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提升机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确立民族文化品牌

文化提升机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确立民族文化品牌

时间:2022-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法国提出“文化例外”原则,公开反对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主张将文化贸易与非文化贸易区别开来,防御外来文化入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力,创造力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多寡是评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培育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而且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也对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为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精神食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紧密融合的今天,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和开放的眼光,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是一味地觉得西方文明超越了东方文明,以至于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不自信。理性回顾历史,我国有着五千年之久的人类文明,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但近代以来,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文化在世界地位处于劣势。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缓慢和“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的发生,导致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不自信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对比西方经济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总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而改革开放的曾经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度注重对经济建设的倡导,国人的价值观念开始多元化,致使我国社会丧失了一种主流的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源自个人的智慧,来自个人的艺术创作。评判一件作品的核心价值和艺术性并非单纯源于经济角度,关键在于这件作品有没有凝结创作者的精神内涵。如果一味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难免会出现“文化艺术快餐化”现象。结合现实来看,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出现了诸如市场浮躁、创意产品精神含量和技术含量不高、内容低俗化倾向严重、部分创作者一味讨好受众、逐渐丧失创作主体性等问题,最终丧失兴起时的文化魅力,从而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不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外经常利用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发动对他国的“文化入侵”与“文化殖民”。如美国通过销售NBA篮球米老鼠卡通、好莱坞大片、百老汇歌剧、星巴克咖啡、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传播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生活方式。因此,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本国文化,有效抵制外来文化“入侵”,也是我国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这方面国外已有先例,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在抵制外来文化方面最为成功。为了培育和保护本民族文化,这些国家规定本土制作的节目必须在文化节目中达到一定的比例。如法国提出“文化例外”原则,公开反对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主张将文化贸易与非文化贸易区别开来,防御外来文化入侵。而美国播放的音乐绝大部分是美国本土制作的音乐,加拿大规定本国音乐要年增长12%,日本75%的音乐是本土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强力推行本地音乐,拉美本土音乐占70%,中东和土耳其有60%左右为本国或阿拉伯国家的音乐,非洲本土音乐占65%。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要想培育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不仅需要具备坚定的人本精神,还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闭门造车和自欺欺人的自闭式发展必然造成先进文化与前沿创意的缺失,必将拉大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潮流的历史性差距。如果想要紧紧把握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我国必须把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内容到形式都置于全球文化需求的背景下来考量。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将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世界性主题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只有那些能够赢得文化认同的产品才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只有瞄准世界市场,及时关注并把握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需求,才能融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行进行列;只有将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放置于人类文明的大熔炉中锤炼,才能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具有创造力文化的国家才能最终胜出。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甚至已经超出一些发达国家了,现在到了应该展示自己文化魅力的时候了,应该开始动脑筋考虑如何将科技、经济与文化紧密融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文化产品,让世界深刻了解真实的中国,不至于对中国进行误判。未来我国必须重整价值观念,以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挑战,让人们对古今中外有一个文化上的比较,让民众有了比较以后,更加自信和满足,从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大家都有一种共识,文化创意不能过度,一定要有创意的底线,否则将会出现“劣币驱良币”效应。创意不是“宫廷戏”“穿越剧”的轮番轰炸,也不是无病呻吟的文学叙事,它是在现实基础上的艺术提炼和精细加工,必须避免“程序化”的想象和“批量化”的大规模生产,对照现实,放飞想象,另辟蹊径才能发挥创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就说,文艺“重要的是对现实生活坚决、深入的批评——如同堂吉诃德那样挺起长矛冲向风车”。很可惜,目前国内发掘现实、针砭时弊的文艺作品极为罕见,而无关痛痒的劣质产品却层出不穷、大行其道。不少文艺作品和影视剧作奉行“拿来主义”逻辑,照搬他人套路,一头埋进矫饰化、戏仿化的泥沼,其结果,不仅导致文艺作品内容空洞、叙事单调、文本滥俗,也使得国人迷失在价值选择之中。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具有时代感,但一些作品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只盯着文化产值,忽视了一些低俗文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近几年的翻拍热、宫廷戏、穿越热、炫富就特别值得关注。这些文艺作品有的纯粹是在浪费经费,有的甚至影响了下一代的价值观。

文化创意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技术创新的事情,文化创意在创意载体、表现方式、作品回报方面,要与整个社会形成共识,要让积极、文化、健康的文化创意在群众中开花,同时也要把群众的智慧引入文化创意中。相比之下,美国文化产业宣扬的是慷慨、奋斗、只要付出就会成功的文化,英国宣扬的是保守、阳光、绿色、环保文化,韩国宣扬的是爱国勤劳忍辱负重的文化,日本宣扬的是勤劳、勇敢、向上、朴实的文化。未来我国文化创意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培养应规范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意社会环境,提升全社会参与文化创意的积极性,形成更多、更有活力的文化产品,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自觉性。目前,我国党和国家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开始着手纠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层面的东西,注重从顶层来设计来肃清整个社会风气,树立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文化。

目前,从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到国外主题公园登陆中国城市,中国人的消费升级吸引着全球文化产业巨头前来寻找商机。把握好中国文化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更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为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力争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其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只有用心去生产文化精品,通过内容上的精耕细作,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且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文化创意+”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辐射。只有让文化创意产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同时又在供给侧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未来文化提升机制至少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建立完善的文化培育机制,继续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既是精神文明的传承,也必须与时俱进地予以创新。建立完善的文化培育机制,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全社会加强和提高对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前沿性和未来发展的理解,同时也要创新体制机制,以便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国家要出台带有激励性质的政策,不断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推荐、策划、代理、科研、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机制,发挥市场中介的积极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意活动的拓展。要加快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优良的文化环境。

(2)建立传统文化开发与利用机制,充分展示区域文化资源特色。传统的必定是经典的,不是经典无法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力源于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手段的结合。把传统的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方式相结合,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资源丰富,特色各异,特别是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如中原、西北、西南、东南、华南、华北等区域文化各不相同,各地要利用新的创意手段,充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积极展示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3)建立国际合作和传播机制,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是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必须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竞争。2009年我国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旗帜鲜明地鼓励文化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投资,明确地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和文化活动。2012年万达成功收购美国AMC,既成为我国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化、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体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强劲的标志性事件,也使得美国观众有机会通过中国电影来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输出中华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促进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传统产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而且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中华文化品牌。二是在文化贸易和文化推广中必须利用好华人化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全球华人的力量,加强中华文化的推广力度。由于同根同源以及在文化上的近亲性,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直接从中国大陆移民海外的华人华侨达到600万人,而全球华人华侨在2009年就可能已达到4800多万人,这些华人中从事实业和商务贸易活动的人数正在增加,有利于拓展文化交易的广度和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