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Web2.0时代和网络新媒体技术

Web2.0时代和网络新媒体技术

时间:2022-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Web 2.0带来的冲击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或者媒体,它对人们的影响也许比想象的还要大。Web 2.0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在Web 2.0引领之下,互联网在各个领域、行业内的应用纷纷宣布自己的2.0版本。Web 2.0正是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让以网络技术应用和学生主体为特征的教育2.0时代拉开帷幕。

5.4.1 什么是Web 2.0

现在的互联网是一个单向的互联网,Web 2.0正在将互联网改造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多向的互联网,网络反过来也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许将来SOHO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工作方式,外出旅行也不再需要旅行社的安排,因为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安排好一切。

Web 2.0带来的冲击将不会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或者媒体,它对人们的影响也许比想象的还要大。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从软件业、电信业、媒体业、市场营销业到娱乐业,几乎都将受到这股趋势的强烈冲击,并且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Web 2.0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 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 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这种发展变化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总之,Web 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新理论, XML,AJAX等新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5.4.2 Web 2.0引领“2.0时代”

在我国,几种最具代表性的Web 2.0应用已经发展得极为迅猛。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10年6月,作为Web 2.0代表性应用之一的博客,其用户规模已达2.31亿,博客空间超过3亿个;与此同时,SNS等社交网站则使网民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结成强大的群体交流空间,网民规模达到2.1亿;微博客等新型网络应用与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网络电话等多种工具互通互联互发,信息发布能力、组织动员能力空前强大。中国互联网应用实现了历史性的一跃——用户创造网络,2.0正式超越1.0。

在Web 2.0引领之下,互联网在各个领域、行业内的应用纷纷宣布自己的2.0版本。刹那之间,创新2.0、管理2.0、媒体2.0、教育2.0、政务2.0、图书馆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互联网全面进入了2.0时代。

(1)创新2.0

即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科学2.0、技术2.0和管理2.0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创新2.0是知识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典型创新模式,其例子包括Web 2.0,开放源代码、自由软件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微观装配实验室等。Web 2.0正是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

(2)管理2.0

传统的许多管理方法可以让员工更服从、更勤奋,但却不能让员工更创新、更忠诚,如果你想在未来的创新力经济中占领制高点,就需要员工兴致勃勃、诙谐幽默、满怀热情地工作。对此,管理2.0就能办到。

它的显著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领导人别把自己当作权力中心,要使创意民主化。要从过去那种“上面说了算”向“底层是权力源泉”的方向转变。选干部不是老板或上级说了算,而是由员工说了算,绩效管理也不单是老板或上级的特权。可以看看娱乐业,明星们的大红大紫绝非上层说了算,绝非权威专家能够圈点,如今皆由“底层”说了算——这个权力棒从上层交给了下层。

(3)新媒体2.0

如果将广电传媒看作Media 1.0的版本,那么,毫无疑问,新媒体将使我们走进Media 2.0时代。如何把握Media 2.0的特征,是广电传媒制订应对战略的前提,让我们先从传媒的定义中寻找答案。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

据统计,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到了22%。

(4)教育2.0

教育2.0时代,是什么呢?在它还没有完全到来之前,还难以准确下定义或描述它的全貌。不过可从下面一些关键词中发现它的一些特征:全球化、数字原住民、Web 2.0、社区、联接主义、个人学习环境、用户创造内容……

可以从人们探索的足迹来发现教育2.0。在过去的10年间,教育化快速发展。人们热衷于往教室里投放各种现代化设备,既有硬件也有软件。假如说黑板粉笔时代是教育1.0,那么堆满现代化设备的学校充其量达到教育1.5,因为教和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变革,只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升级而已。

让我们来个“大学”DIY(do it yourself)。大家热衷于义务翻译国外高质量的公开课,转帖、浏览量最广的课程和演讲等,构建出一种创新的虚拟大学雏形。专注兴趣和好奇心的“分享主义者”线下聚会,头脑风暴,互相激发新思维。我的教育,我选择,我做主。

而那些发黄的讲稿,一成不变的老师面孔,僵化的大学教育,在教育2.0时代,传统大学的一潭死水会被打破,教育成为一种有趣的“自组织”情报活动,一种机会平等的推进剂,一种新思维的产生和改变的催化剂。

在课堂上开始能够浏览网页;淘汰了作业本,开始使用电子文档交作业;不必坐在教室,而是通过博客和视频完成课程……这些现象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沿袭了几百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让以网络技术应用和学生主体为特征的教育2.0时代拉开帷幕。

