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济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周济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周济

    (2003年12月25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总结2003年的教育工作,全面部署2004年和今后五年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关于2003年的教育工作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谋划全局、规划未来,贯彻多年来教育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继续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进展。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谋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不断兴起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教育部党组多次组织集中学习和分专题研讨,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全国教育战线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规划教育事业的全局,拟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先后召开理论务虚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分析和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拟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和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规划发展蓝图。

    2、做好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农村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西部“两基”攻坚等三大目标和深化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中央决定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全国各地积极行动,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和《决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称赞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抓紧落实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巩固,“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到目前为止,“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二期中央共落实资金60亿元,今年已拨付20亿元。《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即将报送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已安排资金13.44亿元。用于免费发放教科书的经费从每年2亿元增加到4亿元。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对新疆经济困难的56个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

    ——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2003年将新增实现“两基”县(市、区)50个(其中西部地区新增41个),全国实现“两基”的县(市、区)将累计为2477个,占全国县(市、区)的86.6%,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规模扩大到1642个县(区),已有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了新教材;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全面展开。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3、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新进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普通本专科招生约380万人,比上年增加60万人,增长19%;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约27.3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增长35%。全国各类高等教育规模预计可达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17%。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加大了实施质量工程的力度。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评选、表彰了100名教学名师,对外语教学和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加强了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目前已对254所高校进行了评估。继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办学质量得到新的提高。

    ——加强了对高校科技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指导,促进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新贡献。积极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研究制定。加强了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组织高校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和群体。对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估,新批准了14家大学科技园。开始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攻关。

    ——高教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新批准设置了一批高等学校,对一批高校进行合并、调整和划转的工作。新增民办高等学校52所,其中本科7所。已合并高校通过实质性融合使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得到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深入。制定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引导和规范独立学院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顺利。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总规模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增幅约46%。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努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国务院明确了11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和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各级就业指导机构得到完善,高等学校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得到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预定目标。

    4、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观念,加快调整、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大力推动订单培养、产学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结构趋向合理,发展势头良好。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蓬勃兴起;中等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据初步统计,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17万人,比上年增长10.2%,保持了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

    5、依法行政和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形成了“五修四立”的教育立法工作规划,加快推进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进行修改,并适时制定《终身学习法》、《学校法》、《教育投入法》、《教育考试法》等。宣传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四五”普法工作全面推广。

    ——大力推动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公布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5项,改变管理方式5项。认定了76件现行有效的部门规章。积极推进教育系统政务公开,启动依法治校试点。

    ——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初,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之一。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连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落实治理乱收费的各项政策措施。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组织了专项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行动,清理取消各类违规收费项目,查处乱收费案件和违法违纪人员。治理教育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反映良好,在最近一些地方政府进行的行风评议工作中,教育的位次有明显上升。

    6、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高层次合作不断深化,教育外事取得重要突破。与一些重点国家建立了经常性的磋商机制。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竞选成功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一职,圆满完成了参加27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外交全局以及对台工作。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与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实施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深化了出国留学工作的改革,实施了第一期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留学回国进入快速增长期,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超过16万人。“汉语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推动了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教育涉外秩序的整顿。设立了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建立“自费出国留学预警”制度,开展了对境外教育机构的资质鉴定工作,处理、整改了一批违法中介机构。

    7、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召开了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从中央到地方齐心协力抓高校党建工作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巩固,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把加强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了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更加扎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了高校党组织的建设,高校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局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高校领导班子,健全高校党委民主和政治生活。及时处置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高校总体保持稳定。学校周边环境趋好。

    今年,我们还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教育系统抗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这场斗争中,教育战线为全国的抗击非典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师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认真负责,全力协作,不懈不怠,严防死守,打赢了一场成功的校园保卫战,进行了一场英勇的医疗救护战,发动了一场科技攻坚战,不仅保障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还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斗争,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在这场斗争中,以创造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非典疫情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在非常时期以非常的速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设了“空中课堂”;顺利进行了高考,600多万高考考生无一人感染;切实推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些成绩对坚定全社会战胜非典的信心,维护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对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场斗争中,教育战线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学校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学生弘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教育战线在这场斗争中体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成为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主要是: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体制尚未理顺,经费增长仍然跟不上规模快速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亟待加强;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调整;民办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需要通过法制、制度建设加以巩固等等。

