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我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期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提高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水平,就要首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求教授、博士从事本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

浅谈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申社芳

【摘要】《统计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我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期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一、引言

《统计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想提高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水平,就要首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求教授、博士从事本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

其次,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方式。加强教学的规范性,完善题库建设,科学制订课程计划,严格按大纲进行教学,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

不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推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案、习题辅导、实验指导、参考书和文献目录等上网,建立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网络交流平台。

二、目前我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我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授课内容上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在统计学教学中,各层次的教学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但这些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却较为薄弱。统计学研究应包括数据搜集、整理;数据描述、推断;参数估计、假检验及简单的模型应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注重数据的描述和推断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实际问题出发取得数据、如何应用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实际问题,却讨论得较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也很不够。另外由于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大量用到数学知识,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一定困难,而且总感到与经济学课程还有一定距离。由于课时量较少,有些该讲的内容无法完成,导致授课内容不完整,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

2.教学方法上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

现在的统计学课程注重理论方法的介绍,而这些方法离开了计算机又很难实际运用,为此有的教材已经注意到与Excel、Eviews、SPSS等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不过在统计学教学中,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尤其是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学了一些估计和检验的方法,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或者对计算的结果不能作做出合理的解释。

3.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统计学,不能在所开设的班级普遍实施,导致信息量介绍的减少和各教学班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不统一,而为了争取多媒体教室,大多数教师不得不采取合班上大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这在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4.教材选用不科学

(1)教材研究工作相对薄弱。

(2)教材选用制度还不够健全。部分教师成为教材选用的第一人,缺乏集体研究,致使有些高质量教材和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教材得不到及时选用。

(3)在教材管理方面,缺少教材质量的评价机制,监控力度不够。

5.考试方式的不规范

统计专业的考试一般都采用任课教师命题的闭卷考试方式,很少进行上机的考核操作,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我校非统计专业的考试近年来均采取非统考的方式,考试形式由任课教师自定,开卷、闭卷也因师而异,造成学生考试成绩的不真实,学习用功的同学意见比较大。

6.实验和实践环节的缺乏

近年来由于各种条件所限,统计学课程的实验和实践环节非常薄弱,尤其是非统计专业完全没有上机操作和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致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脱节,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7.开课时间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存在矛盾

由于教学计划制订的不十分完善,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开设时间不恰当,导致与其他前期课程的衔接出现矛盾,如《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等应放在《统计学》课程之前开设,但实际是大多数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开设较早,给上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8.网络资源有待完善

虽然目前我校《统计学》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网络资源还十分有限,如全程视频教学、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等还是空白。

三、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统计学课程的建设,适应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深化《统计学》的教学改革。

1.针对目标,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及其特点,课程目标兼顾知识和能力,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机结合。在知识的广度上着重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在知识的深度上则侧重讲授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力求使学生掌握数据搜集的基本方法和对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能力目标紧密环绕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例为线索,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科学判断等,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2.统计学的教学应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

统计学课程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统计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所以,统计学教学要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要强调实际的经济背景,应按照这样的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只能讲常用方法,方法要以基本够用为度。在教学中要尽量简少或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要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而不是数学课。

3.统计学应提倡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且与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

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拓展知识视野,改进教学方法,推行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和诊所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专业教师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统计学教学要紧密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应选择简明、适用、易于取得的计算机软件用于教学。具体使用什么软件应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者通过发放软件使用的辅助手册去解决,这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

4.大力开展教材研究,促进教材建设与发展

教材的选用要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由学术带头人以及有长期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牵头,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探讨、研究,推选出优秀的、与课程衔接紧密的、并具时代性、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的好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自编教材或讲义要求高质量,能为构建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体系而服务。

5.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评价,综合评定

灵活的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上机操作、设计方案、调查报告,分析报告、专题论文、信息系统设计、笔试内容也与学生从事的社会实践内容紧密相关,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

统计学课程的学业评价具体可由平时作业、考试和实践应用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可占10%,考试占60%,实践应用占30%。考试改革为统计应用设计加开卷考组成,统计应用设计为作业形式,要求同学们亲自采集数据,再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考试前2周布置完成,占总分30%,期末考试统一闭卷、单人、单桌进行,占60%。

6.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已建立了“统计与信息管理实验室”,目前已拥有微型计算机50台、服务器两台、投影仪一台。实验室的建立,为我院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师的备课和科研活动提供了保证。但我院的实验室规模只能勉强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求,对于非统计专业的上机操作无法保证。所以,在今后几年内,各二级学院都应完善教学、科研辅助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建设,以满足本院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各专业要努力走出校门,结合学科主要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发挥各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基地的建设。本着形式多样化的原则,采取专业实训、学年实习、毕业(设计)实习等方式,结合专业特性,要在政府各部门及相关企业建立一批技术先进,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并接触到当前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的能力。另外要进一步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建立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资源共享、优质服务”的实验室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拓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使用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教学实习的需要。

7.调整教学计划,使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合理

统计学应有上机操作和社会实践的课时,所以建议将该课程的教学时数调整为72学时,以保证上机操作和必要的社会实践的需要。至于教学计划已从2006级开始做了调整。

8.加强统计学网络课件的建设

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改进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条件,精心策划制作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包括学习大纲、教案、学习指导、思考题、课件、网络学堂、名师教学视频、扩展性学习资料、试题库、社会实践(案例库)。

网络课件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型所常用的统计数据库、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下载、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等。网络课件有很多作用,首先是可以大大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到网络上去自己查找,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加强课堂讨论。其次,网络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可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供条件。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完全听懂,可以课后通过网络课件再次学习。此外,网络课件还是师生以及校际交流的便利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在一定校际交流协议的保证下,其他学校的师生也可以跨校学习。

四、教学进度和安排

为了配合上述措施的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特将课程的授课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img4

参考文献

[1]颜泳红.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思考.统计教育,2005(5).

[2]张蕙.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浅探.统计教育,2006(4).

[3]姜彤彤.浅谈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统计与咨询,200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