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现状

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现状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结构与课内语文教材知识结构、课外自读教材、课外知识方面的活动、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叶圣陶先生最早对语文的内涵做出了解释,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纵观建国后历年来的语文教材,一直秉持“听、说、读、写”的原则,无太大的改变。这种不够积极的学习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中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结构与课内语文教材知识结构、课外自读教材、课外知识方面的活动、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些要素最终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学习知识兴趣不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的现状。

(一)语文课本知识结构分析

1.内容相对固定的语文学习教材

叶圣陶先生最早对语文的内涵做出了解释,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他一些教育大家也迎合了叶老的语文观。纵观建国后历年来的语文教材,一直秉持“听、说、读、写”的原则,无太大的改变。目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首的多家出版社编订的语文教材都有“现代文、文言文、写作”三大“黄金板块”,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且教材编纂者都能根据最新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调整和更新现有的知识内容,但变化的幅度较小。

2.秉承传统的课外自读教材

现行各家出版社的语文课外自读教材的阅读板块,在编排体例上多与课内阅读教材相对应;中学语文课外自读教材的写作板块,有供学生自由选作的“写作园地”,写作题目也多与课内教材相对应。这种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由于是高耗的、重复性的学习,会影响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吸收进度。而中专类的语文教材,自读课本编排相对灵活,为了让学生能吸收更多样化的知识,增设了诸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的经典片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阅读视野,丰富人文素养,值得提倡。

(二)取向单一的语文课外知识活动

对于构建中小学生语文知识结构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尤为重要,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记忆在脑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注定是“死知识”。调查发现,师生将学习的重心大都放在了课本上固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语文课外知识活动的开展屈指可数、形式单一。即便是开展了“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等语文课外活动,效果也不理想,因为固定的、单一的比赛形式易形成只有“擅长的同学才能参加”的固定模式,学生的参与数量和参与度都是有限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摒弃“刻板的死的知识”,提倡“灵活运用的活知识”。比如,河南省郑州市一些中学的做法颇有新意:根据学生发展状况不同设置诸如“文史PK”、“我最能说”、“我写我成长”等不同的活动类型采取班内分组、班级为单位在校内参与竞争等形式,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类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大大积累了广阔的语文知识。

(三)固守传统的语文知识教与学

1.教师语文知识授课模式

舒尔曼(Shulman,L.)指出:“倘若要推进教师专业化,就必须证明存在着保障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教师职域里发挥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10]当然,作为语文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应该丰富和明确。目前,一些语文课堂中,教师授课模式多为“讲为主,练为辅,讲练结合”。素质教育的实行和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解放了语文课堂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很多内容不是靠老师的讲,而是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例如,对于《项链》这一课,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老师就要少讲,学生就要多说多悟;但对于《逍遥游》这篇艰深的文言文,学生不甚理解文本中蕴藉的庄子高深的道学思想,因此更需要老师的讲解,而不是学生无谓的练习。

2.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模式

弗莱雷曾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教师说成是储蓄者,而学生则是银行,储蓄者传授多少知识学生便接受多少知识,弗莱雷把这种教学称之为“银行储蓄式教学”。很显然,传统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收获的知识极少。这种不够积极的学习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的日常交流和练笔也是一种学习,语文学科的知识应用性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而学生语文学习的思路和其他学科并无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语文知识积累效率低下。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地读优美文章、优秀作品,自发地创作自己的作品,这种打破传统的语文知识学习模式,会形成“举一反三”的效应,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