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变化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变化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有一条明确的发展战略。从国际共运的实践看,传统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不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和民族特色,而实际上是实行一条以“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为特征的发展战略。三个联合的思想,成为之后世界社会主义战略的重要原则。

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变化

战略原是军事用语,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19世纪时这一概念扩展到政治领域,20世纪以来又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广泛的社会领域,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全局的总方针、总计划。世界社会主义战略则是指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定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制定的指导斗争全局的总方针、总计划,包括依靠什么力量、通过什么途径、按照什么程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有一条明确的发展战略。《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但当时突出强调的还是其“国际性”。恩格斯1893年在致拉法格的信中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如果你们想把它变成只是法国人的事业,那你们就会使它成为做不到的事了。”[18]他曾设想:“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19]所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长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传统的发展战略,就是从社会主义的这种“国际性”出发的。它强调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和“国际联合”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以推动“世界革命”的发展。从国际共运的实践看,传统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不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和民族特色,而实际上是实行一条以“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为特征的发展战略。所谓“一条道路”就是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所谓“一种模式”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似乎总要有个“头”,或至少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要有条共同的“国际总路线”;所谓“一个阶段”就是忽视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性,似乎各国都处在同一发展阶段上,都要实行大体相同的政策和措施,采取大体一致的搞法。这虽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意,但在长期实践中,各国共产党人大体上都是这么理解和这么做的。在已经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也好,低潮也罢,都与世界社会主义战略紧密相关。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和斯大林,他们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战略,是各自所处时代的产物,自有相异之处,但又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其演变脉络,归纳如下:

第一,在依靠力量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而只有在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1848年前后,马恩全面论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他们在总结1848年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又提出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的思想。三个联合的思想,成为之后世界社会主义战略的重要原则。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影响由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向其他地区扩展,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等文章中进一步阐发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思想,“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各民族和各国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20]。这是世界社会主义战略的重要发展。

第二,在对促进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判断上。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国与国之间战争是无产阶级革命有利形势的思想,此后资本主义危机和战争就被看成是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重要前提。按照这一思路,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当前资本主义“最严重的历史危机”、“一切危机”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形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进一步提出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新概念,他提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是在苏联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开始的。这是总危机的第一个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的各人民民主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展开了总危机的第二个阶段。”[21]斯大林深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总危机必然导致战争,战争又必然引起无产阶级革命。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斯大林这一思想,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苏联,两亿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可以断定,其结果必定又要有多少亿人口转移到社会主义方面,帝国主义剩下的地盘就不多了,也有可能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全部崩溃。”[22]直到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还认为,关于世界大战的问题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争引起革命,一种是革命制止战争。这种看法,和长期把“革命与战争”作为时代主题的思想是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资本主义危机和资本主义战争当然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但是,如果把这种关系绝对化,就会束缚人们思考问题的其他方面。比如在资本主义没有出现总危机的情况下,在战争可以用和平的方式予以制止的情况下,如何推动社会主义运动?

第三,在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途径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恩格斯曾经指出,“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23]巴黎公社失败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马恩主张用和平的和暴力的两种方式进行斗争,指出:“凡是利用和平宣传能更快更可靠地达到这一目的的地方,举行起义就是不明智的。”[24] 他们既反对不顾客观条件一味热衷于暴力的盲动主义和冒险主义,也反对沉 醉于合法斗争的“议会迷”。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基于这一战略思想的分 歧,社会主义运动的队伍中,出现了列宁主义和伯恩斯坦主义的对立。

第四,在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和目标上。

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社会主义首先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几乎同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北美和东欧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而扩展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帮助这些落后地区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列宁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认识,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爆发并取得胜利,然后以社会主义的苏联作为世界革命的策源地,把革命的火焰燃烧到欧洲和亚洲去,进而在全世界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可以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这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不同的,但他们在社会主义由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发展的看法上是一致的。这种核心-边缘的发展模式,以后被长期沿用。

上述战略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就是:

第一,低估了资本主义。无论是列宁提出的资本主义“一切危机”、“最严重的历史危机”,还是斯大林提出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以及毛泽东提出的“他们被埋葬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了”[25],都体现了这一倾向。与这一倾向相伴产生的便是过高地估计了社会主义。

第二,看近了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的实现看成是一个比较短暂的突进过程,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从马克思、恩格斯起,到列宁、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和毛泽东都有。

第三,把通过“革命与战争”推动社会主义的方式绝对化。这一做法,排除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其他方式,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脱离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四,把社会主义运动的某种成功做法模式化,将某种模式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由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发展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核心国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作用。斯大林进一步强化了世界社会主义各国以苏联为中心,联合各国人民以组成反帝国主义阵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的战略。这种做法,实际上强化了苏联模式的世界意义,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

斯大林之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认识到应对世界社会主义战略作适应时代变化的调整。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观点,这是对斯大林世界社会主义战略的重大改变。这一调整在赫鲁晓夫之后又有反复,因而苏联在瓦解之前,其世界社会主义战略较之斯大林时代并无根本的变化。

总之,从马克思经过列宁到毛泽东,社会主义传统战略是坚持“危机和战争引起革命”的论断的,这一战略思想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然而,问题的关键却在于,后来的世界形势和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已不是过去那种情况了。由于“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继续要实行世界社会主义的传统战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原来的战略不进行调整并提出新的战略,不仅不能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而且连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被葬送。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主义战略上作了重大调整。苏联、东欧瓦解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战略调整的步伐,一些带有共同性的新的战略观念逐步形成。

世界社会主义新战略的要点包括:

第一,新的世界大战并非不可避免。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战争是可以通过和平的力量来防止的,所以我们要改变“战争引起革命或者革命制止战争”的传统战略观念,探索如何在和平的国际条件下发展世界社会主义。

第二,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第三,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改变认为世界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期的突进过程的传统战略观念,应该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不是表现在量的增长上,而是表现在质的提高上。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26]

第五,社会主义应当是多样化的。那种把某种成功经验模式化,然后将这一模式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广的做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世界社会主义新战略的关键是:在国内,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以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国际上,要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27]这两个方面能否处理好,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