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蓬勃地开展。2001年7月21日中国教育报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第二部分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际上是要实现六个转变。这一点就是要对课程的总体结构进行调整。另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课程,而且在基本要求方面全国是统一的,同时考虑到地区差异,各地又有适当的自主权。这也是原有课程所缺乏的。

3.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2001年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蓬勃地开展。2001年7月21日中国教育报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纲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改革的原则、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部分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际上是要实现六个转变。对各门课程,各个年级学段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无论哪一门课程,传授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时一定要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升华为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一点就是要对课程的总体结构进行调整。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课程本身的特征,而忽略了课程间的联系,课程间的整合。另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课程,而且在基本要求方面全国是统一的,同时考虑到地区差异,各地又有适当的自主权。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了。所以,新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难、繁、偏、旧’,而要持续的更新,有意识的选择那些最基本的、最有长远意义的内容。强调了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是原有课程所缺乏的。应该改变那种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特别是对信息获取、主动加工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就是说评价不应该只是打分,区分出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不是仅以此为目的。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注重过程的导向,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的改善。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安排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