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结合

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结合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随着浮躁的功利主义从社会中蔓延进入校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充分结合,往往容易忽视思想品德修养,一切以学分为指挥棒。培养学生的品格,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客观地说,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框架。大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其品格修养将直接体现为对“伦理与责任”的理解和实践上,在企业中体现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结合

爱因斯坦曾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简单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从古至今,能够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往往具备了不甘于流俗的气概和担当精神。而今天的大学生虽然不缺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但很多人缺乏“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而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自强不息,最多“自强”而已,不会“强他”,更不会“强国”。没有深邃的文化底蕴、没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承托的奋斗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勇挑时代大梁的杰出人物。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然而随着浮躁的功利主义从社会中蔓延进入校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充分结合,往往容易忽视思想品德修养,一切以学分为指挥棒。培养学生的品格,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学术卓越不能代替价值观、道德和情操的教育。社会公众和受教育者对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是否达到一流,他们并不关注这所大学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获得过多少奖励,而是关心大学能否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在精神、文化和道德方面为我们的社会能带来什么样的进步。大学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引擎,也要在维护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国家利益坚定的维护者。这是大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有一种片面的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几乎大学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而忽视价值观、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教育观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未来一批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乃至国家领导人都要出自现在培养的大学生中;还有,无论现在和未来,我们政府的素质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水平也与大学的教育密切相关。面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另外,大学不能忽视对社会关怀和人文价值的追求。因为明日的创造性人才不但要求有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而且人文艺术、经济、公共政策和管理领域的知识技能也要掌握。这是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价值观、知识、信念和道德的基础。

因此,一流大学的建设不能片面追求学术卓越,还要注重师生的价值观、道德和情操的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操的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四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上,而要将这方面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包括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师德教风建设,同时在课堂之外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注重道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学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地服务于社会的意识。[4]

作为大学生个体,也需要在内心树立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具备自己的精神追求。当前,在基本价值观的层面,中国和西方世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发生冲突。实际上,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西方世界所独有,中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正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走了一条与西方世界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它的持续发展将会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民主制度,它符合中国国情。每一位当代大学生都有必要了解我们的国情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一些基本问题形成科学的判断,进而对当今世界的变化和人类面对的各种挑战有更深远的认识,而不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

人不是机器,不能仅满足于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片面强调智力的作用,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会导致智商高但情商低,道德观念缺失,关心他人的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道德是维系我们社会正常秩序和进步的基本准则。同样,道德也是科学精神的基础,要做出独创性的研究工作自然要以很好的道德修养来做心理和思想上的保障。这个基本道理在许多成名的大师和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过程中得到验证。

客观地说,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框架。改革开放以后,实用理性主义被释放出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但也带来了价值观混乱、物欲膨胀、道德滑坡等问题。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实用主义的冲击。可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产物,金钱不能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物质生活不能成为人的唯一追求。大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其品格修养将直接体现为对“伦理与责任”的理解和实践上,在企业中体现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无论在职场中的层次如何,他所作的每一个决策,一定都需要分辨并思考其中的伦理与责任,并严肃地做出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大学生的品格水平,也将直接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式上。一个有着良好品德修养的人,将会在工作中秉承推己及人的精神,其沟通方式也将更利于他人接受。

因此,大学生要想成才,在学习能力之外,还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无论将来治国、治学还是经商,都要有一种挑大梁的意识,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命运融入国家的进步过程中,自己能为社会贡献什么,而不是一味只想着向社会索取什么、索取多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