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时间:2022-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具有客观必然性。为了实现这一任务,需要确立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国家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各个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控制和引导,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已经密切而广泛地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供求总量失衡等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第二,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内在要求。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一是市场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化对局部经济利益进行调解,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带有较大程度的盲目性; 二是市场发挥作用的优势范围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它不能自动地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 三是市场不能保证收入的合理分配,以致于要为取得效率而牺牲一定的公平。为克服市场上述不足,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第三,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政策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了实现这一任务,需要确立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它不仅表现为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还表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第二,增加就业。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物价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在当前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各个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各个目标之间加以权衡和协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经济杠杆引导和调节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经济杠杆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影响各方面经济利益,以调节各种经济活动的各种工具,它是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税收杠杆、信贷杠杆、价格杠杆和汇率杠杠等。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它主要是通过国家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税种设置、税目设计、税率调整等来发挥作用的。国家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行为,调节财政收支总量关系,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平衡,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信贷杠杆是采用信用形式,通过借贷行为来调剂货币余缺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它主要是通过银行体系调控信贷资金投向、调整存贷利率、控制信贷规模等来发挥作用的。国家利用信贷杠杆调节货币供求关系,引导资金流转方向,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价格杠杆是政府利用价值规律影响价格,使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国家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国内生产总值的再分配,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调节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汇率杠杆是政府通过汇率变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国家利用汇率杠杆对关系全局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法律手段是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以调控经济活动的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是经济法。它包括保护和制裁两方面的内容。作为保护手段就是通过经济立法,保障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经济合同的实施,保证经济活动有法可依。作为制裁手段就是通过经济司法审理经济纠纷,制止不正当竞争,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只有用完备的法律手段,才能引导、规范、保障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和速效性的特点。必要的行政手段,能够保证经济手段的正确实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全局性的有关国计民生和国防的重大问题。如大型项目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但是,由于行政手段缺乏灵活性和激励性等,在使用时应受到合理限制。

以上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各具特色,适用不同情况,在实践中必须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种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国家预算、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克服经济停滞,提高就业水平的政策。这种政策主要适用于社会总产品供给过剩、失业率过高或需要加速经济发展的时期。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财政收入,缩减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它比较适合于经济过热,社会总产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太快,需要经济发展减速的时期。平衡性财政政策,也称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使财政收支大体平衡的政策。它适合于社会总产品供求平衡、经济发展均衡时期。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以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主要是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特点是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刺激需求的增加;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特点是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需求的增加; 均衡性货币政策的特点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的总和。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以纠正产业结构扭曲,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以提高产业内企业的活力和效率。产业布局政策是政府调节产业区域布局的政策,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缩小由于地区间经济活动密度和产业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