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归纳起来,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估、信息反馈、制度规范等,下面分别加以讨论。教学检查是获取教学状态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还要将教学过程的全面检查和针对重要因素与薄弱环节的重点检查相结合。

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上就是建立监控主体与监控客体(对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而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采取适当的方法。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化的,简单的方法和单一的途径都会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多样化的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教学质量信息,从而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状况有比较全面和真实的了解,实现全方位质量监控。由于监控主体和监控对象的不同、监控目标和监控内容的不同以及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的不同,所采取的监控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例如:从学校教学管理者与院(系)教学管理者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看,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有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估、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研讨会、教学基本情况汇报、教学工作文件、教学制度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审批等;从校、院(系)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联系关系看,教学监控的途径有教学观摩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听课、教学巡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工作检查、教师座谈会等;从校、院(系)教学管理者与学生的联系关系看,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有学生评教、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毕业论文审核、实习与社会实践总结、学生座谈会、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86." class="calibre11">[13];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关系看,主要的教学质量监控途径有政策规章、教学评估、工作检查(包括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教育督导、工作汇报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从而增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有效性。但归纳起来,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估、信息反馈、制度规范等,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教学检查是获取教学状态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基本途径和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深入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由于本书第七章第四节已对教学检查的六种形式和方法——日常检查、阶段检查、会议检查、自我检查、专题检查、教学督察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这里仅就教学检查中的“三个结合”问题加以探讨。

(一)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教学检查分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常规教学检查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其形式主要有:各级领导及教务处人员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了解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违纪情况、各类实验实习完成质量情况等;院系、教研室领导和督导专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案、辅导答疑、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实践环节指导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充分听取学生对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检查学生上课出勤率和课堂纪律、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考场巡视、与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教与学的状况。常规教学检查要坚持常抓不懈,做到经常化、规范化。

专项检查也称专题检查,即对一个专业、一门课程、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专题进行专门或全面的检查。如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教学方法专项检查、教案撰写规范专项检查、课件制作质量专项检查、教研项目进度专项检查、试卷质量专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等,这些检查使得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质量标准执行。要将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检查工作要记录翔实,对搜集的资料和信息要认真统计分析,反馈和处理问题也要及时,并且措施得力。

(二)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

按监控周期分,教学检查可分为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两种。校领导、校教指委、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和各院系要定期检查和研究教学工作,特别要做好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段式”定期检查。①学期初,对教学秩序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师生到课率、教学计划下达情况、教材到位情况、教学资源准备情况和教学文件建设情况;②学期中,重点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任务落实情况、教学过程运行状况、课堂教学质量状况和实践教学效果;③学期末,重点进行考试工作的巡查,同时检查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学期教学总结等的质量。通过定期检查,规范教学过程,稳定教学秩序,建设优良教风和学风。

定期教学检查还要与不定期随机教学检查相结合。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和教学运行情况,开展不定期的随机教学检查工作,如校、院领导和督导组专家随堂听课、教师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随机抽查、实验实习教学工作随机检查、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随机抽查、试卷随机抽查等。随机检查要突出重点,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三)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还要将教学过程的全面检查和针对重要因素与薄弱环节的重点检查相结合。一方面,要对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作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试卷、考试组织与管理、评卷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及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教学检查,例如:重点检查教改成果突出的精品课程、品牌专业;重点检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等重要教学环节;重点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毕业实习、课外科研训练、课件质量等教学薄弱因素;重点跟踪检查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多、教学态度差、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

教学督导组是在主管教学校长直接领导下与教学、教务部门密切联系而又独立于教务部门之外并与之平行的督导、评估、咨询机构,是协助教务部门起监督指导作用的非权力机构,其成员大多为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作风正派、德高望重的离退休教师和干部。教学督导组以“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指导,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化,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按照“检查督促、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改正”的工作思路,依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协助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与绩效进行调查研究、质量分析、检查、监督、评价、鉴定,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14]。教学质量督导是日常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的教学督导工作主要包括:

(1)教师课堂教学督导。教学督导专家经常深入课堂,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督导专家要按照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填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评价表由教务管理部门统计汇总后,反馈给各院系和教师,督促教师按质量标准规范教学。每位督导专家听完课后,还要与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对存在较多问题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其改进教学工作,同时要注意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2)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全面、全程督导。例如:对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教风和学风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等进行检查、考察、监督、指导、反馈等;参与专业、课程、实验室等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对学生的上课、晚自习、作业等学习情况进行督查。督导专家要通过搜集、分析教与学的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反馈教学质量情况,提出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3)专题调研。开展专业调整与新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执行和重要教改方案的实施等方面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咨询建议;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学分制、教改实验班等各项教学改革的校内外专题调研,交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教改成果。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导向、诊断、监督与激励功能。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可以促进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执行,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评估是一个科学性、规范性、程序性都很强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院系教学水平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教研室评估以及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考试考核、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内容。由于有关教育教学评估方面的著作已有不少,下面仅对考试考核、评教评学、专项评估这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一)考试考核

考试是获得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状态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全面检查教与学两方面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和信息反馈、利用也是持续改进教学的依据。对考试质量的监控,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对考试工作的认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改革考试方法、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狠抓考风考纪等方面,详见本书第七章第四节。

考核是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质量及其工作业绩等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奖励和处罚。例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要看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案等教学文件的完备情况、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指导效果、教书育人的态度、教学工作量、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果等方面内容。

(二)评教评学

高校要通过各级领导听课、教学观摩、同行互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方式,建立校、院(系)两级评教评学体系。其中,要重点抓好学生评教工作。因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服务的“第一消费者”,他们对学校教学质量最为看重,并且他们与任课教师的接触最为直接,对教学过程的体会最为深刻,对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通过学生评教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师生间的联系与沟通渠道,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促进教师增强责任心,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消费者(顾客)”满意。

要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直观、快捷、互动性强和操作方便的优势,建立教学质量网络监控平台和网上评教系统。学生通过网络对本学期各门课程的授课老师进行评分,并提出意见。学生评教结果的统计、汇总、分析和反馈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从而提高学生评教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专项评估

教学质量专项评估是全面了解某方面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有:教学计划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院(系)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评估、品牌专业和新建专业评估、优秀(精品)课程评估、教材质量评估、实验室评估、实习基地评估、教研室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教学名师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拔尖创新人才评选、毕业生质量评估等。这些评估既有单项评估,也有综合评估,但都要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的不同,设计各种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叙述。

要搞好教学质量评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加强对评估的组织领导。对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评估机构,如教学评估中心;并根据不同评估的需要,随机成立相应的评估领导小组或评估工作小组。②要做到评估主体多元化。参加教学质量评估的人员包括各级领导、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教学督导专家、同行教师、学生甚至校外专家和社会力量等,他们从不同视角对教学质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例如: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评教、领导听课、专家督导、同行评议等的得分应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③评估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并进行合理奖罚。单位教学工作的评估结果要与单位(院系)领导的任期考核和单位教学经费投入挂钩;教师教学质量考评要与教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奖评优、岗位津贴挂钩。对教学评价特别是网上评教结果排在末位的教师,各院系要安排他们停课进修,再次考评排名末位者实行转岗或分流。④要不断完善评估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并注意借助信息与网络技术,建立适时、动态评估系统,提高评估的效率和效度。

案例:合肥工业大学一直将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作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质量标准执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先后开展了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含网上评教)、示范(品牌)专业和新办专业评估、工程专业认证、优秀(精品)课程评估、最受欢迎教师和教学名师评选、教学团队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实验室评估、实习基地评估、教材评估、双语教学质量评估等系列教学评估工作,各项评估基本都有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和易于操作的实施办法。例如: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制订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评估标准,并对全校几百门课程进行了专项评估工作,确定了百门校级精品课程,并推荐申报一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专业评估方面,学校先后开展了示范专业评估、新办专业评估、品牌特色专业评估、工程专业认证,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结构调整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校就开始了学生评教的尝试,近几年来,学生评教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实现了全员参评,即全体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其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教操作规范,并开发了网上评教系统,实现了网上评教;最后,对评价信息进行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处理,使评价信息的反馈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评估过程中,学校注意将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毕业生评价相结合,还有意识地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中,并将评估结果与奖惩挂钩。通过评估,全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空前增强,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依赖于可靠的信息,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质就是教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教学质量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与反馈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就是通过畅通的信息网络,建立教学信息的搜集、分析与反馈机制,对教学过程和环节实施监督、调控和评价。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将获得的准确而可靠的信息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被管理对象,促使质量监控体系将其监控的立足点落实到如何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控或预防上,从而促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被监控对象的改进提高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其科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搜集与统计、加工与筛选、反馈与应用等方面。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由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教学管理人员常规检查巡视、院(系)教学状态信息公示和信息反馈、领导干部听课、同行互评、学生网上评教、校长和教务处长电子信箱、教学信息通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部分组成。下面仅就其中的主要形式加以探讨。