在教育2.0时代,学校不再是闭关修炼的场所,而是人们了解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学习不再只是消耗知识内容,通过网络这个工具,学习者可在“无围墙的大学”里,按需学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5)政府2.0

Gov 2.0(Government 2.0,)是创新2.0时代的政府形态,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和SNS、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工具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作为平台的政府,完成政府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政府2.0是作为平台的政府、服务导向的政府、开放的政府,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与互动塑造公共价值。

(6)总统2.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总统过程中对于互联网Web 2.0的应用也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参考。在选举过程中,他不是简单地应用Web 1.0网站进行传统的网络募款或发布广告,而是全面地现身于各类流行的媒体之中,形成“无处不在的奥巴马(Obama everywhere)”,在Facebook、MySpace这些社交网站中和数百万的用户成为“朋友”,在更具Web 2.0特性的Twitter中得到数十万用户的“追随”,在YouTube上建立专用的视频发布账号,被数十万用户订阅,发布了1 800多条视频,访问人次数以亿计。

在总统选举中,奥巴马也曾建立了一个具备典型Web 2.0特征的社交网站(MyBO),注册成员超过百万,注册行动只需几十秒即可完成。该网站的用户一旦输入有效邮编,立刻就可找到周边的人群、活动和团体,由此融入政治共同体。“我的邻居”“我的团体”“我的朋友”分别对应着各种社会网络,并动员其支持者在线拨打电话给其他犹豫不决的选民。该社区的设计中甚至包括类似网络游戏的任务系统,鼓励选民参与玩耍。

因为奥巴马十分热衷于各种SNS社会活动,由此被媒体幽默地调侃为“互联网总统”。

(7)图书馆2.0

图书馆2.0是一个与传统理念非常不同的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是指为满足当今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和愿望而不断调整自己,要求图书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向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并保证消除使用图书馆的任何障碍

与以往数字图书馆研究不同,这次图书馆2.0浪潮的兴起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辨析,而更多的是现实实验系统的尝试。上海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技术团队正在不断地努力构建图书馆2.0的技术原型。很多图书馆员正是通过Blog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Web 2.0技术来感受图书馆2.0的。图书馆2.0不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技术现实。

(8)时尚2.0

时尚2.0就是利用网络传播时尚潮流。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关注于互联网,将自己的秀在网上直播、在网上开销售店等。

网络无疑已经成为商品销售的大舞台,如今,奢侈品也要加入其中了。每个在业界混迹时间够长的人都记得,曾几何时,顶级时装设计师们全都躲在谜一般神秘莫测的厚重幕布后面,显得既神秘又酷毙,是什么让大师们一改常态,争先恐后地走上时尚前台?

2010年春夏时装周,各大品牌纷纷利用新媒体造势:Louis Vuitton(路易斯·威登)在Facebook上直播成衣秀的全过程;时尚博主成为光顾秀场的常客;时装设计师和模特们都拥有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且更新频繁;积家、古琦等品牌推出了iPhone(手机上网)应用软件。

Dolce&Gabbana则一口气请了4位知名时尚博主坐前排,不仅排位靠前,在“报道装备”上,这些博主的待遇也高于任何传统媒体的知名时尚评论员,且看:4台特制品牌专供笔记本电脑一字儿排开,方便他们一边看秀评秀,一边即时进行网上更新。Louis Vuitton和Chanel也不甘示弱,如法炮制。

互联网终于将时尚界纳入其广阔领地。Asos和Net-a-porter等网上时装店正欣欣向荣, Yves Saint Laurent等品牌的短片可在YouTube上方便地观看,时装设计师和模特们突然全都拥有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其更新的频繁程度,就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

5.4.3 其他Web 2.0元素

(1)博客——网络日志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自推出后十分受大家的欢迎,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工具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也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的个人网络媒体和写作方式,它的发表不经过任何机构的批准,单击鼠标即可完成,因此又被称为网络出版。博客上的文章(post)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最新的排在最前面)。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较个人化的网上日记。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被称为“博主”,而写博文这一行为又被戏称为“织围脖”。

中文“博客”一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

(2)RSS

通俗地讲,RSS是本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资料和信息的一种简易方式。网络用户可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某些工具软件,阅读其他站点的相关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操作并不需要打开其他网站。这在无形之中节约了浏览网站中大量信息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而你需要付出的仅仅是下载一个支持这种操作的小软件。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广大网络工作者和网络爱好者的首选。

