闻性的第二个表现为“时机”,即重视因时因势,增强电视新闻评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是单纯地争一时之快慢。也就是说,要合时宜,特别是批评性的评论就更应注意时宜,不能盲目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造成不必要的负面效应。对有争议的话题,要谨慎选择最佳播出时机。

二、电视新闻述评节目自身的选题原则

电视述评在选题方面,由于受电视媒介传播方式及其特点的制约,电视述评具有很强的内容选择性。表现在选题上,就是要有自己的选题原则。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述评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的选择述评题目。

1.选题要有可视性

电视述评节目是形象化的政论,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画面可以立体、形象地再现新闻事实,所以新闻述评的选题一定要具有可视性,要挖掘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当然这并非是以割裂视听、声画的关系来求得观众的视觉满足,而是把视和听、声与画糅合在一起共同来表现评论的事实和观点,两者是相辅相承的。

有许多选题也关系到国计民生,但由于它们太抽象,不利于形象表现,所以应尽量避免此类选题。但如果是因为某些原因非做不可,可选用其他的述评方式,比如在演播室采用访谈的形式,再加上一些外景拍摄等。

2.选题要有故事性

电视述评不像报刊评论那样以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为主来议论说理,而是以形象的事例为论述的主体,就事论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因此电视述评节目在选题上,应体现其故事性。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评论类王牌节目《60分钟》曾经对过去20多年来的节目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从中“认定一条基本创作原则,就是要学会讲故事的形式”。事实上,我国的一些新闻述评节目,在评论严肃主题时,也常采取这种手法,也就是“政策背景,事实呈现”,即在政策的背景下寻找生动的事实,用政策思考,用事实说话。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列在我国各项改革之首。中央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葫芦岛电视台《新闻现场》栏目记者根据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紧密配合国家政策,对税费改革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报道。相继播出了六期的专题节目《税费改革农民乐》,在每期10分钟的报道里,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把国家改革政策融化在农民们喜悦的笑脸上,该系列报道实现了预期的政策性强、感染力大的效果。

3.选题要小角度

在述评节目中,编导考虑到节目的时间和容量,在选题时,就会选取一些新闻事件本身具有某一侧面或某一点能引发开去的问题。这样,题破得越窄,切口越小,材料就越集中,就越容易发表议论,讲清道理。如果选择那些大角度、大范围的论述选题,不仅节目容纳不下如此多的内容,而且论证时由于不能面面俱到,反而容易论点不明,给人的印象也就很模糊。但有时,过分地强调个体,就会造成一事一议,使节目缺乏普遍性,不能做到点与面的结合。点,应该是指新闻题材所选的人或事;面,是指全国这个大背景。我们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选题不能仅停留在社会表层,而要努力挖掘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4.选题要有通俗性

电视述评选题的通俗性,是指编导在选题时,应考虑到电视文化的大众化、电视传播的易逝性和一些受众文化层次偏低等因素,选择一些问题普遍、焦点集中、雅俗共赏的选题。另外,选题的通俗性还表现在选题的范围广泛,面对大众上。新闻述评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源于题材、内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聚焦准确,瞄准生活热点,解决社会难题,提示社会发展规律。

目前,在电视述评中也存在着选题范围不够广泛、“都市化”倾向较强等的问题。述评节目在选题上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反映农村社情民意的题材偏少。我国现有2.8亿多台电视机,电视观众达8.5亿以上,其中6亿左右在农村,因而,电视述评节目有必要在广度、深度、密度、多视角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实现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磨合,引导农民认清生活本质,更好地把握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