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双学位项目质量保障的综述

跨国双学位项目质量保障的综述

时间:2022-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费、法律、制度和管理政策,是国家影响跨国双学位项目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学位授予权归属大学的国家,如英国或爱尔兰,此类跨国联合授予的学位是否合法,取决于大学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质量及标准的把握。在管理层面,开展有关跨国学位合作项目的数据收集,并及时公布项目资质与考评结果,正在成为各国监管跨国教育的普遍之举。

跨国双学位项目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日趋完善,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更多不同类型的超国家组织建立并履行职责,推动了跨国双学位项目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地发展。 其二,更多国家通过设置部门机构、出台政策规章、开展国际间合作等举措,确保跨国双学位项目实现有章可循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组织环境中,超国家层面的“制度传送者”,在界定和传播跨国高等教育政策、组织、课程结构和供给方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因成员构成、经费来源及价值使命不同,各自对世界政治的基本机构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无论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达成共识准则,还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决议,国际组织或区域联盟通过各类强制的、规范的或模仿的制度性压力(如合格证明、资格承认等),将有关跨国教育的基本规范和原型,输送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者或决策机构。

面对来自超国家组织和全球化力量带来的环境压力,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制度结构、需要与实践等本土要素,通过融合、细化或嫁接等方式,以规制性要素(如规则、法律、标准、程序和命令性规定等),对这些规范与压力做出回应,影响跨国双学位项目的发展。 例如,超国家组织,例如区域质量保障协会制定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准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欧洲地区的超国家组织制定的规范或准则对本区域范围内各成员国影响作用显著。而对诸如美国这样的高等教育强国则影响较弱。尽管经济全球化是驱动跨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离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跨国教育的发展便无从谈起。 经费、法律、制度和管理政策,是国家影响跨国双学位项目发展的主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通过开展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教育体系和科研产出质量的提高,更可加深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了解。 因此,他们愿意为跨国学位合作项目的发展,提供专门资助经费,如欧盟、美国及加拿大政府,就跨大西洋双边院校开展双学位、联合学位或联结学位项目出资的资助计划。2011年,由中日韩三国联合推动的“亚洲校园计划”启动,决定为联合研究计划和前瞻计划提供连续的经费支持,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进一步扩大投入的可能性。 台湾、新加坡、冰岛、挪威等政府,则分别将跨国学位合作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列为考评本国大学国际化程度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效的具体指标,从而以间接拨款的方式推动大学开展跨国双学位或联合学位项目。

在法律制度层面,因不同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和学位授予的制度不同,所以对跨国联合授予的双学位在法律上的认可情况各异。 在学位授予权归属大学的国家,如英国或爱尔兰,此类跨国联合授予的学位是否合法,取决于大学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质量及标准的把握。 在学位授予权归属国家的国度,如中国或法国,双学位证书获得合法性的认定,需经过国家机关或相关教育部门的备案与认证。 无论国家法律关于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是否给予法律层面的合法性认定,都会给正在开展跨国教育项目的高等机构一个明确的指示,从而保障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在管理层面,开展有关跨国学位合作项目的数据收集,并及时公布项目资质与考评结果,正在成为各国监管跨国教育的普遍之举。例如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的跨国高等教育项目目录数据库AusLIST、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马来西亚资格注册处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教育统筹局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