(3)微博

自2006年7月Twitter在美国诞生以来,一种新的多媒体信息发布、共享与互动的即时传播平台和社交网络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就是微博。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也称为“一句话博客”,它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系统。用户可通过Web、WAP、移动设备、IM软件(MSN,QQ,Skype等)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Twitter是2006年7月由博客(blogger)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的,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创始人认为鸟叫是短、频、快的,符合网站的内涵,因此选作网站名称。用户能用如发手机短信那样的几十种工具更新信息。Twitter是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

Twitter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在2006年发表的世界上第一个微型博客网站推特,目前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明星。对很多人来说,Twitter的迅速崛起实在令人意外,这对埃文·威廉姆斯来说,同样颇为感慨。要知道,他当初推出Twitter主要是为了方便朋友圈和业务圈里的交流和共享。

埃文·威廉姆斯,1970年8月20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农场,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内布拉斯加大学,中途认为“上大学是浪费时间”而退学。1994年,埃文·威廉姆斯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虽然当时并不懂互联网,但他认为互联网最终将非常重要。通过自学,埃文·威廉姆斯知道了如何创建网站,并给一些企业做项目。但因没有管理经验,网站没经营多久就倒闭了。回忆过去,埃文·威廉姆斯说:“当时我赔了很多钱,包括我父亲的投资。公司因为拖欠国税局的税款而关门,当时我的很多员工都要疯掉了。”

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埃文·威廉姆斯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去硅谷闯荡。他进入一家媒体公司,最开始做销售,后来开始编写电脑程序,很快,他就开始承接硅谷巨头英特尔公司和惠普公司的业务。但他厌倦了公司的环境,决定辞职继续创业。1999年,埃文·威廉姆斯与他人合伙成立了Pyra实验室,主要制作管理软件。在这期间,为了方便交流,埃文·威廉姆斯偶然发明了博客。后来,博客变成了公司的主业,Twitter首页博客网站(Blogger.com)也随之上线。“Blogger”一词就是埃文·威廉姆斯发明的。2001年,《财富》杂志曾将“博客网”评选为最佳创新网站。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埃文·威廉姆斯和他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他别无选择,只有裁掉公司所有员工,最后只剩下他一人独自苦撑。不过,“博客网”不仅改变了网络世界,也改变了埃文·威廉姆斯的人生。2003年,谷歌公司决定收购“博客网”,濒临绝境的埃文·威廉姆斯把公司卖给了谷歌,这笔交易让威廉姆斯捞到了他的第一桶金。直到今天,埃文·威廉姆斯仍然认为“博客网”是他最大的创造。2005年,埃文·威廉姆斯成立了一家播客公司,又“偶然”地创造了Twitter,推出了微博,谱写了新的互联网奇迹。

后来Facebook曾开出5亿美元的高价欲收购Twitter,却被拒绝了。

(4)WIKI——百科全书

WIKI——百科全书,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的中文译名为“维客”或“维基”。简言之,Wiki就是“大家协作撰写同一(批)网页上的文章”。其代表应用是知识库的合作编写。Wiki使用简便,内容开放,与其他文章内容固定的互联网应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Wiki网站上,访问者可以修改、完善已经存在的页面,或者创建新内容。通过Wiki协作,Wiki网站可以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优秀的网站。例如,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天下维客(Allwiki)、百度百科等。

在维基的页面上,每个人都可浏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对不同的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无论巨细全都保存下来,不但可事后查验,也能追踪、回复至本来面目。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方便地对共同的主题进行写作、修改、扩展或者探讨。同一维客网站的写作者构成了一个社群,维客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Wiki一词源自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本是“快点快点”之意。在这里Wiki指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

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是一种在线百科全书,其实现基于一种看似不可能的观念。该观念认为一个条目可以被任何互联网用户所添加,同时可被其他任何人编辑。无疑,这是对信任的一种极端的实验。

Wiki百科并没有最终的确定条目,也没有对条目的限制,这意味着它永远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中,每个读者既是创作者也是信息共享者。没有商业目的的用户合作使得Wiki百科在内容上日臻完善。通过Wiki百科全书撰写方式将用户与互联网真正黏合一起,将信息交流简易化、平民化,使普通的用户成为信息的产生者和信息交流的推动者。

(5)P2P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被称为对等互联网技术,或者称为点对点网络技术,它可让用户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

