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细一想,这五个“可以”其实就是情感、行为的自我控制。对于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凭借生活的经验作出相应的回答。处于人的行为控制的最高层。

第四节 大学生行为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有一位朋友拿来一则短箴与我分享:“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他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颜,但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掌握今天;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控制自己。”我不禁会心一笑,尽管当时武汉正处于百年一遇的持续40度高温天气,心境瞬时却如春风扑面似地凉爽。细细一想,这五个“可以”其实就是情感、行为的自我控制。

怎样进行行为控制?什么样的内在控制方法最有效?对于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凭借生活的经验作出相应的回答。然而,经验的范围是极为有限的。

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任何经验不外乎三种命运:①准确地符号化于意识之中;②歪曲或改造,使之不再对自我结构造成威胁;③拒绝于意识之外。假如后两种情况出现,自我不协调就是必然结果。我们每个人都经历某种程度的自我不协调。严重的不协调导致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在罗杰斯看来,自我的一致和协调即自我和经验之间的一致和协调是自我行为控制的关键。也就是说,行为控制过程也就是个体认识、情感、意志的协调统一过程。因此,寻求大学生行为控制的有效方法必须从知、情、意的协调统一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任何态度都具有三种心理成分,即:①认知成分。是一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它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赞成或反对的。②情感成分。是在对态度对象在评价基础上产生的情绪反应,如热爱、仇恨、尊敬、轻视、热情、冷淡、接近、疏远等情感体验。③行为倾向成分。是由认知和情感所决定的,按照赞成或不赞成的态度发生的行为的可能性。态度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果,要调控好自己的行为首先要端正态度。人生态度是态度的核心内容,它对人生的一些重大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外在表现。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人的思想要素中最稳定、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心理要素。处于人的行为控制的最高层。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就能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所向往和追求的往往容易与社会、环境发生矛盾,这样容易导致行为失控。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时代发展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

二、确立合理的认知方式

确立合理的认知方式是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科学调控行为的基础。不少人的苦恼和行为失控来自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认知。比如有的大学生,事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任何时候都想得到世人的好评和肯定,不然,就痛苦不堪。其实,他不懂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是不合理认知。再比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看老师和同学的脸色行事,并以此来判定对方是否喜欢自己,如果对方脸色好,自己心情就好,如果对方的脸色不好,自己就产生自我贬损和消极情绪,甚至产生消极行为。这也是不合理认知。殊不知,别人也有别人的心事,甚至烦恼,也有喜怒哀乐,别人的表情也许跟你毫无关系。因此,我们大学生要确立合理的认知方式,全面、客观、积极、辩证地看问题,避免片面、主观、消极、僵化地看问题,正确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理性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人是具有习惯性的动物。所谓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定势。习惯性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的、固定的、轻而易举就能表现出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模式。所有的习惯性行为都是在有目的、有意识和重复的基础上养成的,也可以在无意识中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基础上形成。习惯性行为可分为积极的行为和消极的行为。

行为习惯是一种行为的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定势也是需要的,比如,我们早已形成了的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等程序,每天如此,从而使生活具有规律性。但有些行为一旦形成定势,就会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使你对机遇视而不见,对自己的懒散一味迁就,阻碍自己潜能的开发,拒绝接受新生事物,使自己的行为与自己成长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例如,有的大学生养成了赖床的习惯,每天早晨为了多睡5~10分钟,造成上课迟到;有的大学生养成懒得做笔记的习惯,结果给自己课后复习消化课堂知识带来困难;有的大学生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大学生养成不讲卫生的习惯,致使疾病缠身……因此,我们必须与不良的行为习惯作坚决的斗争,通过长期的努力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行为习惯。

四、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

价值取向反映了客体与主体需求关系在个体意识中的选择意向,它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行为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变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种价值标准的并存,取不同的标准似乎都有一定道理。比如,社会本位价值观与个人本位价值观。又如内在精神价值的实现与外在价值欲求之间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如此矛盾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们一方面表现出对“权力崇拜”的不满与嘲讽,另一方面毕业分配又尽可能往权力部门挤;一方面对社会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表示厌恶和贬视,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向社会“关系取向”羡慕与归顺等等。那么,在众多的评价标准中,到底应该取哪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标准呢?这对于实现自我行为控制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价值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我们的行为标准。例如,当代大学生在闲暇时间的利用上存在四种价值取向。一种认为应该把闲暇时间利用到拓宽和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准备专升本、考研、考各种资格证,我们称之为“学派”;一种认为应该把闲暇时间利用到体验社会生活上,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做家教、搞促销,忙于各种兼职,我们称之为“商派”;也有的认为进了大学,应该好好享受大学生活,补偿高中吃的苦,他们把闲暇时间都花在休闲娱乐、享受等方面,我们称之为“逍遥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进入大学,除了搞好学习,最重要的莫过于享受爱情的甜蜜,过早沉浸于“两人世界”,我们称之为“鸳鸯蝴蝶派”。由此可见,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人们的行为出现巨大差异。因此,选择正确的价值标准对我们成功地实现行为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今天评价一切价值的根本标准。确立了这样的标准,行为控制便有了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