(一)听课反馈

坚持学校领导、督导组、院系领导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反馈制度,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状况,协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校领导重点听课、教务处和督导专家随机听课、院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经常性听课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1-2." class="calibre11">[15]。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每学期必须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通过听(看)课,重点检查教师教案和教学资料是否规范齐全、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组织是否规范严谨,同时了解学生出勤、笔记、教学互动、课堂纪律和听课效果等情况,并作好听课记录和量化打分,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反馈。

(二)师生信息反馈

学生信息反馈包括教务管理学生助理员信息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学生代表座谈会信息反馈和学生网上信息反馈等形式,其目的在于拓宽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搜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态和需求,促进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学生信息员通过填写信息表,将教师授课质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反馈到教务处,经教务处汇总整理后再反馈给各教学单位,对问题较多的教学单位或教师提出限期改进的要求(详见本章第三节)。

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也可通过教师座谈会、教学工作研讨会、教学院长例会、教学秘书会议、教代会、领导信箱等渠道,将教学信息和意见反馈到校院领导、教务处和有关部门。例如: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主持下,学校定期召开教学院长工作例会,教务处领导、各学院(系)分管教学副院长(主任)参加,会议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情况通报、专题研讨、任务布置、近期工作安排和信息反馈等。

(三)网上信息反馈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网上信息反馈,可以减少监控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监控效率。其基本形式如:建立专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集中搜集、处理和反馈教学及管理信息,广大师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直接反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授课教师教学状况进行经常性评价,为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在网上设立职务公开信箱和个人博客,开辟与师生网上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通道。

(四)毕业生和社会调查反馈

毕业生的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要与各院系合作,通过信函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个案跟踪调查、召开用人单位有关人员座谈会、主办毕业生交流会、组织校友会和校庆活动、邀请典型校友回校交流等方式,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广泛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质量和适应能力的评价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动态,征求社会各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信息,并据此修改和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开展社会需求调研也是搜集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招生办、就业办、教务处、学工部、督导组及各院系,要定期组织开展生源市场、就业市场和产业市场调研,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和规格的要求,提出关于生源质量提高、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咨询建议。

要做好教学质量信息管理与信息反馈工作,还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对通过教学检查、督导组督导、网上评教等上述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教学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学院、部门或个人。其反馈方式有: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信息发布会、教学工作简报、校内媒体宣传、教研室活动、个别谈心等。第二,积极开发教学质量监控网络信息平台和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包括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网络系统、教学信息网络反馈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网络系统和教师教学质量信息资源库等,并出台统一的信息管理工作规范。通过该网络系统,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建设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基本信息,以及检查、听课、评教、学生信息员反馈、师生申诉和各类专项教学评估活动形成的信息,进行系统搜集、分析、管理和及时反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三,在做到信息采集全面、渠道多样、分析准确、反馈及时的同时,各单位和部门还要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采取得力措施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也无章可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教学工作稳定性、连续性和规范性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标,遵循教学管理基本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以规范教学管理,从严治校、治学和治管,从制度上保证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投入到位,对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和教学经费的投入到位。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各项教学基本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各级质量管理工作规范、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及教学监控与考评方面的有关制度。要使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规范化和科学化,关键是要制定和完善与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和资源保障制度。下面分别加以探讨。

(一)常规工作制度

开展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常规监控工作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这些制度主要有: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教务秘书工作例会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院系教学状态基本数据统计与公布制度、教务工作助理员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制度、教学信息管理与反馈制度、作业和试卷抽查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这些在前面已分别作过讨论。通过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运作这些制度,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关键因素和主要环节,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质量责任制度

由于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院系等)及其教学与管理人员所赋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各有不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应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要求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教学岗位的职责。例如:教务处的工作要求及质量责任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质量、教学运行管理质量、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质量、教学辅助管理质量等;院(系)的工作要求及质量责任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与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教师与实验室质量管理、学生学习质量管理等;教师的工作要求和质量责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实践实习指导质量、教学改革与创新质量等,详见本书第六章第三节“教学管理组织与教学质量责任制”部分内容。在完善教学质量责任制度方面,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制度上确定学校和院系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敦促他们定期研究教学工作,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优先地位的落实;二是制定对决策者、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责任进行追究的制度。

