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实验与新课程改革

化学实验与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括的内容与培养目标。新《课程标准》不再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加设了“活动与探究”。

化学实验与新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在知识观、教学观、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带来很多的冲击,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作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主要手段,根据自身特点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做一些改变。

一、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地位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新课程对实验的要求,所以说《新课程标准》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真正由“讲科学”、“看科学”转化为“做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在课程改革中尽管涌现出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课本,但有一个最显著的恒定的趋向是“走向实验”,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化学(第一册)教材为例,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有一句话很恰当地表达了做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起;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探索,学生才能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化学实验是以掌握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及其规律为目的、调控物质运动的状态与过程的科学实践活动,化学中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运用化学实验所确立的化学学习平台,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既包括了学生必须把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设施的广泛使用,使很多实验可以通过电脑动画模拟,甚至在某些模拟中现象更明显,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学生也是通过感性的认识,完成知识的积累。但是我们必需意识到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的实验活动中才能学到。知识不再是课程的全部。新版的大纲中也将“提高学生的素质”改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测量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科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累计和认知能力的增长,接受和理解他人的经验,更注重学生整体精神的构建,我们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二、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探究性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实验在传统教育中所包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等,授课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实验辅助,还多为验证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运用不多。如果教学中有一些探索性的实验或问题,那也不过是在教师指导下经历一下类似科学家那样的发现真理的认识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了解这种过程。其实科学教学过程也应当看作是一种探究过程,就是说学生自主掌握他所研究的事物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正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蕴含着教育的本质。这样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括的内容与培养目标。强调实验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而言。学生所认知的科学知识,相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只有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科学方法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不再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加设了“活动与探究”。“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又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例如,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反应、产物是什么等),怎样去解决,等等。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同学间交流探究方案(要告诉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在哪些方面还可以作出改进,再根据设计方案画出装置草图。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学生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甚至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教师对探究的评价应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要立即否定,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自始至终是实验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提出问题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知识、能力、态度得到统一的发展。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实验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实验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实验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所以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进行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又是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重大变革,是一件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事,也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课程改革这一伟大事业中,作为课程改革主力军的教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一册)

2.刘知新等,《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