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缘起

新课程改革的缘起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就课程教学改革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开展了7次比较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0年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并在全国10多个省市试验。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缘起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几乎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力度。单就课程教学改革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开展了7次比较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

第一次课程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1952年由教育部报经中央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了《小学暂行规程》《中学暂行规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发的第一个全面规范中小学课程的政府文件,它明确了中小学的性质、教学原则和教材、升留级制度等,初步奠定了新中国中小学课程的框架。这个计划受前苏联中小学课程影响较大,课程设置为单一的必修课,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要求。

第二次课程改革。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一五”计划。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决定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并成立语文和历史两个教学问题委员会,分别研究语文、历史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方针和原则。根据颁布的中小学学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有关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4年开始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1956年,这套教材编写完毕,于同年秋季开始出版发行,适用学制为12年制。1957年根据教育部指示,这套教材内容作了精简。

第三次课程改革。

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教育部党组《关于编写普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材的意见》。教育部决定重新编写中小学通用教材。1960年下半年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的指示精神,编写10年制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从1961年起陆续出版发行,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

第四次课程改革。

1963年,在总结了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后,中共中央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教育部根据这两个条例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即《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新的教学计划对文化课、政治课、生产知识课以及生产劳动和假期,都作了必要的安排,确立了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为重点的课程模式。各学科根据编写的教学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新教材。但是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新的教学计划以及各科的教学大纲、教材,并没有全面实行。

第五次课程改革。

1978年,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小学实行10年制,小学5年,中学5年。这个试行草案以及相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改革。这套教材开始编写于1977年,各科教材第一册从1978年秋就开始面向全国供书,适用学制为10年制。

第六次课程改革。

1981年,教育部对《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的小学部分作了修订,调整了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将“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恢复地理和历史课,增设了劳动课,外语课改为有条件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设。1984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的安排意见”,并分别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和《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对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数学、外语、自然常识、劳动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这个教学计划规定,从高中二年级开设选修课,并将劳动技术教育列入正式课程。这个计划首次提出分科性选修,分为侧重于文科、理科的两类教学计划,高二分流。从此时起,开始形成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模式。

第七次课程改革。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全国分期分批普及义务教育。刚成立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修订后的18个学科的教学大纲。根据新大纲的规定,各科教材又做了一次大修订,有些教材重新编写,适当降低难度。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92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将“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这个课程计划第一次将小学和初级中学的课程统一设计,并且根据各学校学制的不同情况,将课程计划中的课程表分为“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在课程表中将全部课程分为两大类: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表中还留有空间让地方安排课程。

国家教委于1996年颁发了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稿)》。同时,基础教育司制定颁发了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教材,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天津、江西、山西进行试验。2000年1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并在全国10多个省市试验。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