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关系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关系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协调与摩擦并存。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生产率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表现,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仍然存在不平衡的条件下,相互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西欧作为整体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集团和资本输出国集团。②在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斗争日益激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协调与摩擦并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形成了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正在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8.3.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1)发达国家的基本特点

被称为发达国家的一般认为是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其基本特点是:

①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国民生产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高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先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经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及国民生活质量。

②经济运行机制比较成熟,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健全,并有比较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国家对经济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干预。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国家垄断资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保障水平较高。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外贸依存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外贸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较大份额,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跨国公司高度发展,无论是规模、经济竞争力,还是数量都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生产率和经济高度发达的表现,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

2)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关系新动向

历史的发展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并进的,资本主义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向世界的扩张,必然引起发达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和投资场所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随各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变化而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之间既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存在着相互妥协、相互协调的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仍然存在不平衡的条件下,相互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

①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20世纪5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在经济实力、国际贸易、黄金储备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美国一国独大的格局。 但是,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的科技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从而使美国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相对地位进一步下降。 美国既是最大的出口国和私人对外投资国,同时又是最大的国际贸易逆差国和债务国。在这一时期,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和国际贸易顺差国。 西欧作为整体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集团和资本输出国集团。 美国地位的相对削弱,西欧、日本地位的相对上升,形成了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三足鼎立的格局。

②在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斗争日益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集中在争夺市场和投资场所上,由殖民地转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本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相互间的双向投资。 这一现象也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斗争日益激烈,双方都想把自己的实力渗透到对方的国内活动中。这就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刻。

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间的经济互补程度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明显提高,在发展中相互渗透、分工合作有所增强。 这表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地扩大,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各个国家的合作和协调,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说,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的范围还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从而表现为他们之间的全面合作与协调。

总之,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了相互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国际分工的深化所导致的经济生活全球化的要求,相互之间的协调又有了明显地加强。 这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缓和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这并不会消除他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3)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

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在急剧膨胀的同时,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 “贸易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提高关税税率或征收附加税,引起被征收高税率的国家进行报复,又相应地对对方的出口征收高税率,这就形成关税之争。 又如汇率的变动,一方通过货币贬值迫使对方货币升值,从而使对方商品价格提高,以削弱竞争力,如果另一方也采取措施使自己的货币强制贬值,这就形成汇率之争。 再如进口的配额制,当一国对外国商品的进入实行限制时,如果被限制的一方也采取对应的报复措施,这就形成配额之争,等等。 “贸易战”可能是一国同时对付多国,从而引起多边反应;也可能是一国对付另一国,而另一国又把损失转嫁到他国,从而引起他国的报复性反应。 因此,上述某一个限制或报复措施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形成“贸易战”浪潮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

货币金融领域历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角逐的重要场所。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地位趋于衰落,美元逐渐取代英镑的地位。1944年,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样,美元就凌驾于别国货币之上,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各国对美元危机给它们造成的危害产生强烈不满,不再容忍美元的霸权地位,纷纷要求改革货币体系,宣布实行汇率浮动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终告崩溃,浮动汇率制度代替固定汇率制度。 到20世纪80年代,汇率战更为激烈。 当时的里根政府通过高利率政策,导致大量国外资本流向美国,这不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困难,也给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20世纪90年代相继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虽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在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中,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集团之间的相互斗争也是引起危机的主要原因。 目前美元虽然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但地位已大大降低,多元货币体系逐步形成。

(3)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贸易战”的同时,又在资本输入国投资建厂,生产产品就地销售,从而绕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直接占领对方市场,把“投资战”与“贸易战”紧密联系起来。 “投资战”大致包括3个方面:一是保卫本国的利益不受损害;二是主动向对方进攻;三是争夺“第三者”。 以美国为例,它一方面通过对外国资本的监督限制来“自守”;另一方面又不断采取措施主动“进攻”,为绕过西欧的关税壁垒掀起了“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浪潮,以投资代替出口,占领西欧市场,又以西欧为基地向其他地区渗透。 而西欧国家也不甘落后,从两个方面同美国在投资领域展开了攻防战:一方面,对外国资本的活动采取限制措施,如规定外国企业投资要经过所在国的政府批准等;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措施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主动出击,不断扩大对美国的投资。

8.3.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吸引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 各类经济区达230多个,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且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不仅成为吸引外资的“载体”,而且对解决这些国家的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资料显示,由于上述经济区的发展,近1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提高了14%以上。

1)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无论是在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或人均指标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几十倍到上百倍的差距。

(2)产业结构水平低下

工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多数国家落后、畸形的产业结构并未根本改变。 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独立后几十年来民族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从原来单一、落后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化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许多国家仍然依赖于少数几种农、矿原料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农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不少国家现代制造业所占比重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

(3)经济依赖性严重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前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独立后虽然都致力于建立和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但是由于原来经济基础差,民族经济的发展非常脆弱,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依赖度更大。

2)二元经济结构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相互依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1)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

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如原料、燃料的相当部分是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

②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发达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出口都是输往发展中国家的。

③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投资场所,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发达国家获得高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

④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实现产业梯度转移的场所,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往往都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发展中国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时,必须注意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既要继续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比较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国内就业,扩大出口,增强自身实力,又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发展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①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本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 这种对资本的依赖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②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代国际高科技领域几乎是发达国家一统天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他们要发展,必须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这形成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依赖关系,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不平等的经济地位基础上的。 发达国家总是要通过发展中国家对它的依赖,千方百计地控制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尽自己的力量,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维护自身的利益。 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集中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控制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在过去,发达国家是通过暴力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 在当代,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来掠夺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这种经济的掠夺和剥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贸易领域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和控制

首先是商品交换的不平等。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技术水平低,大多数国家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主要出口的则是工业制成品。 在国际市场上,工业制成品的价值和附加值远高于初级产品。 这种交换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出口的大量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原料,发达国家高价的工业制成品则从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巨额利润。其次是贸易条件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在扩大本国产品出口的同时,都主张贸易自由化,而在面对别国产品的进口时,则又采取保护主义。 发达国家还凭借其在国际贸易组织中的控制地位,规定一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日趋恶化。 而发达国家则采取“进口配额”“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激励保护国内市场。 面对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也无力扭转。

再次是技术转让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的过程中是以不影响自己的技术垄断地位为前提的。 在技术转让过程中,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索取高价,设置各种条件;另一方面,往往还要通过技术的转让来控制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法,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垄断,实行技术霸权政策,来打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

(2)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金融领域里的各项收支项目基本上都是以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的。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一般都要和某个发达国家的货币挂钩。 这样,发达国家制定的汇率政策和经济政策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 国际市场上浮动汇率的频繁变动给发展中国家在外贸方面造成了很大麻烦。 同时,发达国家还利用他们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支配地位,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控制。

(3)在经济援助领域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主要有:提供贷款、无偿援助等。 这种援助一方面指定被援助国要购买其剩余的商品和农产品;另一方面,在援助背后往往带有政治或经济条件。 所以,援助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输出,也是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手段。

8.3.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各国在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制度、规则及各国普遍接受的各种条件等。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基本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的。在发达国家处于支配地位的情况下,他们制定的经济秩序必然会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秩序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虽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南北的差距还是日渐扩大。 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提出废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当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①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 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的资源有充分的主权,制止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源的掠夺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能依靠自身的资源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②能够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 这主要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稳定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通过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价格联系起来的指数化方式,避免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 稳定汇率,改善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的条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 ③能够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 发达国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工业产值,在工业技术转让方面采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以改善其落后的经济结构,并通过国际立法,限制发达国家,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损害。

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强相互之间的团结,努力改变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才能逐步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以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