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的职能与价值,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货币的职能与价值,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时间:2022-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并且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也很低,信用货币是可以被“储藏”起来的,但这种暂歇在居民手中的货币不是储藏货币,它仍然计算在市场流通量中。由于信用货币不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就失去了储藏功能。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以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储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

1.交换媒介(流通手段)

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商品价值,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这是货币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职能,解决了物品交换中介的问题。正是由于流通手段作用的存在,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当金银等贵金属退出流通舞台之后,没有实际价值的纸币行使流通手段,这就容易产生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和流通在外的货币数量的背离。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价格;(3)货币流通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一旦两者发生背离,则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

2.价值尺度

所有商品均借助于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人们可以在观念语言中用货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并不需要现实货币的存在。为了便于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就需要规定一个价格标准。

3.支付手段

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而非伴随着商品运动。它源于商业信用(商品赊销、延期付款等),当赊购者偿还欠款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制度: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金属货币—纸币—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电子资金调拨系统EFTS—清算银行间支付系统CHIPS)。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中直接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本票、汇票、支票等)。货币流通规律改变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值总额-赊销商品价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价值储藏手段

它是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的储藏。货币并非独一无二的价值储藏手段。货币发挥价值储藏手段职能,是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

足值的金属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蓄水池),因此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也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才能自发地进出流通领域,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信用货币则不存在这种功能。如果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并且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也很低,信用货币是可以被“储藏”起来的,但这种暂歇在居民手中的货币不是储藏货币,它仍然计算在市场流通量中。由于信用货币不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就失去了储藏功能。

无论纸币如何发展,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符号,本身并没有任何的价值,因此人们还是倾向用贵金属作为财富的真实代表,储存起来,进行保值。

5.世界货币

(1)作为国际间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这是主要职能)

(2)作为国际间一般的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购买手段的货币在此时当作货币商品与普通商品相交换。

(3)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比如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

【复习提示及知识补充】

货币的五种职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任何商品都要首先借助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然后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商品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以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储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储藏手段职能是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实际上就是在国际市场上行使货币的四种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