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管理问题

地方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管理问题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上海市属高校已经有了重点学科建设的完整实践,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目前上海二医大和上海师大已确定一批重点学科。上海首批重点学科的建设成绩,充分显示了重点建设学科的有效性。

地方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管理问题

桂水德[1] 韩如全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为了使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了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的任务。1984年上海采取专家评议、主管部门审定的办法,确定了首批21个市属高校重点学科。首批重点学科每年投资1 000万元,经过五年投资建设,已于1989年底通过检查验收,并组织了汇报展览。1990年3月上海市又确定了第二批21个市属高校重点学科,现正在制订建设规划,组织重点建设。目前,上海市属高校已经有了重点学科建设的完整实践,积累了初步的工作经验。本文仅从上海建设市属高校重点学科的实践出发,探讨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

一、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的地位与作用

上海市属高校在为上海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22所市属高校设有248个本科专业点,占全市的34.9%;设有107个硕士点,占全市的19.2%;设有30个博士点,占全市的14.1%。上海需要大学生的五分之三和研究生的四分之一,是由市属高校培养的。市属高校积极承担国家和上海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市属高校与部、委直属高校相比,在办学条件上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地方高校作用的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是加强地方高校建设的有效措施,它能增强地方高校的实力和后劲,更好地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因此,建设地方高校重点学科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

上海首批重点学科的建设成效证明,建设重点学科是加强高等学校建设的战略措施。总结上海首批重点学科建设的经验,在学科发展和建设方面,重点学科起着示范基地的作用。

1.重点学科是凝聚学术队伍的基地

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了学术带头人的成长和学术梯队的形成。首批重点学科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从设点时的121人增至415人,增加了243%;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从设点时的348人增至502人,增加了44.3%。学术队伍凝聚力增强,中年以上人员稳定。同时,吸引了不少青年留学人员归国,给学科增添了新鲜血液。

2.重点学科是设备先进的实验基地

重点学科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实验室现代化程度。首批重点学科五年投资5 000万元,其中95%以上用于购置仪器设备。5年内新购置2万元以上设备278台(件)、新建实验室63个,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3.重点学科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

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培养能力有了提高,在五年内新增计算数学外科(儿科)2个博士点、10名博士生导师、8个硕士点。仅首批重点学科就覆盖10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有博士生导师24名。

5年内出版教材74种,培养本科生5 209人、硕士生562人、博士生40人,接受进修生、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共2 600人,给地方的各条战线输送了人才。

4.重点学科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地

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首批学科点在5年内新承担研究项目1 005个,获科研经费3 100多万元,年均新接项目比设点时增长70%,年均获得研究经费比设点时增长28%。5年鉴定科研成果387项,发表论文3 345篇,出版专著191部。获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8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4项,其他部委省市以上奖39项。

5.重点学科是促进学术交流的基地

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了学术地位,增强了学术交流的活力。5年内,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6次,国内学术会议25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8人次,接受国外进修、合作研究137人次,接受国内进修、合作研究1 160人次,与国外合作研究项目26项。

6.重点学科是提供学科建设经验的基地

首批学科经过5年重点投资建设,改善了条件,增强了能力,保持了优势,发展了特色,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增强了学校的实力。首批21个学科中有2个学科(二医大的内科学消化系病和中医学院的中医外科学)已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有三分之二的学科达到上海或全国的先进水平。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带动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目前上海二医大和上海师大已确定一批重点学科。上海二医大在全国高校学术榜的名次中已由1986年的第19位上升到1988年的第16位。上海高校建设重点学科,对兄弟省市高校的学科建设也起到推动作用。

二、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的主要特点

重点学科在发展中形成,在扶植下成长。从重点学科的地位、作用和建设过程看,地方重点学科具有一些基本特点。

1.先进性

重点学科的起点高,水平高,目标高。全国重点学科从具备条件的博士点中选定。上海市属高校重点学科主要从博士点、硕士点中选定,在两批42个重点学科中只有5个急需扶植的学科不是选自硕士点。研究方向处于学科前沿,装备比较先进,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或有国际影响,学科发展规划以创一流水平为目标。

2.有效性

重点学科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上海首批重点学科的建设成绩,充分显示了重点建设学科的有效性。重点学科点能够独立、持续地培养与国内、国际水平相当的博士、硕士和学士;能够接受国内外学术骨干人员进修深造;能够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科技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学科发展、振兴上海经济作出贡献。

3.开放性

一个学科点的开放程度是其地位、作用和水平得到同行承认程度的反映。首批学科点的开放性表现在人才的派出与引进、设备的开放使用、合作研究交流、多渠道争取资助等方面。开放性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首批重点学科在五年内获得国外资助价值220万美元。学科点在开放中得到了发展。