(三)质量奖惩制度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与教师身上。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加强质量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制度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与处罚两个方面。

在教师教学质量奖惩制度建设方面,高校要通过制定教学工作奖励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或增设专项奖励项目和基金,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一方面,对教学质量高和在学校教学改革与基本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将津贴的发放、职称职务的评聘、评优评奖与教学工作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为充分调动教师认真执行教学质量标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如教案书写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教学基本功讲课竞赛等。另一方面,对有教学与管理事故的教职员工实行惩罚与淘汰机制,如实行教学质量的“一票否决制”,对产生教学事故的教师,视事故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取消津贴、记过、全校通报直至调离教学岗位和取消教师资格的不同处罚。关于质量激励问题,详见本书第六章第四节。

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学生学习质量奖惩制度建设,形成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激励机制。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风,能否自觉主动学习,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此,高校要通过实行优秀学生校内转专业、基础课分级教学、设立创新学分和创新基金、免试推荐研究生、学科竞赛奖励、评定奖学金等一系列学习激励政策,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教学资源保障制度

教学及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力、财力、物力作为保障。高校要按照“三优先”原则,从制度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制定一系列稳定、培养、引进和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在经费预算和经费投入中,优先保证教学改革、教学运行和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的需要,并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5%;在教学物力资源条件建设中,优先保证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建设项目,从制度上保证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学资源等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在制度建设与创新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各项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之间的内在协调,包括校级制度与院(系)级制度之间的协调、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要通过不断修订制度和加强制度整合,保证制度的先进性和制度之间不相互矛盾。二是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引导性作用,不能因规范性的要求而阻碍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要通过制度的引导作用,变强制性的他律为自觉性的自律。三是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要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案例:科学规范的制度是保证教学有序运行的基础,合肥工业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近些年来,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教学管理规律,在建立健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合肥工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暂行办法》、《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关于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并建立了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贯穿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制度,考试巡视制度,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采集制度,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和公示制度,教学工作定期座谈会制度,两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制度等,从而使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做到有章可循,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和教师主动教的积极性,近年来,该校还从教与学两方面将一系列激励机制引入学分制教学管理之中,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学习激励方面,学校实行了多种形式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习激励机制,如:①实行优秀学生校内转专业制度,对于那些入学第一学期所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位于本年级、本专业前列并且转专业确能发挥其特长的一年级学生,可以申请在校内重新选择修读专业。这一办法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部分专业意愿不对口的优秀学生找到了充分施展其才干的用武之地。②试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一年级学生入学后根据其高考英语成绩和新生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及专业类别进行分级,按级组织教学,并实行“滚动管理”、“择优淘汰”机制。分级教学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因材施教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③学校还实行了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免试硕士研究生、重奖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得显著成绩的学生、优秀学生减免学费和评定奖学金等一系列学习激励政策,从而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营造了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风的好转。

在教师教学激励方面,该校也引入了多项激励机制,例如:①开展学生选教活动。早在2000年,学校就决定对99级开设的“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基础课程实施“学生选教”试点,并颁发了《关于开展学生选教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学信息自主选择教师为其授课。学生选教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2002年全面实施学分制后,学校将学生选教这一激励机制进一步引入教学之中,对基础课实行挂牌上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授课教师。同时学校对公选基础课实行分层教学,针对各专业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时间开设多种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由教务处通过学院向学生发放各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表(学生篇),由学生对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及全部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广泛搜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炼评价结果。统计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奖、岗位津贴直接挂钩,并在教师职称评聘中作为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的依据之一。

注释

[1]周三多,陈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68.

[2][美]菲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M].杨文士,廖永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

[3]杨文士.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9-43.

[4]覃业飞.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5):37-39.

[5]陈建湘,谢再莲.试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4(15):246-248.

[6]白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思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64-65.

[7]黄萍.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理论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5):88-90.

[8]郑家成,何全旭.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优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7(3A):55-57.

[9]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9.

[10]张继英.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0):21-23.

[11]刘建和,李静山,彭世国等.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118-121,125.

[12]王章豹,孙显元,李钢.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第二版)[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76-85.

[13]周兴国,李子华.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86.

[14]黄忠国,李文杰,李静等.试论教学督导团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4):141-142.

[15]王旭林.论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