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叙事表现动态过程的叙述

新闻叙事表现动态过程的叙述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闻文本的叙述中,叙述的表现对象主要是动态过程,主要有概叙和细叙两种。概叙在新闻文本中的主要作用是在叙事、写人中勾勒出行为、过程的整体轮廓。正是因为细叙重在表现动态中的重要细节,展示事实的显著特征,所以文章学中把这种手法也叫“特叙”。

一、表现动态过程的叙述

叙述是对人物的行动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它是新闻叙事中表现事实整体的一种重要的手法,是新闻消息文本叙事的主要表现手法。在新闻文本的叙述中,叙述的表现对象主要是动态过程,主要有概叙和细叙两种。

1.概叙

概叙是概括性叙述的简称,是对人物行为、事件的过程所作的概括性的全貌叙说表述。概叙在新闻文本中的主要作用是在叙事、写人中勾勒出行为、过程的整体轮廓。

新闻文本叙事简略而集中,一下子能给读者一个比较完整的事件、人物印象,这是新闻的特征所决定的。新闻消息文本,特别是导语,常使用概叙手法来体现这一特征,用总括性的语言,粗线条地展示出事实的全貌。例如《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一千二百万元买回美加净》的导语:

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加净”化妆品牌,4年前曾“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经营,现在又被原主——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以每年支付120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买”了回来。到昨天为止,重归上海家化的“美加净”销售额已突破1.2亿元。[18]

100来字,把整个新闻事实的经过、原委、现状展示出来,读者对新闻事实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新闻文本中,新闻背景资料是新闻事实的补充或印证,有时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在文本中属于附属地位,如果是叙事性的就一定要简略,以免喧宾夺主,因此只有用这种概叙的手法。如:

1100多年前,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出作柳州刺史,在任四年间,曾大力倡导种植柑橘,并且身体力行,使广西成为我国一个传统的柑橘产区。

这是1983年9月19日《羊城晚报》的报道《爱国赤诚催人泪下,林孔湘遗书舍命治“黄龙”》中的背景资料,概括叙述出广西种植柑橘的传统。

新闻评论文本中,无论是以新闻事实为据提出观点、论点,还是对观点、论点的阐明或事例证明,都力求既明事又简要,因而往往也采用概叙的手法。例如:

有的地方,办公只重形式。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人加上部局领导人,还有办简报的秘书,再加上追踪采访的新闻记者,一路上,大小车好多辆,轰轰隆隆;吃饭时,酒肉饭菜好几桌,热闹非凡。希望解决问题的单位,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耗费在接待上。[19]

这是1986年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的作品,在这段文字中,开头提出了观点,接下来对观点进行阐释、解证,用概叙的手法叙述出形式主义下乡办公的全貌。

概叙作为新闻叙事的手法,在简略表现整体、全貌时不可不用。但是,概叙先要概括,或者对事实的过程、面貌等特点加以“抽骨”归纳,或者对事实的本质进行“提筋”抽象,因而使用不好,会使叙述抽象化、概念化,形成概念化叙述。虽然概念化叙述也是在叙事,但过于抽象只留下由一个个表达事实构成的对象概念组成起来的事实骨架。如2004年8月2日《京华时报》的报道《广场首装信号灯》:

昨天,本市首个太阳能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在天安门广场投入使用。7月31日,市交管局设施处民警在广场东侧路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西门分别安装了太阳能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并对广场周边人行横道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全部安装了反光道钉。

这种新投入使用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既省电又环保,所具有的蓄电功能,可保证信号灯24小时正常工作。

据介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首次安装交通信号灯。此举将大大降低游人横穿马路时的危险系数。

在这里,叙述新闻事实的每一句子都是由概念组成的标准逻辑判断,而这些表达概念的词语都是很正规的书面语词汇,如动词“投入”、“安装”、“施划”(这是个生造词)、“降低”等,名词是科学化或专业性的“反光道钉”、“蓄电功能”、“危险系数”等。整个报道严肃严谨,受众可知事、增知,但读起来却很费劲。新闻文本是说事,应该有动态,叙述有动感,而概念化的叙述缺乏的正是这些,没有鲜活,也就没有感染力,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影响了传播效果。