    二、关于制定和实施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同志们,研究制订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成果。新的行动计划经国务院批转后,将成为本届教育部党组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

    制定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个行动计划是教育战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结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施工蓝图;是在成功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上实现教育新跨越的行动方略,凝聚了我们对未来五年直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宏观把握。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育的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必须深刻思考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承担的历史使命。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明确了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任务”。“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项任务”,一是构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二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促进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知识贡献。怎样去实现这样“一个宗旨”和“三项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刻地思考制定和实施新的行动计划中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首先,要深刻地思考教育发展与今后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科学地把握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关键是要科学地认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深刻认识。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知识经济,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必须极大地增强科技和教育的推动作用,极大地加快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人才竞争优势。这就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真正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要深刻地思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面旗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强调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完善,经济社会越是发展,越要求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基础教育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以经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变革中,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其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要不断地满足人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不断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深刻地思考教育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将有力地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要科学地认识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的辩证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又相互支撑;既要遵循共同的社会发展规律,又有各自的特点。人类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知识和人才的积累,只有坚持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坚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高效益地开发人力资源,才能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进而为市场经济创造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环境。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今后,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目前比较薄弱而且要大大加强的一部分,教育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这就要求把发展教育摆在公共行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越是搞市场经济,越是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小平同志讲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那种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提法机械地照搬到教育领域的做法,以及所谓教育产业化、学校公司化等一些观点,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背道而驰的。同时,我们也要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2、全面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确立总揽未来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总体思路与基本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是贯穿新行动计划的一条主线。这个指导方针的确立,是在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而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突出表现在: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二是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各级各类教育都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工作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力求更快的发展;更要有冷静的态度,实事求是,力戒浮躁,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新的行动计划中,始终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

    一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要全面普及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为此要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统筹”,系统地阐述了新的发展观,也深化了我们对教育事业如何发展的思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正确处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经济建设的要求,也要考虑社会进步的要求;既要考虑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也要考虑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今后教育的发展,必须统筹城乡教育,统筹区域教育,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统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是提高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中国教育历来有重视质量的传统,要深入研究并加以发扬光大。同时,要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首先,树立新的质量观,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新标准。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德育,重视体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成人”与“成才”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其次,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学校公平竞争;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改革学生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革新,特别是要把教育的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三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整体配套、重点推进,必须坚持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必须推进学校制度层面的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要切实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人事、学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发展民办教育和促进公办教育改革协调推进,坚持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改革相互协调。教育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是相互促进的,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的,在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还不成熟时,不能急于大踏步前进,而要注重一切经过试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

    四是从严治教,强化管理。要坚持依法行政。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性大大地增强了。要借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机会,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繁重的教育法制建设任务,为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要坚持从严治教。首先是对学生来说,要严格要求,坚持严师出高徒。我们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他们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才有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纠正那种“管严了,就会导致创新不足”的模糊认识。毛主席当年给延安抗大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精辟地概括了严和活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人为本决不是放松管理,加强管理才能够保证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意志磨炼,端正学风,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管理。第二要严格要求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队伍的主流也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严谨治学,甘于清贫,坚决制止弄虚作假的行为,克服浮躁情绪,惩治学术腐败。第三,严格要求学校,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现在我们学校的规模显著地扩大,资金、财产大幅度的增长,办学形式也日益多样,这就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无序现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规范,保持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维护人民教育的良好声誉,保护广大干部免受不正之风的腐蚀,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第四,要严格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教育部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要少搞行政审批,多把权力下放下去;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强督导评估工作,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执行国家招生计划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3、以农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战略重点。

