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思想来源

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思想来源

时间:2022-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更加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实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只有把科学技术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自20世纪初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创新的概念并用于解释经济发展活动以来,从狭义层面的科技创新,到广义范畴的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创新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不断密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充实丰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受到了更多更高的关注。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挨打和遭受屈辱的根源之一,因此力争在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是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旋律。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科学技术纳入现代化这一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科技现代化因而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正式从全党全国的高度确立了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随后,中央指出了科技工作的服务面向问题,要求科技界面向经济建设,并着力于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为发展科技营造良好的环境。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央领导进一步深化了对科技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认识,不仅提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2],更进一步地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将科学技术提升至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如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地做出将加快科技进步作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在全国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热潮。科教兴国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明确了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时也首次从发展动力的角度表述了科学技术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思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正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3]

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的新阶段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态势、新节奏与新挑战,深刻认识到科技已成为支撑与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引擎,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为了更好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央提出了科技工作发展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并且将创新从国家战略的手段层次拓展到目标层次,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正式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更加高度重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并对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部署和说明[4]。习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可以说,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在继承以往马克思创新思想中国化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继承邓小平、江泽民与胡锦涛同志关于科技和创新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实践特征鲜明的关于马克思创新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实理论基础。

创新驱动战略作为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我国新时期重大发展战略,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在新时期条件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实践举措。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正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要搞好这些工作,就必须消除目前各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抓手就是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国的发展模式从要素投资驱动逐渐转换到依靠创新驱动。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有关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如何搞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讲话精神,对系统理解和把握我党在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创新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对正确把握实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式方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只有把科学技术摆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科技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方向,多次强调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我党先后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等著名论断。这些重要的论断科学地回答了科技发展依靠谁、如何依靠等重大理论问题。围绕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经济发展成本跃升,主导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和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实施创新驱动,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成为新时期落实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