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案例剖析

大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案例剖析

时间:2022-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沉迷网络的代价案例叙述学生小王,200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某省属高校学习。案例分析小王求学经历让人痛惜,但是这种沉溺于游戏而荒废学业的实例似乎在每所高校都有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因长时间上网而导致死亡的情况频繁见诸报端。三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案例一】沉迷网络的代价

案例叙述

学生小王,200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某省属高校学习。在刚到大学学习之初,他充满了抱负和希冀。父母也为孩子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希望能对儿子的大学学习有所帮助。但是后来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学的课程体系与高中完全不同,老师不是手把手地教,更多的是自主学习。周围全是“高手”,他的学业成绩并不突出,虽然努力但仍处在班里下游。学习的斗志豪情不再,笔记本电脑成为他消遣的陪伴,于是期末考试挂了科。这让他措手不及,心情十分沮丧。“这是我第一次挂科,心情很不好,即便今后再努力,也不会有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了,突然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此时,网络游戏走进了他的生活。本来父母希望他用于学习的工具成了他提升网络游戏技术的工具,在游戏中他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后,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也少了许多。在网络游戏中他却交到了很多的朋友,他们“并肩作战”,切磋通关技巧,网络让他暂时摆脱了现实的孤独寂寞。一段时间之后,他更加沉溺于网络游戏,性格变得内向,时有自卑感,情绪低落,不愿与同学交往,甚至与家长对抗,对上课、作业十分排斥,对体育运动和其他事物也兴趣下降,并经常逃课,夜不归宿。辅导员老师找他多次谈心,一段时间内停止了网络游戏,但出现周身不适、心烦意乱、易激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现象,网络已经成为其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虽然,他也曾尝试减少上网频率和时间,与同学同步上课,但努力多次,均告失败。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从开始翘一些不重要的课去上网,慢慢地就很少去上课了,即便被同学拉去上课也是不是睡觉就是神游。如此反复,当同班同学毕业的时候,它因学习成绩不达标,没有能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能黯然离开大学。

案例分析

小王求学经历让人痛惜,但是这种沉溺于游戏而荒废学业的实例似乎在每所高校都有发生。由于网络娱乐功能较为完善,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大学生遇到生活﹑学业困难时,更容易“躲进网络”,沉迷其中,以此逃避现实。

大学生沉溺网络的危害是显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浪费时间和金钱,影响正常学业。一些学生沉溺网络后,经常旷课或通宵上网,甚至有的连吃住都在网吧,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还有学生将父母给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于在外租房子,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上网玩游戏。一份针对北京市四所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30人退学,其中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沉溺网络有关。

第二,带来身体损害,影响生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上网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眼部疲劳干涩和腰酸背痛﹑头痛﹑精神紧张﹑睡眠差﹑手腕痛是许多上网者的感受。沉溺网络还甚至会引发一些疾病,如视网膜脱落﹑植物神经紊乱﹑肺栓塞,因免疫功能降低引发肠胃神经功能病﹑紧张性头痛﹑忧郁等,极严重的甚至导致猝死。近年来,大学生因长时间上网而导致死亡的情况频繁见诸报端。

第三,导致人格化的异常,形成人际交往障碍。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非常容易导致上网者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有的学生只有在上网时才反应灵活﹑大脑兴奋,在日常生活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包括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上网的体力。他们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表现漠然,对家人的探望﹑问候也感觉迟钝,似乎完全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疏离,人格产生异化,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第四,道德感弱化,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因上网开支过大或网上赌博而盗取他人财物﹑实施网络诈骗﹑办理网络高额信贷的事件屡见不鲜。有的受到网络色情的不良影响,以“网恋”“网婚”为名,实行性侵强奸,甚至有的模仿网络暴力游戏中的某些情节进行抢劫﹑杀人等。这不仅给他人﹑社会带来了危害,也葬送了大学生自身的大好前程。

