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解读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解读

汪世共

为了积极应答社会发展的呼唤,自觉融入世界改革的潮流,忠实履行高中教育的使命,巩固扩大义教课改成果,2008年秋季我省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将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了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人将解读《方案》的粗浅体会撰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二、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具体目标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的实践;(2)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四、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其整体结构如下: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一览表

img26

img27

五、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配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如要求学生第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Ⅰ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两假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时间安排的变化,要求课程实施者改变以往主要是按学时备课的方式,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高中各科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高中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配一览表

img28

六、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整体设计

img29

七、关于普通高中三年新课程及学分的具体安排

新课程对学生三年的课程学习作了指令性安排,第一学年学生必修课总学分必须完成80学分,各学习领域、各科目要有相应的学分;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必修课总学分必须完成32学分以上,第二学期学生必修和选修必须完成14学分,第三学年学生选修课必须完成19学分以上。学生毕业总学分不得少于144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不少于116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28学分。

高中三年课程及学分安排一览表

img30

img31

八、关于我省2008年高一年级排课具体安排

2008年秋季我省高一年级正式实施新课程方案,省教育厅根据外省实施新课程方案经验,结合我省具体实际,制定了《江西2008年高一年级课程安排示例表》,具体如下:

高一年级排课示例表

img32

注:/4、/3、/2、/1分别指周课时为4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

九、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

(1)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生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高速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结构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反映其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4)课程设置发生了转变。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5)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新课程实施致力于学生个性成长。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举、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方案还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

(6)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