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叙述视角界定

新闻叙述视角界定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闻叙述视角界定1.叙述视角正如托多罗夫所说,“我们从来不曾和原始的未经处理的事件或事实打交道,我们所接触的总是通过某种方式介绍的事件。”2.新闻的叙述视角所谓新闻的叙述视角,就是作为文本的新闻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但据杨先生考察,新闻界在讨论新闻写作角度时,大都侧重于新闻立意角度,而对新闻叙事角度却鲜有论及,新闻角度反倒成了新闻立意角

一、新闻叙述视角界定

1.叙述视角

正如托多罗夫所说,“我们从来不曾和原始的未经处理的事件或事实打交道,我们所接触的总是通过某种方式介绍的事件。”[1]或者说,在文本中,我们看到的始终不是本来状态的事件或事实,而是对事件的这种或那种的叙述。叙述学也正是基于“真正发生了的事”与“叙述者告诉我们的事”的不同,才有了“故事”与“话语”之分。既然事情本身是叙述性的,那么就一定会有某个人在叙述。这个人,就是我们认识这一事件的窗口,这一事件,或者说文本中的事件,就是通过这个人的眼光和角度叙述出来的事件。叙述视角就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2]

既然存在的是不同视角的“看作”(see as),那么客观地“看”(see)就是不存在的。拉康认为,“现实”是自行呈现在那里的东西,而“真实”则是人们所阐述出来的东西,如果前一概念暗含一个固定的物象,那么后一概念则包含着一个主体活动过程[3]。观察的对象是“客观的”情况,观察者则是“主观”的情况,而主观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相对主义从来就否认人类对世界可以有客观的唯一的描述[4]。朱光潜曾把人类看待事物的态度归纳为3种:“美感的”、“科学的”、“实用的”。的确,大海对于作家、科学家或渔夫都各有不同的意义。现实的意义是相对于不同的眼光而言的。同一个事实如果从不同视角来阐述,那就已经是不同的事实。同是叙述三国的故事,分别从史臣的视角、文人小说家的视角和说书艺人的视角来叙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无名氏的《全相三国志平话》3本截然不同的书。所以,叙述视角既是读者进入文本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又是文本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决定什么被看到的关键。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叙事学家托多罗夫认为“视角具有第一位的意义”。

2.新闻的叙述视角

所谓新闻的叙述视角,就是作为文本的新闻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传播学者霍尔认为:“在事件从信源传递到信宿的过程中,‘讯息形式’是它必须采用的‘出现形式’。”[5]作为“讯息形式”,或者说“符号交流方式”出现的文本,新闻必是“看作”(see as)的结果,新闻叙述者在新闻中必会留下其抹不掉的痕迹。用瓦尔特·本杰明的话来说,就像“制陶匠人在陶制器皿上留下其抹不掉的手印”。而由于记者的不同,观察事物的位置不同,解释这些事实所持立场不同,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也就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新闻文本可能就千差万别,作为话语或文本的新闻也才有真实不真实、客观不客观的分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视角的不同是新闻文本之间最本质的不同。

请看两篇同样是关于我国出现当铺的报道[6]:

img6

img7

续表

img8

两篇新闻虽然报道的是几乎相同的事物,但叙述视角完全不同。广西当铺新闻叙述者所聚焦的当铺是“方便群众和赚钱的商铺”,这就决定了叙述者看到的是商家的经营范围、营利状况、经营困难及顾客对这一商铺的反应。而成都当铺新闻叙述者所聚焦的当铺是“填补中国金融服务系统的一个空白——个人贷款”,于是就决定了叙述者看到的是当铺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个体商人提供贷款的方式、利率及效果等。两篇新闻的叙述眼光不同,两篇新闻叙述者让读者看到的有关当铺的相关内容也不同。而且,广西当铺新闻叙述者以广西典当业为叙述的立足点。而成都当铺新闻叙述者的立足点显然既不局限于成都、四川,也不局限于现在,他是从私营企业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关系中,从中国典当业1500年的历史发展中去观察当铺这一事物的。总体来说,他的叙述更宏观,立场更超然。即使两篇不同叙述视角的新闻同是叙述当铺的经营范围,两位叙述者的观察方式和言说事实的方式也不同。事实上,广西当铺新闻是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的记者所采写,而成都当铺新闻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所采写。两篇同是报道当铺的新闻,正是由于记者的背景不同,他们观察事物的位置不同,解释事物所持的立场不同,呈现在记者面前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其心目中也就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新闻文本也就有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成都当铺新闻反映的事实更深刻,叙述更客观,也更生动。正是基于此,我们说,新闻是被“看作”(see as)的结果,视角的不同是新闻文本之间最本质的不同。

热奈特说,“视点(即视角——笔者注)决定投影方向的人物是谁和叙述者是谁这两个不同的问题。”简捷些说视角问题就是“谁看和谁说的问题”[7]。确定“谁看”是叙述眼光问题,它是叙述者聚焦事件的方式,决定了什么被看;确定“谁说”是叙述声音问题,它是叙述者以谁的口吻来叙说事件,这不仅会决定信息与叙述者和读者的关系,还会决定叙述者观察事实和言说事实的方式[8]。“谁看”和“谁说”都是叙述文本视角问题。而无论是“谁看”还是“谁说”的问题都会涉及文本中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正如叙述学并不完全是表现形式的学科一样,在叙述学中,视角问题也并不完全是表现形式的问题,或者说选择叙述视角并不仅仅是选择叙述的形式技巧。

“视角独特”是近来评价新闻作品常见的一种表达,说明视角问题已引起新闻界人士的注意。然而,什么是新闻的视角却未见有理论的阐释。与此相近的提法倒有一个:“新闻角度”。在《试论新闻写作的叙事角度》[9]一文中,作者杨先顺倒是提出了“叙事角度”的概念,但它与我们所说的叙述视角也并非同义。

杨先顺先生认为新闻的角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角度涉及采写编的全过程。包括新闻策划角度、新闻采访角度、新闻写作角度、新闻编辑角度和报纸版面角度等。狭义的“新闻角度”即新闻写作角度。而新闻写作角度又可分为新闻立意角度和新闻叙事角度两种。所谓立意角度“是记者站在何种立场和出发点来提炼或选择新闻主题,这是选取思想内容的角度”,“立意角度旨在突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重在增强新闻报道的思辨性和深刻性”。而新闻的叙事角度则是记者采取何种口吻和身份来叙述某一新闻事件。但据杨先生考察,新闻界在讨论新闻写作角度时,大都侧重于新闻立意角度,而对新闻叙事角度却鲜有论及,新闻角度反倒成了新闻立意角度的代名词。可见,我国新闻业内常说的“角度”仅指新闻写作中的“立意角度”。这一点倒正契合我国新闻写作研究的“跛足”倾向。

而我们所说的新闻叙述视角与杨先生的新闻叙事角度又略有不同。杨先生认为“新闻叙事角度则是记者决定采取何种口吻和身份来叙述某一新闻事件”,这一点与我们所说的叙述视角含义倒非常接近,但他又认为叙述角度是“选择形式技巧的角度”,“叙事角度旨在创造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重在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吸引力或感染力”。显然,杨先生所说的叙事角度是与“立意角度”相对的一个概念,叙事角度只是形式技巧问题,它与热奈特界定的叙述视角既关涉形式又关涉内容,并非一回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