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槊刀的缘起

槊刀的缘起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惜的是该本的首页残破,今天已无法知道花灯肇创的时间,以及关于“槊刀”的起源和“天王刀”的得名。其一是许村的大刀由来已久,肇起何时已无法考证。传说许村的大街小巷里,常常要出现一种怪兽,名叫长脚鹿。“天王刀”的由来还有第三种说法。因富昇大社是许村的祖社,社之刀当然是祖刀。其后的咸丰六年三月,太平军败走许村。
槊刀的缘起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为何要制成刀形花灯,又肇起于何时呢?据许九益在1988年采访得出的结论是清同治初年(1865年前后)为杀“长脚鹿(邋遢相)”而肇创的。

图9-2 正月十五刀形花灯

清咸同间,太平军先后三次进出许村。乡绅许志堂、许钧元招募团练,保乡护民。村庄更遭浩劫,烧杀无计。乱后,十里许村到处是断壁残垣,横尸遍野。幸存者目睹惨状,惊魂不定,心生恐惧,疑神疑鬼,一有风吹草动,就流言四起。有人说,看见种福厅巷弄的高墙上有“长脚鹿”垂下长脚,夹走人的帽子,夹住人的头颈,用脚趾剜人耳目,越传越神,弄得人心惶惶。阴雨天,村民早早关门闭户,晚上竟无人敢出门。于是,在江湖术士的指点下,许氏六份种福厅派首创大刀灯,冀以驱邪祈福。然后,许氏其他门派也竞相仿效,尊奉种福厅派大刀灯为“天王刀”,并将大刀灯与传统的长钱灯、龙灯、花灯、伞灯、旱船、秋千等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许村独具特色的花灯会。

从新发现的一本残破的《花灯会支用账》[16]来看,许九益当年“同治初年肇创说”是不准确的。尽管这是一个残破本,但相关的文字信息却是明确的。首页仅存一角,十个字,第一行为“原老簿记”,第二行为“乾隆五十二年”。后面能全面看清的是从乾隆五十七年(1592)开始的。可见,许村的花灯会早在乾隆前就已有相当的规模。同治初年应是重兴,而不是肇创。

这个本子同时还解决了刀名混乱的问题,原先民间口语中的“楚刀”、“戳刀”之争也就有了定论,刀的名称,簿中也明确记为“槊刀”。可惜的是该本的首页残破,今天已无法知道花灯肇创的时间,以及关于“槊刀”的起源和“天王刀”的得名。不过有了这个本子,后面的两种说法倒是有了些可信度。

其一是许村的大刀由来已久,肇起何时已无法考证。传说许村的大街小巷里,常常要出现一种怪兽,名叫长脚鹿。它身材高大无比,可以将脖子伸过高高的马头墙来吓唬过往行人。每当夜幕降临,在幽深阴暗的街巷深处,冷不丁,一个长长的脖子伸过马头墙来,一下子咬住人的衣领将人高高提起,吓得行人魂飞魄散。村中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天夜晚,一对新人住在当街二楼的房间里。当新娘子将一盆水从仅能容一个人头通过的小窗子里向外倒出时,惊动了长脚鹿。它就把头从那个小窗户里伸了进去,结果把一对新人活活吓死。老百姓的愤怒情绪再也抑制不住了,纷纷提议,要设法除去地方一害。可惜,长脚鹿的脚太长,脖子太高,几乎没有哪一把刀能够得着它的脖子,砍下它的脑袋。后来有人就想,能不能定制一把能超过马头墙的加长型的大刀。这样,只要长脚鹿将脖子一伸出来,就用这把长刀奋力砍去,肯定能斩下它的脑袋。这一招果真有效,吓得长脚鹿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出来害人了。于是,许村人就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舞大刀,以此来震慑长脚鹿,确保一年平安。只是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许村遭洪杨之劫,五大方东西十八门中只有中方的种福厅派尚能坚持年年嬉刀,其他各门都已无力支撑。故而同治间重兴刀会,各门都尊奉种福厅的大刀为“天王刀”。

“天王刀”的由来还有第三种说法。清道光年间,升溪涨大水,将河前的古富昇大社给冲毁了,挂于社屋中的大刀就被冲入溪中,一直漂到种福厅前,才被种福厅人发现并打捞起来。因富昇大社是许村的祖社,社之刀当然是祖刀。后因古富昇大社没有重建,村人为褒奖种福厅人打捞祖刀之功,众议将此刀归种福厅祠堂保管,并尊奉为“天王刀”。

无论“天王刀”是因什么而得名,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太平天国期间确有停止灯会的情况。《富溪大社支用账》有关于咸丰三年(1853)的支用账记录,但这年的内容非常少。这里把其年的收支全录如下:

三年正月十九日

收祭会余一百六十七文。收卖卜面一百六十文。收还灯喜庆,三百五十文。

收仲秀还利一百八十文,入。收百祥还二百文,入。收祭会账七十文。

支一百文,头首柴。支八十文,上料纸四十张。支五十文,三十夜,付鲍喜看火烛。

支五十文,年头灯。支七百三十二,取大锣一面。

支一百三十二文,算账六人伙食。

此前每年的支用账中都要记录该年有多少人入股,每股收股费多少,而这一年没有收入股费。很显然,正月里所有的活动都没有举行,并且出现了花732文买大锣和六人的算账伙食。这似乎是对社屋的一次大清账,大有解散会社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延续了六十二年[17]的会社要解散呢?

据民国《歙县志》[18]兵事条目上记载:“咸丰二年八月,太平军窜歙境,唐义训合浙军刘典击走之。”条目下有详注:“古隆贤遣其党由太平入箬岭至许村,二十一日前队距潜口不远,刘典所部堵之,唐义训以兵会。二十三日,敌复由许村分股扰石门,窜绩溪。二十四日义训出丰口与典直捣许村,敌巢败之,越箬岭遁。”从记载可知,咸丰二年(1852)八月,太平军从箬岭至许村,并以这里为据点分击潜口、石门、绩溪,最终战败逃出箬岭。太平军在许村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对许村的烧杀掠夺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一个富庶村落几乎被夷为平地。族谱记载这是继元代壬辰之变后的第二次浩劫。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花732文来买大锣了,其目的也很可能就是为报警之用。

在一场大浩劫刚过去四个月的咸丰三年春节,大家仍然是人心惶惶。面对生死未卜的新年,大家怎么有心思来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呢?

其后的咸丰六年(1856)三月,太平军败走许村。咸丰十年十月,李秀成率太平军十万过箬岭入许村。同治二年(1863)八月,太平军古隆贤部入箬岭至许村,许家泽之母宋氏等九位妇女在大宅门被杀焚尸。《富溪大社支用账》也就记到咸丰二年为止,后面还有许多空白页,这也说明从此灯会就没有举办了。

花灯会的再次重兴是在太平天国以后,所以前面口传中有关同治二年以后再兴灯会是有依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