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广西民族大学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领导班子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出当前学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坚定了全校师生员工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广西正抓住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开发的各种重大机遇,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广西民族大学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广西民族大学作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自2009年3月以来,按照中央关于本次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提早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以实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调研、宣讲、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深化了全校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学校领导班子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出当前学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进一步理清了办学思路,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坚定了全校师生员工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学校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基本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党委牢牢抓住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领导和带领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当前,广西正抓住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开发的各种重大机遇,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加快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就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以下基本共识。

(一)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进一步增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工作,把学校的改革发展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全局中思考,放在未来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新使命中谋划,围绕“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怎样办好这样的民族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新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理清发展的价值目标、办学思路发展策略,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现实、最迫切的要求,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二)解放思想是重要法宝,要进一步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学校大发展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我们要正确认清形式,准确把握校情,探寻发展规律,找出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步消除制约发展瓶颈,继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大发展。

(三)质量和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

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于、服从于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合格公民。牢固树立特色发展的理念,正确理解和把握质量与特色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特色观,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求发展,在发展中强化办学特色,建设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民族院校。

(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辩证统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求职就业中,关注学生愿望,尊重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教师为本,就是关注教职员工的现实需要,注重激发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尊重教职员工创造,促进他们自我发展,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理解好、把握好、处理好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系,促进三者的辩证统一。

(五)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要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要分清和处理好轻重缓急,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全区、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放到建设高水平的民族大学目标中去把握,努力使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协调,在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学院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的关系,统筹校、院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中的双向资源开发,努力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

(六)党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坚实保障,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科学发展的领导

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是保证党对学校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使党委始终成为学校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学校各方面事业的科学发展。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学校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校、院两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办学方向,更新办学观念,创新办学思路,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和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迈上了新台阶:学科学位点建设全面展开,学科发展平台得到了拓宽;教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质量持续提高;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明显,办学条件有了实质性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突破,国际化特色持续突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2005年,学校成为国家民委与自治区政府共建的普通高校,成为自治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两所高校之一。同年,我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06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西校区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当前,学校正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进入了发展内涵,提高层次,提高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新阶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需要进一步理清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把“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确立为办学特色定位,提出“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办学理念。实践证明,这个办学定位是切合我校学科发展的实际,体现广大教职工的意愿,符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乎民族院校办学规律的。然而,学校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力度还不够,实现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南宁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与大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这样的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进一步理清我们的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发展各方面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现有办学资源为基础,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和配置,提高办学效能和效益,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学校走在广西高校和全国民族院校的前列,仍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偏少,尤其是理工科的发展水平偏低;学位点建设不够平衡;科研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科研的协同攻关和整体竞争力不够强,国内外影响力不够大,高水平科研成果还比较少,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偏少,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能力、取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的能力和培育科技产业的能力都比较弱,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还比较薄弱,有影响的团队还不多,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还比较少,得到社会认可的名师偏少,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3.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大。学校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推进激励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健全,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改革未能满足学生需要。少数课程特别是选修课建设水平不高。教风、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推进

学校更名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运行还不畅,学校办学权力过于集中在学校层面,学院的管理责任不到位,自主权不够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教学机构设置关系理得不够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分工合作协调机制不够合理。学校、学院学术组织体制不够健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各级各类学术机构的实际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以及有关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5.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教职工住房、收入分配、贫困生资助、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职工子女上学、相思湖治理等都是全校师生员工热切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虽然学校已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但由于其涉及面广,解决难度较大,要想得到妥善解决,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在教职工住房方面,3栋高层住宅楼交付使用后,情况大为改善,但部分教职工住房条件仍急待改善,特别是青年教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仍然较突出。在收入分配方面,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学校附中、附小体制定位还不明确,附小、附中所面临的经费、编制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附中的教育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无法满足教职工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在相思湖治理方面,由于近年学校发展规模大幅增长,污水排量激增,导致相思湖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学校前几年已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也正在抓紧推进相思湖治理工作,但要取得实质性成效还需继续努力。

6.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校在努力探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着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学生党建工作在各学院开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党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发展,轻教育”现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惩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有待加强。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干部考核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亟需加大。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大。

7.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校尚未建立多层次、多功能、覆盖面广、能满足教学科研管理需要的校园网络和信息平台;图书馆及特色文献资料建设滞后;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工作条件有待改善;东、西校区基础建设的步伐需要加快;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办公用房不足,特别是实验室用房严重紧缺;留学生教育的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管理部门服务师生的意识还不够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领导班子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讲,主要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地方大学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讲,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驾驭能力、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科学发展。