究其原因,大学生沉溺网络一是因为网络本身的吸引力。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快捷性﹑多元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征,这些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符合他们的成长特点,所以深受大学生喜爱。二是因为学校﹑家庭教育引导不到位。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不和睦,学校管理简单化一,学校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都容易使学生得不到肯定,缺乏安全感,产生回避﹑逃避心理,在网络中追求曾经缺失的体验。三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紧张而又繁重,可供个人支配的时间几乎为零。考上大学之后,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要通过疯狂上网或其他娱乐把过去没有好好休闲娱乐的这部分“损失”补回来。殊不知,大学和高中一样都是充电﹑积累的重要阶段,尤其大学是走上社会的预备期,能够很好地利用,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另外,高校开设的课程较多,教师教学主要是课堂讲授的方式,学习方式上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大学生因为自制力差,或者因为大学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学习压力较大,加之来自家庭﹑人际关系﹑恋爱﹑考研﹑就业等方面的一些压力,有些学生不懂得如何化压力为动力,于是常常采取逃避的方式,将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作了自己的暂时避风港。

案例启示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少量学生上网成瘾就把它当作“电子海洛因”,而是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为其健康成长服务。网络成瘾的防治,关键在防,难点在治。

对于网络成瘾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明确上网目标,自己把握上网的时间,做到上网有目的,娱乐有节制。对于纯粹的网上游戏,娱乐消遣更要培养自制力。二是发挥学校﹑社会的参与作用,既不能因上网开阔视野而放任,也不能因个别学生上网成瘾而因噎废食,而是要通过正确引导﹑合理监督,使大学生提高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一是要规范作息,对上网时间﹑登录网站进行合理要求。二是要通过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三是要提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在文艺﹑体育﹑社团等活动中充实自己,充实生活,避免在现实中心无所亲而到虚拟世界中寻求寄托。

网瘾的治理则更具专业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目前尚没有公认的﹑完备的治理方法,只能依靠家庭﹑学校﹑学生个人甚至专业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家庭而言,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使之能够在家庭中体味到温暖﹑信任。对学校而言,除了高水平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到位的政治思想工作之外,还要注重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以学习成绩论高下,让每一名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找到自己“发光”所在,并以此为起点和支点,增强学生向上的内部驱动力。有的学者尝试运用音乐疗法﹑体育疗法,以此来帮助网瘾者缓解紧张﹑安抚心理﹑稳定情绪﹑排解压力。更多的人认识到,网瘾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已经成为一种心理疾患,需要专业人士﹑专业机构的介入。

【案例二】新生的迷茫与救赎

案例叙述

学生张某,某高校2013级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长大。由于长期受到母亲的溺爱,所以该生从小到大一直比较贪玩任性。2013年进入某高校学习,但所学专业不是其第一志愿,而是服从调剂的专业。该生自入学起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又由于离开了家,没有了母亲的管教限制,大学的学习节奏又不似高中那样整齐划一,于是慢慢地开始去网吧,上网玩魔兽世界,经常翘课,有时会有夜不归宿的情况出现。辅导员老师发现后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当问其原因时,张某回答说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服从调剂的专业,原本自己就对此专业不感兴趣,对未来就业前途也感到比较迷茫。另外,自己了解到该专业就业率历年都不理想,自己担心即便好好学习以后也未必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于是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并且没有家长约束,一进入大学立刻放松过度,开始只是想上上网、开开眼,放松一下,但是发现网络世界很精彩,很吸引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就开始打游戏,并且越陷越深,导致自己厌学。宿舍中其他五名同学都比较爱学习,经常上自习,学习比较努力,生活不同步,兴趣也不同,因而感觉到没有共同语言而交流较少,自己就一个人沉迷网络中,有时候会通宵玩网游。

辅导员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好的努力”。再好的专业不努力也可能就业不理想,相反,不太理想的专业也可以有好的发展,关键要看自己是否努力,看自己的学习态度是不是端正。老师多次和张某谈心,从专业的发展到个人的成长,从沉溺网络游戏的危害到师兄师姐的就业状况。慢慢地张某接受辅导员老师的建议,答应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