4.连续性

重点学科的形成、建设、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都有连续性。重点学科建设成效的反映往往滞后。在建设周期内,改善了条件,增加了后劲。在一个建设周期结束后,为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作用,仍然需要给以多种支持,如必要的维修费、科研项目列题等。

5.地域性

地方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加强地方高校建设的有效措施,也是以为本地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目的。上海首批和第二批共42个重点学科,在科类的结构上实行文、理、工、农、医兼顾;在布点上主要考虑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学校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相适应。既有基础学科、高技术,与上海科技发展领域适应,为上海经济发展增加后劲,又有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和急需发展学科,与上海调整产业结构配合,为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

三、地方重点学科条件与建设内容

学科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科活动和建设工作都要在一定的实体(系、所、室或医院)中进行。从上海的实践看,地方重点学科的条件与学科建设内容是并行不悖的。地方重点学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学科设置合理,有一定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

已形成意义重大、具有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其中至少有一个研究方向处于或接近学科发展前沿,并对当前及长远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较强的相关学科相配合,有组织跨学科教学和合作研究的优势。

2.学术队伍较强

学术带头人学术造诣较深,治学态度严谨,善于教书育人,学术思想活跃,组织能力较强,办事公正。学术骨干较强,梯队结构合理,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良好的素质和学风。

3.教学基础好,质量较高

高等教育层次合理,规模与需要相适应,已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学士生,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4.科研基础好,水平较高

科研成果显著,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或已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正承担着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经费比较充足。

5.教学与科研的物质条件较好

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国内外学术交流都有一定基础,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

重点学科条件是评选学位授予点和学位质量评估检查的标准之一,也是决定学科建设内容的依据。从实践结果看,地方重点学科建设包括学科设置、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六项一级指标。六项指标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既有促进,又有制约。按六项指标抓好学科建设,实现一流学科的目标就有保证。

四、地方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

分期分批地建设重点学科是国家和地方赋予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的一项战略任务。以什么原则来指导重点学科的建设呢?我们通过实践,总结了六项指导原则。

1.按需布点

重点学科的评选和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四化”建设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科技发展的趋势、不同学科的合理布局,以及国家和地方可能提供的财力。学科点按二级学科设置,避免重复布点。

2.同行评议

重点学科建设学术性很强,不管是评选定点、规划论证、设备引进,还是年度检查、验收检查,都应采用同行评议方式,听取专家意见。这样做,使主管部门既坚持标准,又公正合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择优扶植

重点学科建设不同于一般学科建设,也不是新办专业。它本来就应有较好的基础,建设目标是更上一层楼。重点建设的学科数量也不可能很多。因此只有择优扶植,才能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体现重点学科的先进性。

4.突出重点

在学科发展方向、财力物力人力安排、研究方向、课题选择、设备购置等方面,都要围绕形成学科在教学、科研上的优势和特色,做到重点学科建设有重点。重点学科建设的资金要专款专用,集中使用,保证必要的投资强度。

5.注重效益

效益是学科建设有效性的标志,也是争取经费的重要因素。效益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微观效益主要体现在学科本身的发展、教学与科研成果、设备使用率,以及推动学校发展和带动相关学科等方面。宏观效益主要体现在出人才、出成果,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6.分级管理

重点学科有国家级、地方级和学校级,每级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门。应该发挥各级学科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责。各重点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由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为了协调业务部门的关系,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设立重点学科工作组(或领导小组),亦可配备学科秘书。

五、地方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贯穿选择定点、规划论证与实施、检查验收的全过程。我们在建设市属高校重点学科的工作过程中,边工作边总结,提出了《上海市属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定性评分参考标准》和《制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说明》。这套工作文件在指导重点学科评选、规划、建设、检查、验收等工作中发挥了作用,保证了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1.管理办法

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目的、任务和原则。在重点学科的设置与评选部分中,提出了学科点设置原则、评选条件、评选办法、申报程序、专家组工作等要求。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部分中,对规划的制订论证、建设重点、管理体制、投资使用、检查验收等提出了要求。这个办法是指导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据。

2.评估指标体系

按学科建设六个方面建立了学科设置、办学思想、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学术领导人、梯队结构、中青年骨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进修生与访问学者、教材与专著、研究项目与经费、研究成果与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投资使用效益(或投资环境)、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与措施等19项评价项目。以重点学科5个条件为基准,制订了定性评分参考标准。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分参考标准,已在首批重点学科验收检查和第二批重点学科定点评审中使用,简便实用。

3.制订规划的说明

对学科建设意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队伍、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基础、发展目标和建设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由专家论证。论证通过的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刊于1990年第1期)

【注释】

[1]桂水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科研处副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