1.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

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深入学习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但班子成员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高校究竟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浅到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有的同志往往忙于日常事务,对理论学习投入精力不足,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强;有的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未能很好地联系学校发展实际深入思考,理论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践做得还不够。学校领导班子集中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研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践,如何破解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难题还比较欠缺,直接影响到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2.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意识还不够强

学校领导班子重视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克服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但班子成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统一。有的同志对学校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认识不足,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有的同志拘泥于以往工作的成功经验,凭习惯做事;有的同志在推进发展中满足于当前成绩,缺乏继续开拓创新的精神,局限于地方院校的视野;有的同志对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当改革遇到障碍和出现问题时,思想准备不足,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不足。学校领导班子尽管在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上有共识,但对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

3.领导班子统筹协调、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

学校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和解决阻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和建设,促进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整体推进学校全面发展。但领导班子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积极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对于更名不久的广西民族大学来说,学校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志对如何根据形势,结合学校实际,集中精力抓好大事,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统筹学校发展全局,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还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同志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4.领导班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断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进行有益尝试,但在具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主动性还不够。在领导体制方面,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机制还不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未能贯彻落实;在民主管理体制方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机制还不够完善,如何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等学术组织的作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对如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创新不够,缺乏相应的举措,影响了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5.领导班子坚持群众路线、主动服务师生的自觉性需要增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注意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到基层调研等方式,听取群众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但总的来看,领导班子密切联系师生员工、服务师生员工、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的意识还不够强,陷于具体的行政事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等方面,离师生员工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是往往在学校层面想得多、做得多,而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意见、解决问题做得少,导致对某些问题把握得还不够及时和准确,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学校领导班子将以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学校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明确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确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1.学校办学定位

在总体发展目标上,要用我们的智慧、热情和才干,努力把广西民族大学办成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富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特色,能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区域国际间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成为培养民族地区干部和民族事业发展所需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地。在办学层次上,要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拓展国际教育,办好预科教育。在学科发展上,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重点推进、统筹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民族学,丰富该学科建设的内涵,加快发展中国—东盟学科,发挥该学科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引领作用,强化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为主打学科的工科建设,统筹发展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较高、心理品质较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服务面向定位上,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面向东南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稳定繁荣中起引领作用,在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带头作用。

2.学校发展思路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认真解决“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怎样办好这样的民族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按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的要求推进学科与队伍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促进“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交叉渗透、相互融通,搭建高水平民族大学学科发展平台;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以增设专业方向为突破口,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围绕特色人才培养,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科研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开发国际合作间的双向教育资源,提高合作办学层次,拓宽国际交流空间,推进国际化进程;以西校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管理模式改革,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改进和健全后勤保障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

3.学校发展战略

在发展战略选择上,学校将积极推进以下发展战略:

一是质量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牵引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二是特色发展战略。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更加注重特色优势建设,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园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并促进民族性、区域性和国际性统一与融合,使学校的整体特色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三是国际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国全区对外开放事业,立足东南亚国家,拓展东亚、南亚和欧美国家;同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以特色学科建设、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科研合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研究项目和领域作为增长极,加以重点建设,实现其非均衡超常规的协调发展,以影响和带动全局发展。

五是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力度,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创新团队的组织新模式,增强培养和集聚人才的能力,造就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创新团队。

(二)正确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

1.民族院校特殊性与高等学校共同性的关系

广西民族大学作为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由于民族院校在办学宗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我校又要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办好广西民族大学,应注意处理好民族院校特殊性与高等学校共同性的关系,把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与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结合起来。

2.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广西民族大学的整体实力比较薄弱,在办学条件、教学科研力量和水平等方面,与高水平大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扬长避短,以局部优势取胜,就成了新形势下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特色发展主要是一种局部的重点发展,其实质是通过集中优势力量,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以特色发展带动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目的。

3.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国际性和区域性、民族性是一个统一体,国际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区域性、民族性,真正民族的、本土的东西,才具有与世界交往的价值。广西民族大学推进国际化不是要取消自己原有的民族性、区域性特色,而是要拓展和强化这些特色,并使之提升到国际级水平。因此,应注意把国际性与民族性、区域性切实结合起来,既要不断增强国际化程度,又要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特色。

4.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关系

我们应注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学会正确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不同民族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加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平等团结,让他们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感情,弘扬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营造良好的多元文化共存的、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和睦相处的校园环境,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最为主要的任务。要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把握发展节奏,着力推进从量的扩张为主向品质提升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即从有利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出发,加强内涵改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发展综合优势,强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渗透和融合中形成新的优势。要通过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

6.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学校要统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注意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消除学校发展的障碍,以改革促发展,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途径,我们要结合本校实际,以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以及促进学校发展为准则,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理顺关系,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增添动力,积蓄后劲。我们不仅要坚决防止重稳定、轻改革,把稳定与改革对立起来的消极倾向,而且要防止重发展、轻改革的片面做法。