辅导员还安排班干部、宿舍长和宿舍其他同学多关心张某,并让宿舍长帮助张某制定了学习计划,宿舍同学一起学习、一起锻炼。辅导员老师还有意介绍张某参加一个课外小组,让他在利用他自己的计算机特长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在团体的作用下,张某的学习时间得到了保证,打游戏时间和次数慢慢减少,学习和状态有所改观,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导致张某出现沉迷网络﹑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生活环境改变导致生活迷惘。大学有着与高中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没有了老师的严格管理,没有家长的监督,住宿舍吃食堂,凡事都要靠自己安排﹑处理,大学的学习同高中阶段相比课程少,学习要求更弹性,管理更加放松,被管惯了的新生忽然觉得生活变得“没事做﹑没人管”。这种改变对长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新生是个挑战。高中阶段学习的目标是考大学,而上大学之后,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基于“好好歇口气”的想法,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了玩电脑游戏这些娱乐休闲的事情上了。这是迷恋网络的大学生人数突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对专业不了解、不喜爱,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学业迷惘。从学习上看高中是基础教育,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教师管理非常直接和严格。而高校是专业教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索性特点更为突出。教师讲课内容丰富,进度快,常常出现一节课的内容没有消化完就会立刻进行下一章节,使学生因“消化不良”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本案例中的张某由于沉溺网游,经常旷课,课下忙于游戏,没有时间复习﹑消化所学内容,导致学业落后。一节课听不懂,下节课就不听了,不懂得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娱乐化使张某等一些大学生越来越依恋网络。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对新媒体的依赖是任何一代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他们根本不满足传统媒体的老套﹑低效。一些大学生开始只是利用互联网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或是单纯上网查找一些自己需要的资料,但是当他们在渐渐熟练地使用网络后,他们被互联网强大的功能所吸引,不满足只是订张火车票﹑查查资料这么小儿科的事情,而是充分挖掘其丰富的使用价值,他们对网络的依恋性也就越来越大。

案例启示

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模式﹑新的朋学群体,新生会产生诸多不适,体现在学习上,就会出现对所学专业无兴趣﹑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等常见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

第一,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学习树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让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大学每个阶段都应该学什么﹑如何学,避免“学习无意识”“学习无动力”,从而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

第二,利用团体学习的优点,互相督促,激发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个体可以在团体成员的影响下较主动地学习,团队成员互相学习﹑集体学习又可以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的成绩。但在团体学习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团体中必须要有核心成员,也就是要有优秀的学生,就像是长跑中的领跑者,优秀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其他学生也对优秀学生有认同感﹑敬佩感。为此,可以从高年级学生中择优以老带新,也可以在新生的团队中培优,用身边的榜样以优带新,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第三,让学生明白大学教育的本质,为学习提供原动力。美国教育学家金纳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除了知识﹑技能,自我意识﹑精神特征﹑价值观念﹑动机等也都得益于教育,并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三】小卜的“网络之恋”

案例叙述

小卜是某高校2009级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一个有着梦想和追求的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接触并强烈地喜欢上了一种新形式的学习方式——英语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在线学习,让她收获颇丰。

网络的运用完全打破了教学的时空界限,小卜在宿舍随时都可以进行听课,其中的在线写作课程及时地记录下她登录、收发邮件、提交文章等操作时的时间,每天都会督促其进行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课程平台利用其强大的管理功能对她的网上学习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一进入课程主页,她就看到自己此时的课程积分、上网次数、文章数量,对自身的学习状况一目了然,同时课程还设置积分排行榜,小卜能随时了解自己在同级中所处的位置,这样的竞争学习机制使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劲头。她在传授网络学习经验时称,时空上的自由度使自己可以完全自主地控制学习节奏,决定时间的安排和投入,对于她独立学习能力的锻炼十分有利。

小卜在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上,与同学和老师之间通过写作论坛和个人信箱建立非实时交互关系,也利用聊天室进行实时交互,如此真实的交际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写作欲望,她在写作量上的飞跃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与小卜同时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的一位师姐,在10周的课程期间平均英语写作量达3100词,远远超过了她本科和硕士6年间英语写作量的总和。

后来,小卜每天晚上都会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各科目的网上练习。这些练习有针对专业课的,也有针对各类过级考试的,如果有不懂的知识点,她会搜索相关的视频来看,直到看懂为止。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并喜欢上了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很好地提高了学习能力。

崭新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她在大学期间不仅顺利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而且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终于在2013年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

案例分析

互联网为在校大学生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方式中的新宠,让他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本案例中小卜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开启新的命运之门的案例。

大学时期是人才成长由“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

一是学习的自主性。大学生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学习经历,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具备产生自我识别﹑自我探寻新知识的基础。学习上独立自主的意向活动,表现为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希望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小卜同学有着自己的课外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也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控性,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当然,这种自主性学习与一般自学还是有区别的,仍然不能离开线上或线下教师的引导。

二是学习的关联性。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一方面学习者因网络学习的便捷自主参与网络学习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一些不良上网习惯也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小卜同学通过学习网络课程在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在网络学习中获得了巨大的正能量,带动其他课程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追求,这正是互联网所产生的“学习力”。