在短短几年内,P2P软件能在互联网中迅速普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款P2P文件共享软件Napster。Napster技术在1999年由美国东北大学的在校生Shawn Fanning开发成功,当时只是想和他在弗吉尼亚的朋友共享mp3歌曲文件,但Napster迅速在众多mp3数字音乐爱好者中传播开来,人们可通过Napster在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mp3音乐,并从任意一台联网且使用Napster的计算机中下载。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共享,让其他的网友进行下载。简单地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

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地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去中心化”,把主动权交还给用户。

现在使用P2P技术的软件比比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P2P作为高科技发展载体的快乐。平常我们使用的QQ,MSN就不提了,其他软件更是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如电驴(eMule)、OPENEXT、迅雷(Thunder)、易载(ezpeer)、酷狗(KuGoo)等。

(6)即时通信工具(IM)和社交网络

即时通信(IM)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从10多年前开始,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信、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即时通信软件是通过即时通信技术来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的软件,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POPO、UC、LAVA-LAVA、新浪UC、网易泡泡、阿里巴巴、移动飞信、网易易信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和MSN。

利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功能,你可知道你的亲友是否正在线上,以便与他们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信方式。

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是ICQ,ICQ是英文中I seek you的谐音,意思是我找你。4名以色列青年于1996年7月成立Mirabilis公司,并在11月份发布了最初的ICQ版本,在6个月内有85万用户注册使用。早期的ICQ很不稳定,尽管如此,还是受到了大众的欢迎。1998年当ICQ注册用户数达到1 200万时,被AOL看中,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买走。目前ICQ主要市场在美洲和欧洲。

现在国内的即时通信工具按照使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IM,如QQ、百度hi、网易泡泡、盛大圈圈、淘宝旺旺等。QQ的前身OICQ在1999年2月第一次推出,目前几乎接近垄断中国在线即时通信软件市场。百度Hi具备文字消息、音视频通话、文件传输等功能,你可通过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随时与好友联络感情。另一类是企业用IM,简称EIM,如:E话通,UC,EC企业即时通信软件,UcSTAR、商务通,等等。

下面介绍几款最著名的即时通信软件。

1)腾讯QQ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的11月12日,次年2月就推出了仿照ICQ软件的中国版IM工具OICQ,它可以说是QQ的前身。时至今日,腾讯已经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巨无霸,QQ的大名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差不多每个网友都拥有一个QQ号。腾讯QQ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无比庞大的用户数量。而就其功能而言,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且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对的顶峰。QQ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QQ可以说是中国IT行业的骄傲,它功能强大丰富、操作简单而易用,支持实时语音视频聊天,支持大文件传输、杰出的群功能,娱乐性很强,精彩的在线游戏等多种增值功能。它的身影已经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对很多人来说,上QQ、玩QQ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它有很多收费项目让不少用户一直暗怀怨尤,但真的想要离开它却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1998年11月,马化腾与其创业团队创立腾讯公司。该公司提供的即时通信产品QQ每天约有1亿中国人使用。腾讯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市值第一、收入第一、利润第一的综合互联网公司,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市值也位居第三。其互联网全业务模式的战略布局增强了该公司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性,获得资本市场热烈追捧。

马化腾,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作为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在创办腾讯之前,马化腾曾在中国电信服务和产品供应商深圳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10多年经验。1998年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1998年底,腾讯的小企鹅“破壳而出”,开始了它的创业征程。把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2)MSN Messenger

微软公司1999年7月推出了网络即时信息客户程序MSN Messenger。MSN是一种优秀的即时通信工具,它基于Microsoft高级技术,可使网络通信更流畅。MSN从8.0版开始改名为Windows Live Message,虽然是国外最为流行的IM客户端软件之一,在中国它的市场份额也一直名列前茅,但却始终无法超越QQ。

MSN Messenger包含IM软件的大多数功能,如联系人名单、图释以及使用文本、声音和视频与你的朋友即时联系。此外,它还提供了轻松连接并共享照片和文档的新方式。与QQ不同,MSN的特色之处在于它的严肃和保守性,这使得它更受企业用户所青睐,同时这也使得它的用户群更集中在公司的白领中,而这也是MSN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停步不前无法超越QQ的主要原因之一。

