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叙述风格的嬗变

新闻叙述风格的嬗变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6章 新闻叙述风格的嬗变我建议我们应把历史叙述看成是一种带有必然的局限性的普遍风格的产物。……但是,对于新闻报道这种高度结构化的叙事类型来说,叙述风格的作用和影响却不是主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新闻报道中不存在叙述风格,事实上一些拥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著名记者并不在少数,如黄远生、范长江、穆青等。

第6章 新闻叙述风格的嬗变

我建议我们应把历史叙述看成是一种带有必然的局限性的普遍风格的产物。……风格可以被抛弃,但它们并不容易真正消亡。[1]

———亚瑟·丹托

与多姿多彩的文学和艺术的叙述风格相比,新闻报道的叙述风格显得相对平淡和单调。这也是新闻叙述与文学叙述相区别的一个特点。在文学叙述中,叙述者的个人风格往往是决定叙事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几乎同样的故事模式可以在小说中被千百次地重复,靠的就是叙述者(作家)营造的独特的语言魅力。因此,福楼拜深刻地指出,风格就是生命。在文学史上,凡是有一定成就的小说家的作品都是有自己鲜明的叙述风格特色的。但是,对于新闻报道这种高度结构化的叙事类型来说,叙述风格的作用和影响却不是主要的。一是因为新闻的目的在于迅速地告知事实,而不是追求艺术审美的价值;二是新闻生产过程高度的组织化和程序化,使得新闻写作有较为固定的行业模式,如对新闻标题、导语的一般性要求,倒金字塔结构等等。这样,新闻叙述者个人的风格发挥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当然,这并不是说新闻报道中不存在叙述风格,事实上一些拥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著名记者并不在少数,如黄远生、范长江、穆青等。但是就普遍而言,新闻报道中的叙述风格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记述者个人的特色,不如说体现为某一媒体和某一时代的新闻写作风格更为贴切。前者如“时代体”、“新华体”等,多为媒体从自身定位出发有意识地要求所属新闻报道者遵循某些共同的写作手法;后者则是新闻叙述者群体因受某一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气氛的影响,而表现出的无意识的写作“共性”。本章的意图就在于分析新闻叙述风格的这种时代变化。

对于文学叙述来说,叙述风格是“由叙述内容、主体情感和叙述形式综合形成的叙述的个体特征”,这种含糊的界定又常常用一些形容词表述出来,如“鲁迅的叙述锐利辛辣、冷峻而又热烈、朴素而又深刻、简洁精练而又隽永”;“巴金的叙述充满火辣辣的反封建的战斗激情,抒写对青春、自由的呼唤,宣泄对旧制度旧礼教的激愤,语言运用褒贬分明,文字潇洒”;“周立波的叙述清新秀朴,隽永含蓄”;“柳青的叙述笔触深沉厚实,豪迈开阔”等等。[2]可见,对叙述风格较难做科学化的分类,人们更习惯于用一些“通感”形容词来描绘某种叙述风格带来的心理感受。新闻叙述风格同样存在难于界定的问题,如对于一些名记者的叙述风格或可概括为:穆青之质朴、范长江之雄奇、郭玲春之清新、张建伟之宏大等;对一些新闻媒体的叙述风格或也可概括为《中国青年报》之清奇、《南方周末》之深刻、《三联生活周刊》之优雅、《新民晚报》之平易等等。正因为叙述风格往往是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对叙事作品进行的一种“描绘”,所以对它进行概括不免出现“千人千面”、“众口纷纭”的情形,况且本章的目的是对同一时代新闻叙述的总体风格进行“概括”,不够周全恐怕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缺乏统一的标准,但本章还是力图将复杂微妙的风格问题,化简为考察叙述者“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感情”和“对新闻叙述行为及新闻接收者的主观态度”这样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特定时代里浸蕴于大多数新闻报道的相似的叙述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