案例启示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普及表现为网络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广泛运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和大学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们要学会自主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成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社会人才。

第一,强化自主学习意识。网络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体需要培养自己的特长或补足自己的“短板”,网络优质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多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听课﹑作业﹑考试﹑讲题﹑再考试,一切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很少考虑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这可能也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之一。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抛弃教育僵硬的标准化外衣,从一开始就要向学生说明教师及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应承担的角色,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利用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外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社会实践等途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习者的观察与模仿﹑自我设计和实施学习实验等途径获得。为此,任课教师可以将网络学习的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和自我强化技术。自我记录技术,顾名思义是写出自己的记录表或学习清单,这一措施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记录技术要遵循以下标准:经常﹑及时和准确。自我指导技术是指教师事先给出学习步骤或方法的书面提示,让学生在提示的指导下逐步自学。自我强化技术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做出奖励或惩罚,以强化和改善自己的后继学习。这些方法,许多高校教师利用课程学习QQ群等方式已经进行多年尝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第三,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观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所说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依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走到学习的前台,引入“讨论式课堂”“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培养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尤其需要教育管理者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努力。教师观念上的转变是目前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只有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更具活力。

【案例四】网络成就了他的科研梦

案例叙述

学生小郝,某高校2005级学生。该生入学以后,非常珍惜大学生活,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并积极参与学院、班级学生工作,并通过竞选当选班级学习委员。该生每年学习成绩、综合测评都名列前茅,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随着国家和学校科技创新的开展,小郝和另外的两名同学,组成了科研小组,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始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每天除了上课,他都泡在实验室,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不是请教老师,就是上网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网上一个专业的QQ群里讨论专业问题。后来,小郝负责的一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加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省一等奖。

小郝平时积极参加实验室试验,每两周向老师汇报一次学习进展,通过与老师交流,开阔了视野,多次获得新的想法和思路,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渐渐入门,寒暑假大部分时间忙碌于实验室中,一路坚持下来,其自主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论文撰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郝将实验成果反复打磨写成论文公开发表,并因此受邀参加了世界有机化学年会,结识了更多、更优秀的同行前辈,他坚持利用网络平台与之保持联系,向他们求教专业问题,专家学者的网上答疑解惑更激发了小郝的学习热情,他们介绍给小郝一些专业网络,更是开阔了他的视野。小郝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北京理化所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现已博士毕业,留京工作。

案例分析

小郝的成功案例让人欣喜,他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而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他浓厚的专业兴趣。反反复复的实验造就了他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没有良好的科研兴趣和坚强的毅力,他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第二,网络平台为他提供了向名师求教、学习的机会。与一些上网只是为了认识朋友﹑谈情说爱﹑网上漫游的大学生相比,小郝更注重利用互联网获取专业信息,寻求专家的指点,扩大并提升了自己“教师指导团队”的实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求证﹑提高。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维基百科﹑网络课程﹑百度文库﹑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等网络资源,将这些网络学习资源与学校传统的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有效融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启示

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大﹑低年级学生专业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有余力的优秀大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

1.学校方面。要深化大学教育改革,控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不合理因素,为大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要适当优化学生课程安排,在校园内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改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什么学习,是许多大学生没有真正思考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自己将来找个好工作;有的同学认为,“不学习干什么?”,大家都在学自己也就学吧;还有的同学是父母让如何自己就如何,没有自己的理想;还有的干脆根本就不想学。当然,也有许多大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追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与生活目标,引导学生为学习﹑生活和理想去拼搏和努力。要树立顺应社会发展和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学习目标,而不仅仅考虑个人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2)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和学习心理的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控制自身情绪,培养自身坚定的意志。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没有坚定的意志是学不好的。要教育学生学会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积极﹑愉快﹑舒畅的情绪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及时地予以帮助和引导,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优化,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教育学生把追求健康﹑高尚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统一起来。

(3)要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大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另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行为,进一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成绩,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指导。

(4)重视影响学习的外部环境,营造利于学习的氛围。外部大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有极大影响,必须有一个优良的学校环境,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态度﹑校风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浓厚学风应作为高校促进学生学习的首要目标。学霸宿舍﹑星级班级评选﹑学习之星的表彰等都有利于学风的建设,寻访优秀校友的足迹﹑学习学界前辈的精神,都有利于学习环境的营造。

