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我们认为:全面发展即科学发展是“同时发展”、协调发展、可续发展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整合效应”[1]。而且,“同时发展”是前提、基础。因此,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驱动经济发展。这种“唯一”论也普遍存在于低碳经济和“两型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因此,要发展“全面产业”就要积极地转变观念。

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我们认为:全面发展即科学发展是“同时发展”、协调发展、可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不是持续发展,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整合效应”[1]。而且,“同时发展”是前提、基础。因此,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驱动经济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时期缺乏“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发展意识,造成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此应该进行认真地思考。我们认为:当前要克服“先后”论、“前因后果”论和“唯一”论。

一是“先后”论。西方工业化过程中主张“先污染,后治理”,造成了全人类的灾难。我国曾经公开主张“先生产,后生活”,造成“先发展,后民生”、“先国富,后温饱”的后遗症。其实,只有民富,国家才会强大;而国富有可能民穷。所以要“以人民为中心”。而且生产生活本来就是同一个人或同批人,岂能被分割为先与后呢?同时,将改革发展与关注民生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与中央一直强调“要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的方针背道而驰。

“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发展是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原则。当然“同时发展”并非是有人主张的“齐头并进,平均主义的发展”。因为同等发展通常不是最有效率的;即使人为地实现了完全均衡的发展,也因条件的变化即被打破。因为人的需要是全面的,不是均衡划一的。在同时发展的基础上要协调发展。当然也要有发展的重点,但是又不能将重点演变成“单独”或者“唯一”发展。所谓“工业化”就是物质经济化,显然是传统工业社会的“片面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

二是“前因后果”论。所谓的“前因后果”是将因果关系固定为客观事物本身之间的先后次序,否定了“由于人的活动而建立的因果观念的基础”和“一切(变化)都是由于人的活动”[2]等基本原理。这种“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也直接违背了复杂性理论。E·莫兰指出:“任何事物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是受到作用者又是施加作用者,既是通过中介而存在的又是直接存在的。”“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圆环,在其中产物和结果本身又产生和引起产生它们的东西。”[3]人们在谈到“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时,往往是一种“去人化”观念。如“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直接互动”或“间接互动”论,都忽视了“人通过人的活动”这个根本途径。[4]再如“城镇化”运动,实际上是先城市化而后带动落后的农村,结果造成城乡更加悬殊。

三是“唯一”论。唯自然“科学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是唯一正确的知识”,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是“胡说”,“自然科技独自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难题”。社会科学界也有人认为“一切社会问题可以通过发展自然科技来解决”,“为了实现个人的解放,就必须通过发展自然科技,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建立新的共同体。”这种“唯一”论也普遍存在于低碳经济和“两型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如英国于2003年提出的“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科学院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图》中定义“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个“定义”连英国定义中“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都摒弃了,难道“三低”就是目的吗?国内外学者只注重研究影响碳排放量自然因素的建模和计算,并提出:人口规模、人均财富或人均GDP和技术水平是“影响碳排量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政界关于“两型社会”建设只提到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而没有提及过人的活动或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人们谈论的“经济”也只注重实体(物质)经济,忽视人文精神经济和社会服务经济。至于“工业化”也只是指物质经济中的一种——工业经济。所有这些观点都源于有人说的“世界即自然界”。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批驳过这种传统的自然主义世界观。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批评圣麦克斯“关于‘唯一的’自然科学”的“狂言是多么荒诞的胡说”,“因为在他那里……世界立刻就变为自然”。马克思针对传统的生产观、经济观提出“全面生产”观、全面经济观、全面科技观(见图10-1)。[5]大概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提过“工业化”这个术语的原因吧!

总之,我们认为“全面产业”观取代传统的“三产”分类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要发展“全面产业”就要积极地转变观念。针对旧“三产”的传统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就要大力发展人文精神产业和社会服务产业,从而促进自然物质产业(农业和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1] 详见全继业、陈文化:《迈向“全面发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51页

[3]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181页。

[4] 详见拙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需要全面思维》(2008),收入《陈文化全面科技哲学文集》,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2-465页。

[5] 详见拙文《“科学主义”:一种传统的科学观》(2005),收入《陈文化全面科技哲学文集》,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