2.细叙

细叙是细致叙述的简称,是对人物、事物所作的详尽、具体的叙说表述。细叙同概叙相比,它所叙述的不只是事件的梗概,还有较多的细节。在报刊通讯、特写、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等新闻文本中,细叙是叙事的主要手法。

正是因为细叙重在表现动态中的重要细节,展示事实的显著特征,所以文章学中把这种手法也叫“特叙”。元代李绂在《秋山论文》中说:“特叙者,意有所重,特表而出之。如昌黎作子厚墓志,独抽出以柳易播一段是也。”就像新闻影像叙事中的特写镜头,放大细微之处,突出其具体特征。这种手法在消息文本中也经常运用。如消息《似曾相识鹭归来》,第一、二自然段写市府大院,人鸟和谐共处,第三自然段用一个有趣的镜头使这种和谐更突出:

一次,日本一个友好城市代表团拜会我市市政府。两市的市长正在客厅外的庭院里握手,一团鸟粪不巧落在客人笔挺的西服上,我市领导同志身上也溅到一点。主人脸上微露歉色。客人抬头望着树上那闯祸的池鹭,却说:“南京有这样茂盛的大树,又有这么漂亮的大鸟。真是太美了。”宾主相顾一笑,便原谅了池鹭的“过失”。[20]

细叙在新闻文本中,可以使叙述具体形象、生动可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但细叙也不能多用,更不能从头到尾都细叙,否则会造成文本笔墨繁冗,影响新闻事实简洁、鲜明的表达。

概叙好比树干,细叙好比枝叶。在新闻文本中,各有其用,各有其妙,各有其弊。只有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叙述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比较一下: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大平首相的夫人大平志华子,今天下午,由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陪同,到北京动物园观赏中国人民的礼物大熊猫“欢欢”……

路透社北京7日电“啊,新娘子,让我看看你的脸蛋吧!”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北京动物园,看望赠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两个消息文本的内容基本一致,新华社的消息用的是一句概括性叙述: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而路透社的消息概叙与细叙结合,除了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外,还有动作、表情、声音,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动的感受。相比之下,新华社的消息冷静、理智,行文呆板,缺少活气和感染力。

3.叙数

在新闻文本的叙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叙述手法,就是数字叙述。新闻要真实,要具体,以往人们常把数字叙述当成真实和具体的表现,仿佛数字叙述越多越好,数字精确到0.00000N最好。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数字叙述要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这是毫无疑义的。而具体叙述多少,精确程度如何,则要服从传播的需要。新闻文本不是统计报告,并不是数字叙述越多越好。另一方面,新闻是大众传播,讲究传播效果,过于数字化的叙述很枯燥,而且有些太专业的数字、太精确的数字,对大众来说不好接受,会影响传播效果。

对必要的数字叙述,也还有一个叙述方式问题,是平铺堆列,还是形象化和变化性叙述,效果就会大有区别。例报道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发生的那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火灾,它的灾难性,灾难带来的危害性,数字可以为证。如果一般叙述,就是:

这场大火,5万余军民围剿了25个昼夜,才得以平息。它造成5万余人流离失所,193人在大火中丧生,100万公顷森林、85万立方米存材被烧光,成为一片焦土。

而1987年6月24日《中国青年报》的《红色警告》没有这样平铺直叙,而是:

一把火,一把令五万同胞流离失所、193人葬身火海的火;一把烧过100万公顷土地,焚毁85万立方米存材的火;一把令5万余军民围剿25个昼夜的火,究竟从哪里、为什么、而又怎么燃烧起来的?

虽然两种数字叙述都能够增强新闻事实的意义,大众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后者把数字的叙述,放在排比句式之中,它们已不是一个个死数字,而是一颗颗能撞击读者心灵的子弹。强烈的情感,使新闻叙事效果达到极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