2.学生自身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模糊的问题。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因此我们必须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督促自我。同时,同学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自主制定合适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划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细化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兴趣爱好所在,目标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毅力,目光长远,不可半途而废。

(2)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和总结四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有意识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获取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的差异,根据大学学习的特点,做出适当改变,适应大学学习,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

(3)合理规划学习与工作时间,避免舍本逐末。相当数量的学生反映,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以及兼职等影响学习,存在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等情况。在大学阶段,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最为主要的任务,同时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以及兼职等对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充实大学生活也是大有裨益。这就需要大学生平衡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如可以为自己预留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严格执行,提高学习和工作时的效率,尽量避免二者出现时间上的冲突,在关键时刻要明智取舍。

(4)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博而有专。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更是知识的海洋,大学学习不能局限于某一单一专业的学习,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接触各个学科的知识,如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方面的不同知识,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成为符合我国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各异的问题,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这需要整个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对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应该适当改变,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等院校应该大力深化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培养的教育模式;广大的在校大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在大学阶段进行有效的学习。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这也许是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性地接受教育。大学阶段是建立自身知识基础,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且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宽容性强,学生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大学生活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应努力过得充实,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案例五】让网络连接兴趣与成功

案例叙述

小周,出生于河北农村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他是家中长子,高考那年考入河北某高校数学专业学习。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是父母确实盼着孩子能读书、长出息。所以,小周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小周其貌不扬,但是性格坚韧,在学好专业之余,慢慢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痴迷其中。自己购买相关书籍,周六日抱着书本爱不释手,找到计算机专业同学的课表,业余时间经常去旁听计算机专业课,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研究编程。虽然没有笔记本电脑,但是学院有个小机房,为的是给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他是那里的常客。小周所在学校的学生科研氛围非常浓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专业竞赛,于是小周积极参与其中,并总有奖项斩获,这更增加了他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每天上完课,就泡图书馆、泡网充实自己,熬夜编程对他是乐趣所在。数学专业的深厚功底为他的计算机之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刻苦、勇于钻研的他慢慢地在省会高校计算机编程比赛中崭露头角。辅导员老师很是欣慰,鼓励他向更高处攀登。于是,他通过网络得知并积极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并成为所在学校首位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铜奖的学生。大三下学期开始,小周与老师合作,将自己参加竞赛的经验和收获编写成一本教材,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小周踏实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所欣赏,吸收他参与一个课题项目的研发,后来其成果之一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大四,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保送研究生的资格。攻读硕士期间,更为广阔的专业平台、校企联合的实验室让小周如鱼得水。课程学习之余,他积极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在导师的带领下,负责做视频编码研究和相关产品化工作。在取得成果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1项、基于3G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1套都与他的专业贡献相关。他还积极利用学术会议、到北京高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地丰富自己。由于成绩优秀、科研动手能力强,获得了提前毕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案例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周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学习兴趣会引发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欲望,会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个案例认真总结小周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究知识的热情,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激发了小周浓厚的专业兴趣,让他从一名数学专业的学生最终成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并在本科期间出版了教材,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第二,学校提供了网络学习的机会。学校小小的机房为他的学习和交流计算机知识﹑编程知识提供了场所,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求证﹑提高。

第三,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起到巨大的作用。首先,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在本案例中,由于小周喜欢计算机编程,才使得他去学习﹑了解计算机编程的相关知识,并为后来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正在进行的事情更加顺利,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兴趣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学生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一旦学生对某项事物有了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并且可以结合现实认知和习惯经验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把它付诸行动,最终达到科研创新的目的。

案例启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培养专门人才就必须重视专业兴趣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科研创新创造条件。

1.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可行性。

(1)用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研究的力量,学生如果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有好奇心,就会逐渐形成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学生要始终以不熟悉的眼光去观察熟悉的事物,对事物要多质疑。

(2)借助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需要是兴趣的源泉之一,大学生要树立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来激发自己的兴趣。但是光有目标不行,还要付诸行动,制定一些短期的研究和学习目标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3)借助竞赛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适当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兴趣。竞争会激发人的潜能斗志,这也是实现自我的需要。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多组织和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2.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1)学生心理层面。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种种因素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学校要适时开设适合各种专业和年级学生发展的心理教育课程,了解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同时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

(2)教师教学层面。在网络时代,教师要充分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实际能力,切实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学校体制层面。大学要尽可能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发展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鼓励老师开展创新教育方案,改变注重考试成绩的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