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英语新高考看语言文化背景教学

从英语新高考看语言文化背景教学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语用失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交际才有效。英语新高考汉英文化差异语言文化背景教学一、引言一直以来,人们对中英国家的社会结构有如下描述:US stays on rules,China stays on culture。友谊;汉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重视友情,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取向以情感为中心,认为朋友,特别是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向 东

【摘 要】 目前重庆高考英语考查的能力重点是在对语言知识掌握基础上考查三大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重庆市高考命题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语法、结构;第二层次:情景、语篇;第三层次:交际、文化。以上层次的变化体现了从第二代语言测试到第三代语言测试的转变,体现了文化与交际的重要性。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了解文化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极为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语用失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交际才有效。

【关键词】 英语新高考 汉英文化差异 语言文化背景教学

一、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英国家的社会结构有如下描述:US stays on rules(美国建立在规则上),China stays on culture(中国建立在文化上)。什么是文化(Culture)?不同人有不同的定义。通俗简单地说,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还愿意接受的,来自上辈的规则与认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带来的益处,或者相信可以带来益处,使得这些规则与认识又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以上这些就构成文化主体内容。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也造成了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异同,有益于促进有效交际。

二、汉英语言文化中褒奖的相似点

1.注重礼貌待人

言语交际中所体现的礼貌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恭敬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英语文化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重视。礼貌原则反映到行为中,在称赞、感谢等表达上,汉语和英语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

2.提倡谦虚态度

一般认为谦虚是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美德,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汉语的谦虚表达中,对于来自对方的称赞和评价,一般不采用全面赞同的应答,而采取“缩小规模”来表示同意的策略。如:“甲:你刚才唱歌唱得真好听。乙:是吗?不过我觉得我还没大放开。”又如“A:You have a nice one-room apartment. B:Yes. The rent is expensive. It is a burden.”说话人通过赞同、认可来称赞对方的行为;听话人通过谦虚、礼貌的态度来应答,从而创造出和谐的气氛,这是汉英语言在会话中的典型表现。

3.讲究协调和谐

很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有史以来在社会结构上一直是家族式的,形成一种聚合模式,其特点是从众意识较强,不想突出个人,注重与他人“和谐为贵”。在学校里,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说话讲究艺术性的老师批评学生时很讲策略,如“你的文章写得很好,要是字再漂亮些就更棒了。”老师把批评书法和称赞文章结合起来,减弱了批评的味道,学生容易接受,对维护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良好作用。中国有以“和谐”为轴心的文化,中国人常常无意识地、微妙地运用这种“和谐”文化来相互理解,彼此达到和谐的关系。

三、汉英语言文化中褒奖的差异

1.褒奖方式的差异

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应邀去日本朋友家做客,虽然过后中国学生对美国学生说日本饭菜并不合他的口味,但在吃饭及做客后告别时,他却一直不停地在主人面前说饭菜如何地美味可口。美国学生觉得中国学生说了假话,让人听上去很虚伪。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的话,他会说一些感谢的话,但同时也会率直地指出饭菜不合口味。对此,中国学生的解释是说饭菜可口是感谢的一种表达,并不是虚伪的恭维。英语文化中,人们习惯把对对方的敬佩和感激用不同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假使要称赞他们,也是采用评论性的、限制性的,而且是高姿态的称赞方式;而中国人面对同一对象时,其称赞、感谢的言辞是不带评价的、全面肯定的、低姿态的,而这些往往被西方人看成过分谦虚了,是虚情假意、恭维奉承的表现。

2.褒奖范围的差异及不同观念

汉英文化中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导致了褒奖范围的差异,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收入、年龄等都是需要避讳的话题,如我们对此类问题进行称赞会使话题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和英语中的褒奖话语相对比,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褒奖语涉及对对方性格、内在品德及精神的赞美和钦佩,如常可以听到以下的寒暄语:“你脾气真好,对孩子这么有耐心。”“你起得总这么早!”“你学习真努力!”

如果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话题进行探讨,我们对此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1)体重;这是一个在两种语言中出现频率都很高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说对方“发福了”“胖了”仍含有恭维对方生活条件优越的含义,而说对方“瘦了”一般情况下也表达了对其身体状况的关切;在英语文化中却没有这种含义,人们把体重超标看作是不健康的标志,所以说对方胖会被理解成暗指对方体质下降,而说对方“瘦了”毫无疑问是句恭维话。

(2)金钱;对中国人来说,称赞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是一种恭维,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恭维还会带有羡慕的成分;在英语文化中则不然,人们更看重个人通过努力而得来的财富,这种观念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著作中得到了体现——“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3)友谊;汉英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重视友情,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取向以情感为中心,认为朋友,特别是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讲义气,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真够意思”“够哥们”“够义气”这样的恭维。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人际关系取向以工作、志趣和活动为中心,朋友关系中仍然强调独立、自主和竞争,相互之间没有义务和责任。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给他身处困境中的朋友提供帮助是很正常、无可厚非的,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在西方盛行的“AA制”了。

(4)外貌;中国女性在公开场合或丈夫在场时受到异性对自己外貌的褒奖时,多数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有时甚至会觉得不雅,有失体统;英语中人们对女性外貌、化妆和服装等的称赞是很普遍、很自然的,而且自由度很大,基本上不受年龄、地位、场合和熟识程度的限制。

(5)家庭成员;中国人倾向称赞对方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方的孩子;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倾向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称赞。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中国人家庭观念浓厚,认为家庭和个人是一体的,所以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称赞有“自我表扬”之嫌,而称赞对方的家人事实上就是在称赞听话者本人;而多数西方人自我观念意识强,这种独立性往往使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不吝赞美。如:(母亲对女儿)“You look so lovely in your new dress!”,(丈夫对妻子)“What a nice dinner you gave us!”

3.应答态度的差异

应答语是在一定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完成利用褒奖语进行交际的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而,在对褒奖语的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知道称赞什么、如何称赞,还要知道如何得体地对待称赞。在汉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待恭维称赞所持的态度和反应也大不相同。英语文化中多采用直接爽快接受的方式,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称赞者的不一致,令对方难堪;而中国人对称赞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卑己尊人”是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中国文化的谦虚准则使我们对于他人的恭维通常喜欢用否定或有所保留接受的方式,形成了言语交际中一些特有的客套话,如“哪里哪里”“过奖了”“谢谢”“还差得远呢”等,比较含蓄、委婉。我们常常可以从两人间进行的交谈中察觉不同文化所担负的社会价值。如“A:这件衣服真好看!B:是我姐姐给我买的。”又如“C:How was your travel to France?D:Fine,thanks.”

A和B都是中国人,B对A的称赞无意识地采用了“转移(reassignment)”的策略来作答,这是一种将恭维转向他人或被称赞事物以避免自夸的应答方式,这种行为可以理解是对对方的一种敬意。C和D是英语文化圈的人,他们按一般寒暄的习惯来进行交谈。在会话中,敬意的表达是褒奖行为的核心,在英语文化中并不是没有谦让这一点,但西方人更主张自我尊重,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因此,在褒奖语的应答模式中,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人会表现出认同和感谢的心态。

四、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会给交际带来震荡甚至是冲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行的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蕴涵西方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英语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合适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小结

由上述可见,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褒奖语的运用、应答模式、语用原则及诸方面的异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差异对褒奖语实现方式的影响。只有在教学中重视语言与文化教学,才能避免文化震荡,减少文化冲突,也才能适应目前高考对英语语言测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121-123.

[2]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西华师大学报,2011(4):279-282.

[3]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53-154.

[4]伍家文.中国中学英语发展史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