(三)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举措

1.重点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学科优势特色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全力快速推进学科建设,构建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促进“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交叉渗透、相互融通,打造核心竞争力。民族学学科以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等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为重点,强力推进民族学学科群建设,丰富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努力抢占国内民族学学科的制高点,使民族学学科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影响力的教学、科研重地之一,学校成为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壮学、瑶学研究基地。强化中国与东南亚文学、艺术、文化、经济、法律等的比较研究,加快中国—东盟学科群的建设,发挥其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引领作用,使学校成为广西、泛北部湾乃至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各级政府的中国—东盟问题决策参谋中心和社会的中国—东盟信息咨询中心。切实贯彻“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坚持在优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等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推进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为主打学科的工科建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学科布局结构,提高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

结合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完善、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广西民族大学“十一五”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广西民族大学“十一五”校园建设规划》和《广西民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制定并实施《广西民族大学工科发展三年计划》,扎实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加快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争2011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验收,民族学、亚非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技术史、计算数学等支撑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基本条件,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切实向教学工作倾斜。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规范和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增设专业方向为突破口,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围绕特色人才培养,加强课程研究,进一步拓宽课程建设平台。

健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激励的体制机制,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努力增加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等标志性成果。力争三年内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教材、教学名师、教学团队零的突破。

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学术创新团队、专业教学团队和管理服务团队

坚持“稳定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学术骨干,发展全体教师”的策略,制定并实施“学科带头人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计划”,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创新团队的组织新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制定配套的考核制度和绩效指标,加强学科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引进与管理,形成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发挥作用的机制。

设立“相思湖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首席教授岗,打造人才新高地,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领军人物的作用。

制定办法,落实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和多渠道,加强管理干部的培养培训,切实增强管理队伍及其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政治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的管理服务团队,努力提高管理效能。

4.鼓励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提升学术品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围绕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调整科研发展的战略和策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催生一批高层次和高质量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着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主动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探索科技合作模式,包括校地、校厅、校企科技合作模式,拓展合作内容和合作领域。加强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做好广西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带动东盟学学科群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办法,支持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鼓励和促进横向科研合作,力争三年内纵横向科研经费翻一番。

5.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研究和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深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权限。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院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调动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机构设置,创造条件在政法学院基础上组建政治学院、法学院,理顺专业、学科归属的关系。

按照上级部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部署,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做好定岗定编工作,完成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岗位聘任工作。

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机制灵活、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竞争有序的后勤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坚持科研管理的学术导向,完善学术机构,更加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学院教代会制度建设,推进院务公开,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努力解决好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要始终关注和解决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改善他们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增高层住宅楼的建设,加快危旧房改房改造工程的进度,从根本上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问题。

进一步修改完善岗位津贴实施办法,提高岗位津贴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标准,逐年提高教职工的收入。结合全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新的岗位管理业绩津贴制。

尽快成立附属中学小学改革调研组,列出时间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交到党委行政专题会议讨论,尽快解决好教职工子女上学问题。

为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解决办公场所问题,改善办公条件。

真情关心贫困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提高资助力度,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资助。加强对贫困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全面发展。

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搭建学生与企业联系的平台;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用人需求信息;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及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提高就业管理工作效率,促进毕业生全面就业。

加快相思湖治理工程进度,确保2009年内完成治理工程,为师生员工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7.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教学科研、师生校园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制定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划,切实保证建设进度,加快改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人员,充实力量,加强指导和督查,全力推进西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特别是西校区理工实验楼、民族预科与干部培训楼、学生公寓、艺术楼、图书馆、基础设施等6个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争取2011年完成所有二期工程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加大投入,维修、更换、增添公共教学设施,改善留学生的住宿条件与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体育运动设施,推进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

8.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条件成熟的学院成立党的委员会,制定基层党组织活动的规则,提供必要的组织活动经费,保证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正常进行。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层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择优选用好干部,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

按照2009年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努力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贡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结合各民族学生成长的特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是关键。学校领导班子肩负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历史重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按照高校领导要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现代大学办学规律,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能力,提高办学治校的水平。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为干部和师生员工做学习辅导报告的制度,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进一步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健全党政主要领导定期找班子成员谈心制度,坚持和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完善党代会和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党代表和教代会代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校院领导的沟通机制,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坚持校情通报制度。

(三)加强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

坚持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制度,在决策前坚持广泛调研和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院制度,完善和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和来信来访登记跟踪制度,加强“书记信箱”、“校长信箱”建设。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整改,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四)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通过建立责任制、考核制、民主测评、重大事项申报、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外资金管理、建立廉政档案等制度以及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促进勤政廉洁良好风气的形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树立领导班子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