    第一是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党中央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把加强农村教育摆上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也是实施新行动计划最重要的一个亮点。新一届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方针,并提出今后五年要实现西部“两基”攻坚,对发展农村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农村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真正振兴农村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是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历史关头,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高层次优秀拔尖人才,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而其基础在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在这个关系中华民族根本和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毫不动摇,集中力量,精心建设,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成为凝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增强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能力,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作出知识和人才贡献。

    同时,在新的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六大重点工程,这是实现计划预定目标的战略抓手。一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三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六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完善教师教育和继续学习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

    计划还提出了六大举措,为实现今后五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提供多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二是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四是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五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六是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4、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动员教育战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新的行动计划。

    贯彻落实新行动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中心工作。教育战线要继续大兴实干之风,推动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

    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使落实行动计划成为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行动。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落实,建立促进真抓实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要加强调查研究,尽快起草和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并建立检查落实的监督机制。要制定各地区、各高等学校的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和完善教育发展规划,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推进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的修订和完善。这样,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横向抓政策配套,纵向抓层层落实,形成实施行动计划的有效网络。

    二是坚持集成、凝炼、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开拓思路,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必须进一步坚持集成、凝炼、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开辟教育的发展空间。集成,就是要注重集成内外资源,对外通过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服务,汇聚、吸纳各方资源;对内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优化教育布局,发挥资源的规模效益,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教育的合力。凝炼,是在集成基础上的突变、进化和飞跃,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淬取精华、提炼结晶,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积淀精神文化,铸造特色和风格,形成核心竞争力。创新,就是既要破除旧体制、打破旧框框,又要建立新制度、形成新秩序,这样才能走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循环,才能既坚持依法行政,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三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努力实现行动计划各项目标。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新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状态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并争取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立足于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努力实现已经确定的目标。

    三、关于2004年的重点工作

    2004年是落实新一届政府教育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关键一年,是一个落实年,教育战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工作是:

    1、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研究制订《2020年教育发展纲要》。《纲要》将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研究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新时期的德育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制定《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高校‘两课’建设计划”。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大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进一步增强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好地维护高校的稳定。

    三是着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党委书记的素质,深化高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2、切实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目标,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极为关心,多次亲自过问,要求像抓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那样抓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这个计划工程浩大,涉及面广,中央将投入数百亿的资金。教育战线必须全力以赴、务求必胜。各地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管好、用好中央支持资金,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要与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同时,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方针,推进中部地区的巩固提高和发达地区的“双高普九”,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二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在数亿人口的广阔大地上,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目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先期试点进展顺利,更大范围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但要使这项工程真正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教学应用。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在“用”字上下功夫,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要大胆探索,努力在日常运营、软件开发、教师培训、队伍建设、设备管理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新路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重视并及时解决好试点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在坚持“以县为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省、市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积极探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切实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要切实依照《教育法》的规定,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尤其是要保证在决算时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要保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需求;尽快制定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补足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其次是要逐步探索建立各地主动加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投入激励机制。无论是西部“两基”攻坚计划还是其他各项计划,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充分考虑各地的努力程度,奖勤罚懒,不鞭打快牛。要建立支持和鼓励农村教育改革的机制,对于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地区,国家要优先予以支持。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投入效益。要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的县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禁虚报、作假;要完善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将对一些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投入。

    3、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2004年将全面启动“985工程”二期建设,对“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科技创新计划、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形成全方位促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新格局。同时,要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出发,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大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力度。进一步深化高校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别是要大力提高高校基础课程教学的水平。积极推广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要把加强高校评估工作作为重要突破口,以五年为一周期,对全国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对高等职业学校和独立学院开展专项评估。二是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紧密结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提高高校原始性创新能力与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办好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要落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扶持,加强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三是坚持依法治招、从严治考。要认真安排并严格执行做好全国研究生、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年度招生计划,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严格招生考试纪律,严格考场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成人高考的管理;研究制定加强考试保密工作的有效措施,确保高考安全。