3)Skype

Skype是一家全球性互联网电话公司,它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免费的高质量通话服务,正在逐渐改变电信业。Skype软件是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具备IM所需的其他功能,如视频聊天、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聊天、传送文件、文字聊天等。它可免费高清晰地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也可拨打国内国际电话,无论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均可直接拨打,并且可实现呼叫转移、短信发送等功能。

4)Facebook

2013年2月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的数据,列出全球最大网站前20名榜单,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拥有9亿多的独立访问者。

总部位于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街的Facebook,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Facebook没有官方中文名称,不同汉语地区的使用者使用不同的译名,中国内地的脸谱、港台的脸书或面簿,此外还有“非死不可”的戏称。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传850万张照片。2010年世界品牌企业500强中,Facebook超微软居第一。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Facebook原指传统的纸质“花名册”,通常美国的大学和预科学校都把印有学校社区所有成员的“花名册”发放给新来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帮助大家尽快融入社区。Facebook的名字也体现了Mark建立该站点的初衷,便于同学们尽快熟络。

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外表上看,27岁的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他身穿简单的T恤,宽松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讲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作为社区网站Facebook的掌门人,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轻的单身巨富,也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2010年12月,扎克伯格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风云人物”。2012年5月19日和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结婚。

5)中国SNS网站巨鳄——陈一舟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达到71.2亿美元,仅次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成为国内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人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一舟,于1999年开始创业,与周云帆、杨宁共同创办ChinaRen,陈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0年互联网泡沫,ChinaRen被收购,陈进入搜狐任资深副总裁,蛰伏一段时间之后,2007年底二次创业,一度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千橡互动,被媒体概括成一个充满教训和创业艰辛的反面教材。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陈一舟这个名字不得不提。

他因为执掌全世界最大的虚拟社区网站ChinaRen而名噪一时,而曾几何时,随着千橡疯狂并购和神速发展,陈一舟再一次走向了中国互联网舞台的中央。千橡互动集团(Oak Pacific Interactive Corp.)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一舟经常是一身便装打扮,胖乎乎、笑呵呵,但表情丰富、目光犀利。

这很难让人把掌控中国多家知名Web 2.0网站“幕后人物”、一家上亿美元资产公司的“大老板”和他本人联系起来,“陈总”少了一些商人的精明与圆滑,也没有面对媒体的谨慎和老道,这使得记者的采访更像是随意的聊天。

6)播客

“播客”——Podcasting。Podcasting这个词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broadcast的合成,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于发布音频文件。

播客与普通博客只能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不同,它是以视频和音频为主的,且可展现播音、歌曲、戏曲、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以及个人DV短片等多种视频信息,因此播客的出现,应该说是为网民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网络舞台。

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也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有人说,播客可能会像博客(Blog)一样,带来大众传媒的又一场革命。

7)拍客

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各类相机、手机或DV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摄的图像或视频,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后,上传网络并分享、传播影像,做这些事的人被称为“拍客”。

“拍客”应具备的条件是:能拍摄热点原创的视频和广泛传播、分享、推广视频,如2008年点石拍客拍摄西单女孩翻唱《天使的翅膀》视频被传到网上,这个视频打动了许多人,而迅速成为点击率攀升最快的视频之一。

拍客并不是对那些摄影技术高超的人的称呼,相反,做拍客是一种眼界,是一种积极、主流、社会公德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比技术更难能可贵。一个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拍客。

8)网络“客”文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络“某客”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往往还是一头雾水,就已身陷其中。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客”文化在网络生活中蔚然成风。从博客、播客到晒客、换客、威客,甚至反“流氓软件”的维权客,种类繁多的“客”不期而至,网络生活客时代全面来临。“网络X客”在网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深入细致、实用和便利,同时也使人们的网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客”的称谓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独占一隅,如说客、政客、侠客、宾客、顾客等,虽意义各自不同,但大多含“君”的尊称之意,也含稍许不失大雅的调侃,且不分男女,对女士只在名前加“女”字即可,如女某客。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开发,各种“客”还将源源不断地产生。

网络技术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发端于“黑客”的网络“客文化”,反映的是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一个“客”字,已经不仅仅是原始英文字节“er”的音译,更在于一种“说话投机”的认同感。

不过,眼下大行其道的各种网络“客文化”,却也悄悄成为各种形态利益追逐的对象。切客、试客、拼客、奇客的圈子里,不仅有“意见领袖”,还有“广告卧底”。披着“同好”的外衣,掘客、粉客等“职业客”的出现,正在用所谓注意力经济,感染以话题和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圈子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