    抓住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机遇,总结过去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调整的经验,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首先,要着力实施好职业教育的两大计划。一是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要积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就地培训和入城培训结合,职业培训和职业中介服务结合,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积极利用城市教育设施开设夜校、周末学校,开展对农民工的文化和技术培训。其次,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学校的活力。深化产学合作,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鼓励连锁办学等新模式。大力推动公办职业学校的重组、整合,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教育机构,鼓励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扶持职业学校培训出口劳务。第三,要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学制要逐步从三年调整为两年,各级职业教育的培养期限、方式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不拘一格。

    要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04年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增幅达32%,加上过去未能就业的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有可能突破300万人。要按照不久前召开的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2004年的就业率高于2003年的水平。

    4、加强教育战线的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战线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教育战线也是人才汇聚的部门,人才是强教之本。教育战线的领导同志只有以“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之心,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和超常规的举措,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那样尊才、重才、爱才、请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教育战线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是2004年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始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和职务制度,把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第20个教师节期间,进行一系列的纪念、宣传活动,表彰一批优秀教师。

    二是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继续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全面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高校创新团队计划”为重点,大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任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

    第三、加强留学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和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进一步改革公派留学制度,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出国攻读研究生,选派拔尖人才到国外一流大学进修。进一步做好吸引海外人才工作,加强自费留学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扩大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影响。

    5、促进教育事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协调发展。

    一是把握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节奏和相互关系。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继续以多种形式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大体相当。抓住县镇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推动幼教事业积极、健康发展。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继续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改造城市和乡村薄弱学校,切实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环境。

    二是继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继续推进考试评价的改革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实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和公益活动。加强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三是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期,对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和增强教育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大批有志之士辛勤耕耘,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要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帮助。各级各类教育都可以办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的发展也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继续把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争取《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尽快出台,逐一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制问题。与此相关联,要继续贯彻《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方针,从2004年开始严格按新机制运行,突出“优、独、民”的要求,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鼓励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名校办民校”。义务教育阶段要努力做到“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民办教育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但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制止那样一股“卖校风”。公办教育的存量部分一定要保住,而且要办得更好,这是政府的职责。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在增量部分大做文章。

    四是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充分认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学生对国家的助学政策应知尽知。要在法制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两个方面积极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第一个方面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这项工作的核心是落实助学贷款制度,要帮助银行做好助学贷款申请登记和发放工作,建立起一个相关的信用体系,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与此同时,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把国家奖学金和各种各样的资助变成为代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贷的钱,成为鼓励、促进、推动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激励杠杆。完善公办高校的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鼓励地方政府设立面向本地学生的贷助学金,探索设立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教育基金,大力提倡经常性社会助学,努力实现我们对确保公办高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第二个方面是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制度。要把这件事看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在2004年下大力气进一步做好工作,力争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覆盖面。要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争取到2007年能够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抓住有利时机,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争取财政支持,制订和出台地方保障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政策措施。

    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推进“强强合作”、“强项合作”,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孔子中文学院、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涉外监管网等合作与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与重点国家政府教育部门建立磋商、对话和合作机制,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多边合作机制;继续规范涉外教育秩序。

    6、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一是全力做好《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完成《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并力争报送全国人大审议。全面启动其他法律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明确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责权,推进地方教育法制建设。

    二是大力贯彻《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已将教育部列为贯彻实施工作的试点单位。我们将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减少审批项目数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切实强化教育督导和评估工作。

    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成果。一年来,教育行风已经有了一定的好转,在最近一些地区的行风评议中,教育行政部门的名次大幅度上升,这说明人民群众看到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成效。2004年要把这项工作继续作为一个重点,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大治理招生、考试等方面的不正之风。要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推向深入,一是继续争取加大教育投入,理顺投入渠道;二是区分合理、不合理收费,建立规范的教育收费制度;三是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观点,重点是: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进一步完善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我再一次强调,学校乱收费,校长要撤职,责任人要处罚。

    同时,我们将按照中央的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和“安全第一”的观点,增强“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关心广大教职员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更加珍视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的稳定,维护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良好局面。

    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抓住机遇,乘胜前进,不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